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時間:2022-11-17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財會管理論文,筆者認為國家應對積極發展環保事業的制藥企業給予支持,對于污染嚴重而不思悔改的制藥企業進行懲處。設置專人考核,對于大力發展環保事業的制藥企業,施行減稅政策,調動企業積極性,對于已有的環保制藥企業評選、采購環保設備的抵稅等,都應當繼續支持,并拓展評選的影響力。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在我國經濟騰飛式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生態效應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已經開始影響到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人們毫無節制的浪費自然資源,同時肆意的排放污水、廢氣等污染物,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在意識到環境污染的重大危害之后,黨和政府開始高度重視,陸續頒布了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在呼吁大家提高環保意識的同時,也對企業提高了環保方面的要求,要求企業努力調整企業結構,加大節能減排。而環境會計的發展,則是我國企業與環境和諧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
在污染嚴重的眾多行業中,制藥行業也是較為嚴重的一種。在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于醫療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大,巨大的市場促進了制藥行業的繁榮發展和激烈競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個,仍然在增加中,大企業與小企業魚龍混雜,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但事實上,大部分企業的科技程度并不高,不擅長藥物的研發,而是靠著生產銷售低端藥物獲取利潤。
生產藥品本身就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廢棄物,而我國有著數量龐大的生產低端藥品的企業,污染就更為嚴重。同時,生產藥物的污染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成分復雜,包含著各種化學元素,難以進行處理和再利用,即便是可以,成本也很高,可能有時生產藥品的收益還不夠污染處理的成本,種種原因導致企業經常不愿意實事求是地進行信息披露。
1.2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較早地就對環境會計有所認識與研究了。學者們認識到隨著工業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破壞,企業除了除了需要關心財務績效,也應當考慮到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而導致的環境效益損失。因此,有關的理論與研究重要性日益上升。
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有外國學者比蒙斯、馬林等發表了關于環境與會計方面文章。
James Guthrie(1996)為亞太經合組織環境研討會發表文章,提出從披露位置、內容性質和披露形式三個維度來考慮構建年度財務報告中的環境信息質量披露框架。
1.2.1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應披露內容的研究
Joanne Wiseman(1983)[1]借助對污染嚴重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究,將內容分為企業的財務情況、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況、受到環境污染處罰的情況等,初步對企業需要披露的內容進行了完善。Dave Owen(1992)[2]使用綠色報告,發展了環境會計的報告方式,擴展了綠色報告對綠色信息的報告內容,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報告形式更為多種多樣,內容更加全面。而孟凡利(1999)[3]也是通過研究,認為在信息披露中,既要考慮到企業對于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具體成果數據、是否遵紀守法,同時也要要考慮到企業為了環境保護而投入的成本對于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魏素艷和肖淑芳(2002)[4]對于披露信息的分類,是主張依照動態和靜態來分為兩種。動態是企業在正常的運營中,持續進行的污染排放情況、環保工作的具體建設情況等,這些信息隨著企業日常經營經常處于變動中。而靜態則主要是從企業的經濟狀況、財務報表各項指標展開分析,來描述企業的環境情況和該種情況對于企業資產、負債、支出的影響情況。
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
2.1基本概念
2.1.1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有學者開始了有關環境會計研究。環境會計也被叫做綠色會計,是在會計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在環境保護方向上的會計,主要是為了達到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需要根據國家規定計算出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數據,處理污染的成本數據等,從各方面衡量企業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和做出的貢獻,將兩項數據進行比較,綜合探討企業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環境會計的計量單位,主要有貨幣和非貨幣兩種,對企業的環境效益起到反應和監控的作用,能讓社會民眾更了解企業的情況,管理層也能根據結果來做出企業決策。
2.1.2環境會計信息
環境會計信息不同于環境信息,環境信息包含環境會計信息。環境信息不僅僅指自然資源環境信息,還包括企事業在環境中的生存狀況的信息,例如,政府控制和指導的信息、市場信息、統計信息、技術信息及國外信息等非自然資源信息。
