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市場不確定下的技術金融創新供需關系及采納策略研究
時間:2018-08-08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國際金融論文,國際金融作為一個學科可以分為兩個構成部分:國際金融學(理論、體制與政策)和國際金融實務。前者包括: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外匯管理、國際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地區性的貨幣一體化以及國際金融協調和全球性的國際金融機構等。后者的內容則包括:外匯交易(包括國際衍生產品交易)、國際結算、國際信貸、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銀行業務與管理等等。(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國際金融論文,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從 2010 年后,中國 GDP 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出現了傳統產業過剩產能處置緩慢、供需失衡和結構錯位,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逐年下降的現象,產業轉型升級尚在路上、新興產業體量還不足以支撐國民經濟高速增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尤其在技術領域,創新本身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會帶動一個時代的發展。比如信息技術領域,創新的更新十分頻繁,而我們根據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一文,里面得到結論,即創新的推出并不一定會推動進度,新的創新也會破壞之前的創新,當新的創新對前面創新的破壞帶來的影響超過增加的收益時,創新過剩會造成進步的假象,反而會阻礙經濟發展。因而研究創新便極具實際意義,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通過研究,我們希望創新研發,創新采納都會更加有效。對于一個依賴技術創新的產業,技術創新的推出時間,推出頻率,每代技術提高的程度,增加的成本,未來技術到達的快慢,都會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技術的采納具有不可逆性,因為沉沒成本都會影響企業,進而影響整個行業。比如,技術創新推出過于頻繁,導致之前技術成本降低,產業進入變得容易,有新的企業加入,新的資本進入,同時增加了整個行業的不可逆資本,競爭加劇,整個行業沉沒成本增加,產業內部企業不穩定,不利于該產業的發展。這個時候技術創新的頻繁迭代,不僅沒有促進行業發展,反而創新過剩,浪費了資本。導致這樣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采納后是不可逆的,新技術產生時無法收回舊技術產生的成本。所以對于研發企業,研發時機和研發投入,都會直接影響創新技術到達的快慢和新技術價值的增量。對于采納企業來說,何時采納創新,采納哪一代創新都會直接影響企業自身的成本和技術創新帶來的收益。而這個過程中,采納企業與研發企業的策略互相影響。而這就需要得到采納企業采納技術的策略的分布,討論研發企業研發對采納策略分布的影響,進而得到雙方供需交互的影響,有效的促進產業發展。
..........
1.2 選題依據和研究意義
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1]里第一次提出創新的定義,隨著進入信息時代,技術創新的研究變得十分重要,無論是技術創新供需關系研究,還是技術創新的采納策略研究。基于一般跨期均衡理論和實證研究,以計算機技術創新為例,對技術創新解釋是:首先,信息技術變革期間,計算機技術周期性高速推出導致技術價格急速降低,進而降低創新采納新企業進入門檻,但又迫使新企業資本(表現為廠房、設備)不斷過時和廢棄,并使市場價值迅速銷蝕。其次,面對持續到達的新技術,如果企業對新技術學習過程緩慢,又難以放棄沉淀于舊的資本里的舊知識、企業會持續投資舊技術。這不僅導致企業平均 Tobin’q 降低,而且新技術擴散緩慢、社會生產率的增長低于技術進步速度。最終大量不適應新技術沖擊的舊企業的價值被低估或消失,但攜帶新技術的新企業不斷進入產業,新舊企業比例由慢到快的增加改變產業結構,最終促使股市價值/GDP 在 1990 年代快速增長。總之,創新推出速度和技術擴散速度將影響企業價值和資本存量,同時二者的不匹配導致產業內投資調整表現出黏性和遲滯,生產要素難以從舊技術迅速轉向新技術。基于一般跨期均衡理論的文獻主要側重宏觀,而缺乏從微觀角度,難以解釋預期到達新技術的動態影響,即無法刻畫和解釋企業面對新技術沖擊時處理舊的資本和選擇新技術的戰略行為,進而難以對企業策略作出指導。在創新采納中,在位企業價值包括兩個部分:當前舊技術創造的現金流的折現值(在位資產價值)和未來采用新技術的(增長)期權價值。如果采用新技術,企業除了付出購買新技術的成本(新資本)外,還必須放棄當前使用舊技術創造的價值和廢棄舊技術所代表的資本存量。因此,采納新技術的高昂代價迫使企業盡量推遲采用新技術。同時,不存在在位資產的新企業則會快速采納新技術,新企業的進入對在位企業造成競爭壓力,不僅銷蝕在位企業的在位資產價值,而且加劇在位企業期權價值的消失。如果在位企業比例過大則經濟整體表現為創新采納落后于技術進步速度,并且單位要素投入的產出率增長速度很低。所以技術創新供需及采納策略研究,有利于為企業制定創新戰略、政府進一步制定改革政策和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提供理論依據和建議。
..........
