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發展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時間:2018-07-27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國際金融論文,國際金融與一國的國內金融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很大區別。國內金融主要受一國金融法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約束,而國際金融則受到各個國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條例以及國際通用的慣例和通過各國協商制訂的各種條約或協定的約束。(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國際金融論文,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我國長期經濟高速增長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排放基礎上的,依賴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導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15 年我國能源消費約為 37.5 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已超 110 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做出承諾:到 2020 年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將比 2005 年下降 40%至 45%。然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關鍵時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和高能耗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得我國的減排任務任重道遠。已有研究表明經濟增長、人口數量、城鎮化、貿易開放、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技術進步等都是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從我國實際情況看,金融資源已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因素,發揮金融對經濟主體經濟行為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可以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通過研究金融發展對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機制,從技術進步與結構調整視角為我國經濟實現低碳發展提供政策建議。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第二節 文獻綜述
金融發展包括金融總量增長和金融結構演化,總量增長和結構演化會影響金融體系的功能和效率,進而影響到金融為經濟運行提供金融服務和要素支持的能力。探索金融與二氧化碳排放關系問題歸根結底是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可持續增長之間的關系問題。因此,回顧已有關于金融與經濟發展的研究文獻,了解金融發展理論體系和成果,是研究我國金融發展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進行調整優化的關鍵。
一、關于金融發展影響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問題是研究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從古典學派的貨幣與經濟關系理論到上世紀70年代的金融抑制論再到80年代的內生金融經濟增長理論,都得出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結論,但這些理論大都是從金融規模角度進行分析的。J.Tobin(1955)最先進行貨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他將貨幣因素納入到經濟增長的研究中,隨后他發表《貨幣和經濟增長》(1965)指出貨幣影響經濟增長的路徑——貨幣會通過影響人們的收入來影響消費和儲蓄,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John G.Gurley 和 Edward S.Shaw(1955、1956)合作發表了兩篇文章,研究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通過建立由簡單向復雜逐步演進的金融發展模型,探討了金融中介在動員儲蓄、促進資本積累和投資過程中的跨期交易作用。Patrick(1966)首次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因果及主次關系進行探討。他認為金融發展存在“供給引導型”和“需求追隨型”兩條路徑。前者強調金融服務的供給先于經濟增長需求,金融發展有助于推動實體經濟的增長;后者側重于經濟增長會對金融服務產生需求,從而推動金融不斷發展;但是金融發展路徑并非一成不變,金融與經濟之間的先后關系會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推移而發生轉換。Hicks(1969)大多數工業革命早期使用的技術創新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前,金融革命通過帶來技術創新而引起工業革命。Goldsmith(1969)最先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研究,選擇金融資產價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衡量一國金融發展,用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 1860-1963 年的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得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一般是同步發生的結論。
.........
第二章 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進步路徑
技術創新活動存在不確定性以及較高的交易成本,面臨比一般項目更高的融資約束問題(Hall&Lemer,2010)。技術創新面臨更高融資約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交易雙方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逆向選擇問題。技術創新項目專業性強,而且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普通投資者難以辨別其好壞,因而他們往往對該類項目要求更高的收益。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類似于阿克洛夫的“檸檬市場”,信息不對稱會對技術創新項目產生“擠出效應”,使得資金資源難以投入到技術創新項目中去。(2)道德風險。技術創新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會利用信息優勢隱瞞相關不利的信息;或是將技術同時出售給不同的投資者;因為是由投資者來承擔創新失敗的資金損失,技術創新者可能有意選擇高風險的技術以獲取技術研發成功的高回報。(3)高風險問題。由于自主創新項目難度大,復雜程度高,市場不穩定等導致這些創新項目面臨著較高的風險,這些高風險阻礙了創新項目獲取資金。高新技術產業的初創企業往往缺乏擔保抵押物和完備的財務數據,再加上新技術風險大、失敗率高,難以獲得銀行資金,為規避風險其他投資者也會將資金更多的配置到風險低的項目。
.........
