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約束下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思考
本文是一篇投資分析論文,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搜集我國能源與碳排放的相關數據,實證分析了我國能源投資與碳排放間的關系,驗證了能源投資與碳排放間存在“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同時在分地區回歸中發現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存在區域異質性,并通過依次回歸法確定能源生產結構與能源消費結構為中介變量,對碳排放產生影響。并結合空間計量模型,確定能源投資對碳排放存在空間溢出效應。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能源需求逐年增長。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與消費國,截至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71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量達到52.59億噸標準煤。然而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富煤貧油少氣的特性導致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過于依賴煤炭,煤炭生產與消費占比均超過50%。據BP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碳排放總量高達105.23億噸,遠超過其他國家,過高碳排放嚴重影響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
早在“十一五”規劃中,我國首次提出節能減排目標,推出一系列政策與行動。2007年,國務院批準《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這是我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習主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雄偉戰略目標。這一目標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國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加強政策引導,推進能源轉型,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發展遭受嚴重沖擊,氣候變化造成大量經濟損失[1]。環境與經濟的雙重壓力下,世界各國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能源轉型,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我國應圍繞雙碳目標,抓住發展機遇,通過產業低碳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降低對外能源依賴,推動能源轉型,為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提供動力[2]。為順利實現雙碳目標,我國需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我國的清潔能源發展水平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得益于持續增加的清潔能源投資水平。不斷提升的清潔能源投資水平提高了清潔能源的供給水平,取代了傳統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了能源結構,從而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投資分析論文怎么寫
.......................
1.2 研究內容
本文以能源投資和碳排放為研究對象,以實證分析法研究了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本文可以分為以下七個部分:
第一章 緒論。本章主要論述文章選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研究的內容、方法與思路,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 相關概念及文獻綜述。在本章節中,界定能源投資、碳排放的概念,介紹碳排放計算方法。圍繞能源投資與碳排放的相關研究,梳理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整理作用于碳排放的影響因素,歸納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
第三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通過梳理相關文獻,整理相關理論,論述我國能源投資對碳排放影響的理論機制,為接下來的實證分析打下理論基礎。并根據理論提出研究假設。
第四章 能源投資、能源供需與碳排放現狀分析。在能源投資方面,對我國能源投資總量及能源行業劃分子行業的能源投資進行分析,并從東中西以及南北的視角分析我國能源投資的區域差別。在能源供需方面,對我國的化石能源與電力的供需進行分析。在碳排放方面,對我國碳排放有一個初步了解,并嘗試分析區域間碳排放差異的原因。
第五章 能源投資對碳排放影響的實證研究。通過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確定模型的正確性,根據F檢驗與Hausman檢驗確定面板回歸模型。根據回歸結果,確定能源投資與碳排放間是否存在關系,能源投資對碳排放存在怎樣的影響。若存在影響,嘗試分區域建立回歸模型,研究在不同區域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確定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是否存在區域異質性。同時,為理清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傳導機制,尋找中介變量,確定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是否存在中介效應。最后進行內生性檢驗與穩健性檢驗確定模型的穩健性。
第六章 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空間效應研究。根據現有研究確定空間權重矩陣,通過莫蘭檢驗檢驗空間效應。若存在空間效應,根據空間面板模型識別檢驗結果,構建空間計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以確定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是否存在空間效應。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對前文的實證結果進行總結和歸納,根據所得結論提出相應對策建議,最后對整篇文章不足之處作出展望。
.........................
第2章 相關概念及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能源投資
能源投資是指在能源領域進行的資金、資源和技術的配置,以促進能源供應、發展和轉型的活動。能源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支柱,其投資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能源投資范圍廣泛,涵蓋了能源生產、傳輸、儲存和利用等各個環節。在能源生產方面,投資涉及到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資源的勘探、開采和生產設施建設[3]。在能源傳輸方面,投資包括電力網絡、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在能源儲存方面,投資涉及到電池技術、儲能設施等能源儲存技術和設施的研發和建設。在能源利用方面,投資包括能源效率改進、清潔能源技術推廣和能源管理系統建設等活動。能源投資可以分為傳統能源投資和清潔能源投資兩個大類。
傳統能源投資主要涉及傳統能源資源的開采、生產和利用,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資源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是主要的能源供應來源,但其使用也伴隨著大量的碳排放和環境污染。傳統能源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大規模的傳統能源投資導致了高碳能源的大量消耗,增加了碳排放量,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傳統能源投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但也存在能源安全和環境風險。
與傳統能源投資相對應的是清潔能源投資,它主要指投資于低碳、零排放的能源技術和設施,如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投資的目標是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型,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清潔能源投資的影響是積極的:首先,它有助于減少碳排放量,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其次,清潔能源投資還推動了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成本,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
2.2 文獻綜述
2.2.1 能源投資相關文獻綜述
能源投資是能源行業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當前能源多分為化石能源、清潔能源或是可再生能源,因此學者們多從能源投資、清潔能源投資以及可再生能源投資三點考量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從這出發梳理已有的文獻。
在能源投資研究領域,Ahmad和Zhao(2018)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我國能源投資與經濟發展存在雙向因果關系[6]。Li et al.(2017)使用復雜網絡理論,對全球能源行業上市公司股東進行研究,發現絕大部分的對外投資和對內投資關系仍然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7]。馮曉航(2023)研究了我國能源投資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發現能源投資可以顯著提升我國綠色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正向的非線性影響,并且存在區域異質性[8]。汪瀟與汪發元(2019)指出,能源投資對經濟發展存在影響,應做到合理安排能源投資,充分發揮能源投資積極效應,重視能源行業研究開發[9]。勞承玉與冉楊斯特(2018)實證分析了四川省能源投資對經濟的影響后發現,能源投資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并不明顯,存在較長的滯后性[10]。岳高社(2015)認為,能源投資受到經濟政策與環境政策的影響較大,行業內的資金約束對能源投資不能產生太大的影響[11]。
.............................
