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開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0-12-16 來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包括以下幾點:(1)1993-2017 年間,貿易開放顯著促進了我國銀行業規模的擴張,但對銀行效率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總體來看依然有利于國民收入的增加和經濟增長;根據 2007-2018 年的相關數據的計算分析,由格蘭杰檢驗發現,貿易開放不是導致證券行業規模及績效發展的原因,而證券業的規模和績效發展是貿易開放的原因;通過對我國保險行業 1998-2017 年數據的格蘭杰檢驗,結果表明,貿易開放是保險行業效率以及規模發展的原因,即貿易開放導致了保險業規模和效率的發展、提升。
2 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作用機制
3 中國貿易開放和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17
3.1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17
3.1.1 對外貿易額穩步增長.................................17
3.1.2 對外貿易結構日趨合理..............................18
4 中國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9——基于全國層面.................... 29
4.1 相關衡量指標..................29
4.1.1 一般性指標.....................................29
4.1.2 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30
5 中國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影響的區域差異分析——基于銀行業角度.....................42
5.1 東、中、西部地區銀行業發展情況差異顯著........................42
5.2 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42
5 中國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影響的區域差異分析——基于銀行業角度
5.1 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
本節繼續使用貿易開放度指標,利用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以及當地的 GDP 做比,分別求出了各地的貿易開放度,并劃分為東、中、西三個地區進行實證分析。
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規模和效率延用金融相關比率 FIR 和 SLR 來表示,由于缺少各省、市、自治區相關金融資產的數據,則選取各省、市、自治區每年末金融機構的存、貸款總額作為當地金融資產總值的近似值。
相關解釋變量采用各省、市、自治區的人均 GDP 以及在校大學生人數來表示。
以上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

...........................
6 結論與政策建議
6.1 結論
國內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發展對貿易開放的影響作用上,本文通過大量的數據搜集,以貿易開放為出發點,分行業、分區域地實證分析了貿易開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的主要結論包括以下幾點:
(1)1993-2017 年間,貿易開放顯著促進了我國銀行業規模的擴張,但對銀行效率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總體來看依然有利于國民收入的增加和經濟增長;根據 2007-2018 年的相關數據的計算分析,由格蘭杰檢驗發現,貿易開放不是導致證券行業規模及績效發展的原因,而證券業的規模和績效發展是貿易開放的原因;通過對我國保險行業 1998-2017 年數據的格蘭杰檢驗,結果表明,貿易開放是保險行業效率以及規模發展的原因,即貿易開放導致了保險業規模和效率的發展、提升。
(2)鑒于我國金融發展處于銀行主導的現狀,從銀行業角度出發,分別研究東、中、西部地區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差異化影響,得出結論:就規模而言,貿易開放顯著促進東、中部地區的銀行業規模發展,西部地區由于其地理位置及銀行業不具備比較優勢,貿易開放反而會抑制其規模的擴大,但影響作用不明顯;就效率而言,貿易開放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各地區的金融發展,東、中部地區更為明顯,西部地區表現同樣不顯著。
(3)通過現狀研究以及實證分析均可以看出,我國貿易開放以及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較明顯的區域性差異,西部地區在貿易開放進程中受益不明顯,發展緩慢。貿易開放并沒有充分帶動全國的金融發展,還有很大可供挖掘的潛力。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對外貿易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金融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二者緊密依存,相互滲透。早在十四世紀,法國學者 Oresme 就探究過貿易與金融的關系,但僅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理論支持也不充足。隨著金融發展理論等其他相關領域的豐富完善,學者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貿易開放與金融發展關系對于國家經濟穩定與增長的重要性。此后,一些西方學者提出“金融優先”的理念,很多研究針對金融發展如何影響貿易開放做出了比較充足的探究,理論體系發展也相對完善,在貿易扭曲、金融抑制與深化改革、比較優勢理論以及產業經濟學等領域都有體現。但是,關于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近些年才逐漸起步,其研究方法、理論體系尚不夠成熟,可以說,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有很多可供挖掘的空間。
1.1 研究背景
對外貿易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金融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二者緊密依存,相互滲透。早在十四世紀,法國學者 Oresme 就探究過貿易與金融的關系,但僅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理論支持也不充足。隨著金融發展理論等其他相關領域的豐富完善,學者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貿易開放與金融發展關系對于國家經濟穩定與增長的重要性。此后,一些西方學者提出“金融優先”的理念,很多研究針對金融發展如何影響貿易開放做出了比較充足的探究,理論體系發展也相對完善,在貿易扭曲、金融抑制與深化改革、比較優勢理論以及產業經濟學等領域都有體現。但是,關于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近些年才逐漸起步,其研究方法、理論體系尚不夠成熟,可以說,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有很多可供挖掘的空間。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蓬勃發展,實現了由“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完美轉身,對國際貿易和資源流動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日益加強,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最初構思是優先發展對外貿易、積累貿易順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目前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金融行業的發展滯后于貿易開放的進程。盡管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了一系列的金融體制改革,基本的脈絡是銀行業—資本市場—國際化,建立了中央銀行體制,以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體系,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迅速發展,開展各種形式的金融創新,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加快金融國際化進程等,但與其他貿易強國相比,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劣勢,貿易與金融發展沒有很好地相互協調配合,發展不平衡,區域化差距明顯,制度設計滯后于市場發展變化。
.....................

