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探討
時間:2023-02-04 來源:www.bjboz.c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國際金融論文,本文在對國際貿易、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了全球價值鏈和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發展態勢、并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研究。
1.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經濟出現兩個重要趨勢:一是隨著“碎片化”生產模式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多個國家垂直分工協作完成某個商品的生產,全球價值鏈分工正逐步改變現有國際分工格局;二是國際經濟周期聯動效應顯著增強,在開放經濟體系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很容易通過“蝴蝶效應”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性顯著增強,尤其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經濟形勢萎靡的情況下,國際經濟周期聯動越來越被各國所重視。
隨著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簡稱GVC)分工的不斷深化,中間產品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中間產品頻繁往返于各國之間,使得其價值被多次計入各國出口之中,造成總值貿易統計不能真實反映各國間的真實貿易狀況。這可能會導致各國在制定國際經濟政策時出現對國際貿易形勢的誤判,極有可能導致存在貿易逆差的一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諸如美國對中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1990年以來,世界總出口與增加值出口均有明顯的增長,但增加值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卻呈現顯著下降趨勢,說明相較于過去,世界總出口中重復計算的部分增加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價值鏈分工日益深化,中間產品跨境次數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經濟周期聯動日益增強,各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國經濟波動的沖擊。根據佩恩世界表(PWT9.1)的數據測算發現,2000-2017年世界主要國家的實際GDP周期聯動指數平均值為0.22,而這一指數在1990-2000年平均值僅為0.06。在全球價值鏈分工背景下,隨著國際分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中間產品貿易深入發展,總值貿易難以準確反映雙邊的貿易情況。這對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利于準確評估全球價值鏈發展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
1.2研究思路與框架
1.2.1研究思路
本文遵循“理論分析——事實描述——實證檢驗——對策建議”的分析范式,在全面梳理國際分工理論、增加值貿易理論、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等理論與文獻的基礎上,對全球價值鏈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傳導機理進行分析,并分別從全球視角和中國視角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進而得出兩者間的數量關系,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1.2.2研究方法
第一,理論研究法。本文在梳理國際分工理論、增加貿易理論、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理論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理論模型,探索性地從GVC嵌入、增加值貿易強度、GVC前向嵌入“第三國效應”、GVC后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和增加值貿易“第三國效應”等幾個方面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機理進行了研究,為后文實證分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投入產出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是增加值貿易核算的理論基礎,本文使用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增加值貿易核算框架,對全球價值鏈的發展狀況進行測算,一方面有助于全面把握世界層面、國家層面、行業層面以及雙邊層面的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另一方面為本文的實證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第三,實證分析法。在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影響機理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國別數據從全球視角就兩者的數量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并進一步比較研究了各影響因素在金融危機前后、不同類型經濟體之間以及不同區域間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差異。利用行業數據從中國視角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并進行了時間、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行業異質性分析,還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非對稱聯動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3.全球價值鏈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理論分析 .............................. 39
3.1概念界定 ........................................ 39
3.1.1全球價值鏈 ........................ 39
3.1.2國際經濟周期聯動 ......................... 39
4.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演變特征 .......................... 59
4.1全球價值鏈的核算與演變特征 .......................... 59
4.1.1全球價值鏈的核算方法 ....................... 59
4.1.2全球價值鏈的演變特征 ........................... 65
5.全球價值鏈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實證分析 ......................... 88
5.1引言 ............................... 88
5.2研究設計 ............................... 89
6.全球價值鏈影響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實證分析
6.1引言
