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投SPH水電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優化思考
時間:2022-02-26 來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筆者認為體系優化后通過實踐促進了企業安全管理的進一步提升。SPH 水電公司通過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強化了安全目標管理、安全風險防控、安全教育培訓、安全隱患排查、事故管理、應急管理等工作,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機制進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增強了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滿足公司當前安全管理的需求,并且保持自身的持續改進的特性,預留優化體系后續擴展的接口,有利于體系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2013 年 11 月 22 日,中石化輸油儲運濰坊公司發生一起因為輸油管線破裂、原油泄露流出并在黃島區和附近海面被引爆燃的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這一起事故自發生之后截止到統計時限結束先后總計造成 62 人死亡,另有現場作業的人員和附近居民 136 人受到爆燃傷害,累計直接經濟損失達 7.5 億元(引自官方調查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11·22”東黃輸油管線特大安全事故現場強調企業必須要抓緊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并要全面深入的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同時對吸取事故教訓和強化隱患排查治理以及企業落實安全生產體系進行了強調和要求,這是繼總書記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系列的論述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黨和國家把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大事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履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嚴守安全紅線、堅持生命安全至上等要求隨著我國對安全工作的不斷強化已成為我們全社會的共識。
云南能投 SPH 水電公司是云南能投控股管理的一家水電開發與運營公司。公司擁有一座庫容 1.25 億 m³的流域年調節水庫并運行著 6 個水電站,分別是 SPH流域的 4 個梯級電站和 LCJ 流域的 2 個梯級電站,公司運營電站總裝機 306.5MW。公司的主要經營任務是管理兩個流域電站,逐步向集生產經營、基本建設、流域開發為一體的區域性電力投資企業轉化,源源不斷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安全、穩定、經濟的綠色電力供應。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世界工業在近 100 年以來的發展非常迅速,但由于世界各個工業國家安全管理尚未形成系統的管理模式,導致一些地區先后發生了災難性事故。例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爾發生一起由于容器壓力升高致使破裂造成異氰酸甲酷泄露的災難性安全事故,這個災難先后造成近 3 萬人死亡、20 多萬人雙目失明,并且在事故發生之后的很多年里,事發地區附近的近 60 余萬人依然持續受到毒氣影響;1988年發生在英國的北海帕玻爾.阿爾法采油平臺的天然氣區域由于管道破裂發生氣體泄漏,最終發生特大爆炸事故并造成近 200 人先后死亡、累計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以上兩個案例還只是企業因管理不到位導致事故的一小部分,不斷的事故災難促使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逐漸的產生了對事故致因理論、安全管理理論的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其中的 PDCA 循環方法、海因里希法則、冰山理論、事故傾向理論等安全管理理念逐步成熟,在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中得到了普遍運用。
美國質量和安全管理專家戴明[2]把企業的生產與管理過程分為 P、D、C、A四個階段,即策劃階段(P)、實施階段(D)、檢查階段(C)、改進階段(A),這個循環又稱為“戴明環”,目前該方法廣泛應用于企業安全生產全過程管理,方法本身也必將容易理解和實現,通過 PDCA 循環不斷改進和提升企業安全管理以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規范管理工作流程以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K.S.Son[3]就企業的安全生產績效,針對韓國建筑行業開展最佳安全生產投入研究;KennethH[4]等使用安全生產風險地圖技術,重點研究企業發展與安全投資決策的問題。
隨著安全管理理論的日趨成熟、不斷發展和廣泛得到運用與實踐,國際上一些安全管理體系也逐步得到實踐和完善,經過多年的推行實施逐漸發展的較為成熟、科學和有效,能夠為電力企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有效防控安全生產風險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和成熟的管理模式與實踐經驗。
第二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
2.1 相關概念
2.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帶有社會責任意義且具有高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管理科學,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方針和目標而開展一系列的組織、策劃、管理、控制等活動,通過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工具和方法來研究、分析企業的危險有害因素,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計劃、檢查、糾偏等工作,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狀態(包括涉及的人、物和環境)進行動態管理與管控,通過完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和財務措施最大程度的消除危險源,不斷降低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以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營造良好與可靠的安全環境。
2.1.2 安全風險
