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農村信用社市場營銷策略探討
時間:2022-06-04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市場營銷論文,筆者認為要全面建立員工關愛機制,不斷改進基層網點設施,盡力滿足職工的工作生活需要。要制定并落實好員工福利管理辦法,積極完善困難職工扶助長效機制。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員工立足崗位職責、積極主動作為。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從國際看,近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美國經濟增速觸頂,美聯儲進入降息通道;歐洲經濟增長低迷,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暫緩;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央行繼續實施超寬松政策;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動能減弱,多國貨幣政策轉向寬松。與此同時,貿易保護主義顯著升溫。
從國內看,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國家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加大金融對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啟,提升金融體系與需求體系的適配性;金融風險防控穩妥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不斷提升。
從行業看,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增速回升,信貸穩步增長;銀行業進一步回歸本源,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比重上升。但同時,企業需求依舊不夠旺盛,銀行業依然保持低風險偏好;存款的成本上升,凈息差壓力加大;各行資產質量不斷分化,區域和中小銀行的經營壓力增大。為積極應對經營環境變化,防范各類經營風險,銀行必須要提高市場營銷水平。
1.1.2 研究意義
研究 SL 農信社的市場營銷策略問題,在以下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從理論角度看,企業市場營銷注重營銷策略的實施,強調為企業創造價值。研究SL 農信社的市場營銷策略,能夠擴展我國在經濟結構加快升級、外資加快流入我國資本市場、金融脫媒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市場營銷研究的廣度,能夠擴展在國家大力支持背景下地方性中小型銀行金融機構市場營銷研究的范疇,能夠充實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市場營銷的手段,能夠優化我國銀行金融機構市場營銷管理的思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在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發展歷史悠久,在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作為企業市場營銷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注。西方的銀行市場營銷成果豐富,研究方法比較成熟。
Scott Edgett (1994)主張通過模型來驗證銀行的產品創新,鑒別產品的成功程度。Pramendra Sharma (2003)認為銀行產品營銷的核心驅動因素是利潤,營銷傾向于向客戶推薦高利潤的產品。E. Elijah OGBADU(2013)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尼日利亞銀行的營銷實踐進行了分析,按照技術手段分析的結果表明,銀行的強力營銷能夠創造高績效。因此,他建議銀行應該保持高營銷力度。Gyaneshwar Singh Kushwaha (2015)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對印度銀行的營銷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發現產品組合的技巧對于促進銷售具有正向的作用。Andreas C(1999)認為銀行在進行產品定價的時候,需要依賴可靠的成本估計,那么分析的基準測試技術就非常關鍵。Arole Page (2003)發現銀行的營銷必須借助于一定的營銷媒介,而客戶對于營銷媒介的態度影響其購買意愿,因此他對營銷媒介的效果開展了問卷調查和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直接營銷媒介的效果通常都不佳。Matt Elbeck (2010)通過虛擬銀行運營的數據發現,收入和安全是銀行產品能否銷售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而服務能力以及多樣性和便利程度是客戶主要關注的。Anonymous(2011)認為銀行營銷如何運用在線手段,比如搜索引擎等是有重要影響的。Miljana Mitic(2012)通過對銀行高管人員的訪談發現,社交媒體的運用對于規模較小和較年輕的銀行尤其重要,并且將社交媒體與電子渠道的理財方式結合起來效果更佳。Isabelle Brun (2014)發現與贈品等促銷手段相比,提供便捷的操作流程等是更加有效的促銷手段。
2 市場營銷理論基礎
2.1 市場營銷的基本概念
2.1.1 市場的含義
從銷售者的角度上看,特定的人(即顧客)就是市場。這些特定的人具有兩方面的屬性:有某種需要(欲望),如果沒有需要,也就不會產生購買動機,更不會產生交換行為,無疑也就失去了銷售的必要性與基礎;有滿足這種需要的購買能力,產品的銷售是一種有償交換行為,不是無償的贈與行為,具有購買能力是交換產生的前提條件。因此,有某種需要的人、有滿足這種需要的購買能力、購買欲望是構成市場的三個要素。
2.1.2 市場營銷的內涵
市場營銷,是指以滿足人類各種需要和欲望為目的,將潛在交換變為現實交換的活動與管理過程,因此,市場營銷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管理活動,它廣泛地存在于各種主體之間的交換活動之中。換句話說,市場營銷就是企業圍繞產品銷售而展開的一系列運籌與謀劃的活動;而銷售就是把產品賣出去,有買才有賣。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市場營銷是一種商品交換活動。
2.2 市場營銷的理論基礎
2.2.1 市場營銷組合理論
1960 年,麥卡錫認為影響企業經營的諸因素中,產品、分銷、促銷、價格等因素是企業可以控制的變量,所以市場營銷就是企業如何綜合運用這 4 個變量,組成一個系統化的營銷組合策略。由于產品(Product)、分銷(Place)、促銷(Promotion)和價格(Price)英文的第一個字母均為“P”,所以簡稱“4P” 。
