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創業投資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思考—
時間:2024-02-08 來源:www.bjboz.cn作者:vicky
本文是 一篇投資分析論文,本文以2009-2017年間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并連續3年獲得CVC投資的174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選擇其IPO當年及之后連續兩年,合計522個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分析CVC母公司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探究管理參與度是否在其中作為中介變量存在,同時引入地域接近性和行業相關性兩個調節變量,進一步分析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作用機制,并進行穩健性檢驗。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全球化程度不斷深化,國內外經濟形勢趨向復雜。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持續轉型。在市場競爭加劇,新興技術快速更迭的背景下,創新已成為企業在激烈行業競爭中突出重圍的制勝法寶。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僅僅依靠內部研發是不足以保持競爭優勢的,向外部尋求技術創新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首要選擇。公司創業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是指有明確主營業務的非金融企業向高新科技行業的初創公司進行的直接或間接的股權投資,屬于創業投資的一種形式。CVC活動能夠跨越組織邊界進行開放式創新,是企業降低內部研發風險,打開外部新技術窗口的重要戰略。2015年以來,國內創業熱情高漲,創業實踐空前活躍,作為創業投資活動重要形式之一的CVC投資也在實業界蓬勃發展。
從宏觀層面來看,CVC投資活動有利于優化產業和資本的合理配置,使資金流向更需要的一方,既有助于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約束的問題,又可幫助成熟企業降低內部研發風險,實現技術創新迭代和企業轉型升級。在微觀層面,CVC是擴張企業組織邊界并尋求創新技術變革的有效范式。通過CVC投資活動,母公司能接觸前沿技術,獲取新興知識和信息并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對于初創企業而言,CVC投資者對風險包容度更高,資金投資期限也更長,能為那些更年輕、具有更高風險和涉及前沿科技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同時提供管理經營、生產技術和資源整合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初創企業優質發展。
投資分析論文怎么寫
...........................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從被投資企業的視角出發,以2009-2017年間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174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深入分析了公司創業投資活動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探究管理參與度是否在其中作為中介變量存在,同時引入地域接近性和行業相關性兩個調節變量,進一步分析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作用機制。為了增強實證結果的可信度,對樣本數據進行穩健性檢驗,以下是本文具體的章節安排:
第一章:緒論。本章對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理論與實踐意義進行介紹,引出本文的研究問題,闡述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最后與現有相關研究進行對比,提出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文獻綜述。本章首先界定公司創業投資和技術創新兩個重要概念的含義。然后通過數據庫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并撰寫文獻綜述,基于CVC母公司和被投資企業兩方視角,主要從投資動因、參與公司創業投資的形式以及CVC活動對投資雙方績效的影響等方面對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
第三章:公司創業投資的發展現狀分析。本章首先介紹了全球CVC的發展歷程以及四種投資模式,然后從宏觀層面分析了全球CVC投資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地區的發展現狀。最后從投資金額、案例數量以及行業分布三方面介紹了我國CVC投資活動的發展情況,并進一步說明國內CVC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第四章;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本章首先介紹相關的理論基礎,包括組織學習理論、資源基礎理論、知識基礎理論以及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理論。然后對CVC母公司持股比例、管理參與度以及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三者間的兩兩關系提出理論假設,并對管理參與度發揮的中介效應進行分析。同時,基于一定的理論分析基礎,提出地域接近性與行業相關性可能存在的調節效應。
第五章:研究設計。本章首先介紹實證分析的樣本企業和數據來源,然后設計研究變量,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同時構建計量模型。
.......................