安全風險是潛在的事故與事件成為現實的可能性(發生概率與后果的組合)[38]。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人、物、環境的影響存在著諸多的不穩定性因素,給企業的各項活動帶來事故、事件發生的風險,一旦管控不當將會給企業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給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是企業在發展過程存在的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針對安全風險可能造成的傷亡、損失和影響情況采用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等評價方法,針對風險的特點和評價等級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以確保最終降低風險到可接受的范圍。
2.1.3 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相關活動中意外發生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設備損壞或其他經濟損失,導致生產經營活動或有關的活動暫時停止或永久終止的意外事件[16],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違章操作、違規指揮、心理生理變化等不安全行為以及能量、有害物質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質失控等不安全狀態。
2.2 安全管理理論
2.2.1 安全管理理論
(1)海因里希安全法則:在學術界和運行的組織中又將其稱為海因里希事故法則,是上個世紀 40 年代初美國的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為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提供數據依據,在分析事故發生的概率過程中,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事故、災害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統計后得出一個重要的安全學的結論,即在一件重大的造成死亡或重傷事故背后已經發生或存在著 29 件輕傷事故的風險,并伴有 300 項安全隱患或問題[22],我們稱之為海因里希事故法則[22],它具有對事故預防的準確性和在安全管理體系設計中的指導性兩個明顯的特性(數據統計和結論比值見下表 2.1)。
這個法則一經提出被很快運用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得到世界上眾多安全管理公司的驗證,所有驗證結果充分說明了海因里希法則理論的正確性。并且,通過不斷的發展和研究將目前已經將原比值擴展到 1:29:300:30000:300000(即在 1 件重傷或死亡的背后一定有 29 件損工或致殘事故,一定有 300 件輕微傷害事故并有 30000 件潛在或僥幸事件以及 300000 件不安全或冒險行為)。
雖然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工藝流程、設備設施、人員結構、所處的環境等各不相同以及不同的行業特點造成的事故類型不盡相同,導致這個比例關系也不盡相同,但是通過前人的研究發現這個安全事故、事件和隱患等不安全情況發生的規律基本是一致的,因此通過研究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我們可以發現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努力的方向。
第三章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現狀.............................21
3.1 公司基本情況........................... 21
3.1.1 公司經營情況........................ 21
3.1.2 公司業務情況.......................... 22
第四章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優化.......................38
4.1 體系優化思路................................... 38
4.1.1 以防控安全風險為目的.................................38
4.1.2 保持高要求與完整性..................................38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54
5.1 結論......................................54
5.2 展望......................................55
第四章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優化
4.1 體系優化思路
立足于當前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實際情況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進行調整和優化,形成安全管理體系優化模型,兼顧兩個體系的理念、要求和標準。
4.1.1 以防控安全風險為目的
以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為指導思想促進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具有事故風險預控的功能,將體系風險識別、評估和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下沉到各個電站,通過隱患排查與動態評估幫助公司提前獲取風險信息,及時查找并消除安全隱患以達到提前防控風險進而防范事故發生的目的。
4.1.2 保持高要求與完整性
對于兩個體系中相近的要求就高不就低,對應的元素條款內容不同的,相同的融合,不同的保留,確保整合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同時涵蓋兩個體系的工作要求,在公司開展體系工作時候確保能夠滿足兩個體系的要求。
4.1.3 釋放企業體系內動力
調整 NOSA 體系推行工作方式。該體系是公司按照上級公司的統一安排部署開展的一個安全管理體系,并非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強制要求實施的,目前,通過咨詢評價機構的評審,已經達到了 NOSA 四星的標準水平,現在正處于保持工作機制,穩步提升階段。為不斷促進公司積極主動的開展安全管理體系工作,將該體系由原計劃的每年參加咨詢評價機構的外部評審,改為由公司自行組織成立由咨詢評價機構專家和公司內部資深管理人員組成的體系審核組,開展公司內部評審工作,充分釋放活力、激活內動力來不斷提升企業自發開展體系工作的積極性。
...........................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5.1 結論
