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缺口和投資運營成效分
時間:2022-05-26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投資分析論文,筆者認為養老保險投資所涉金額巨大,又承擔著增進民生福祉的使命,建立相對完善的監管體系是保障基金運營安全的重要前提。吉林省應強化立法工作,通過法律法規明確養老基金投資行為中各方應承擔的職責,出臺規范對各種投資方式的相關管理辦法,對非法違規操作起到震懾作用,凈化投資氛圍。監管機構需恪守法制性、安全性、公正性、科學性的監管理念,確保監管活動得以順利開展,行之有效。
第 1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養老一直是民生領域重要議題,事關每一位在職和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險體系中基金體量占比最大的險種,遠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國統數據,2019 年末,全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以下簡稱養老基金)累計結余為 5.46 萬億,看似充裕,事實上,近幾年當期結余不斷收窄,支出持續走高,未來三年內支出超過收入已成定局。社保基金理事會曾經對全國現有基金支撐能力進行測算,結果表明,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和經濟增速放緩等多方面原因,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前提下,2035 年養老基金將完全消耗。
相比于全國,吉林省情況更為嚴峻,截至 2019 年,吉林省養老基金累計結余達到五百億[1],幾百億的結余已無法支撐全省一年的養老金發放。相對于全國其他發達和一般地區而言,依賴于傳統農業和工業生產的吉林省短期在經濟層面很難有巨大的突破,人口外流的趨勢依然明顯,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是養老難題中最具代表的省份之一。2018 年吉林省人口總量為 2700 萬,其中老年人數量正逼近 500 萬,占比接近 19%[2],在下一個十年,老年人比重會繼續攀升。由于產業分布以及就業傾向的原因,吉林省內適齡勞動人群數量保持相對平穩,養老保險擴面空間已經有所收窄,新參保人員數量增速放緩。與之相對,更多的中老年人面臨退休,這意味著社會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會被不斷增多的退休人員逐漸消化并最終歸零。2020 年,全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國家除了從醫療衛生層面開展工作外,對于保障就業也做出了巨大努力。為了紓解企業難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促進就業穩定,降低失業風險,全面助力復工復產,國務院人社部以及各地方接連頒布政策,根據企業規模類型,對企業進行不同程度的社會保險費用減免,力度空前。減免政策的落實是參保企業的福音,但也影響了養老基金的整體收繳。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
1.2.1 國外文獻綜述
(1)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研究
Feldstein(2000)認為中國在基本養老保險領域的財務問題已逐漸顯現,主要和養老制度設計和繳費規定相關,轉制帶來的支出需要國家提供資金來源,合理利用轉化資產用于處理臨時性的財務問題,提升養老金的收支平衡度。Fenge(2004)、Galasso(2004)指出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養老保險制度需根據社會發展的變化進行調整,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難以阻擋,養老成本必然持續走高,養老資源消耗加快,所以鼓勵生育,保持勞動力的充足供應是促進養老基金積累的有效手段。Breyer(2010)、Cabo(2014)認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可以成為降低養老金收支缺口的潛在辦法,Cabo 強調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嚴重沖擊各國的養老體系建設,國家需要討論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方案,建議通過立法推行,配合激勵政策,提升人民對延遲退休的接受程度,緩解基金缺口。Tetsuo Ono(2015)通過建立模型分析養老保險框架內下經濟發展和就業失業的關聯,得出了增加就業數量可促進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有利于養老基金的可持續運行。A.K.Solovev(2020)基于對宏觀經濟和人口因素的精算分析,研究了俄羅斯養老保險的發展態勢、發現養老參數調整頻率和效果與經濟發展并不同步,影響養老待遇水平,無法匹配養老基金可持續運行的目標。
(2)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研究
Booth 和 Yakoubov(2000)通過對英國養老基金入市以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推崇養老基金投資多元化,盡可能抵抗由于通貨膨脹帶來的基金貶值風險,比如進行多種類型的證券方式。E Philip Davis(2002)研究了各國的養老金投資情況,指出雖然養老金國際化投資收益率很高,但由于風險的存在,許多國家還是從法律層面限制養老金國際化投資的程度,投資的國內傾向比較明顯。Jason(2007)認為國家養老基金投資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股票投資的比例在所有風險投資工具中有上升趨勢,交易所交易基金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通過指數化投資,不僅得到穩定可觀的收益,而且加快了指數化投資的發展。Ibotson 和 Kaplan(2016)就養老保險基金和資本市場兩者間是否存在良性互動進行模型分析,通過分析得到了肯定結論。
