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研究
時間:2020-03-30 來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國際金融研究,筆者認為當前中俄經貿合作各領域成果豐碩。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文章僅對兩國能源合作、農業合作、金融與投資合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研究。以這些領域的合作為例,從中既能看到推動中俄經貿合作的積極因素,也能看到限制雙邊經貿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因素。從促進雙邊經貿合作的外部因素來看,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地區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各國聯系愈加緊密,中俄兩國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俄貿易的發展。當然當前世界經濟危機余波未散、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也為雙邊經貿發展帶來了一些阻礙。
第一章 中俄經貿合作理論基礎
第一節 基于地緣經濟理論的中俄經貿合作基礎
20 世紀 90 年代初,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以及區域經濟集團化不斷深化,地緣經濟學應運而生。1990 年,美國著名學者愛德華·路特瓦克在《國家利益》雜志中發表了論文《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沖突的邏輯、貿易法則》,標志著地緣經濟學正式產生。此后,地緣經濟學在美國不斷發展起來,并逐漸向世界其他地區傳播。
地緣經濟學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個最具有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的學派,分別是美國學派、意大利學派和俄羅斯學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以及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地緣經濟學的主張也不盡相同,如美國學派更注重將傳統地緣政治學中的沖突邏輯轉向新經濟邏輯;意大利學派認為地緣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國際競爭問題;俄羅斯學派則是將地緣經濟學與國家戰略相結合,認為確定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是地緣經濟因素。這些學派的不同主張體現了地緣經濟學理論本身的地域特色。
地緣經濟理論以國際關系中經濟發展與經濟量的時空關系、分布狀況以及運動軌跡為研究對象,重點揭示世界經濟現象和地理關系、地緣區位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規律,關注地理現象、地緣關系對國際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和影響,從而為當代各國國際戰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文化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綜合來看,地緣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國家經濟發展與地緣變量之間的關系,是“關于國家利益、經濟現象和地緣關系的科學”①。
在地緣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最基本的要素。國家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發展以及國家對外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在國家對外經濟活動中,總是會選擇地理上相近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合作,這種地域上的鏈接所產生的經濟關系就是地緣經濟關系。中俄經貿關系中的邊境貿易正是地緣經濟關系的一種體現。
.......................
第二節 基于要素稟賦理論的中俄經貿合作基礎
要素稟賦理論是關于要素差異的國際貿易理論,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亦稱“赫克歇爾—俄林理論”(H-O 理論),也叫要素比例學說。1919 年赫克歇爾(E.Heckscher)在發表的《對外貿易對國民收入之影響》一文中提出了要素稟賦理論的一些基本論點,后經俄林(B.Ohlin)在 1933 年出版的《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一書中系統創立。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是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用生產要素的多寡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以及進出口貿易的類型。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不僅包括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還包括在狹義要素稟賦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學說。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不同國家商品價格的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基礎。各國生產要素稟賦差異以及由此導致的要素價格差異決定了商品價格的差異,因此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要素稟賦不同。要素稟賦理論指出,一國出口的產品應該是比較優勢產品,即該國使用相對豐富且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相反,一國進口的產品則應該是需要使用該國相對稀缺且昂貴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的產品。按照這種觀點,勞動力相對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應當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反之,資本相對豐富的發達國家應當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各國應盡可能利用供給豐富、價格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并輸出廉價產品,以交換別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實現各國利益的最大化。

............................
第二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狀況
第三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領域及成就分析 ....................... 42
第一節 中俄能源合作 ............................ 42
一、石油領域 .............................. 42
二、天然氣領域 .............................. 43
第四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 60
第一節 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 60
一、貿易合作水平低 ........................................... 61
二、商品貿易結構單一 ................................ 62
第四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 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第一節 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快速發展。從合作歷程來看,盡管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與 2014 年烏克蘭危機對雙邊經貿合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整體來看雙邊貿易額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在中俄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的同時,兩國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且一些問題已成為抑制雙邊經貿進一步發展的短板。本節將從中俄經貿合作的實際狀況出發,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研究。
一、貿易合作水平低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但從橫向比較的角度來看中俄貿易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商品貿易結構單一是蘇聯解體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鋼鐵、軍工業品、化肥、木材以及其他原材料產品富足,但缺乏生活必需品和輕工業產品。此時中國與俄羅斯的情形正好相反,在這種形勢下建立起來的經貿合作本身就存在商品貿易結構單一的問題。最初中國對俄出口以紡織品、農副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原材料為主,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則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為主。從這一時期的中俄進出口結構來看,雙邊商品貿易就已經存在結構單一且不均衡的問題了。
............................