產品是指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及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分銷渠道就是制造商將產品或勞務送抵顧客手中的途徑。促銷是指企業以各種手段影響和促進顧客的購買行為。價格是影響市場需求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價格得到認可,才有可能形成銷售。
1984 年,菲利普·科特勒在 4P 理論基礎上,再增加兩個“P”——“政治權力”(Political power)和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形成 6P 理論。6P 理論認為,要首先運用“政治權力”策略,其次利用“公共關系”策略,才能夠打入封閉的市場。1984 年,菲利普·科特勒又進一步提出了 10P 理論,即在 6P 基礎上再加上 4 個“P”,即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優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
后來,勞特朋提出了以消費者欲望和需求、消費者欲望與需求的滿足成本、購買的方便性和溝通為 4 個營銷組合因素的新構想,簡稱“4C”理論。
針對 4C 理論的不足,近年來,美國的唐·E.舒爾茨提出了 4R 營銷新理論,即關聯(Related)、反應(Reaction)、關系(Relation)、回報(Return),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營銷四要素組合。
在營銷實踐中,人們已經認識到,盡管營銷組合理論有許多,但 4P 理論是營銷的基本框架,也是指導營銷實踐的最重要的理論。
3 SL 農信社經營現狀及營銷中存在的問題....................................10
3.1 SL 農信社基本情況...............................................10
3.1.1 SL 農信社發展歷程....................................10
3.1.2 SL 農信社經營情況.................................10
4 SL 農信社營銷環境分析...................................15
4.1 SL 農信社營銷宏觀環境分析..............................15
4.1.1 政治法律環境分析...........................................15
4.1.2 經濟人口環境分析...............................16
5 SL 農信社市場細分及目標市場定位....................................22
5.1 農信社市場細分................................................22
5.2 SL 農信社目標市場選擇.....................................23
6 SL 農信社營銷策略
6.1 產品策略
6.1.1 創新對公業務產品的類型
加快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要緊跟國家關于服務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大決策和政策,結合省市關于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規劃,結合地方特色產業等情況,深入研究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具體舉措,因地制宜制定具體的方案,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同時學習借鑒浙江泰隆銀行“一對一”的零售金融模式,持續提升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
積極開發和推廣特色企業貸款。要加強對特色企業貸款調查研究,嘗試開展誠稅貸、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信用或準信用貸款業務,不斷豐富和完善企業貸款產品,滿足各種企業客戶貸款需求。提升針對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服務優質民營企業、優先支持重點行業、優先幫扶臨時困難企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合理控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避免“一刀切”式盲目浮動,切實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開發針對優質企業的“小額企業貸”產品,確保貸的快、貸的早。“小額企業貸”流程短,授信快,見效快,風險低,雖然貸的少,但是收回有保障,周轉速度快。
7 SL 農信社營銷策略實施保障
7.1 提高內部治理水平
要明確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的職責邊界,建立高效的決策與制約機制。要持續加強股東股權管理,嚴格審查股東準入與變更,以及股份轉讓、贈予、繼承、質押登記等事項,嚴防股份過于集中和股東利益輸送。
要加強企業制度建設。做好制度“廢改立”工作,確保覆蓋各項工作、各業務流程和各關鍵環節,特別要加強人員選用、授信業務、大額采購、基建工程等重點領域的制度建設,推行近親屬回避、崗位輪換、管理人員交流等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明察暗訪和突擊檢查,強力推動制度建設。
要優化職能部門設置。按照“科學、精簡、效能”原則,對職責重疊的部門進行優化重組,對編制超標準的部門人員予以精簡,充實到基層業務一線。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嚴格執行有關財經政策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自覺維護財經紀律,切實防范財務風險。加強成本費用管理,強化費用預算約束,嚴格費用審批,杜絕違規列支、工資性支出費用化、濫發福利補助等不合規行為。加強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實現資產和負債期限上匹配、規模上適應、利率上協調,確保資產負債結構的穩定性和流動性。加大資本積累,增加利潤留存和損失準備金提取,做好增資擴股規劃,建立資本動態補充機制,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全面提高自身抗風險實力。規范固定資產購建管理,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決策、招標、預算及決算審計,并按審計結果進行賬務處理。持續做好會計基礎管理,修訂完善會計基礎管理考評標準,逐步建立運營管理體系,全面推廣集中對賬系統和事后監督系統,提升農信社會計運營專業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略)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從國際看,近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美國經濟增速觸頂,美聯儲進入降息通道;歐洲經濟增長低迷,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暫緩;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央行繼續實施超寬松政策;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動能減弱,多國貨幣政策轉向寬松。與此同時,貿易保護主義顯著升溫。