環境會計信息還包含環境績效信息,是指企業落實環保政策、履行環保義務所獲得的效益,具體包括廢棄物回收利用、環保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污染物減排量等內容。因此,向利益相關者提供環境活動與資金運動相關聯的信息,包括企業環境績效信息、環保投資、節能減排費、綠化排污費等與環境有關的會計信息。
2.2理論基礎
2.2.1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是指通過一定的使用理念,讓資源實現循環重復使用,維持很漫長的時間。人們都有資源可以持續使用,而不至于出現很快用完之后就沒有了的情況。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不僅僅關注企業的財務績效,而是要和生態環境實現共贏。
可持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相關的理論研究在持續展開,成為大家都在關注的焦點。許多制造污染而不進行處理的企業,因為未進行污染處理而獲得了收益,但是等污染問題曝光時,也需要為污染負責。治理這些曾經造成的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甚至可能遠遠超過獲得的收益,因此,嚴重的污染是不利于其持續經營的。
企業應當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既考慮到公司的財務績效,又兼顧企業的環境會計建設,自主地進行信息披露,如果只為著眼于一時的經濟效益,最后只會得不償失。
2.2.2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憑借比別人了解更多信息,來取得信息上的優勢,取得更好的績效,減少可能存在的風險。
如果應用到環境會計中,那么花費了大量資金在環境會計上卻沒有進行披露的企業,就會因為民眾的不知曉而蒙受損失;如果企業明明知曉自身污染嚴重卻不披露,那么民眾可能就會因此而受到蒙騙,誤以為企業是具有社會責任的,被騙走投資資金。
通過隱瞞下這些污染情況,可能就不會有哪個企業,因為環境建設而獲得優勢了,而是哪個企業的污染情況隱瞞地好、環保投入的資金少、財務績效表現好,占據信息上的優勢從而受到民眾的青睞了。如果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而又無法制止,那么所有企業慢慢地都會選擇減少投入和隱瞞信息,只追求經濟效益,獲得一個好看的財務數據了。這種情況下,信息披露就顯得很重要了,不說杜絕此類現象,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遏制。
第三章制藥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14
3.1制藥行業概況...................................14
3.2制藥行業的污染情況.............................16
第四章制藥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21
4.1研究假設..................................21
4.2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21
第五章案例分析——聯邦制藥....................34
5.1聯邦制藥公司介紹.......................................34
5.2聯邦制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34
第五章案例分析——聯邦制藥
5.1聯邦制藥公司介紹
聯邦制藥公司是1990年創立的,經營時間已經超過了三十年,制藥的經驗非常豐富,規模龐大,人員眾多,在過去更多的是生產低端藥物,近幾年積極開發新藥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每年的總銷售額超過了70億元,其中,主要是各種藥劑和膠囊。因為較長時間的努力經營,聯邦制藥的制藥設備都較為先進,生產能力毋庸置疑,甚至除了香港,還在珠海、成都、內蒙古等地都開拓了制藥基地,每年能生產出超過10粒億的膠囊藥物和其他各式藥物。而與此同時,聯邦不可忽視的強大的基礎藥品生產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這些污染所造成的環境效益的減少,僅僅依靠制藥的收益可能很難彌補。
由于制藥行業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為數眾多的制藥公司分布于各地搶奪市場,藥品的原材料本也漸漸升高,雖然聯邦制藥的經營收入很可觀,但是在進入新藥物領域之前,實際上利潤相對較低。
第六章研究結論與建議
6.1研究結論
伴隨著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和廣大民眾的重視。許多企業一味地追求財務績效,卻忽視了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和治理污染的巨大成本。面對這樣的局勢,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選取了99家上市公司,針對其財務績效與信息披露指數,進行了相關的實證分析,然后又選取聯邦制藥公司進行了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1)99家上市公司EDI與財務績效的數據、聯邦制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完善與財務績效的波動情況,與其他的制藥企業是相類似的,可以用來借鑒。企業的環境會計的完善程度,對企業的財務績效影響很大,應當給予重視。
(2)聯邦制藥的案例表明,企業在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自主創新新產品,加強環境污染治理的同時,進行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的底氣也會更足。而作為一項真實的信息披露的結果,企業時刻都在面對著社會公眾的監督,督促著企業增強對于環境的保護和污染的處理,如購買先進的環保設備等。所以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就很可能帶動環境績效的提升,而且也能帶動企業的財務績效。