第 2 章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基本險種之一。《社會保險法》中規定,各類企業職工、自由職業人員和城鎮個體工商戶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需足額繳納保險費用,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條件下,退休人員按月享受養老金相關待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遵循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的特點。按照現行要求,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且累計繳費年限滿 15 年及以上,在完成退休審批后,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養老金額,退休人員方可按月領取待遇。對于退休年齡規定,目前政策下,男性法定退休年齡為 60 周歲(特殊工種除外),女性工人法定退休年齡是 50 周歲(特殊工種視情況而定),女干部法定退休年齡是 55 周歲。
2.1.2 養老保險基金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依照一定比例進行費用繳納的方式籌集而成,是用于保障退休人員生活基本來源的重要基金。基金收入包括參保主體繳費、財政補貼、利息、滯納金等部分。1995 年后,全國實行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基金是指按規定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統一征繳、管理使用的養老保險基金,禁止隨意支取和使用,突出了共濟的功能屬性。隨著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制度趨于統一。截至 2020 年末,針對用工單位和在職員工,包括吉林省在內的大多省份均按照個人 8%和單位 16%的繳費比例進行保費征收,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針對靈活就業人員,按照 20%的繳費比例進行征收,其中 40%計入個人賬戶,60%計入社會統籌賬戶。繳費基數方面,將上年度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 300%、60%作為核定區間。在崗職工參保單位以上一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可在上年度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 300%-60%的范圍內自主選擇相應檔次作為繳費基數。
2.2 基礎理論
2.2.1 可持續發展理論
養老保險是一項關乎民生的長期事業,是增進民生福祉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推進既要著眼于當代現狀,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以后可能面臨的各種局面,不能為了解決當下問題而犧牲未來。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連續提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養老的可持續發展是其中的關鍵議題之一,要充分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不能脫離現實建造空中樓閣,需以事實為依據,全盤統籌規劃,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體系。國內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已經愈發明顯,對于養老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沖擊。2019 年,當年養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經達到 10 個[1],并且有繼續擴張的趨勢。
2018 年,國家正式實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中央調劑制度,在不提高繳費比例的前提下,通過中央調劑基金籌集和撥付,合理均衡區域負擔,對落后或發展緩慢地區予以傾斜,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共享養老保險制度果實。為了充實養老基金,中央及部分地方政府已開始嘗試將部分國有資本劃轉至養老保險基金賬戶,用來發放養老待遇。
人口老齡化雖然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為老年人服務產業的拓展創造了更多空間。國家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養老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注入更多活力,進而促進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第 3 章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14
3.1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運行情況 ....................... 14
3.1.1 參保情況 .............................. 14
3.1.2 基金收支情況 .................... 16
第 4 章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成效分析 .............. 26
4.1 吉林省基金投資可用方式 ............................... 26
4.2 吉林省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現狀 .............................. 28
第 5 章 優化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基金運行的對策建議 .................. 43
5.1 完善基金收支管理 ..................................... 43
5.1.1 盡快出臺延遲退休政策 .................. 43
5.1.2 深化參保擴面工作 ............................. 43
第 4 章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成效分析
4.1 吉林省基金投資可用方式
(1)銀行存款。將養老基金存入銀行賬戶獲取利息收益是吉林省乃至全國目前最常見的投資方式,其較為出色安全性、穩定性、流動性備受政府青睞。吉林省將超過 95%的養老基金存入銀行,雖然銀行存款回報率不高,有時還會出現無法抵消 CPI 漲幅的客觀情況,但是穩定的存款利息收益符合養老金運營的基本要求。目前,相對于其他投資方式,銀行儲蓄依然是最受財政和社保部門歡迎的基金運營方法。