第二章 理論基礎
2.1 創造性破壞理論
Romer[48]和 Lucas[49]最先在文獻里提出人均收入里持續增長潛在來源的內生化,即知識的積累。包括社會知識積累、正規知識、在職訓練、基本社會觀察、使用學習、過程創新和產品創新。這介紹了內生的增長理論里廢棄的原因,增長過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更好的產品代替淘汰的,即創新會損耗收益。這在熊彼得創造性破壞也有體現。Tirole[50]和 Reinganum[51]專利競賽文獻中將創新過程模型化,構造了一個簡單的創造性破壞增長模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取決于整體經濟的研究。Aghion 和Howitt 說明了均衡取決于前瞻性的差分方程,任何時期研究的數量取決于下一個時期的研究數量,相當于差分方程定義了創新在兩個時期一般重疊的模型Azariadis[52]和 Grandmont[53]則具體的說,跟隨熊彼得模型假設,個人創新對于經濟影響足夠重要。從一個直觀的觀點來看,固定均衡的平均增長率可能小于或大于社會最優,因為存在失真效應的沖突。特別地,Romer[54]產生一個小于最優增長率的模型,模型包括了專屬性和跨期效應,它在相反的方向也起作用。尤其是專利競賽文獻里熟悉的一種即商業偷竊,即研究人員不再通過創新內生化現有租金創造的破壞。創新的大小被認為是給定的,商業抄襲的影響導致太多增長,且創新的大小是內生的,商業抄襲的影響傾向于使創新更小。
.........
2.2 實物期權理論
實物期權最開始是研究金融期權的,隨著技術創新的發展,技術創新的研究開始使用實物期權這一概念。相比較于傳統的凈現值折現的方法,用實物期權的來計算投資策略的價值,會更加貼切。具體原因是因為對于創新采納企業,新技術出現時,是否采納創新技術可看作一個實物期權,期權價值包括舊產品、舊技術的成本以及之前技術利潤的放棄的沉沒成本,也包括新的創新技術不久會折價和被更新的技術代替的不確定性。這是創新采納企業推遲采納的原因,也是期權的成本。同時,期權的未來價值也是不確定的,新技術帶來的收益也會隨時間,更新技術的出現而折價,根據實物期權理論,可以得到創新采納企業采納新技術的期權價值。最初是 Black 和 Scholes 提出了期權定價理論[12],Myers 則第一次將投資策略看作實物期權,Arrow 和 Fisher 也提出了不確定條件下投資不可逆的情況下期權的時間價值很好的擬合了延遲投資的價值[64]。Amram 和 Kulatilaka[65]指出將金融市場的規律用于實際的投資期權中。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三種實物期權,分別是 Luehrman[66]、Pennings[67]和 Herath[68]提出的延遲期權、放棄期權和增長期權。下面將簡單介紹這三種實物期權。延遲期權指在投資策略中側重于延遲采納創新,比如在高技術創新到達環境,延遲采納會降低創新被廢棄的沉沒成本,這種期權主要在于獲取等待價值。增長期權則是指在投資策略中,策略者對技術創新前景看好,認為投資會有高額收益,相對來說沉沒成本遠小于創新帶來的收益,這時期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價值增長上。放棄期權則與增長期權相反,這時投資者對該技術創新前景不太看好,可能是產業前景不好,產業環境被動或者技術創新的技術壁壘高。這時候技術創新的采納成本占重要比例,投資者傾向于不采納或者直接放棄。
..........