........................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密切的貿易往來加速了經濟的騰飛,但依然存在貿易與金融發展不協調,相關制度、政策、職能不完善不到位等問題,這些都將會制約我國今后的發展,所以客觀看待我國金融發展現狀以及科學分析貿易開放對其產生的影響就顯得尤為必要。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各國間相互依存性越來越強,貿易與金融往來中風險傳播的渠道也越來越廣,研究貿易開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有益于更加全面地認識和防控相關領域潛在的風險,提升我國經濟金融系統防風險實力,維護經貿正常有序穩定發展。因此,本文將基于全國以及各省數據分別從金融發展的規模和效率兩個層面探討貿易開放對金融三大行業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1.2.1 研究目的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密切的貿易往來加速了經濟的騰飛,但依然存在貿易與金融發展不協調,相關制度、政策、職能不完善不到位等問題,這些都將會制約我國今后的發展,所以客觀看待我國金融發展現狀以及科學分析貿易開放對其產生的影響就顯得尤為必要。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各國間相互依存性越來越強,貿易與金融往來中風險傳播的渠道也越來越廣,研究貿易開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有益于更加全面地認識和防控相關領域潛在的風險,提升我國經濟金融系統防風險實力,維護經貿正常有序穩定發展。因此,本文將基于全國以及各省數據分別從金融發展的規模和效率兩個層面探討貿易開放對金融三大行業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1.2.2 研究意義
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發現,國內學者有關貿易開放和金融發展的關系研究是最近幾年才逐漸興起,同國外研究類似,也是主要從金融對貿易的影響入手,但以貿易開放為出發點,研究它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并不多。本文通過測算我國三大行業全國以及東、中、西部地區的貿易開放度與其相應的金融規模與效率指標之間的關系,豐富、完善了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單向影響機制的研究,進一步細致地揭示了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兩個層面以及不同地區的影響差異。通過實證研究,可以更科學準確地為我國金融行業今后的發展提供真實可靠的理論依據,對我國在開放條件下建立強大優質的金融體系、更好地開展國際貿易、防控國際金融風險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2 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作用機制
2.1 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一般性原理
借鑒 Do 和 Levchenko(2007)以及 Rajan 和 Zingales(1996)的經典理論,
借鑒 Do 和 Levchenko(2007)以及 Rajan 和 Zingales(1996)的經典理論,
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來分析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影響。
(1)貿易開放影響融資——需求角度
根據 Do 和 Levchenko(2007)提出的理論以及實證研究表明,一國的外部融資需求和供給的平衡與否決定了該國金融市場的規模發展水平,且必須要依靠外部融資的需求傳導。如果一國較多地生產具有金融依賴性比較優勢的產品,那么貿易開放就會對該國金融發展的規模產生積極影響,促進本就具有金融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而若一國較多地生產具有非金融依賴比較優勢的產品,貿易開放則不利于該國金融規模的擴大,還有可能對當地的金融體系造成有害的影響。
(2)貿易開放影響融資——供給角度
通過分析 Rajan 和 Zingales(1996)提出的理論可以發現,如果一國實行貿易開放,并且更多地涉及到國際間的資本流動,那么為了避免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就會迫使國內的制造商降低準入門檻,從而增加了國內的供給力量,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經濟規模,促進高效改革。
關于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這兩種理論,它們都是以融資作為中間的傳導途徑來發揮作用的。Rajan 和 Zingales 提出的供給角度符合當時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對于解釋目前的實際有一定的局限性。Do 和 Levchenko 從需求角度出發,考慮到產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特性,更為準確地描述了現實情況,因而,本文采用 Do 和 Levchenko(2007)的理論模型來作為研究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影響作用的理論支持。
............................