從國內看,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國家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加大金融對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啟,提升金融體系與需求體系的適配性;金融風險防控穩妥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不斷提升。
從行業看,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增速回升,信貸穩步增長;銀行業進一步回歸本源,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比重上升。但同時,企業需求依舊不夠旺盛,銀行業依然保持低風險偏好;存款的成本上升,凈息差壓力加大;各行資產質量不斷分化,區域和中小銀行的經營壓力增大。為積極應對經營環境變化,防范各類經營風險,銀行必須要提高市場營銷水平。
1.1.2 研究意義
研究 SL 農信社的市場營銷策略問題,在以下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從理論角度看,企業市場營銷注重營銷策略的實施,強調為企業創造價值。研究SL 農信社的市場營銷策略,能夠擴展我國在經濟結構加快升級、外資加快流入我國資本市場、金融脫媒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市場營銷研究的廣度,能夠擴展在國家大力支持背景下地方性中小型銀行金融機構市場營銷研究的范疇,能夠充實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市場營銷的手段,能夠優化我國銀行金融機構市場營銷管理的思路。

1.2.1 國外研究現狀
在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發展歷史悠久,在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作為企業市場營銷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注。西方的銀行市場營銷成果豐富,研究方法比較成熟。
Scott Edgett (1994)主張通過模型來驗證銀行的產品創新,鑒別產品的成功程度。Pramendra Sharma (2003)認為銀行產品營銷的核心驅動因素是利潤,營銷傾向于向客戶推薦高利潤的產品。E. Elijah OGBADU(2013)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尼日利亞銀行的營銷實踐進行了分析,按照技術手段分析的結果表明,銀行的強力營銷能夠創造高績效。因此,他建議銀行應該保持高營銷力度。Gyaneshwar Singh Kushwaha (2015)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對印度銀行的營銷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發現產品組合的技巧對于促進銷售具有正向的作用。Andreas C(1999)認為銀行在進行產品定價的時候,需要依賴可靠的成本估計,那么分析的基準測試技術就非常關鍵。Arole Page (2003)發現銀行的營銷必須借助于一定的營銷媒介,而客戶對于營銷媒介的態度影響其購買意愿,因此他對營銷媒介的效果開展了問卷調查和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直接營銷媒介的效果通常都不佳。Matt Elbeck (2010)通過虛擬銀行運營的數據發現,收入和安全是銀行產品能否銷售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而服務能力以及多樣性和便利程度是客戶主要關注的。Anonymous(2011)認為銀行營銷如何運用在線手段,比如搜索引擎等是有重要影響的。Miljana Mitic(2012)通過對銀行高管人員的訪談發現,社交媒體的運用對于規模較小和較年輕的銀行尤其重要,并且將社交媒體與電子渠道的理財方式結合起來效果更佳。Isabelle Brun (2014)發現與贈品等促銷手段相比,提供便捷的操作流程等是更加有效的促銷手段。
2 市場營銷理論基礎
2.1 市場營銷的基本概念
2.1.1 市場的含義
從銷售者的角度上看,特定的人(即顧客)就是市場。這些特定的人具有兩方面的屬性:有某種需要(欲望),如果沒有需要,也就不會產生購買動機,更不會產生交換行為,無疑也就失去了銷售的必要性與基礎;有滿足這種需要的購買能力,產品的銷售是一種有償交換行為,不是無償的贈與行為,具有購買能力是交換產生的前提條件。因此,有某種需要的人、有滿足這種需要的購買能力、購買欲望是構成市場的三個要素。
2.1.2 市場營銷的內涵
市場營銷,是指以滿足人類各種需要和欲望為目的,將潛在交換變為現實交換的活動與管理過程,因此,市場營銷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管理活動,它廣泛地存在于各種主體之間的交換活動之中。換句話說,市場營銷就是企業圍繞產品銷售而展開的一系列運籌與謀劃的活動;而銷售就是把產品賣出去,有買才有賣。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市場營銷是一種商品交換活動。
2.2 市場營銷的理論基礎
2.2.1 市場營銷組合理論
1960 年,麥卡錫認為影響企業經營的諸因素中,產品、分銷、促銷、價格等因素是企業可以控制的變量,所以市場營銷就是企業如何綜合運用這 4 個變量,組成一個系統化的營銷組合策略。由于產品(Product)、分銷(Place)、促銷(Promotion)和價格(Price)英文的第一個字母均為“P”,所以簡稱“4P” 。
產品是指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及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分銷渠道就是制造商將產品或勞務送抵顧客手中的途徑。促銷是指企業以各種手段影響和促進顧客的購買行為。價格是影響市場需求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價格得到認可,才有可能形成銷售。
