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戰略管理思考
時間:2023-02-16 來源:www.bjboz.c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戰略管理論文,本文結合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當前所處的外部環境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其所具備的優勢在于行業發展態勢相對穩定、市場廣闊、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等幾個方面,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行業內市場競爭激烈、自身議價能力不強以及新替代品的出現等不利于其發展的問題。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在人們的生活中,顯示器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界面,在通信、家電、醫療、媒體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顯示器行業的收入突破了1200億美金,按照其發展趨勢,未來的收入很有可能還會再創新高。“缺芯少屏”問題曾作為制約中國信息電子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困擾了幾十年。近些年來,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企業深耕顯示產業。表現為液晶面板的生產線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也得到了提升;上游的產業如玻璃基板、彩色濾光品等基礎材料,下游的液晶電視、電腦顯示器、筆記本、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都在中國大陸不斷發展和集中。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直接營收有4460億人民幣,產業規模位居第一。“少屏”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
戰略管理論文怎么寫
在顯示器行業中,成立于1974年的F集團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過去幾十年的電子產業高速發展時期,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88年,F集團在深圳建廠,從而開啟了電子制造領域的新時代。歷經多年的發展,F集團在電子制造領域已經成為了全球知名的企業。究其原因,低成本的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優惠的稅收政策等是F集團崛起的重要因素。而瞄準市場需求,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也是F集團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企業戰略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從誕生開始,經歷不斷的演變,變得越來越豐富。在此過程中,隨著歷史的演變和趨勢的推動,企業戰略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時期的相關研究也具有各自的特色。
“企業戰略管理”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安索夫Ansoff博士(1976),他認為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將日常的任務決策與長期的規劃結合以后形成的經營管理業務就是企業戰略管理[8]。如今的世界異常復雜,且變化多端,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首先就要制定企業戰略,并且要根據各種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戰略。
關于戰略理論的研究,又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學習派思想學者Miorandi(2012)提出[1],企業制定的戰略包括了企業的主要目標、內部政策以及經營活動,根據一定順序結合而成一個完整的企業計劃。計劃學派的Gubbi(2013)提出[2],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做決策,因此戰略可以分為總體戰略和經營戰略。前者主要于企業的業務范圍和業務類型相關,而后者則主要決定企業的競爭方式。2設計派學者Shen X H(2013)提出,企業戰略當中包含了企業經營的多維度的事務[3],因此是一種模式。3除了以上集中觀點,Han Y(2014)也以米爾斯和斯諾模型作為研究企業戰略的方法[4],并提出企業可以采用的三種戰略模式:防守者、探索者和分析者。
Cerovesk(2012)采用波特提出的理論進行了企業戰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產業集群等[5]。企業所在產業的吸引力以及企業在產業中的地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而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就要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利潤。
2 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企業戰略的定義
戰略這個概念最先是用在軍事上的,主要指戰役指揮者的布局和謀略。如今的時代戰爭較少發生,而國際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一概念也被引用到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在經濟管理領域最先出現的“戰略”一詞是由美國學者Chandler提出的,他在1962年出版的《戰略與結構:美國工商企業成長的若干篇章》一書中描述了該領域的戰略的概念:戰略是企業所選擇的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并且包括為了實現這目標所選擇的實施路徑以及其間需要利用的資源。自此,戰略這一概念正式被用于經濟管理領域,企業戰略的概念正式誕生。
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1980)對企業面臨的競爭和企業的戰略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企業的5種競爭力量[9],并且在分析了這些力量之后提出了3種競爭戰略,包括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通過這三種戰略的應用,有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建立自己的優勢,從而有機會脫穎而出。
學者Steiner(1982)是研究狹義戰略管理的代表,他認為狹義概念下的企業戰略管理對象是針對整個企業所進行的戰略性管理,企業戰略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企業運用方法前先定一個戰略規劃,按照規劃實行即為戰略管理。
結合國內外學者過去的研究,戰略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個類型:傳統企業戰略和現代企業戰略。傳統企業戰略理論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國的邁克爾波特教授,他提出企業戰略指的是企業的奮斗目標以及企業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所選擇的路徑和方式以及做出的行為。這一概念一經提出,立刻引起美國學術界和市場的廣泛關注,并迅速成為了最有代表性的傳統企業戰略的概念。從這一概念可以了解到,企業戰略具有三個較為突出的屬性:計劃性、長期性和全盤性。
2.2 企業戰略理論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世界的變化速度快了不少,國際環境也越來越復雜,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戰略變得越來越重要,管理學中對企業戰略的重視也更甚從前。新時代的管理學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從過程管理向戰略管理轉變;第二,從內部管理逐漸轉向外部管理;第三,從行為管理向著企業文化管理轉變;第四,從業務管理轉變為價值管理。總的來說,就是管理學理論越來越重視戰略管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經歷了4個主要階段,分別是結構追隨理論、競爭理論、核心能力理論和戰略聯盟理論.