2.2 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途徑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要求金融部門提供相應的融資支持和結算、保險服務等,這將對國內信貸規模和銀行等金融業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借鑒秦麗(2008)提出的相關理論框架,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解釋貿易開放作用于金融發展的途徑。
(1)貿易開放影響融資——需求角度
根據 Do 和 Levchenko(2007)提出的理論以及實證研究表明,一國的外部融資需求和供給的平衡與否決定了該國金融市場的規模發展水平,且必須要依靠外部融資的需求傳導。如果一國較多地生產具有金融依賴性比較優勢的產品,那么貿易開放就會對該國金融發展的規模產生積極影響,促進本就具有金融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而若一國較多地生產具有非金融依賴比較優勢的產品,貿易開放則不利于該國金融規模的擴大,還有可能對當地的金融體系造成有害的影響。
(2)貿易開放影響融資——供給角度
通過分析 Rajan 和 Zingales(1996)提出的理論可以發現,如果一國實行貿易開放,并且更多地涉及到國際間的資本流動,那么為了避免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就會迫使國內的制造商降低準入門檻,從而增加了國內的供給力量,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經濟規模,促進高效改革。
關于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這兩種理論,它們都是以融資作為中間的傳導途徑來發揮作用的。Rajan 和 Zingales 提出的供給角度符合當時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對于解釋目前的實際有一定的局限性。Do 和 Levchenko 從需求角度出發,考慮到產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特性,更為準確地描述了現實情況,因而,本文采用 Do 和 Levchenko(2007)的理論模型來作為研究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影響作用的理論支持。
............................
2.2 貿易開放影響金融發展的途徑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要求金融部門提供相應的融資支持和結算、保險服務等,這將對國內信貸規模和銀行等金融業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借鑒秦麗(2008)提出的相關理論框架,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解釋貿易開放作用于金融發展的途徑。
(1)通過分散外貿風險倒逼金融發展
國際貿易不同于國內,所要處理的問題更復雜、也更耗時,同時,由于國家間政策規定的差異,也就增加了貿易的不確定性。面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需求,如何能夠更好地幫助跨境企業抵御分散外貿風險,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是對銀行金融保險機構提出的更高挑戰。金融機構應對國際市場化需求力圖改革創新,開發了一系列諸如保理、福費廷等的新型服務。而且,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對貨幣和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品也存在一定的需求,這將對金融市場的規模和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伴隨著貿易開放直接刺激了金融產品的創新升級,以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國際貿易的開展。
(2)通過利益集團博弈刺激金融發展
根據利益集團的相關理論表明,一國內總是會存在支持和反對金融發展的兩種力量,它們為了維護自身集團的利益而對金融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無論是非依賴金融產業的利益集團還是金融依賴型的利益集團,隨著貿易開放帶來的競爭者的增加,瓜分了原本屬于它們的壟斷利潤,這就使得它們產生了抵觸金融發展的意愿。如果這時實施開放商品流動和資本流動的政策,那么非金融依賴型的利益集團就會面臨原有利潤減損的壓力,如果廠商采取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投資的策略來搶奪利潤,就需要更多資金來完成產業升級和重組。而在貿易開放、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政府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維持宏觀經濟穩定運行,那么就會削弱其提供大量補貼性貸款的能力,也就是說愈加開放的市場,反而更需要“無為”的政府參與,也就減輕了它對金融部門的直接干預,從而非金融依賴集團和金融依賴型利益集團在市場的自發調解,雙方博弈的共同作用下促進金融發展。
...........................
