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創業烙印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機制思考:政治技能的中介
本文是一篇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本研究僅選取了政治技能作為中介變量,探討員工創業烙印對工作績效影響的內在作用機制,但其不是唯一的影響變量,未來可以就其他作用機制來展開進一步的探討。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一、現實背景
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成為新時代背景,越來越多人選擇創業。同時,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的應用普及下,全國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創業熱潮(周冬梅,2020)。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數量呈高速增長趨勢,僅2020年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約2502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2余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4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作為一類直接開展經營活動的特殊市場主體發展到9670多萬戶①。此外,根據2021年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從創業者的職業背景看,創業者中在校大學生、高校應屆畢業生合計占比56.7%,大學生創業已成為當下大學畢業生重要的就業形式。
然而,創業者數量持續上升的同時結束創業回歸職場的創業者也不占少數。由于創業高風險性和高不確定性(McGrath,1999)等多種原因,中國70%以上的創業企業最終都會面臨失敗,大學生創業情況更是嚴峻,達到90%以上的失敗率(王飛絨,2021)。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退出市場的小微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11.81%,同時,個體工商戶作為最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群體,在疫情沖擊下,受到最為嚴重的沖擊。此外,有學者指出,除創業失敗以外,創業者可能會因為收回投資、職業興趣轉變、更好的就業機會或者其他原因自愿終止創業活動(Headd,2003;De Tienne,2010),但不管創業結束的原因是失敗還是自愿終止,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部分創業的人都不是一輩子創業的,他們終將結束自我雇傭或者放棄創業生涯,并且作為雇員回到就業市場(楊金玉,2021)。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二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員工創業烙印為出發點,探討其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盡管創業烙印只是員工知識、經驗等的來源之一,但它卻顯著影響著其在工作中的行為表現。因此本文探究這一群體的創業烙印對其目前工作績效的作用機制,同時,本研究將政治技能作為中介變量,主動性人格作為調節變量,并通過一系列分析探討兩者的中介作用和調節作用。本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第一,創業烙印如何對其工作績效產生影響?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工作績效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員工工作績效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勝任力、心理資本、人格特質等,對于有創業經歷的員工來說,創業過程中形成的知識、技能、信念等烙印存在著獨特的價值并且對工作績效產生重大影響。2021年,周懷康通過將有創業經歷的員工與無創業經歷的員工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有創業經歷的員工即擁有創業烙印,并且對其后續工作績效產生正向影響。然而,當前研究并未就創業烙印如何影響工作績效給予充分的研究,還需要更加細致的探索。因此,本研究基于退出創業回歸職場人數增加的現實背景,探討員工創業烙印對目前工作績效的作用機制,并且從四個方面刻畫了創業烙印。
第二,在員工的創業烙印對工作績效的作用機理中,政治技能是否產生一定的中介作用?
在中國組織背景下,政治技能是社交技能的重要部分,是獲得職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同時,在創業過程中,頻繁的人際互動以及柔性的工作環境,為創業者提供了發展政治技能的良好環境,如積極構建網絡關系獲得獲取資源、知識、信息的過程,促進了創業者與內外群體的社會化互動。在職場中,如果員工政治技能不足,他們更可能在與同事、領導的相處中碰壁,錯失關鍵資源甚至晉升的機會。因此,政治技能在過去創業經歷與現在工作績效之間起到了重要的連接作用,是將過去經歷—能力—績效串聯起來的橋梁。在這樣的聯系下,本研究試圖對政治技能在員工創業烙印和工作績效間的中介作用進行探究。
..............................
第二章文獻綜述
第一節烙印理論的文獻綜述
烙印理論認為“敏感時期”的環境特征會塑造個體的價值導向、認知和行為模式,即使所處的環境在后期發生了變化,這些特征也不會輕易消失,并且可能會繼續發揮作用(Marquis&Tilcsik,2013;Simsek等,2015)。自烙印理論引入組織領域以來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和持續探究。具體來說,研究主要聚焦于兩個層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個人層面上,很多學者關注于個人特殊經歷對其后續認知和行為的影響。例如,戴維奇等(2016)經過研究發現,“體制內”的工作經歷會在認知和能力上對企業家產生影響,增加企業家把握政策性機會的能力和對政策的敏感度,從而讓企業家更多地介入一些能夠快速賺錢的業務。王永強(2020)證實了早年的饑荒經歷,尤其是青年時期的饑荒經歷會塑造個體的風險偏好,從而降低他們成年后對創業的選擇。此外,許多學者探究了從政經歷(李子彪,2021)、學術經歷(郭玉冰,2021)、成長經歷(李衛寧,2021)等如何通過影響其認知模式和能力從而對其后續的決策、行為產生持續影響。
在組織層面,很多研究者都關注到企業創始之初的各種條件、情況和規則會對企業后續的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相關研究主要探討了初始的創業環境和創始人的個人特征對于企業存在的長期影響。例如,初創企業早期所在的種群密度會產生種群競爭效應從而增加資源獲取的難度、對企業隨后的死亡率會產生持續的正向影響(Carroll&Hannan,2004),企業初始資源稟賦會對企業創新產生重要的影響(李賁,2018),組織創立的初始戰略會對其成長績效產生影響(田莉,2012)、創始人就業模式對當前管理強度產生了持久影響(Burton,1996),組織創建時的股權分配方式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情況(Breugst,2015)等。
...............................