第二節 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產業結構調整路徑
金融作用于產業結構的過程可簡述為:金融活動通過作用于資金分配,進而作用于其他生產要素的分配,從而影響到產業結構。金融資本導向作用導致資源結構變化,產業結構隨著資源結構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借助于資本市場融資,有價值的企業實現重組和擴張,得以快速發展,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金融發展通過資本導向效應配置資源、引導企業進行創新投資,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從產業層面上講,一方面,不同產業存在不同的風險特征和資金需求,從而決定了在不同發展階段產業部門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傳統產業產品較為成熟時,風險相對較低,資金回報較穩健,較易獲得融資;而新興產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且其預期增長率較高,但其發展初期,業績不穩定,財務不透明,加之不具備合格的擔保條件,往往很難從銀行業獲得融資。另一方面,同一產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時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務。由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同一產業在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的風險特征不同,市場風險也不斷變化,因而同一產業的不同階段對金融需求也不一樣。一般而言,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企業對資金投入量需求大,而處于該時期的企業由于自身資信等級不高,很難從銀行融資;在成熟期,隨著經營的穩定,企業開始轉向證券融資,因為證券融資成本相對更低。而且,產業結構的升級是產業結構調整重要目標,而技術進步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動力,技術進步又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因此金融會對產業結構產生重要影響。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也可以從金融功能角度展開。
........
第三章 關鍵變量測度..............15
第一節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現狀及省級層面排放量估算 .......15
第二節 我國省級層面全要素生產率估算 ........19
第四章 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實證研究 ..............2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3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28
第三節 實證研究結果及分析 .......30
第四節 穩健性檢驗 ....41
第五節 本章小結 ......47
第五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49
第四章 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實證研究
本章首先設計檢驗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以及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結構中介作用的實證模型,并確定代理變量以及控制變量,說明數據來源和進行數據處理。其次,進行實證檢驗和分析,實證分析分為四步:(1)檢驗金融發展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2)檢驗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影響;(3)檢驗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結構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影響;(4)進一步驗證金融發展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影響以及全要素生產率和產業結構在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過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檢驗金融發展對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控制變量選擇是在現有學者研究成果基礎上進行整理的,選擇的主要依據如下:①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Edu):人力資本通過影響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進而影響全要素生產率,本文以各地區 16 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正規教育年數來表示人力資本。②外商直接投資(FDI):外商直接投資是包括了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綜合要素的國際轉移,外商在本國投資經營,會產生技術溢出效應。③對外開放水平(Open):從經濟的開放方面來看,開放可以帶來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等資源。④地方政府支出(Fiscal):政府的干預表征的是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經濟進行指導,采用政府支出占地區 GDP 的百分比來表示。


.......
結論
本研究首先根據IPCC測算方法估算了2004-2015年我國30個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利用面板數據模型考察了金融發展與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之間的關系,檢驗了全要素生產率和產業結構在金融發展影響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過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運用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得到了如下幾個結論:
(1)從金融總量角度看,隨著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金融發展最終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有著抑制作用,金融業的發展和壯大有利于全要素生產率提以及產業結構優化從而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強度。但是由于我國金融業還不夠完善、金融管制力度較弱、相關法律法規善不健全、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夠強等方面的原因,金融對我國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金融發展引導中國走向低碳經濟之路仍然是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2)從金融結構角度看,直接融資占比增加、中小銀行信貸占比增加以及新興金融業占比增加最終都有利于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從而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由于目前我國省級之間金融發展差距較大,直接融資,新興金融業以及中小銀行信貸都還需發展壯大,才能更好地發揮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作用。
(3)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水平和環境規制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環境規制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而由于目前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發展中期,城鎮化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會促進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上升。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股指期貨對金融股市波動的影響研究2018-02-03
- P2P網絡金融借貸滿標概率預測研究2018-03-03
- 融資約束視角下的股權結構與投資-現金流敏感性的關...2018-03-17
- 滬港通對我國內地股市的金融影響研究2018-03-31
- 引入媒介貨幣后中日匯率變動對雙邊金融貿易的影響2018-04-11
- 基于估值效應的國際金融投資頭寸比較研究2018-05-28
- 投資者異質性對金融股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影響研究2018-06-12
- 我國金融股票市場大宗交易價格效應研究2018-06-28
- 中新股指期貨的價格聯動及金融波動溢出效應研究2018-07-11
- 終端市場不確定下的技術金融創新供需關系及采納策...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