第五章實證分析發現,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存在顯著影響,那么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是否存在顯著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國內已有一些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潘文卿等(2015)使用WIOD數據,就價值鏈貿易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考察。他們研究發現,一方面,價值鏈貿易會直接顯著促進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另一方面,價值鏈貿易會間接放大雙邊貿易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正向影響。馬淑琴等(2017)使用WIOD數據的研究發現,價值鏈可以通過影響雙邊全要素生產率(TFP)這一中介變量,進而對雙邊經濟周期聯動產生影響。此外,他們還發現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周期聯動主要由行業間貿易主導,而與發達國家經濟周期聯動主要由行業內貿易主導。邵朝對等(2018)使用中國省際間投入產出數據研究發現,省際間價值鏈貿易對中國地區間經濟周期聯動存在正向影響,一般貿易則會降低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周期聯動。文武等(2021)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非對稱性影響進行研究發現,由于中國制造業出口的低增值率和高進口投入的特征,當貿易伙伴處于經濟周期擴張階段時,全球價值鏈嵌入會降低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動;當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處于收縮階段時,全球價值鏈嵌入會加強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動。
然而,上述研究大多使用國家層面數據,且未考慮全球價值鏈“第三國效應”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因而,本章將使用中國與貿易伙伴雙邊行業層面數據,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研究,并分析這一影響的時間異質性、區域異質性、經濟發展水平異質性和行業異質性。同時,為了分析貿易伙伴處于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下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本章還進一步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非對稱聯動的影響進行了考察。
7.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7.1主要結論
本文在對國際貿易、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了全球價值鏈和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發展態勢、并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理論模型分析發現,在供需沖擊的情形下,全球價值鏈會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在供給沖擊情形下,全球價值鏈嵌入和全球價值鏈后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在需求沖擊情形下,全球價值鏈嵌入和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當供給沖擊或需求沖擊存在行業異質性時,產業結構相似度也會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
第二,從全球層面來看,無論是全球價值鏈前向參與度還是后向參與度,在1990年至2008年期間都經歷了快速的上升過程,然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后全球價值鏈參與度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從國家層面來看,不同國家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和參與方式均存在一定差異。從行業層面來看,農業、礦業、服務業主要以前向參與的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而制造業主要以后向參與的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從雙邊層面來看,中國、德國和美國是全球三大價值鏈中心,它們出口中的增加值常以中間產品的形式被許多國家用于生產出口產品。此外,全球價值鏈還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征,區域內“工廠經濟體”對“總部經濟體”中間產品進口的依賴存在軸輻不對稱性。中國全球價值鏈參與度低于全球水平,但增長速度更快。各國之間經濟周期聯動性在逐漸增強,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各國經濟增長率均同步出現大幅下滑。全球價值鏈嵌入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隨著全球價值鏈的深入發展,各國經濟緊密相連、經濟周期聯動程度已大幅提高。
第三,通過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實證研究發現,總體來看,GVC嵌入、金融一體化、GVC前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增加值貿易、GVC后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和增加值貿易“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產業結構相似度和產業內貿易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不顯著。這一結果說明,全球價值鏈是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略)
1.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經濟出現兩個重要趨勢:一是隨著“碎片化”生產模式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多個國家垂直分工協作完成某個商品的生產,全球價值鏈分工正逐步改變現有國際分工格局;二是國際經濟周期聯動效應顯著增強,在開放經濟體系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很容易通過“蝴蝶效應”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性顯著增強,尤其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經濟形勢萎靡的情況下,國際經濟周期聯動越來越被各國所重視。

1.2研究思路與框架
1.2.1研究思路
本文遵循“理論分析——事實描述——實證檢驗——對策建議”的分析范式,在全面梳理國際分工理論、增加值貿易理論、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等理論與文獻的基礎上,對全球價值鏈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傳導機理進行分析,并分別從全球視角和中國視角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進而得出兩者間的數量關系,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1.2.2研究方法
第一,理論研究法。本文在梳理國際分工理論、增加貿易理論、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理論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理論模型,探索性地從GVC嵌入、增加值貿易強度、GVC前向嵌入“第三國效應”、GVC后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和增加值貿易“第三國效應”等幾個方面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機理進行了研究,為后文實證分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投入產出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是增加值貿易核算的理論基礎,本文使用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增加值貿易核算框架,對全球價值鏈的發展狀況進行測算,一方面有助于全面把握世界層面、國家層面、行業層面以及雙邊層面的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另一方面為本文的實證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第三,實證分析法。在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影響機理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國別數據從全球視角就兩者的數量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并進一步比較研究了各影響因素在金融危機前后、不同類型經濟體之間以及不同區域間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差異。利用行業數據從中國視角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并進行了時間、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行業異質性分析,還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非對稱聯動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3.全球價值鏈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理論分析 .............................. 39