第二章文獻綜述
第一節相關概念界定
一、公司創業投資
公司創業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簡稱CVC)是一種特殊的創業投資形式,如今在學術界接受度最廣的定義是Gompers和Lerner[4]在1998年提出的,他們認為CVC是成熟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為主的形式向創業企業進行的投資。在此之后,眾多學者不斷豐富和拓展公司創業投資的定義和內涵,Allen(2007)[5]將CVC定義為非金融類大企業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少數股權投資,他在定義中強調了投資企業的行業屬于非金融類,并指出CVC投資應是少數股權投資。Brettel(2010)[6]認為公司創業投資是大企業出于戰略和財務目標,對處于導入期或成長期的企業進行的風險投資形式,他在定義中指出CVC的兩大投資目標,進一步延伸了公司創業投資的內涵。不同于傳統風險投資,CVC投資企業對失敗的容忍度更高,并且能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CVC活動的投資方式也是有別于傳統風險投資,主要是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以及聯合投資等途徑,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CVC母公司應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投資方式。投資企業參與CVC活動更多是基于戰略目標的考慮,公司創業投資在實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已成為企業降低內部研發風險,接觸外部前沿技術,實現創新戰略的重要途徑。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公司創業投資定義的研究,以下幾方面基本達成共識:(1)投資目標上,CVC母公司基于財務和戰略兩方面的目標參與CVC活動,其中以戰略目標為主;(2)投資主體上,CVC的投資企業是有明確主營業務的非金融類企業;(3)投資對象方面,主要是指外部處于高新科技產業的創業公司。對于CVC投資的方式,目前還存在分歧,本文將公司創業投資定義為:具有明確主營業務的非金融類企業基于戰略和財務目標,對外部初創企業進行的直接或間接的股權投資。
........................
第二節文獻綜述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公司創業投資的相關研究在國外逐漸興起,以Dushnitsky,Lenox,Maula和Keil等學者為代表,使用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的產業數據對CVC活動進行深入且廣泛的研究。我國的公司創業投資理論研究落后于CVC活動在實業界的蓬勃發展。如今,公司創業投資已成為創業投資領域重要和熱門的學術研究之一。本節將在回顧CVC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別基于CVC母公司和被投資企業視角,主要從投資動因、參與公司創業投資的形式以及CVC活動對投資雙方績效的影響等方面對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
一、公司創業投資的投融資動因
(一)CVC母公司進行CVC投資的動因
國外學者普遍認為,公司進行CVC投資活動主要基于兩類動因,分別是戰略目標動因和財務績效動因。大多數創造價值的CVC母公司投資初創企業,是為了實現戰略利益(Yost&Devlin,1993)[9]。Kann(2000)[10]通過探索美國的152個CVC項目發現,公司創業投資主要基于三個戰略目標:一是將CVC作為獲取外部知識和創新的研發途徑;二是利用被投資企業快速進入新市場,獲得新資源;三是刺激需求,通過對初創企業和自身資源的識別與雙向利用,從而刺激對關鍵產品和創新技術的需求。通過對德國31家CVC母公司相關數據的實證分析,Mackewicz&Partner(2003)[11]發現將戰略目標與財務目標并重的公司比例占22%,有高達48%的CVC母公司強調追求戰略目標,有30%在意財務收益,但僅有3%的企業只追求財務利益。Mcnally(2003)[12]通過分析英國企業的CVC活動發現戰略發展目標是母公司最看重的,這其中包括尋求新市場、學習新技術、獲得新資源。Benson&Ziedonis(2009)[13]在研究中強調,公司創業投資的重要動因是獲得新技術的“窗口”。Tong&Li(2011)[14]的觀點也與上述學者一致,不同于風險投資機構是為了獲得可觀的財務回報和資本增值,CVC母公司更注重新技術的引進,促進創新,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為戰略目標。Gaba&Bhattacharya(2011)[1]以1992年至2003年的信息技術產業的科技公司為樣本,結果表明管理層對于創新以及其他相關目標的渴望是CVC活動的主要驅動力。
.......................