1984 年,菲利普·科特勒在 4P 理論基礎上,再增加兩個“P”——“政治權力”(Political power)和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形成 6P 理論。6P 理論認為,要首先運用“政治權力”策略,其次利用“公共關系”策略,才能夠打入封閉的市場。1984 年,菲利普·科特勒又進一步提出了 10P 理論,即在 6P 基礎上再加上 4 個“P”,即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優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
后來,勞特朋提出了以消費者欲望和需求、消費者欲望與需求的滿足成本、購買的方便性和溝通為 4 個營銷組合因素的新構想,簡稱“4C”理論。
針對 4C 理論的不足,近年來,美國的唐·E.舒爾茨提出了 4R 營銷新理論,即關聯(Related)、反應(Reaction)、關系(Relation)、回報(Return),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營銷四要素組合。
在營銷實踐中,人們已經認識到,盡管營銷組合理論有許多,但 4P 理論是營銷的基本框架,也是指導營銷實踐的最重要的理論。
3 SL 農信社經營現狀及營銷中存在的問題....................................10
3.1 SL 農信社基本情況...............................................10
3.1.1 SL 農信社發展歷程....................................10
3.1.2 SL 農信社經營情況.................................10
4 SL 農信社營銷環境分析...................................15
4.1 SL 農信社營銷宏觀環境分析..............................15
4.1.1 政治法律環境分析...........................................15
4.1.2 經濟人口環境分析...............................16
5 SL 農信社市場細分及目標市場定位....................................22
5.1 農信社市場細分................................................22
5.2 SL 農信社目標市場選擇.....................................23
6 SL 農信社營銷策略
6.1 產品策略
6.1.1 創新對公業務產品的類型
加快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要緊跟國家關于服務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大決策和政策,結合省市關于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規劃,結合地方特色產業等情況,深入研究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具體舉措,因地制宜制定具體的方案,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同時學習借鑒浙江泰隆銀行“一對一”的零售金融模式,持續提升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
積極開發和推廣特色企業貸款。要加強對特色企業貸款調查研究,嘗試開展誠稅貸、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信用或準信用貸款業務,不斷豐富和完善企業貸款產品,滿足各種企業客戶貸款需求。提升針對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服務優質民營企業、優先支持重點行業、優先幫扶臨時困難企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合理控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避免“一刀切”式盲目浮動,切實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開發針對優質企業的“小額企業貸”產品,確保貸的快、貸的早。“小額企業貸”流程短,授信快,見效快,風險低,雖然貸的少,但是收回有保障,周轉速度快。

7.1 提高內部治理水平
要明確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的職責邊界,建立高效的決策與制約機制。要持續加強股東股權管理,嚴格審查股東準入與變更,以及股份轉讓、贈予、繼承、質押登記等事項,嚴防股份過于集中和股東利益輸送。
要加強企業制度建設。做好制度“廢改立”工作,確保覆蓋各項工作、各業務流程和各關鍵環節,特別要加強人員選用、授信業務、大額采購、基建工程等重點領域的制度建設,推行近親屬回避、崗位輪換、管理人員交流等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明察暗訪和突擊檢查,強力推動制度建設。
要優化職能部門設置。按照“科學、精簡、效能”原則,對職責重疊的部門進行優化重組,對編制超標準的部門人員予以精簡,充實到基層業務一線。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嚴格執行有關財經政策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自覺維護財經紀律,切實防范財務風險。加強成本費用管理,強化費用預算約束,嚴格費用審批,杜絕違規列支、工資性支出費用化、濫發福利補助等不合規行為。加強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實現資產和負債期限上匹配、規模上適應、利率上協調,確保資產負債結構的穩定性和流動性。加大資本積累,增加利潤留存和損失準備金提取,做好增資擴股規劃,建立資本動態補充機制,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全面提高自身抗風險實力。規范固定資產購建管理,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決策、招標、預算及決算審計,并按審計結果進行賬務處理。持續做好會計基礎管理,修訂完善會計基礎管理考評標準,逐步建立運營管理體系,全面推廣集中對賬系統和事后監督系統,提升農信社會計運營專業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東亞銀行合肥分行個人零售業務營銷策略研究2018-02-01
- 榮威汽車市場營銷戰略提升2018-04-11
- 營銷渠道邊界人員不公平感知對機會主義行為容忍的影響2018-06-09
- 4G時代XX電信高校市場營銷策略研究2018-06-23
- P公司OTC藥品社交媒體營銷策略研究2018-07-08
- 多喜愛家紡營銷策略研究2018-07-23
- PG公司基于客戶價值的營銷策略研究2018-08-13
- 西安彩源印務公司市場營銷策略研究2018-08-25
- 樂視智能電視營銷策略研究2018-09-09
- 基于客戶細分的F物流公司市場營銷策略研究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