第二節創業烙印的文獻綜述
一、創業的界定
對于創業含義的探索是從“企業家精神”開始的。從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關于創業和創業者的論述開始,經濟學家是對創業活動進行關注的早期群體。經濟學家Cantillon(1755)認為創業就是在不確定未來盈虧的狀況下,通過自我雇傭的方式,開創事業。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創業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一是從組織創建的角度,有學者認為創業就是個體、組織、環境互相作用的綜合結果,是由開創者組成的新企業的創建(McGrath,1990);另一種則是從資源整合和機會識別的角度,Kirzner在1973年提出創業過程中資源是極其有限的,創業者最主要的挑戰是在這種環境下識別、開發機會并實現其價值。機會是創業的概念中非常重要的內容,Stevenson等(1989)把創業的過程等同于發現并利用機會的過程。盡管在創業過程中機會的識別和利用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如果只有機會而沒有可控制的資源,創業也是無法成功的。因此,后期學者將資源整合納入了創業活動的范疇,如MacMillan(2000)把創業看作是不斷的尋求和利用資源的過程。
總體而言,創業是創業者在考慮社會需求和市場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之上,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機,利用并整合所擁有的資源,通過給消費者創造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以創造價值、增長財富、推動創新的過程。創業也是就業的一種形式,并且創業者還能夠給別人提供就業機會。
........................
第三章 創業烙印對工作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 ....................... 24
第一節 理論模型構建 ................................... 2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24
第四章 問卷設計、數據收集及假設檢驗 ...................... 33
第一節 問卷設計 .................................. 33
第二節 小樣本測試 ................................ 3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 6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結論討論............................. 69
第二節 理論貢獻與管理啟示 ....................... 72
第四章問卷設計、數據收集及假設檢驗
第一節問卷設計
根據問卷設計的思路,本研究的問卷設計主要包含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工作績效量表;第三部分為政治技能量表;第四部分為主動性人格量表;第五部分為創業烙印數據的獲取,主要包括創業持續時間、創業資本參與、創業管理參與以及創業結束時距(即創業結束時點到觀測點的時間)。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的測量均是根據調查對象的真實情況進行勾選或填寫;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的測量指標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1-5分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針對問卷的內容,為確保本研究的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在設計測量指標時,一方面筆者通過廣泛的文獻查找及閱讀,綜合國內外研究中使用的測量指標,找出了與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及研究背景較為契合的成熟指標或者測量題項;另一方面,針對國外的測量量表,本研究找了3位英語水平較好的團隊成員一同翻譯,逐句核對,同時也按照中文的語言表達習慣進行了調整,初步完成題項設計后,與導師和課題組共同商討并進行修改,最后形成了本研究的測量題項。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參考
.......................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主要研究結論討論
一、員工創業烙印對工作績效存在正向影響
在本研究中,員工創業烙印共有4個維度,分別是創業持續時間、創業資本參與、創業管理參與、以及創業結束時距,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創業持續時間、創業資本參與、創業管理參與與工作績效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創業結束時距與工作績效均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且創業烙印的四個維度對工作績效存在顯著的影響均得到驗證。由此驗證了本研究中創業烙印對工作績效存在正向影響的假設是成立的,即員工的創業烙印越深刻,其工作績效就越高。
創業者通過識別商業機會、整合已有資源創立事業、經營事業的過程本身可以被視為是積累知識、提升技能的過程,對其后續職業生涯具有獨特的價值烙印,并且有助于后續職業生涯的發展。然而創業過程中的資本參與、管理參與、持續時間以及結束創業后的時間間隔都會影響烙印的強度,不僅需要創業者創業時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物質,也在于創業者結束創業后烙印的高持久性,才能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出彩。具體如下:
1.創業持續時間會影響其工作績效,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創業持續時間對工作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創業持續時長反映了烙印的時長,由于創業時間長短不一樣,創業經歷留在創業者心中的烙印也有差異,正如記憶一般,當個體在某件事情上花費的時間較長時,形成的記憶會更難忘。例如,創業三個月和創業三年的創業者相比,二者雖然都有過創業經歷,但是創業三年的個體在三年時間內經歷的變化、挑戰、壓力相對而言要多于創業三個月的個體,從而留下更難忘的印記。基于創業烙印的積極影響,當創業時間較長時,創業環境對創業者的原有認知、習慣等會產生更加強烈的沖擊,然后烙上創業特有的印記,如管理營銷知識、抵抗風險的能力、應對變化的能力等,烙印越深刻,個體對這些知識、能力的記憶就越深刻,當回到就業市場,便可快速獲取,靈活應用,提升績效。
2.創業資本參與會影響其工作績效,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創業資本參與對工作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本研究通過創業持股比例來衡量創業資本參與,創業持股比例可以反映對創業的重視和期望程度,當創業者持有較高的股份時,其主人翁和局內人意識也較高,他們承擔更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并且更希望創業成功并且獲得利潤。因此,相比于創業資本參與較低的創業者,高創業資本參與會促使創業者通過各種學習方式豐富和提升有利于創業成功的知識、技能,并且形成一套新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從而留下與創業環境相匹配的更深刻的印記,當創業者結束創業回歸職場后,印記的積極作用會使其取得更佳的工作績效。
參考文獻(略)
- 科技人才個人-工作契合度對敬業度的人力資源影響研究2018-03-01
- 誠信領導對員工個體主動性的人力資源影響機制研究2018-03-03
- M公司員工離職傾向人力資源問題研究2018-03-17
- HX集團人員流失及人力資源管理對策研究2018-03-31
- 山西M建筑公司項目經理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問題研究2018-04-29
- 流浪兒童救助管理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2018-05-25
-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現代稅收征管人力資源績效評價體...2018-06-12
- 綏中Z酒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2018-06-28
- 重組后M電視臺N欄目組人力資源整合案例研究2018-07-11
- 重組后M電視臺欄目組人力資源整合案例研究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