2.2.1 結構追隨理論
錢德勒研究了戰略、組織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然后在其著作《戰略與結構:工業企業史的考證》中提出了結構追隨理論。 錢德勒認為,經營戰略要想滿足市場需求,就必須對環境做出反應,這就需要建立與企業經營戰略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并有能力隨著企業戰略的變化而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
該理論出現之后,關于戰略構造的理論研究也多了起來,出現了“設計學派”和“計劃學派”兩個學派。其中,“設計學派”認為企業戰略的制定者首先要分析企業面對的機會和威脅、了解企業的優劣勢;其次,企業的戰略制定者要親自督促戰略的實施和推進;最后,戰略的構造模式不能夠太復雜,而是要以實用性為基礎,與企業和環境相符,并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計劃學派”則認為戰略是一個有計劃的過程,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需要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導向,把目標進行分解,然后制定出一系列詳細的計劃。在企業中,高管主要負責戰略計劃的全局把控,而中層管理者則負責制定詳細的戰略計劃,并落實該計劃。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是安索夫先生,多年來他對企業戰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20世紀60年代撰寫了《公司戰略》一書,首次提出了“企業戰略”的定義。
3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現狀分析 ....................... 21
3.1 F集團簡介 ............................... 21
3.1.1 F集團發展歷程與主要業務概述 ..................... 21
3.1.2 F集團的組織架構與總體戰略 ......................... 22
4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環境分析 .................. 34
4.1 外部環境分析 ........................ 34
4.1.1 宏觀環境分析(PEST) .................................. 34
4.1.2 行業環境分析(波特五力) ........................ 39
5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戰略選擇與設計 ........................... 54
5.1 戰略目標 ......................... 54
5.2 戰略選擇 ................................ 55
5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戰略選擇與設計
5.1 戰略目標
企業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將企業的愿景和使命明確化,并通過清晰可見的績效目標等表現出來。一個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可以提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績效水平,幫助企業取得更好的市場地位。并且,戰略目標的樹立,可以讓企業的努力方向更加清晰,避免企業內部彌漫懶散的氣氛,使得企業更具有活力。
2021 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落實“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中央多次對數字經濟發展做出部署,數字經濟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并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這一新經濟指標,明確要求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應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在此推動下,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領跑地位持續彰顯。據預測,截止2021年末,我國數字經濟及相關產業規模預計達到42.4萬億元,比去年增長8.2%,數字經濟已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
戰略管理論文參考
6 結論和展望
6.1 研究結論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電子消費市場也持續疲軟,市場需求日益飽和,其中也包括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所處的行業。面對市場等因素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該如何調整自身的戰略,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科技制造企業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科技制造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在過去憑借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F集團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F集團面對的環境已經不一樣。面對當下的機會和挑戰,F集團要認真審視環境,調整顯示器業務的戰略,才能實現該業務的持續發展。
本文首先對F集團顯示器業務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依據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等分析方法,剖析了內部外環境,然后提出了可供選擇的戰略,并依據現實情況做出戰略選擇建議,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結論主要有:
第一,結合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當前所處的外部環境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其所具備的優勢在于行業發展態勢相對穩定、市場廣闊、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等幾個方面,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行業內市場競爭激烈、自身議價能力不強以及新替代品的出現等不利于其發展的問題。
第二,F集團優劣勢明顯,在發展顯示器業務的過程中需要發揚優勢,彌補劣勢。有利于其發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管理制度較為完善、技術水平穩定、生產經驗豐富、高管人才儲備豐富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中層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文化導致內部問題頻發等。