國際貿易不同于國內,所要處理的問題更復雜、也更耗時,同時,由于國家間政策規定的差異,也就增加了貿易的不確定性。面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需求,如何能夠更好地幫助跨境企業抵御分散外貿風險,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是對銀行金融保險機構提出的更高挑戰。金融機構應對國際市場化需求力圖改革創新,開發了一系列諸如保理、福費廷等的新型服務。而且,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對貨幣和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品也存在一定的需求,這將對金融市場的規模和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伴隨著貿易開放直接刺激了金融產品的創新升級,以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國際貿易的開展。
(2)通過利益集團博弈刺激金融發展
根據利益集團的相關理論表明,一國內總是會存在支持和反對金融發展的兩種力量,它們為了維護自身集團的利益而對金融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無論是非依賴金融產業的利益集團還是金融依賴型的利益集團,隨著貿易開放帶來的競爭者的增加,瓜分了原本屬于它們的壟斷利潤,這就使得它們產生了抵觸金融發展的意愿。如果這時實施開放商品流動和資本流動的政策,那么非金融依賴型的利益集團就會面臨原有利潤減損的壓力,如果廠商采取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投資的策略來搶奪利潤,就需要更多資金來完成產業升級和重組。而在貿易開放、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政府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維持宏觀經濟穩定運行,那么就會削弱其提供大量補貼性貸款的能力,也就是說愈加開放的市場,反而更需要“無為”的政府參與,也就減輕了它對金融部門的直接干預,從而非金融依賴集團和金融依賴型利益集團在市場的自發調解,雙方博弈的共同作用下促進金融發展。
...........................
3 中國貿易開放和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17
3.1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17
3.1.1 對外貿易額穩步增長.................................17
3.1.2 對外貿易結構日趨合理..............................18
4 中國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9——基于全國層面.................... 29
4.1 相關衡量指標..................29
4.1.1 一般性指標.....................................29
4.1.2 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30
5 中國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影響的區域差異分析——基于銀行業角度.....................42
5.1 東、中、西部地區銀行業發展情況差異顯著........................42
5.2 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42
5 中國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影響的區域差異分析——基于銀行業角度
5.1 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
本節繼續使用貿易開放度指標,利用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以及當地的 GDP 做比,分別求出了各地的貿易開放度,并劃分為東、中、西三個地區進行實證分析。
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規模和效率延用金融相關比率 FIR 和 SLR 來表示,由于缺少各省、市、自治區相關金融資產的數據,則選取各省、市、自治區每年末金融機構的存、貸款總額作為當地金融資產總值的近似值。
相關解釋變量采用各省、市、自治區的人均 GDP 以及在校大學生人數來表示。
以上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

...........................
6 結論與政策建議
6.1 結論
國內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發展對貿易開放的影響作用上,本文通過大量的數據搜集,以貿易開放為出發點,分行業、分區域地實證分析了貿易開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的主要結論包括以下幾點:
(1)1993-2017 年間,貿易開放顯著促進了我國銀行業規模的擴張,但對銀行效率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總體來看依然有利于國民收入的增加和經濟增長;根據 2007-2018 年的相關數據的計算分析,由格蘭杰檢驗發現,貿易開放不是導致證券行業規模及績效發展的原因,而證券業的規模和績效發展是貿易開放的原因;通過對我國保險行業 1998-2017 年數據的格蘭杰檢驗,結果表明,貿易開放是保險行業效率以及規模發展的原因,即貿易開放導致了保險業規模和效率的發展、提升。
(2)鑒于我國金融發展處于銀行主導的現狀,從銀行業角度出發,分別研究東、中、西部地區貿易開放對金融發展的差異化影響,得出結論:就規模而言,貿易開放顯著促進東、中部地區的銀行業規模發展,西部地區由于其地理位置及銀行業不具備比較優勢,貿易開放反而會抑制其規模的擴大,但影響作用不明顯;就效率而言,貿易開放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各地區的金融發展,東、中部地區更為明顯,西部地區表現同樣不顯著。
(3)通過現狀研究以及實證分析均可以看出,我國貿易開放以及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較明顯的區域性差異,西部地區在貿易開放進程中受益不明顯,發展緩慢。貿易開放并沒有充分帶動全國的金融發展,還有很大可供挖掘的潛力。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