第三章公司創業投資的發展現狀分析..............................17
第一節全球CVC發展歷程和投資模式.....................................17
第二節全球CVC發展現狀分析.......................................18
第四章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24
第一節理論基礎.............................24
第二節研究假設...................................27
第五章研究設計....................................33
第一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33
第二節研究變量設計........................................33
第六章實證分析
第一節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樣本分布情況
本文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對174家樣本企業根據所在細分行業進行統計,共涉及43個子行業,將主要行業(樣本數量大于2)的分布情況見表6-1。從表中可以看出,CVC被投資企業大部分是分布于制造業,主要是電氣機械與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高新科技行業。其中,電氣機械與器材制造業占比高達12.07%,但是對于一些傳統制造業,樣本數量占比較少,低于2%。由此可見,大企業傾向于投資高新技術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CVC投資活動是母公司接觸新技術的窗口,也是獲取外部研發成果實現自身創新增長和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
投資分析論文參考
...........................
第七章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研究結論
本文從被投資企業的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CVC投資活動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在全面綜述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母公司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產生影響的作用機制。以2009-2017年間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并連續3年獲得CVC投資的174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選擇其IPO當年及之后連續兩年,合計522個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分析CVC母公司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探究管理參與度是否在其中作為中介變量存在,同時引入地域接近性和行業相關性兩個調節變量,進一步分析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作用機制,并進行穩健性檢驗。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
(1)CVC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驗證了假設H1a。其中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投入之間呈顯著的“倒U型”關系,部分支持了假設H1b。這意味著,CVC母公司的資金投入對被投資企業的研發投入的影響存在闕值。當持股比例未超過這個值時,初創企業的研發投入隨著母公司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當持股比例達到或超過這個值時,創新投入隨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減少,因此公司創業投資活動存在一個適度的投資區間。
這是由于母公司持股比例較低時,在被投資企業擁有較小的控制權和影響力,為了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會促使初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獲取創新成果和技術。隨著持股比例的增加,大股東的剝奪型公司治理問題開始顯現,CVC母公司會產生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被投資企業權益的強烈動機。相比于更多的研發投入,投資企業可能會選擇侵占初創企業的資產、竊取其創新技術和成果,用于改善母公司自身的績效而忽視初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母公司持股比例超過一定水平后,被投資企業的創新投入會隨之呈現下降趨勢。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全球化程度不斷深化,國內外經濟形勢趨向復雜。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持續轉型。在市場競爭加劇,新興技術快速更迭的背景下,創新已成為企業在激烈行業競爭中突出重圍的制勝法寶。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僅僅依靠內部研發是不足以保持競爭優勢的,向外部尋求技術創新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首要選擇。公司創業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是指有明確主營業務的非金融企業向高新科技行業的初創公司進行的直接或間接的股權投資,屬于創業投資的一種形式。CVC活動能夠跨越組織邊界進行開放式創新,是企業降低內部研發風險,打開外部新技術窗口的重要戰略。2015年以來,國內創業熱情高漲,創業實踐空前活躍,作為創業投資活動重要形式之一的CVC投資也在實業界蓬勃發展。