3.1概念界定 ........................................ 39
3.1.1全球價值鏈 ........................ 39
3.1.2國際經濟周期聯動 ......................... 39
4.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演變特征 .......................... 59
4.1全球價值鏈的核算與演變特征 .......................... 59
4.1.1全球價值鏈的核算方法 ....................... 59
4.1.2全球價值鏈的演變特征 ........................... 65
5.全球價值鏈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實證分析 ......................... 88
5.1引言 ............................... 88
5.2研究設計 ............................... 89
6.全球價值鏈影響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實證分析
6.1引言
第五章實證分析發現,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存在顯著影響,那么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是否存在顯著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國內已有一些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潘文卿等(2015)使用WIOD數據,就價值鏈貿易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考察。他們研究發現,一方面,價值鏈貿易會直接顯著促進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另一方面,價值鏈貿易會間接放大雙邊貿易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正向影響。馬淑琴等(2017)使用WIOD數據的研究發現,價值鏈可以通過影響雙邊全要素生產率(TFP)這一中介變量,進而對雙邊經濟周期聯動產生影響。此外,他們還發現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周期聯動主要由行業間貿易主導,而與發達國家經濟周期聯動主要由行業內貿易主導。邵朝對等(2018)使用中國省際間投入產出數據研究發現,省際間價值鏈貿易對中國地區間經濟周期聯動存在正向影響,一般貿易則會降低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周期聯動。文武等(2021)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非對稱性影響進行研究發現,由于中國制造業出口的低增值率和高進口投入的特征,當貿易伙伴處于經濟周期擴張階段時,全球價值鏈嵌入會降低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動;當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處于收縮階段時,全球價值鏈嵌入會加強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動。
然而,上述研究大多使用國家層面數據,且未考慮全球價值鏈“第三國效應”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因而,本章將使用中國與貿易伙伴雙邊行業層面數據,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研究,并分析這一影響的時間異質性、區域異質性、經濟發展水平異質性和行業異質性。同時,為了分析貿易伙伴處于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下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本章還進一步就全球價值鏈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經濟周期非對稱聯動的影響進行了考察。

7.1主要結論
本文在對國際貿易、全球價值鏈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了全球價值鏈和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發展態勢、并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進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理論模型分析發現,在供需沖擊的情形下,全球價值鏈會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在供給沖擊情形下,全球價值鏈嵌入和全球價值鏈后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在需求沖擊情形下,全球價值鏈嵌入和全球價值鏈前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當供給沖擊或需求沖擊存在行業異質性時,產業結構相似度也會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產生正向影響。
第二,從全球層面來看,無論是全球價值鏈前向參與度還是后向參與度,在1990年至2008年期間都經歷了快速的上升過程,然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后全球價值鏈參與度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從國家層面來看,不同國家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和參與方式均存在一定差異。從行業層面來看,農業、礦業、服務業主要以前向參與的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而制造業主要以后向參與的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從雙邊層面來看,中國、德國和美國是全球三大價值鏈中心,它們出口中的增加值常以中間產品的形式被許多國家用于生產出口產品。此外,全球價值鏈還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征,區域內“工廠經濟體”對“總部經濟體”中間產品進口的依賴存在軸輻不對稱性。中國全球價值鏈參與度低于全球水平,但增長速度更快。各國之間經濟周期聯動性在逐漸增強,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各國經濟增長率均同步出現大幅下滑。全球價值鏈嵌入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隨著全球價值鏈的深入發展,各國經濟緊密相連、經濟周期聯動程度已大幅提高。
第三,通過就全球價值鏈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實證研究發現,總體來看,GVC嵌入、金融一體化、GVC前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增加值貿易、GVC后向嵌入“第三國效應”和增加值貿易“第三國效應”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產業結構相似度和產業內貿易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不顯著。這一結果說明,全球價值鏈是影響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股指期貨對金融股市波動的影響研究2018-02-03
- P2P網絡金融借貸滿標概率預測研究2018-03-03
- 融資約束視角下的股權結構與投資-現金流敏感性的關...2018-03-17
- 滬港通對我國內地股市的金融影響研究2018-03-31
- 引入媒介貨幣后中日匯率變動對雙邊金融貿易的影響2018-04-11
- 基于估值效應的國際金融投資頭寸比較研究2018-05-28
- 投資者異質性對金融股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影響研究2018-06-12
- 我國金融股票市場大宗交易價格效應研究2018-06-28
- 中新股指期貨的價格聯動及金融波動溢出效應研究2018-07-11
- 金融發展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