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傳統:內容、形成與作用
時間:2015-01-23 來源:www.bjboz.cn作者:admin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成功“入世”,中國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對整體的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影響也迅速加深,中國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和市場的制約,處于更為復雜多變的經營背景之下,中國企業需要通過整合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迅速提升國際競爭力,獲得持續的發展,打造“世界級”企業。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應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入世之后復雜多變的環境,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在對企業跨國并購行為進行研究時,表現出以下現象:有的在國內競爭力并不是很強的企業,在跨國并購的行為中表現的非常熱衷;而一些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知名企業,對跨國并購或者說企業“走出去”表現的不那么積極,甚至是抗拒。 企業戰略管理的概念學派認為環境決定企業的行為,不少學者也提出環境的變化促使企業戰略的轉變。但在相同或者是相近的環境背景下,不同企業的戰略行為的往往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除去環境因素之外,是什么因素在驅使企業進行決策,影響企業的戰略選擇?企業文化、路徑依賴、組織慣性、慣例、原則等概念被較多的提及。隨著學者研究的深入,尤其在最近十余年的時間里,“管理傳統”這一概念開始進入管理學者的視野,并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研究之中,不少學者直接指出管理傳統是影響企業戰略行為的決定性因素。但對于什么是管理傳統,目前還缺乏一個準確的解答。
..........
1.2 研究意義
對于具有一定歷史的企業來說,企業對未來管理模式的選擇,很可能會受過去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經驗等方面的影響,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管理傳統的作用。企業的管理傳統將影響甚至會決定跨國公司總部與各國子公司的關系,會影響和阻礙企業后續跨國能力的組合和擴散(Bartlett and Ghoshal,2000)。企業管理傳統的形成,來源于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經歷、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提煉,會對企業管理者的判斷決策、做事方式、管理方法等產生一種習慣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企業戰略決策中,企業管理傳統的影響在一個方面可以傳承企業的知識、經驗,保證企業戰略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提高戰略決策的效率;但在另一個方面則可能會阻礙企業發現、適應環境的變化,延緩企業的應變與創新,降低戰略決策的有效性。企業集團管理傳統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與其發展的歷史、環境和路徑選擇密切相關(葉廣宇,藍海林,李鐵瑛,2012)。解答什么是管理傳統將有利于進一步深入揭示管理傳統的重要意義。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從“傳統”的詞義出發,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梳理研究,并以相關理論如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組織慣性(organizational inertia)、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主導邏輯(Domain Logic)等的切入,對管理傳統相關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路徑依賴可以理解為企業“繼續做同樣的事情的趨勢”(Winter,2006),明茨伯格(1978)曾指出,戰略行為是路徑依賴的。組織慣性是企業與環境在長期互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軌跡,包含企業的思維模式,以及在特定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企業文化是企業為了生存而對環境做出的適應方式:企業文化是一套共同的價值觀,是企業在實踐中創建和發展,用以解決企業內部整合和外部適應問題。追根溯源,從國外文獻中有關 Administrative Heritage、Managerial Tradition 的相關理論中理清管理傳統是什么,管理傳統的淵源、形成與發展,進一步研究管理傳統對戰略選擇、企業決策的影響,能否管理管理傳統的相關問題。 本文對于企業管理傳統的研究,對管理傳統的概念、具體內容、形成、發展、影響與作用機制等問題,提出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豐富國內外的企業管理傳統的理論,并為揭示企業管理傳統對戰略選擇的影響提供理論基礎與支持。
.........
第二章 文獻綜述
對于管理傳統這一概念,在不同學科領域中都有不同的理解與運用,如企業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教育學、軍事管理等。最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學者關注并研究這一概念,但對于最基本的“什么是管理傳統?”這一問題,卻沒有一個直接、完整的解答,目前國內學者大多是將其當成是“已有”、“現成”的概念進行運用,管理傳統的研究還缺乏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
2.1 傳統
根據《辭海》中的解釋:“傳統,即是指從歷史上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尚、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它通常作為歷史文化遺產被繼承下來,其中最穩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來。如民族傳統、文化傳統、道德傳統等。” 在 Cambridge dictionary 中關于“tradition”一詞,各版本辭典作出如下解釋: (1)a belief, principle or way of acting which people in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group have continued to follow for a long time, or all of these beliefs, etc. in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group (British English) (2)a way of behaving or a belief that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a long time, or the practice of following behavior and beliefs that have been so established:(American English) (3)a custom or way of behaving that has continued for a long time in a group of people or a society: (Business English) 可見傳統(tradition)的概念,涉及歷史、文化、行為方式、制度原則、信念、遵循等,是在經歷了一定的歷史,在文化等因素影響下繼承下來,表現在各個領域之中。對于企業的傳統,也可以理解為與企業的歷史、文化、行為方式、共同信念等。一個企業成立以后,企業的管理者需要不斷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制定計劃、決策,做出選擇等,在這過程中,會有成功的經歷,給企業帶來良好的業績,但任何事物的發展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必然經歷挫折、失敗。慢慢地,這些成功與不成功的經歷,會積累成經驗,并發展成為方法,當企業面對相同或者相似的環境、業務,或者是在類似的情境下需要做出決策的時候,這些經驗、方法就會起作用,如成功的經驗會提供指導、借鑒以及信心,而失敗、挫折等則會提供教訓,并增加企業與管理者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企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在所經歷的事件及其所積累的經驗的影響下,形成一定的處事原則、方法,這些便是企業的傳統。 企業的傳統是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積累、自發形成的,企業在實踐中對其傳統做出的反應與表現,對傳統的應用等,在管理的實踐中則表現為企業的管理傳統,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業的管理傳統。
...........
