績效反饋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思考
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文在績效反饋,企業風險承擔及股票期權價值異質性的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基于企業行為理論、代理理論和行為代理理論的綜合理論視角,關注績效反饋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并進一步在績效反饋和企業風險承擔之間引入股票期權價值異質性,將三者納入到整體的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設并構建相應的實證檢驗模型。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興起在逐漸轉變企業傳統的商業模式,同時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對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極大影響。由迪博發布的《中國企業風險報告(2020)》指出,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加劇上升,45.83%的上市公司已將具有傳染性的疫情、貿易戰爭等系列重大突發事件的風險視作當前面臨的主要風險。這種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要求企業做出迅速反應,改變發展戰略,并及時調整自身的風險偏好,那么如何進行風險承擔就成為企業面臨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風險承擔過多會消耗企業過多資源,加重財務負擔,甚至出現經營危機,而風險承擔不足可能會使企業錯失良好的發展機遇(Chen & Miller, 2007)。眾多企業的經驗教訓警示我們要重視企業風險承擔,例如,著名的雷曼兄弟銀行進入房地產和信貸這類不熟悉業務且發展速度過快,持有大量次貸債券使杠桿率過高,導致其最終破產;與柯達沒有抓住數字影像時代的發展機遇而最終申請破產一樣,曾經風靡一時的手機巨頭諾基亞也未響應以互聯網為中心,以觸摸屏為基礎,以應用為推動力的時代機遇,最終導致其市場份額的邊緣化。因此,企業需要理清不同情境下的風險承擔偏好的動因,更好地理解及指導自身的戰略運營及管理,從而避免過多或多少地承擔風險,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績效反饋對組織搜索行為的作用機理研究作為企業行為理論的研究重點(March & Shapira,1987),但組織績效基于目標期望水平的反饋如何影響企業決策行為及結果并未在學術界得到一致的結論。這是由于績效反饋在影響組織各種響應行為結果時,受到復雜的內部及外部要素的權變影響,這些要素也對決策者在認知、尋因、解讀期望水平和實際績效間差異時產生影響,從而組織差異化的決策行為和企業風險承擔傾向也受到影響。因此,深化企業行為理論,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作用于二者間的權變因素。與企業行為理論的研究重點(企業如何主動或適應內外部情境開展響應行為)不同的是,代理理論和行為代理理論更多聚焦于對決策者的激勵,如采用股票期權激勵手段。
..............................
1.2 研究思路、內容與技術路線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將遵循“提出問題-文獻梳理-挖掘數據-總結經驗”的邏輯順序展開。首先,結合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研究現狀,提出研究影響績效反饋與企業決策結果二者關系的權變因素是加深對企業行為理論理解的觀點;其次,在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將企業行為理論、代理理論和行為代理理論納入一個整體理論框架,明確研究視角與方向;再次,通過搜集數據,采用量化研究方式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基于組織和個人不同決策參考點,揭示高管對于股票期權的不同價值感知(預期價值和稟賦價值)會對不同績效反饋情形下的企業風險承擔產生不同影響的內在機理,最后,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和未來展望。
1.2.2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績效反饋如何影響組織的響應行為這一研究問題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但是由于組織和個人的決策參考點是不同的,這兩個參考點的聯合作用如何影響組織響應行為,學術界并未給出一致回答。因此,本研究以2007年—202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運用企業行為理論、代理理論和行為代理理論相結合的綜合理論視角,關注績效反饋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并進一步在績效反饋和企業風險承擔之間引入股票期權價值異質性,將三者納入到整體的研究框架,剖析在組織和個人決策參考點的共同作用下,企業風險承擔發生變化的作用機理,以拓展績效反饋、股權激勵及組織行為方面的文獻研究。
.....................................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概念界定
2..1 企業風險承擔
Bromiley(1991)基于風險和收益相對的視角將風險概念界定為一種收入流的不確定性。企業風險主要指組織在設計、生產、營銷和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可能經歷和承受的損失或失敗,以及未來收益的不確定。實踐中,由于不同利益群體對于失敗的容忍度及經濟后果承擔能力不同,他們對于風險的偏好及根據風險做出的決策選擇也不同。企業風險承擔實質上就是一種行為價值取向,是企業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對投資項目選擇的偏好,即擁有較高風險承擔水平的企業更傾向于選擇高風險但相應可能會有高收益的投資項目(李文貴和余明桂,2012)。高的風險承擔會反映在企業前期較高的資本性支出(Bargeron et al., 2010)或研發支出水平(Hilary & Hui, 2009)上。與低風險投資項目相比,高風險投資項目能夠給組織帶來更高的價值回報,能夠促進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實現組織價值增值。因此本研究對于企業風險承擔的界定是組織在決策過程中選擇不同風險的投資項目的一種傾向,具有高的風險承擔偏好意味著企業更愿意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目前關于企業風險承擔有兩個類別的測度方法:一個是用公司各種盈余指標的波動來進行衡量,比如資產收益率的波動、股票收益率的波動;另一個是從經營和財務的角度對風險行為進行劃分,集中于某一方面著手研究,例如經營集中度、研發投入、資產負債率等(李健,2017)。
2.1.2 績效反饋
績效反饋作為企業行為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企業根據其是否達到其事先制定目標的情況進行組織響應的一種行動(Cyert & March, 1963)。組織通過評估目標期望水平和當前業績的差異(高于期望水平或者低于期望水平)來獲得績效反饋結果。絕大多數的研究采用歷史期望績效和同行業期望績效作為反饋的參考點(Dong, 2021; 連燕玲等,2015;賀小剛等,2020)。歷史期望差距是基于時間維度,表現為實際業績和歷史預期業績之間的差距;而行業期望差距則表現為實際業績與同行業預期業績在橫截面上的差距。若當前的業績比期望水平低時,我們稱之為期望落差,反之為期望順差。經文獻梳理發現,現有研究多采用資產回報率衡量組織的當前業績,歷史和行業期望績效則需通過計算和整理得出,具體計算及公式將在后文繼續討論。
...............................