第3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 12
3.1 理論基礎 ........................................... 12
3.1.1 庫茲涅茨曲線 .............................. 12
3.1.2 能源-經濟-環境系統理論 ....................... 12
第4章 能源投資、能源供需與碳排放現狀分析 ................................ 19
4.1 能源投資現狀分析 ............................... 19
4.1.1 全國能源投資現狀分析 .............................. 19
4.1.2 能源投資區域差異分析 ............................. 20
第5章 能源投資對碳排放影響的實證研究 ........................ 32
5.1 模型設定與變量選擇 ............................... 32
5.1.1 變量設定 ..................................... 32
5.1.2 模型設定 ................................. 33
第6章 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空間效應研究
6.1 空間計量模型的構建
6.1.1 空間權重矩陣的設定
對于空間計量經濟分析而言,空間權重矩陣的選擇是進行實證的前提和基礎。最常用的空間權重矩陣是鄰接矩陣、地理距離矩陣、經濟距離矩陣以及嵌套矩陣[91]。鄰接矩陣指的是對角線上的元素均為0,其他位置上的元素按照下面的規則進行賦值,賦值規則中的相鄰,指的是兩地區有共同的邊界。地理距離矩陣指的是用于捕捉地理空間上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關系。具體來說,地理距離矩陣表示了不同位置之間的地理距離,常用于衡量地理距離對經濟現象的影響。經濟距離矩陣是一種用于衡量經濟上的相似性或聯系的權重矩陣。它反映了不同經濟單位(如城市或地區)之間的經濟距離或相似性,通常用于描述經濟空間中的相互依賴關系。嵌套矩陣是綜合考慮了經濟與地理因素。
本文選擇鄰接矩陣作為空間權重矩陣,不僅因為鄰接矩陣時最常用的空間權重矩陣,同時是因為臨接矩陣可以捕捉到地理空間上不同位置之間的接近程度。在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研究中,地理接近性可能會導致碳排放的擴散或傳遞,因為相鄰地區之間的能源使用、能源調動與排放行為可能相互影響。
投資分析論文參考
........................
第7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7.1 研究結論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搜集我國能源與碳排放的相關數據,實證分析了我國能源投資與碳排放間的關系,驗證了能源投資與碳排放間存在“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同時在分地區回歸中發現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存在區域異質性,并通過依次回歸法確定能源生產結構與能源消費結構為中介變量,對碳排放產生影響。并結合空間計量模型,確定能源投資對碳排放存在空間溢出效應。因此,本文根據模型所得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1)能源投資在內部分類上、地域分布上均存在差異性;能源供需結構持續改善,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碳排放總量持續增加,區域差異較大。我國能源投資主要集中于電力、蒸汽、熱水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采選業的投資占比呈下降趨勢,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與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能源投資占比變化不大,煤氣生產和供應業占比出現上升。從整體上看,能源投資水平呈現出上升趨勢;從地域分布上來看,省域間存在差異,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能源投資水平相當,均較高于中部地區,南方地區能源投資水平遠高于北方地區。在碳排放方面,已有省份實現碳達峰目標,多數省份碳排放未見達峰跡象。東部區域碳排放水平高于中部與西部區域,南方地區碳排放水平高于北方地區。
(2)能源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呈現非線性的“倒U型”結構,并存在區域異質性。同時,能源生產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作為中介變量發揮中介效應。能源投資與碳排放存在“倒U型”關系,且當前能源投資增加會增加碳排放,這表明當前處于“倒U型”曲線的左側。在區域異質性方面,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能源投資與碳排放存在“倒U型”關系,西部地區能源投資與碳排放不存在關系;南方地區的能源投資與碳排放存在“倒U型”關系,北方地區能源投資與碳排放不存在關系。能源生產結構與能源消費結構是能源投資與碳排放間的中介變量并發揮中介效應,能源投資可以通過能源生產結構抑制碳排放,能源投資可以通過能源消費結構會增加碳排放。
參考文獻(略)
-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分析——以當涂縣江心洲國際...2023-10-30
- 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市場回報率的影響探討2023-12-22
- 企業數字化能提高對外直接投資速度嗎?2024-01-02
- 公司創業投資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2024-02-08
- 累積前景理論下投資組合問題的分析和求解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