第一章 中俄經貿合作理論基礎
第一節 基于地緣經濟理論的中俄經貿合作基礎
20 世紀 90 年代初,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以及區域經濟集團化不斷深化,地緣經濟學應運而生。1990 年,美國著名學者愛德華·路特瓦克在《國家利益》雜志中發表了論文《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沖突的邏輯、貿易法則》,標志著地緣經濟學正式產生。此后,地緣經濟學在美國不斷發展起來,并逐漸向世界其他地區傳播。
地緣經濟學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個最具有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的學派,分別是美國學派、意大利學派和俄羅斯學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以及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地緣經濟學的主張也不盡相同,如美國學派更注重將傳統地緣政治學中的沖突邏輯轉向新經濟邏輯;意大利學派認為地緣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國際競爭問題;俄羅斯學派則是將地緣經濟學與國家戰略相結合,認為確定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是地緣經濟因素。這些學派的不同主張體現了地緣經濟學理論本身的地域特色。
地緣經濟理論以國際關系中經濟發展與經濟量的時空關系、分布狀況以及運動軌跡為研究對象,重點揭示世界經濟現象和地理關系、地緣區位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規律,關注地理現象、地緣關系對國際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和影響,從而為當代各國國際戰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文化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綜合來看,地緣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國家經濟發展與地緣變量之間的關系,是“關于國家利益、經濟現象和地緣關系的科學”①。
在地緣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最基本的要素。國家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發展以及國家對外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在國家對外經濟活動中,總是會選擇地理上相近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合作,這種地域上的鏈接所產生的經濟關系就是地緣經濟關系。中俄經貿關系中的邊境貿易正是地緣經濟關系的一種體現。
.......................
第二節 基于要素稟賦理論的中俄經貿合作基礎
要素稟賦理論是關于要素差異的國際貿易理論,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亦稱“赫克歇爾—俄林理論”(H-O 理論),也叫要素比例學說。1919 年赫克歇爾(E.Heckscher)在發表的《對外貿易對國民收入之影響》一文中提出了要素稟賦理論的一些基本論點,后經俄林(B.Ohlin)在 1933 年出版的《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一書中系統創立。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是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用生產要素的多寡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以及進出口貿易的類型。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不僅包括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還包括在狹義要素稟賦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學說。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不同國家商品價格的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基礎。各國生產要素稟賦差異以及由此導致的要素價格差異決定了商品價格的差異,因此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要素稟賦不同。要素稟賦理論指出,一國出口的產品應該是比較優勢產品,即該國使用相對豐富且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相反,一國進口的產品則應該是需要使用該國相對稀缺且昂貴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的產品。按照這種觀點,勞動力相對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應當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反之,資本相對豐富的發達國家應當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各國應盡可能利用供給豐富、價格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并輸出廉價產品,以交換別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實現各國利益的最大化。

............................
第二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狀況
第一節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背景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以蘇聯繼承國的身份登上了國際舞臺。外交方面,俄羅斯延續了蘇聯時期的對外關系。中俄關系在原有中蘇關系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發展,兩國經貿合作也是由此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因此想要深入了解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狀況,就不得不對蘇聯解體后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中俄經貿合作進行研究。
一、1992—1999 年起伏發展階段
1991 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國際法地位,成為一個新的主權國家。俄羅斯獨立執政后,對內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對外隨著蘇東國家劇變、經互會的解散,原來的對外經濟關系也基本不復存在。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俄羅斯一方面要努力恢復發展國內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則要與各個國家建立經濟聯系,發展對外經貿合作。中俄貿易合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 1992—1999 年這幾年間,兩國經貿合作雖然經歷了一些曲折,但從整體上來看還是較為順利的。這一時期兩國貿易概況可見表 2-1。
..........................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以蘇聯繼承國的身份登上了國際舞臺。外交方面,俄羅斯延續了蘇聯時期的對外關系。中俄關系在原有中蘇關系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發展,兩國經貿合作也是由此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因此想要深入了解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狀況,就不得不對蘇聯解體后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中俄經貿合作進行研究。
一、1992—1999 年起伏發展階段
1991 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國際法地位,成為一個新的主權國家。俄羅斯獨立執政后,對內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對外隨著蘇東國家劇變、經互會的解散,原來的對外經濟關系也基本不復存在。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俄羅斯一方面要努力恢復發展國內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則要與各個國家建立經濟聯系,發展對外經貿合作。中俄貿易合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 1992—1999 年這幾年間,兩國經貿合作雖然經歷了一些曲折,但從整體上來看還是較為順利的。這一時期兩國貿易概況可見表 2-1。
..........................