(3)污染防治工作到位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到位,不僅有助于環境保護建設,同時也有助于企業的財務績效和社會形象提升,企業的產品會更受歡迎,民眾對于企業產品的購買意愿會提升。這樣的企業如果信息披露缺失,那么無形之中就損失巨大,因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顯得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在我國經濟騰飛式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生態效應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已經開始影響到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人們毫無節制的浪費自然資源,同時肆意的排放污水、廢氣等污染物,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在意識到環境污染的重大危害之后,黨和政府開始高度重視,陸續頒布了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在呼吁大家提高環保意識的同時,也對企業提高了環保方面的要求,要求企業努力調整企業結構,加大節能減排。而環境會計的發展,則是我國企業與環境和諧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

生產藥品本身就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廢棄物,而我國有著數量龐大的生產低端藥品的企業,污染就更為嚴重。同時,生產藥物的污染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成分復雜,包含著各種化學元素,難以進行處理和再利用,即便是可以,成本也很高,可能有時生產藥品的收益還不夠污染處理的成本,種種原因導致企業經常不愿意實事求是地進行信息披露。
1.2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較早地就對環境會計有所認識與研究了。學者們認識到隨著工業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破壞,企業除了除了需要關心財務績效,也應當考慮到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而導致的環境效益損失。因此,有關的理論與研究重要性日益上升。
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有外國學者比蒙斯、馬林等發表了關于環境與會計方面文章。
James Guthrie(1996)為亞太經合組織環境研討會發表文章,提出從披露位置、內容性質和披露形式三個維度來考慮構建年度財務報告中的環境信息質量披露框架。
1.2.1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應披露內容的研究
Joanne Wiseman(1983)[1]借助對污染嚴重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究,將內容分為企業的財務情況、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況、受到環境污染處罰的情況等,初步對企業需要披露的內容進行了完善。Dave Owen(1992)[2]使用綠色報告,發展了環境會計的報告方式,擴展了綠色報告對綠色信息的報告內容,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報告形式更為多種多樣,內容更加全面。而孟凡利(1999)[3]也是通過研究,認為在信息披露中,既要考慮到企業對于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具體成果數據、是否遵紀守法,同時也要要考慮到企業為了環境保護而投入的成本對于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魏素艷和肖淑芳(2002)[4]對于披露信息的分類,是主張依照動態和靜態來分為兩種。動態是企業在正常的運營中,持續進行的污染排放情況、環保工作的具體建設情況等,這些信息隨著企業日常經營經常處于變動中。而靜態則主要是從企業的經濟狀況、財務報表各項指標展開分析,來描述企業的環境情況和該種情況對于企業資產、負債、支出的影響情況。
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
2.1基本概念
2.1.1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有學者開始了有關環境會計研究。環境會計也被叫做綠色會計,是在會計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在環境保護方向上的會計,主要是為了達到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需要根據國家規定計算出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數據,處理污染的成本數據等,從各方面衡量企業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和做出的貢獻,將兩項數據進行比較,綜合探討企業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環境會計的計量單位,主要有貨幣和非貨幣兩種,對企業的環境效益起到反應和監控的作用,能讓社會民眾更了解企業的情況,管理層也能根據結果來做出企業決策。
2.1.2環境會計信息
環境會計信息不同于環境信息,環境信息包含環境會計信息。環境信息不僅僅指自然資源環境信息,還包括企事業在環境中的生存狀況的信息,例如,政府控制和指導的信息、市場信息、統計信息、技術信息及國外信息等非自然資源信息。
環境會計信息還包含環境績效信息,是指企業落實環保政策、履行環保義務所獲得的效益,具體包括廢棄物回收利用、環保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污染物減排量等內容。因此,向利益相關者提供環境活動與資金運動相關聯的信息,包括企業環境績效信息、環保投資、節能減排費、綠化排污費等與環境有關的會計信息。
2.2理論基礎
2.2.1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是指通過一定的使用理念,讓資源實現循環重復使用,維持很漫長的時間。人們都有資源可以持續使用,而不至于出現很快用完之后就沒有了的情況。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不僅僅關注企業的財務績效,而是要和生態環境實現共贏。