2.2 理論基礎
2.2.1 企業行為理論
自Cyert 和 March提出企業行為理論(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BTOF)以來,其對組織戰略決策影響深遠,其理論內涵也得到了實證的支持。企業行為理論以組織為主要研究對象,將組織理論和行為理論相結合,深入探究組織決策過程,對組織的擴張、競爭等一系列行為進行了解釋。與委托代理理論風險承擔的假設不同的是,企業行為理論是從有限理性的角度來看待決策和組織行為學,它批判了最大化假設,更加強調行為慣例。企業行為理論聚焦于組織團體層面,它將組織比喻為一個“適應的理性化”的系統,這一系統的靈活之處就在于它會根據內外部壓力進行調整與適應,以此來指導公司的決策行為(Cyert & March, 1963)。績效反饋及其對組織響應行為的作用機理研究是企業行為理論的研究重點(March & Shapira, 1987),這一研究領域主要聚集于組織績效基于目標期望水平的反饋如何影響企業決策行為及結果。對于這一目標期望水平,運用企業行為理論的相關研究大多將目標設定為歷史期望水平和行業期望水平。目標設定之后,組織會將其實際表現與理想水平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就決定了他們的風險偏好。當組織的表現為接近目標時,更傾向于進行低于目標的風險尋求,高于目標的風險規避。可見,企業行為理論不主張單一的決策行為,而是認為組織會根據和目標水平的差距大小進行有限理性的決策。
.............................
第3章 研究假設與模型................................ 16
3.1 研究假設 ......................... 16
3.1.1 績效反饋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 ..................... 16
3.1.2 股票期權價值異質性的調節作用 ....................... 17
第4章 研究設計.................................. 21
4.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 21
4.2 變量設計及測量 ....................... 21
第5章 實證檢驗結果................................ 26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 26
5.2 相關性分析 .................................... 27
第5章 實證檢驗結果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首先,本文對全樣本中各變量的極值、均值和標準差進行了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 5.1 所示。
企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如表中結果所示,企業風險承擔的標準差為0.0525,均值為0.0381,最大值為0.4895,最小值為0.0001,表明企業間的風險承擔偏好有較大差異;績效期望落差標準差為0.0511,均值為-0.0195,最小值為-0.7906,期望績效順差均值為0.0169,標準差為0.0366,最小值接近于0,最大值為0.6006,二者最值之間相差甚大,表明不同企業間未實現(實現)期望績效水平的程度差異性很大;股票期權預期價值的均值為0.0037,標準差為0.0137,稟賦價值均值為0.0022,標準差為0.0122,說明股票期權預期價值總體上大于高管所感知的稟賦價值,且不同企業之間高管的預期價值和稟賦價值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
第6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1 假設檢驗結果
本文在績效反饋,企業風險承擔及股票期權價值異質性的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基于企業行為理論、代理理論和行為代理理論的綜合理論視角,關注績效反饋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并進一步在績效反饋和企業風險承擔之間引入股票期權價值異質性,將三者納入到整體的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設并構建相應的實證檢驗模型。通過選取我國2007年—2020年A股上市公司1810個非平衡面板數據,實證探討了績效反饋(期望落差和期望順差)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以及股票期權異質性(預期價值和稟賦價值)的調節效應,最終的假設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企業管理論文參考
參考文獻(略)
- DQ煉化公司物資采購管理問題研究2017-12-16
- 旅游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探索研究2018-02-02
- 中國農業銀行古交市支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蘭州眾邦電纜有限公司員工績效管理考核企業管理研究2018-02-27
- S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2018-03-17
-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SDGT集團成本管理研究2018-03-31
- 凱西涂料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管理改進研究2018-04-06
- 基于ACE體系的S公司流程優化管理研究2018-04-18
-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管理改革對政務效率的影響研究2018-04-29
- A核電設備制造企業項目進度管理研究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