第二節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發展態勢
正當中俄經貿合作發展態勢良好之時,2008 年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到中俄經貿合作各領域,使兩國貿易額陡然下降。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中俄兩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兩國經貿合作都造成了巨大沖擊。時至今日,中俄經貿合作仍在恢復發展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兩國經貿合作在這種復雜環境下更加充滿不確定性。距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已過了十年,這十年內兩國經貿合作究竟發展如何,可在表 2-3 中大致一窺。
從上表可以看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雙邊貿易的合作歷程經歷了從大幅降落到快速增長、再從大幅下滑到調整恢復增長這幾個階段。從整體上來看,兩國貿易合作展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盡管有些年份雙邊貿易總額有所跌落,但仍然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
正當中俄經貿合作發展態勢良好之時,2008 年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到中俄經貿合作各領域,使兩國貿易額陡然下降。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中俄兩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兩國經貿合作都造成了巨大沖擊。時至今日,中俄經貿合作仍在恢復發展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兩國經貿合作在這種復雜環境下更加充滿不確定性。距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已過了十年,這十年內兩國經貿合作究竟發展如何,可在表 2-3 中大致一窺。
從上表可以看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雙邊貿易的合作歷程經歷了從大幅降落到快速增長、再從大幅下滑到調整恢復增長這幾個階段。從整體上來看,兩國貿易合作展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盡管有些年份雙邊貿易總額有所跌落,但仍然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
第三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領域及成就分析 ....................... 42
第一節 中俄能源合作 ............................ 42
一、石油領域 .............................. 42
二、天然氣領域 .............................. 43
第四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 60
第一節 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 60
一、貿易合作水平低 ........................................... 61
二、商品貿易結構單一 ................................ 62
第四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 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第一節 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快速發展。從合作歷程來看,盡管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與 2014 年烏克蘭危機對雙邊經貿合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整體來看雙邊貿易額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在中俄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的同時,兩國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且一些問題已成為抑制雙邊經貿進一步發展的短板。本節將從中俄經貿合作的實際狀況出發,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研究。
一、貿易合作水平低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但從橫向比較的角度來看中俄貿易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商品貿易結構單一是蘇聯解體以來中俄經貿合作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鋼鐵、軍工業品、化肥、木材以及其他原材料產品富足,但缺乏生活必需品和輕工業產品。此時中國與俄羅斯的情形正好相反,在這種形勢下建立起來的經貿合作本身就存在商品貿易結構單一的問題。最初中國對俄出口以紡織品、農副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原材料為主,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則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為主。從這一時期的中俄進出口結構來看,雙邊商品貿易就已經存在結構單一且不均衡的問題了。
............................
結論
中俄兩國互為最大的鄰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兩國已經建立起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合作已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隨著兩國政治互信不斷走實走深、人文交流異彩紛呈,經貿合作也是節節攀升,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與前一階段相比呈現出發展快、范圍廣、成效實、潛力大等特點。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俄經貿合作的整體歷程來看,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與 2014 年烏克蘭危機對雙邊經貿合作均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使雙邊貿易總額沒能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但在中俄雙方的努力下,兩國經貿合作正得以恢復并向更高層次邁進。
當前中俄經貿合作各領域成果豐碩。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文章僅對兩國能源合作、農業合作、金融與投資合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研究。以這些領域的合作為例,從中既能看到推動中俄經貿合作的積極因素,也能看到限制雙邊經貿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因素。從促進雙邊經貿合作的外部因素來看,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地區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各國聯系愈加緊密,中俄兩國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俄貿易的發展。當然當前世界經濟危機余波未散、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也為雙邊經貿發展帶來了一些阻礙。
從促進雙邊經貿合作的內部因素來看,結合要素稟賦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和地緣經濟理論,兩國在貿易結構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并且政治互信不斷加強,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與此同時,雙邊經貿合作也承受著來自內部的壓力:俄羅斯面臨的地緣政治壓力與經濟制裁,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過程中,這些都為雙邊經貿合作帶來一些挑戰。如現階段雙邊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有貿易合作水平低、貿易結構不合理、貿易平衡問題突出、貿易服務體系不健全、貿易制度不規范、貿易信任問題等。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跨國零售企業在華發展戰略國際金融研究--以安德瑪...2020-02-27
- 經濟新常態下人民幣國際金融化影響因素及測度研究2020-03-06
- 國際金融視角下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研究2020-04-21
- 紹興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策略研究2020-05-01
- 貿易開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2020-12-16
- 集體行動邏輯下國際金融公共品供給研究——以亞投...2021-02-05
- 鄰居投資對企業生產率的雙重外部性影響2021-05-06
- 國際金融衍生品監管法律制度研究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