(2)債券。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是現行養老基金投資方式中較為常見的三種債券。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利用了部分基金購買了三種債券,但吉林省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債權投資比重極低。常規情況下,政府債券可理解為國債,是由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由于國家政府作為債券的發行者,擁有遠超其他金融機構的強大信譽度,所以國債也被業界稱為金邊債券,安全指數很高,基本不存在風險。雖然從屬性上看,國債本可以是吉林省養老投資的理想選擇,但國債期限以三年以上的中長期為主,吉林省的養老基金并不充裕,一旦投入過多,基金流動性變差,會對每月養老金的按時發放產生潛在風險,所以政府對債券投資采取了保守做法。
第 5 章 優化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基金運行的對策建議
5.1 完善基金收支管理
5.1.1 盡快出臺延遲退休政策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和居民壽命的延長,2025 年吉林省退休人員數量將很可能突破 450 萬,在現行退休不改變的情況下,第三章內容已經預測了當年真實基金缺口逼近 600 億。所以為了遏制基金缺口繼續擴大,延遲退休的改革勢在必行。
2021 年 3 月,中央“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事實上,從2008 年開始,人社部就已經開始對延遲退休政策進行早期調研和籌劃,后來提出了“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概念,但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該議題又面臨擱置。中央“十九大”召開后,延遲退休和社會保障建設再次走入人們視野,并進入了實質性的調研階段。
雖然延遲退休政策存在明顯的利弊,特別是對于還未退休的人并不算友好,因為意味著退休年齡延長的同時,社保繳費的年限將變得更多,而享受年限在減少,所以一定比例的勞動群體對此持反對態度。但放眼全世界,以美國、法國、德國等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平均退休年齡已經超過 65 歲,而且還有繼續延遲的傾向。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相比于西方國家出現的稍晚,但根本無法避免,延遲退休政策的落地已是必然,也是目前緩解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最好辦法。據相關機構測算,如果退休時間整體延后五年,2030 年以后全國養老基金的缺口將會減少萬億[1]。所以延遲退休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進程需要提速,事關國家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轉,特別是養老發放壓力較大的吉林省。
參考文獻(略)
第 1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養老一直是民生領域重要議題,事關每一位在職和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險體系中基金體量占比最大的險種,遠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國統數據,2019 年末,全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以下簡稱養老基金)累計結余為 5.46 萬億,看似充裕,事實上,近幾年當期結余不斷收窄,支出持續走高,未來三年內支出超過收入已成定局。社保基金理事會曾經對全國現有基金支撐能力進行測算,結果表明,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和經濟增速放緩等多方面原因,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前提下,2035 年養老基金將完全消耗。
相比于全國,吉林省情況更為嚴峻,截至 2019 年,吉林省養老基金累計結余達到五百億[1],幾百億的結余已無法支撐全省一年的養老金發放。相對于全國其他發達和一般地區而言,依賴于傳統農業和工業生產的吉林省短期在經濟層面很難有巨大的突破,人口外流的趨勢依然明顯,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是養老難題中最具代表的省份之一。2018 年吉林省人口總量為 2700 萬,其中老年人數量正逼近 500 萬,占比接近 19%[2],在下一個十年,老年人比重會繼續攀升。由于產業分布以及就業傾向的原因,吉林省內適齡勞動人群數量保持相對平穩,養老保險擴面空間已經有所收窄,新參保人員數量增速放緩。與之相對,更多的中老年人面臨退休,這意味著社會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會被不斷增多的退休人員逐漸消化并最終歸零。2020 年,全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國家除了從醫療衛生層面開展工作外,對于保障就業也做出了巨大努力。為了紓解企業難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促進就業穩定,降低失業風險,全面助力復工復產,國務院人社部以及各地方接連頒布政策,根據企業規模類型,對企業進行不同程度的社會保險費用減免,力度空前。減免政策的落實是參保企業的福音,但也影響了養老基金的整體收繳。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
1.2.1 國外文獻綜述
(1)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研究