從宏觀層面來看,CVC投資活動有利于優化產業和資本的合理配置,使資金流向更需要的一方,既有助于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約束的問題,又可幫助成熟企業降低內部研發風險,實現技術創新迭代和企業轉型升級。在微觀層面,CVC是擴張企業組織邊界并尋求創新技術變革的有效范式。通過CVC投資活動,母公司能接觸前沿技術,獲取新興知識和信息并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對于初創企業而言,CVC投資者對風險包容度更高,資金投資期限也更長,能為那些更年輕、具有更高風險和涉及前沿科技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同時提供管理經營、生產技術和資源整合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初創企業優質發展。

投資分析論文怎么寫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從被投資企業的視角出發,以2009-2017年間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174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深入分析了公司創業投資活動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探究管理參與度是否在其中作為中介變量存在,同時引入地域接近性和行業相關性兩個調節變量,進一步分析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作用機制。為了增強實證結果的可信度,對樣本數據進行穩健性檢驗,以下是本文具體的章節安排:
第一章:緒論。本章對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理論與實踐意義進行介紹,引出本文的研究問題,闡述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最后與現有相關研究進行對比,提出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文獻綜述。本章首先界定公司創業投資和技術創新兩個重要概念的含義。然后通過數據庫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并撰寫文獻綜述,基于CVC母公司和被投資企業兩方視角,主要從投資動因、參與公司創業投資的形式以及CVC活動對投資雙方績效的影響等方面對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
第三章:公司創業投資的發展現狀分析。本章首先介紹了全球CVC的發展歷程以及四種投資模式,然后從宏觀層面分析了全球CVC投資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地區的發展現狀。最后從投資金額、案例數量以及行業分布三方面介紹了我國CVC投資活動的發展情況,并進一步說明國內CVC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第四章;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本章首先介紹相關的理論基礎,包括組織學習理論、資源基礎理論、知識基礎理論以及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理論。然后對CVC母公司持股比例、管理參與度以及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三者間的兩兩關系提出理論假設,并對管理參與度發揮的中介效應進行分析。同時,基于一定的理論分析基礎,提出地域接近性與行業相關性可能存在的調節效應。
第五章:研究設計。本章首先介紹實證分析的樣本企業和數據來源,然后設計研究變量,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同時構建計量模型。
.......................
第二章文獻綜述
第一節相關概念界定
一、公司創業投資
公司創業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簡稱CVC)是一種特殊的創業投資形式,如今在學術界接受度最廣的定義是Gompers和Lerner[4]在1998年提出的,他們認為CVC是成熟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為主的形式向創業企業進行的投資。在此之后,眾多學者不斷豐富和拓展公司創業投資的定義和內涵,Allen(2007)[5]將CVC定義為非金融類大企業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少數股權投資,他在定義中強調了投資企業的行業屬于非金融類,并指出CVC投資應是少數股權投資。Brettel(2010)[6]認為公司創業投資是大企業出于戰略和財務目標,對處于導入期或成長期的企業進行的風險投資形式,他在定義中指出CVC的兩大投資目標,進一步延伸了公司創業投資的內涵。不同于傳統風險投資,CVC投資企業對失敗的容忍度更高,并且能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CVC活動的投資方式也是有別于傳統風險投資,主要是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以及聯合投資等途徑,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CVC母公司應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投資方式。投資企業參與CVC活動更多是基于戰略目標的考慮,公司創業投資在實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已成為企業降低內部研發風險,接觸外部前沿技術,實現創新戰略的重要途徑。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公司創業投資定義的研究,以下幾方面基本達成共識:(1)投資目標上,CVC母公司基于財務和戰略兩方面的目標參與CVC活動,其中以戰略目標為主;(2)投資主體上,CVC的投資企業是有明確主營業務的非金融類企業;(3)投資對象方面,主要是指外部處于高新科技產業的創業公司。對于CVC投資的方式,目前還存在分歧,本文將公司創業投資定義為:具有明確主營業務的非金融類企業基于戰略和財務目標,對外部初創企業進行的直接或間接的股權投資。
........................