本文通過對云南能投集團所屬的 SPH 水電公司這些年以來推行和實施運行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及通過國家能源局云南能源主管部門認定的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的要素進行深入分析,從體系的結構、元素分類、內容要求等方面研究兩個體系之間求同存異的可行性,以及減少電站各崗位人員任務強度,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的必要性,并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作為優化體系框架結構的主體來把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中與前者相近、相同的內容糅合在一起,把不同的內容保留放進去,給出一整套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優化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模型、符合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各項工作實施條款,進而把兩個體系整理成為一個聯合的、統一的安全管理體系,將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運用到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中,并總結分析融合體系運行的效果,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將兩個安全管理體系優化形成一體化的管理體系以提升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是可行的、具有實踐意義的。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的要素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素從體系的結構、內容、運作模式等方面來看是相似的,兩個體系都運用 PDCA 戴明循環的理念、運行方式以及遵循一步步的完善改進當前安全工作的要求,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各個行業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強調安全技術和設備的本質安全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通過長期的運行以及對各項工作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比較側重于安全生產從開始到停止這個階段的管理,兩個體系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通過對兩個體系的互補融合,能夠顯著的降低因工作交叉、重復造成的企業資源的浪費,進一步增強公司集控中心以及兩條流域六個電站的安全生產工作效率,規范和完善公司整個層面自領導層、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2)通過對兩個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安全生產風險得到了全面、系統的辨識和有針對性的分級管控。通過 SPH 水電公司短短的 1 年多時間中,公司上下一起積極主動的做好體系各項工作落實,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公司的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從公司的集控中心到各個電站的設備、設施、人員行為以及大壩、廠房等生產區域的危險源進行了系統的識別,通過細化、補充 LEC 評價法的相關內容進行科學的風險評價,對照評價后的風險數值范圍分出 1、2、3、4 級安全風險,責任單位針對風險制定可行的安全措施進行分級管理,并在現場主要生產區域和醒目位置張貼風險分級四色圖,落實風險防控的各項安全措施,強化了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和企業本質化安全水平,進一步的減少了電站員工在運行過程中操作各種設備和開展其他工作的不規范的動作和行為。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2013 年 11 月 22 日,中石化輸油儲運濰坊公司發生一起因為輸油管線破裂、原油泄露流出并在黃島區和附近海面被引爆燃的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這一起事故自發生之后截止到統計時限結束先后總計造成 62 人死亡,另有現場作業的人員和附近居民 136 人受到爆燃傷害,累計直接經濟損失達 7.5 億元(引自官方調查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11·22”東黃輸油管線特大安全事故現場強調企業必須要抓緊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并要全面深入的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同時對吸取事故教訓和強化隱患排查治理以及企業落實安全生產體系進行了強調和要求,這是繼總書記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系列的論述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黨和國家把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大事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履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嚴守安全紅線、堅持生命安全至上等要求隨著我國對安全工作的不斷強化已成為我們全社會的共識。
云南能投 SPH 水電公司是云南能投控股管理的一家水電開發與運營公司。公司擁有一座庫容 1.25 億 m³的流域年調節水庫并運行著 6 個水電站,分別是 SPH流域的 4 個梯級電站和 LCJ 流域的 2 個梯級電站,公司運營電站總裝機 306.5MW。公司的主要經營任務是管理兩個流域電站,逐步向集生產經營、基本建設、流域開發為一體的區域性電力投資企業轉化,源源不斷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安全、穩定、經濟的綠色電力供應。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世界工業在近 100 年以來的發展非常迅速,但由于世界各個工業國家安全管理尚未形成系統的管理模式,導致一些地區先后發生了災難性事故。例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爾發生一起由于容器壓力升高致使破裂造成異氰酸甲酷泄露的災難性安全事故,這個災難先后造成近 3 萬人死亡、20 多萬人雙目失明,并且在事故發生之后的很多年里,事發地區附近的近 60 余萬人依然持續受到毒氣影響;1988年發生在英國的北海帕玻爾.阿爾法采油平臺的天然氣區域由于管道破裂發生氣體泄漏,最終發生特大爆炸事故并造成近 200 人先后死亡、累計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以上兩個案例還只是企業因管理不到位導致事故的一小部分,不斷的事故災難促使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逐漸的產生了對事故致因理論、安全管理理論的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其中的 PDCA 循環方法、海因里希法則、冰山理論、事故傾向理論等安全管理理念逐步成熟,在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中得到了普遍運用。