Feldstein(2000)認為中國在基本養老保險領域的財務問題已逐漸顯現,主要和養老制度設計和繳費規定相關,轉制帶來的支出需要國家提供資金來源,合理利用轉化資產用于處理臨時性的財務問題,提升養老金的收支平衡度。Fenge(2004)、Galasso(2004)指出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養老保險制度需根據社會發展的變化進行調整,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難以阻擋,養老成本必然持續走高,養老資源消耗加快,所以鼓勵生育,保持勞動力的充足供應是促進養老基金積累的有效手段。Breyer(2010)、Cabo(2014)認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可以成為降低養老金收支缺口的潛在辦法,Cabo 強調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嚴重沖擊各國的養老體系建設,國家需要討論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方案,建議通過立法推行,配合激勵政策,提升人民對延遲退休的接受程度,緩解基金缺口。Tetsuo Ono(2015)通過建立模型分析養老保險框架內下經濟發展和就業失業的關聯,得出了增加就業數量可促進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有利于養老基金的可持續運行。A.K.Solovev(2020)基于對宏觀經濟和人口因素的精算分析,研究了俄羅斯養老保險的發展態勢、發現養老參數調整頻率和效果與經濟發展并不同步,影響養老待遇水平,無法匹配養老基金可持續運行的目標。
(2)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研究
Booth 和 Yakoubov(2000)通過對英國養老基金入市以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推崇養老基金投資多元化,盡可能抵抗由于通貨膨脹帶來的基金貶值風險,比如進行多種類型的證券方式。E Philip Davis(2002)研究了各國的養老金投資情況,指出雖然養老金國際化投資收益率很高,但由于風險的存在,許多國家還是從法律層面限制養老金國際化投資的程度,投資的國內傾向比較明顯。Jason(2007)認為國家養老基金投資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股票投資的比例在所有風險投資工具中有上升趨勢,交易所交易基金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通過指數化投資,不僅得到穩定可觀的收益,而且加快了指數化投資的發展。Ibotson 和 Kaplan(2016)就養老保險基金和資本市場兩者間是否存在良性互動進行模型分析,通過分析得到了肯定結論。
第 2 章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基本險種之一。《社會保險法》中規定,各類企業職工、自由職業人員和城鎮個體工商戶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需足額繳納保險費用,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條件下,退休人員按月享受養老金相關待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遵循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的特點。按照現行要求,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且累計繳費年限滿 15 年及以上,在完成退休審批后,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養老金額,退休人員方可按月領取待遇。對于退休年齡規定,目前政策下,男性法定退休年齡為 60 周歲(特殊工種除外),女性工人法定退休年齡是 50 周歲(特殊工種視情況而定),女干部法定退休年齡是 55 周歲。
2.1.2 養老保險基金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依照一定比例進行費用繳納的方式籌集而成,是用于保障退休人員生活基本來源的重要基金。基金收入包括參保主體繳費、財政補貼、利息、滯納金等部分。1995 年后,全國實行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基金是指按規定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統一征繳、管理使用的養老保險基金,禁止隨意支取和使用,突出了共濟的功能屬性。隨著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制度趨于統一。截至 2020 年末,針對用工單位和在職員工,包括吉林省在內的大多省份均按照個人 8%和單位 16%的繳費比例進行保費征收,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針對靈活就業人員,按照 20%的繳費比例進行征收,其中 40%計入個人賬戶,60%計入社會統籌賬戶。繳費基數方面,將上年度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 300%、60%作為核定區間。在崗職工參保單位以上一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可在上年度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 300%-60%的范圍內自主選擇相應檔次作為繳費基數。
2.2 基礎理論
2.2.1 可持續發展理論
養老保險是一項關乎民生的長期事業,是增進民生福祉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推進既要著眼于當代現狀,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以后可能面臨的各種局面,不能為了解決當下問題而犧牲未來。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連續提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養老的可持續發展是其中的關鍵議題之一,要充分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不能脫離現實建造空中樓閣,需以事實為依據,全盤統籌規劃,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體系。國內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已經愈發明顯,對于養老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沖擊。2019 年,當年養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經達到 10 個[1],并且有繼續擴張的趨勢。