可持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相關的理論研究在持續展開,成為大家都在關注的焦點。許多制造污染而不進行處理的企業,因為未進行污染處理而獲得了收益,但是等污染問題曝光時,也需要為污染負責。治理這些曾經造成的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甚至可能遠遠超過獲得的收益,因此,嚴重的污染是不利于其持續經營的。
企業應當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既考慮到公司的財務績效,又兼顧企業的環境會計建設,自主地進行信息披露,如果只為著眼于一時的經濟效益,最后只會得不償失。
2.2.2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憑借比別人了解更多信息,來取得信息上的優勢,取得更好的績效,減少可能存在的風險。
如果應用到環境會計中,那么花費了大量資金在環境會計上卻沒有進行披露的企業,就會因為民眾的不知曉而蒙受損失;如果企業明明知曉自身污染嚴重卻不披露,那么民眾可能就會因此而受到蒙騙,誤以為企業是具有社會責任的,被騙走投資資金。
通過隱瞞下這些污染情況,可能就不會有哪個企業,因為環境建設而獲得優勢了,而是哪個企業的污染情況隱瞞地好、環保投入的資金少、財務績效表現好,占據信息上的優勢從而受到民眾的青睞了。如果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而又無法制止,那么所有企業慢慢地都會選擇減少投入和隱瞞信息,只追求經濟效益,獲得一個好看的財務數據了。這種情況下,信息披露就顯得很重要了,不說杜絕此類現象,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遏制。
第三章制藥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14
3.1制藥行業概況...................................14
3.2制藥行業的污染情況.............................16
第四章制藥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21
4.1研究假設..................................21
4.2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21
第五章案例分析——聯邦制藥....................34
5.1聯邦制藥公司介紹.......................................34
5.2聯邦制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34
第五章案例分析——聯邦制藥
5.1聯邦制藥公司介紹
聯邦制藥公司是1990年創立的,經營時間已經超過了三十年,制藥的經驗非常豐富,規模龐大,人員眾多,在過去更多的是生產低端藥物,近幾年積極開發新藥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每年的總銷售額超過了70億元,其中,主要是各種藥劑和膠囊。因為較長時間的努力經營,聯邦制藥的制藥設備都較為先進,生產能力毋庸置疑,甚至除了香港,還在珠海、成都、內蒙古等地都開拓了制藥基地,每年能生產出超過10粒億的膠囊藥物和其他各式藥物。而與此同時,聯邦不可忽視的強大的基礎藥品生產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這些污染所造成的環境效益的減少,僅僅依靠制藥的收益可能很難彌補。
由于制藥行業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為數眾多的制藥公司分布于各地搶奪市場,藥品的原材料本也漸漸升高,雖然聯邦制藥的經營收入很可觀,但是在進入新藥物領域之前,實際上利潤相對較低。

6.1研究結論
伴隨著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和廣大民眾的重視。許多企業一味地追求財務績效,卻忽視了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和治理污染的巨大成本。面對這樣的局勢,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選取了99家上市公司,針對其財務績效與信息披露指數,進行了相關的實證分析,然后又選取聯邦制藥公司進行了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1)99家上市公司EDI與財務績效的數據、聯邦制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完善與財務績效的波動情況,與其他的制藥企業是相類似的,可以用來借鑒。企業的環境會計的完善程度,對企業的財務績效影響很大,應當給予重視。
(2)聯邦制藥的案例表明,企業在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自主創新新產品,加強環境污染治理的同時,進行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的底氣也會更足。而作為一項真實的信息披露的結果,企業時刻都在面對著社會公眾的監督,督促著企業增強對于環境的保護和污染的處理,如購買先進的環保設備等。所以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就很可能帶動環境績效的提升,而且也能帶動企業的財務績效。
(3)污染防治工作到位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到位,不僅有助于環境保護建設,同時也有助于企業的財務績效和社會形象提升,企業的產品會更受歡迎,民眾對于企業產品的購買意愿會提升。這樣的企業如果信息披露缺失,那么無形之中就損失巨大,因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顯得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海格通信連續并購績效研究2017-07-10
- 資本多元化對河北省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驅動作用研究2017-09-26
- 女性高管與上市公司財會融資優序2017-12-26
- T化工企業財會應收賬款風險度量模型及信用政策優化...2018-01-30
- 基于功效系數法的K房地產公司財會風險預警體系研究2018-02-13
- 不同金融發展程度下財會柔性對企業價值的影響2018-03-01
- 重慶水務營運財會風險管理研究2018-03-18
- 傳媒企業借殼上市財會問題及對策研究2018-04-16
- 電子商務模式下京東商城的內部財會控制研究2018-04-20
- “營改增”對房地產業影響效應財會管理分析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