第三章 創新供需基本模型.......... 14
3.1 引言 ............. 14
3.2 基本模型 ..... 14
3.3 推導過程 ..... 15
3.4 結論及運用 ........... 18
3.5 本章小結 ..... 20
第四章 基于終端市場價格的技術創新期權模型.... 21
4.1 引言 ............. 21
4.2 基本模型 ..... 22
4.3 遷移策略的期權模型 ..... 24
4.4 關于創新采納臨界值的討論 ............. 31
4.5 本章小結 ..... 33
第五章 創新采納策略的概率分布及研究...... 35
5.1 引言 ............. 35
5.2 創新采納策略的概率分布 ....... 35
5.3 不同參數對遷移策略概率的影響 ..... 38
5.4 創新采納策略概率研究結論 ............. 47
5.5 本章小結 ..... 48
第五章 創新采納策略的概率分布及研究
上一章詳細闡述了遷移策略的期權價值和兩代創新采納相關的三個采納臨界點,本章的目的是研究創新采納策略的概率分布及不同參數對策略的遷移影響,即本章將在前一章的基礎上,根據采納創新的臨界點求出采納策略的概率分布,然后利用數值模擬討論不同參數對采納策略概率分布的影響,最后總結歸納策略遷移的特征。
5.1 引言
對于技術創新研發企業來說,采納企業的采納策略會影響研發計劃,對于技術創新采納企業,不同參數對最后收益的影響,都直接影響著采納策略的概率。這是因為對于創新供需雙方,任何實際的策略都會影響另一方。本章將在前一章的基礎上,深入探討關于技術采納策略概率分布的研究。了解影響策略概率的具體情況,這樣不僅有利于研發企業制定合適的研發計劃,對于采納企業也有利于其直觀的觀察后調整策略,同時對于經濟政策制定者,熟悉創新供需采納的內部原因,才能有效的干預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的有效發展。總結與展望總結主要闡述本文主要的創新點,得到的結論,與之前論文的不同以及論文的結論的應用。除此之外,也會思考和反思論文的不足,技術創新未來的研究展望。


.........
總結
經濟快速發展,技術創新更新越來越快,而過度的競爭導致的產能過剩,并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合理的技術創新研發和采納變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技術創新供需函數關系,二是對技術創新采納策略進行研究。全文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供需交互和不確定性。
(1)供需交互:指已有創新投資研究中基本上把研發和創新采納投資割裂開來、或外生地設定新技術價格的研究,而供需交互是在統一框架研究創新提供和采納雙方的交互策略行為,得到創新提供速度和創新采納速度之間的交互關系及其對經濟持續增長的影響特征。
(2)不確定性:主要指在需求不確定下的創新供需基本模型推導時,商品的市場價格不確定,求出的創新采納企業的供給函數和研發企業的需求函數均引入了不確定性。同時基于終端產品市場價格的的不確定,得到技術價格服從幾何布朗運動,最后得到的創新采納策略也引入了不確定性。本文首先介紹了技術創新的研究現狀,創造性破壞、實物期權及一些隨機理論知識。全文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創新的供需關系,這是一個簡單的交互模型,主要是根據不同市場環境和不同的需求函數,探索了創新供需雙方的內在聯系,得到了不同需求具有相同的供需函數,這對于研發企業和采納企業了解市場情況都非常有用,因為均是與終端市場價格相關,對于研發企業和采納企業均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變動估計供需函數,才調整自身策略。另一個解決的問題是采納策略研究。根據前一個問題得到技術價格與終端市場價格的關系,在終端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時,可以得到技術價格服從幾何布朗運動,在此基礎上,通過將采納策略看作實物期權,求出期權價值、采納兩代創新的三個臨界點和創新采納策略的概率分布,討論創新臨界點和不同參數對采納策略概率分布的影響,并得到一些關于采納策略的結論。因為一般終端市場表示消費市場,本文題目的終端市場指一般意義的終端市場,第四章第五章的終端市場價格指技術市場。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股指期貨對金融股市波動的影響研究2018-02-03
- P2P網絡金融借貸滿標概率預測研究2018-03-03
- 融資約束視角下的股權結構與投資-現金流敏感性的關...2018-03-17
- 滬港通對我國內地股市的金融影響研究2018-03-31
- 引入媒介貨幣后中日匯率變動對雙邊金融貿易的影響2018-04-11
- 基于估值效應的國際金融投資頭寸比較研究2018-05-28
- 投資者異質性對金融股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影響研究2018-06-12
- 我國金融股票市場大宗交易價格效應研究2018-06-28
- 中新股指期貨的價格聯動及金融波動溢出效應研究2018-07-11
- 金融發展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