2018 年,國家正式實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中央調劑制度,在不提高繳費比例的前提下,通過中央調劑基金籌集和撥付,合理均衡區域負擔,對落后或發展緩慢地區予以傾斜,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共享養老保險制度果實。為了充實養老基金,中央及部分地方政府已開始嘗試將部分國有資本劃轉至養老保險基金賬戶,用來發放養老待遇。
人口老齡化雖然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為老年人服務產業的拓展創造了更多空間。國家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養老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注入更多活力,進而促進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3.1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運行情況 ....................... 14
3.1.1 參保情況 .............................. 14
3.1.2 基金收支情況 .................... 16
第 4 章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成效分析 .............. 26
4.1 吉林省基金投資可用方式 ............................... 26
4.2 吉林省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現狀 .............................. 28
第 5 章 優化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基金運行的對策建議 .................. 43
5.1 完善基金收支管理 ..................................... 43
5.1.1 盡快出臺延遲退休政策 .................. 43
5.1.2 深化參保擴面工作 ............................. 43
第 4 章 吉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成效分析
4.1 吉林省基金投資可用方式
(1)銀行存款。將養老基金存入銀行賬戶獲取利息收益是吉林省乃至全國目前最常見的投資方式,其較為出色安全性、穩定性、流動性備受政府青睞。吉林省將超過 95%的養老基金存入銀行,雖然銀行存款回報率不高,有時還會出現無法抵消 CPI 漲幅的客觀情況,但是穩定的存款利息收益符合養老金運營的基本要求。目前,相對于其他投資方式,銀行儲蓄依然是最受財政和社保部門歡迎的基金運營方法。
(2)債券。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是現行養老基金投資方式中較為常見的三種債券。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利用了部分基金購買了三種債券,但吉林省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債權投資比重極低。常規情況下,政府債券可理解為國債,是由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由于國家政府作為債券的發行者,擁有遠超其他金融機構的強大信譽度,所以國債也被業界稱為金邊債券,安全指數很高,基本不存在風險。雖然從屬性上看,國債本可以是吉林省養老投資的理想選擇,但國債期限以三年以上的中長期為主,吉林省的養老基金并不充裕,一旦投入過多,基金流動性變差,會對每月養老金的按時發放產生潛在風險,所以政府對債券投資采取了保守做法。

5.1 完善基金收支管理
5.1.1 盡快出臺延遲退休政策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和居民壽命的延長,2025 年吉林省退休人員數量將很可能突破 450 萬,在現行退休不改變的情況下,第三章內容已經預測了當年真實基金缺口逼近 600 億。所以為了遏制基金缺口繼續擴大,延遲退休的改革勢在必行。
2021 年 3 月,中央“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事實上,從2008 年開始,人社部就已經開始對延遲退休政策進行早期調研和籌劃,后來提出了“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概念,但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該議題又面臨擱置。中央“十九大”召開后,延遲退休和社會保障建設再次走入人們視野,并進入了實質性的調研階段。
雖然延遲退休政策存在明顯的利弊,特別是對于還未退休的人并不算友好,因為意味著退休年齡延長的同時,社保繳費的年限將變得更多,而享受年限在減少,所以一定比例的勞動群體對此持反對態度。但放眼全世界,以美國、法國、德國等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平均退休年齡已經超過 65 歲,而且還有繼續延遲的傾向。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相比于西方國家出現的稍晚,但根本無法避免,延遲退休政策的落地已是必然,也是目前緩解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最好辦法。據相關機構測算,如果退休時間整體延后五年,2030 年以后全國養老基金的缺口將會減少萬億[1]。所以延遲退休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進程需要提速,事關國家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轉,特別是養老發放壓力較大的吉林省。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股權投資案例分析2020-03-15
- JA公司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投資效益分析2020-04-20
- 中部四省宏觀經濟波動比較投資分析 --基于SVAR模型2020-06-25
- CH集團公司社會影響力投資分析研究2020-07-26
- 毅雷私募基金公司風控管理策略的優化研究2020-09-27
- 環境不確定性、客戶集中度與銀行貸款成本—基于我...2020-10-03
- A公司投資效率的提升對策研究2020-10-09
- 浮梁通用機場項目投資分析2021-02-03
- 蘆淞國投AA房地產項目投資分析研究2021-02-05
- 通發公司零部件加工中心建設項目投資分析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