參考文獻(略)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在人們的生活中,顯示器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界面,在通信、家電、醫療、媒體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顯示器行業的收入突破了1200億美金,按照其發展趨勢,未來的收入很有可能還會再創新高。“缺芯少屏”問題曾作為制約中國信息電子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困擾了幾十年。近些年來,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企業深耕顯示產業。表現為液晶面板的生產線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也得到了提升;上游的產業如玻璃基板、彩色濾光品等基礎材料,下游的液晶電視、電腦顯示器、筆記本、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都在中國大陸不斷發展和集中。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直接營收有4460億人民幣,產業規模位居第一。“少屏”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

戰略管理論文怎么寫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企業戰略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從誕生開始,經歷不斷的演變,變得越來越豐富。在此過程中,隨著歷史的演變和趨勢的推動,企業戰略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時期的相關研究也具有各自的特色。
“企業戰略管理”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安索夫Ansoff博士(1976),他認為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將日常的任務決策與長期的規劃結合以后形成的經營管理業務就是企業戰略管理[8]。如今的世界異常復雜,且變化多端,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首先就要制定企業戰略,并且要根據各種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戰略。
關于戰略理論的研究,又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學習派思想學者Miorandi(2012)提出[1],企業制定的戰略包括了企業的主要目標、內部政策以及經營活動,根據一定順序結合而成一個完整的企業計劃。計劃學派的Gubbi(2013)提出[2],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做決策,因此戰略可以分為總體戰略和經營戰略。前者主要于企業的業務范圍和業務類型相關,而后者則主要決定企業的競爭方式。2設計派學者Shen X H(2013)提出,企業戰略當中包含了企業經營的多維度的事務[3],因此是一種模式。3除了以上集中觀點,Han Y(2014)也以米爾斯和斯諾模型作為研究企業戰略的方法[4],并提出企業可以采用的三種戰略模式:防守者、探索者和分析者。
Cerovesk(2012)采用波特提出的理論進行了企業戰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產業集群等[5]。企業所在產業的吸引力以及企業在產業中的地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而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就要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利潤。
2 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企業戰略的定義
戰略這個概念最先是用在軍事上的,主要指戰役指揮者的布局和謀略。如今的時代戰爭較少發生,而國際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一概念也被引用到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在經濟管理領域最先出現的“戰略”一詞是由美國學者Chandler提出的,他在1962年出版的《戰略與結構:美國工商企業成長的若干篇章》一書中描述了該領域的戰略的概念:戰略是企業所選擇的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并且包括為了實現這目標所選擇的實施路徑以及其間需要利用的資源。自此,戰略這一概念正式被用于經濟管理領域,企業戰略的概念正式誕生。
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1980)對企業面臨的競爭和企業的戰略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企業的5種競爭力量[9],并且在分析了這些力量之后提出了3種競爭戰略,包括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通過這三種戰略的應用,有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建立自己的優勢,從而有機會脫穎而出。
學者Steiner(1982)是研究狹義戰略管理的代表,他認為狹義概念下的企業戰略管理對象是針對整個企業所進行的戰略性管理,企業戰略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企業運用方法前先定一個戰略規劃,按照規劃實行即為戰略管理。
結合國內外學者過去的研究,戰略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個類型:傳統企業戰略和現代企業戰略。傳統企業戰略理論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國的邁克爾波特教授,他提出企業戰略指的是企業的奮斗目標以及企業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所選擇的路徑和方式以及做出的行為。這一概念一經提出,立刻引起美國學術界和市場的廣泛關注,并迅速成為了最有代表性的傳統企業戰略的概念。從這一概念可以了解到,企業戰略具有三個較為突出的屬性:計劃性、長期性和全盤性。
2.2 企業戰略理論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世界的變化速度快了不少,國際環境也越來越復雜,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戰略變得越來越重要,管理學中對企業戰略的重視也更甚從前。新時代的管理學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從過程管理向戰略管理轉變;第二,從內部管理逐漸轉向外部管理;第三,從行為管理向著企業文化管理轉變;第四,從業務管理轉變為價值管理。總的來說,就是管理學理論越來越重視戰略管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經歷了4個主要階段,分別是結構追隨理論、競爭理論、核心能力理論和戰略聯盟理論.