2.2 管理傳統
在國內現有的文獻中,出現“管理傳統”這一概念的文章并不少見,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如企業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高等教育、軍事管理等方面都有出現,但基本都只是簡單提及,直接運用,并沒有涉及其內容。在國內的幾本企業管理方面最為權威的核心期刊中,以“管理傳統”為完整字句搜索出的文獻非常少,對相關文獻搜索結果如下(表 2-1):如上圖所示,國內頂級期刊中關于以“管理傳統”為完整字句出現的文獻很少,當中剔除了僅提到這一概念次數較少(1-2 次)、未提及管理傳統的具體內容的文獻更是屈指可數,如《管理世界》中搜到文獻僅 2 篇,而且均為軍事管理領域的文獻,是有關軍事管理傳統;在《南開管理評論》搜索到的文獻也為 2 篇,其中一篇在文章中僅提到管理傳統的概念一次;在《管理學報》中搜索到相關文獻 6 篇,其中 3 篇僅提及管理傳統這一概念,剩下的涉及管理傳統的具體內容、作用等方面,而這三篇文獻的作者,均是來自華南理工大學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研究中心的學者。
.........
第三章 管理傳統理論回顧 ........ 21
3.1 管理傳統理論的形成 ....... 21
3.1.1 早期萌芽階段(Leonard, Fred, Richard 等,1930-1962) ......... 21
3.1.2 理論形成階段(Selznic,1957) ........... 21
3.2 管理傳統理論的緩慢發展階段(Bower, Quinn 等,1962-1980) .......... 22
3.3 管理傳統理論的快速發展階段(1989 至今) ....... 23
3.4 管理傳統的相關理論 ....... 26
3.5 本章小結 ....... 32
第四章 管理傳統的內容 .......... 34
4.1 管理傳統的概念 ........... 34
4.2 管理傳統的具體內容 ....... 35
4.3 本章小結 ....... 38
第五章 管理傳統的形成與作用 .... 40
5.1 管理傳統的形成 ........... 40
5.2 企業管理傳統的形成因素 ............. 44
5.3 管理傳統的作用 ........... 46
5.4 管理傳統對企業組織結構的影響 ....... 49
5.5 管理傳統的作用機制 ....... 53
5.6 管理傳統的管理 ........... 56
5.7 本章小結 ....... 57
第五章 管理傳統的形成與作用
5.1 管理傳統的形成
Lubatkin 教授和他的團隊在九十年代末期,專注于研究國別管理傳統的差異,他們通過案例研究、歷史制度分析等手段,以法國、英國的跨國企業為切入點,深入分析造成企業管理傳統差異背后的原因。他們研究的出的結論是:國家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國家的學校教育體制,是塑造國家民族文化以及國別管理傳統的根源,也是塑造企業“how things ought to be done”的根源所在,并把這樣的觀念信念,通過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13]。 他們的研究發現,法國企業的管理者,在管理上表現出更強的集中和控制,總部對子公司的干預也較多。對于海外新收購的企業,法國的管理者也會實施更緊、更集中的控制,經常對戰略目標和決策進行干預,還會在被并購企業的一些關鍵崗位,更多的安排自己的人員。相比之下,英國的管理者則表現出較多的自由與分散,下放權利與自治。這些行為表現的背后,是一系列關鍵歷史因素的影響,如法國以前受困于入侵的威脅、民族多樣性;法國君主的領導風格、對殖民地的管理方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學校機構的組織;法國由于在兩次工業革命多處于落后的地位所帶來的經濟困境等。同時,這些不同的管理行為與兩個國家之間不同的文化觀念,管理傳統是相一致的(Hofstede 1980,1991,1993)[46][47][48]。這些都是國家體制、歷史、政治、社會、文化以及教育等制度綜合影響產生的,而其中最為核心的是教育制度。 管理實踐的全球融合(趨同)理論,最近被一些企業所表現出對管理傳統的堅持的實踐,或者是國家對組織行動的傾向、管理和控制等現實,引起了學者們的重新思考(Bartlett and Ghoshal 1989, Kogut 1991)[4][49]。


.........
結論
本文基于對國內外管理傳統的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研究,嘗試構建企業管理傳統理論的初步框架。早在 1930 年,Leonard 便提出了管理傳統(Administrative Heritage)的概念在六十年代以前,已有多位學者談及、運用管理傳統這一概念,并已開始討論管理傳統對企業決策、戰略選擇、組織結構等方面的作用。而國內對于管理傳統的研究起步較晚,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有學者提及管理傳統的概念。通過文獻研究,筆者明確企業管理傳統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經歷了形成階段(1930-1962)、緩慢發展階段(1962-1980)、快速、多角度發展階段(1989 至今)的三個過程,目前仍缺乏統一、完整的理論框架。企業的管理傳統是指企業所積累的,指導企業具體實踐的邏輯和經驗。其內容包括組織歷史、核心價值觀、原則和規范、管理實踐、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企業管理傳統具體包括企業文化、組織歷史、核心價值觀、戰略思維模式、企業管理模式等。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民營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2015-01-23
- JDL商場新零售模式研究2021-01-18
- 基于“三益”思想的企業管理職業效益評價研究2015-01-23
- 期貨與期權交易在加工企業管理中的運用2015-01-23
- 軍隊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2015-01-23
- 中小家族企業管理創新研究2015-01-23
- 永威置業營銷策略研究2017-04-29
- DQ煉化公司物資采購管理問題研究2017-12-16
- 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的現存問題及改革思路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