第二節文獻綜述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公司創業投資的相關研究在國外逐漸興起,以Dushnitsky,Lenox,Maula和Keil等學者為代表,使用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的產業數據對CVC活動進行深入且廣泛的研究。我國的公司創業投資理論研究落后于CVC活動在實業界的蓬勃發展。如今,公司創業投資已成為創業投資領域重要和熱門的學術研究之一。本節將在回顧CVC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別基于CVC母公司和被投資企業視角,主要從投資動因、參與公司創業投資的形式以及CVC活動對投資雙方績效的影響等方面對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
一、公司創業投資的投融資動因
(一)CVC母公司進行CVC投資的動因
國外學者普遍認為,公司進行CVC投資活動主要基于兩類動因,分別是戰略目標動因和財務績效動因。大多數創造價值的CVC母公司投資初創企業,是為了實現戰略利益(Yost&Devlin,1993)[9]。Kann(2000)[10]通過探索美國的152個CVC項目發現,公司創業投資主要基于三個戰略目標:一是將CVC作為獲取外部知識和創新的研發途徑;二是利用被投資企業快速進入新市場,獲得新資源;三是刺激需求,通過對初創企業和自身資源的識別與雙向利用,從而刺激對關鍵產品和創新技術的需求。通過對德國31家CVC母公司相關數據的實證分析,Mackewicz&Partner(2003)[11]發現將戰略目標與財務目標并重的公司比例占22%,有高達48%的CVC母公司強調追求戰略目標,有30%在意財務收益,但僅有3%的企業只追求財務利益。Mcnally(2003)[12]通過分析英國企業的CVC活動發現戰略發展目標是母公司最看重的,這其中包括尋求新市場、學習新技術、獲得新資源。Benson&Ziedonis(2009)[13]在研究中強調,公司創業投資的重要動因是獲得新技術的“窗口”。Tong&Li(2011)[14]的觀點也與上述學者一致,不同于風險投資機構是為了獲得可觀的財務回報和資本增值,CVC母公司更注重新技術的引進,促進創新,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為戰略目標。Gaba&Bhattacharya(2011)[1]以1992年至2003年的信息技術產業的科技公司為樣本,結果表明管理層對于創新以及其他相關目標的渴望是CVC活動的主要驅動力。
.......................
第三章公司創業投資的發展現狀分析..............................17
第一節全球CVC發展歷程和投資模式.....................................17
第二節全球CVC發展現狀分析.......................................18
第四章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24
第一節理論基礎.............................24
第二節研究假設...................................27
第五章研究設計....................................33
第一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33
第二節研究變量設計........................................33
第六章實證分析
第一節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樣本分布情況
本文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對174家樣本企業根據所在細分行業進行統計,共涉及43個子行業,將主要行業(樣本數量大于2)的分布情況見表6-1。從表中可以看出,CVC被投資企業大部分是分布于制造業,主要是電氣機械與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高新科技行業。其中,電氣機械與器材制造業占比高達12.07%,但是對于一些傳統制造業,樣本數量占比較少,低于2%。由此可見,大企業傾向于投資高新技術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CVC投資活動是母公司接觸新技術的窗口,也是獲取外部研發成果實現自身創新增長和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

投資分析論文參考
第七章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研究結論
本文從被投資企業的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CVC投資活動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在全面綜述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母公司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產生影響的作用機制。以2009-2017年間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并連續3年獲得CVC投資的174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選擇其IPO當年及之后連續兩年,合計522個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分析CVC母公司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探究管理參與度是否在其中作為中介變量存在,同時引入地域接近性和行業相關性兩個調節變量,進一步分析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作用機制,并進行穩健性檢驗。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
(1)CVC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對被投資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驗證了假設H1a。其中持股比例與技術創新投入之間呈顯著的“倒U型”關系,部分支持了假設H1b。這意味著,CVC母公司的資金投入對被投資企業的研發投入的影響存在闕值。當持股比例未超過這個值時,初創企業的研發投入隨著母公司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當持股比例達到或超過這個值時,創新投入隨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減少,因此公司創業投資活動存在一個適度的投資區間。
這是由于母公司持股比例較低時,在被投資企業擁有較小的控制權和影響力,為了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會促使初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獲取創新成果和技術。隨著持股比例的增加,大股東的剝奪型公司治理問題開始顯現,CVC母公司會產生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被投資企業權益的強烈動機。相比于更多的研發投入,投資企業可能會選擇侵占初創企業的資產、竊取其創新技術和成果,用于改善母公司自身的績效而忽視初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母公司持股比例超過一定水平后,被投資企業的創新投入會隨之呈現下降趨勢。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分析——以當涂縣江心洲國際...2023-10-30
- 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市場回報率的影響探討2023-12-22
- 企業數字化能提高對外直接投資速度嗎?2024-01-02
- 累積前景理論下投資組合問題的分析和求解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