2.2.1 結構追隨理論
錢德勒研究了戰略、組織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然后在其著作《戰略與結構:工業企業史的考證》中提出了結構追隨理論。 錢德勒認為,經營戰略要想滿足市場需求,就必須對環境做出反應,這就需要建立與企業經營戰略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并有能力隨著企業戰略的變化而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
該理論出現之后,關于戰略構造的理論研究也多了起來,出現了“設計學派”和“計劃學派”兩個學派。其中,“設計學派”認為企業戰略的制定者首先要分析企業面對的機會和威脅、了解企業的優劣勢;其次,企業的戰略制定者要親自督促戰略的實施和推進;最后,戰略的構造模式不能夠太復雜,而是要以實用性為基礎,與企業和環境相符,并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計劃學派”則認為戰略是一個有計劃的過程,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需要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導向,把目標進行分解,然后制定出一系列詳細的計劃。在企業中,高管主要負責戰略計劃的全局把控,而中層管理者則負責制定詳細的戰略計劃,并落實該計劃。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是安索夫先生,多年來他對企業戰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20世紀60年代撰寫了《公司戰略》一書,首次提出了“企業戰略”的定義。
3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現狀分析 ....................... 21
3.1 F集團簡介 ............................... 21
3.1.1 F集團發展歷程與主要業務概述 ..................... 21
3.1.2 F集團的組織架構與總體戰略 ......................... 22
4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環境分析 .................. 34
4.1 外部環境分析 ........................ 34
4.1.1 宏觀環境分析(PEST) .................................. 34
4.1.2 行業環境分析(波特五力) ........................ 39
5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戰略選擇與設計 ........................... 54
5.1 戰略目標 ......................... 54
5.2 戰略選擇 ................................ 55
5 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發展戰略選擇與設計
5.1 戰略目標
企業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將企業的愿景和使命明確化,并通過清晰可見的績效目標等表現出來。一個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可以提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績效水平,幫助企業取得更好的市場地位。并且,戰略目標的樹立,可以讓企業的努力方向更加清晰,避免企業內部彌漫懶散的氣氛,使得企業更具有活力。
2021 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落實“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中央多次對數字經濟發展做出部署,數字經濟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并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這一新經濟指標,明確要求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應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在此推動下,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領跑地位持續彰顯。據預測,截止2021年末,我國數字經濟及相關產業規模預計達到42.4萬億元,比去年增長8.2%,數字經濟已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

戰略管理論文參考
6.1 研究結論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電子消費市場也持續疲軟,市場需求日益飽和,其中也包括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所處的行業。面對市場等因素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該如何調整自身的戰略,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科技制造企業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科技制造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在過去憑借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F集團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F集團面對的環境已經不一樣。面對當下的機會和挑戰,F集團要認真審視環境,調整顯示器業務的戰略,才能實現該業務的持續發展。
本文首先對F集團顯示器業務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依據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等分析方法,剖析了內部外環境,然后提出了可供選擇的戰略,并依據現實情況做出戰略選擇建議,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結論主要有:
第一,結合F集團電腦顯示器業務當前所處的外部環境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其所具備的優勢在于行業發展態勢相對穩定、市場廣闊、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等幾個方面,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行業內市場競爭激烈、自身議價能力不強以及新替代品的出現等不利于其發展的問題。
第二,F集團優劣勢明顯,在發展顯示器業務的過程中需要發揚優勢,彌補劣勢。有利于其發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管理制度較為完善、技術水平穩定、生產經驗豐富、高管人才儲備豐富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中層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文化導致內部問題頻發等。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KS超市內控制度戰略管理研究2018-02-13
- 西安國信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戰略管理研究2018-03-01
- 多元治理視角下城市政府移動公共服務供給戰略管理研究2018-03-03
- AD3電子商務平臺的可行性戰略管理研究2018-03-14
- 河北中煙鉆石品牌卷煙發展戰略管理研究2018-03-31
- 創新型企業的變革型領導對知識共享的戰略管理影響研究2018-04-06
- 黟縣古村落民宿村發展模式戰略管理研究2018-05-11
- 三一重工經營戰略管理優化方案研究2018-06-23
- LJ公司應收賬款戰略管理研究2018-07-11
- 勞資沖突戰略管理方式對企業新生代員工績效影響的研究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