美國質量和安全管理專家戴明[2]把企業的生產與管理過程分為 P、D、C、A四個階段,即策劃階段(P)、實施階段(D)、檢查階段(C)、改進階段(A),這個循環又稱為“戴明環”,目前該方法廣泛應用于企業安全生產全過程管理,方法本身也必將容易理解和實現,通過 PDCA 循環不斷改進和提升企業安全管理以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規范管理工作流程以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K.S.Son[3]就企業的安全生產績效,針對韓國建筑行業開展最佳安全生產投入研究;KennethH[4]等使用安全生產風險地圖技術,重點研究企業發展與安全投資決策的問題。
隨著安全管理理論的日趨成熟、不斷發展和廣泛得到運用與實踐,國際上一些安全管理體系也逐步得到實踐和完善,經過多年的推行實施逐漸發展的較為成熟、科學和有效,能夠為電力企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有效防控安全生產風險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和成熟的管理模式與實踐經驗。
第二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
2.1 相關概念
2.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帶有社會責任意義且具有高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管理科學,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方針和目標而開展一系列的組織、策劃、管理、控制等活動,通過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工具和方法來研究、分析企業的危險有害因素,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計劃、檢查、糾偏等工作,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狀態(包括涉及的人、物和環境)進行動態管理與管控,通過完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和財務措施最大程度的消除危險源,不斷降低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以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營造良好與可靠的安全環境。
2.1.2 安全風險
安全風險是潛在的事故與事件成為現實的可能性(發生概率與后果的組合)[38]。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人、物、環境的影響存在著諸多的不穩定性因素,給企業的各項活動帶來事故、事件發生的風險,一旦管控不當將會給企業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給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是企業在發展過程存在的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針對安全風險可能造成的傷亡、損失和影響情況采用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等評價方法,針對風險的特點和評價等級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以確保最終降低風險到可接受的范圍。
2.1.3 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相關活動中意外發生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設備損壞或其他經濟損失,導致生產經營活動或有關的活動暫時停止或永久終止的意外事件[16],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違章操作、違規指揮、心理生理變化等不安全行為以及能量、有害物質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質失控等不安全狀態。
2.2 安全管理理論
2.2.1 安全管理理論
(1)海因里希安全法則:在學術界和運行的組織中又將其稱為海因里希事故法則,是上個世紀 40 年代初美國的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為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提供數據依據,在分析事故發生的概率過程中,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事故、災害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統計后得出一個重要的安全學的結論,即在一件重大的造成死亡或重傷事故背后已經發生或存在著 29 件輕傷事故的風險,并伴有 300 項安全隱患或問題[22],我們稱之為海因里希事故法則[22],它具有對事故預防的準確性和在安全管理體系設計中的指導性兩個明顯的特性(數據統計和結論比值見下表 2.1)。

雖然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工藝流程、設備設施、人員結構、所處的環境等各不相同以及不同的行業特點造成的事故類型不盡相同,導致這個比例關系也不盡相同,但是通過前人的研究發現這個安全事故、事件和隱患等不安全情況發生的規律基本是一致的,因此通過研究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我們可以發現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努力的方向。

第三章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現狀.............................21
3.1 公司基本情況........................... 21
3.1.1 公司經營情況........................ 21
3.1.2 公司業務情況.......................... 22
第四章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優化.......................38
4.1 體系優化思路................................... 38
4.1.1 以防控安全風險為目的.................................38
4.1.2 保持高要求與完整性..................................38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54
5.1 結論......................................54
5.2 展望......................................55
第四章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優化
4.1 體系優化思路
立足于當前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實際情況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進行調整和優化,形成安全管理體系優化模型,兼顧兩個體系的理念、要求和標準。
4.1.1 以防控安全風險為目的
以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為指導思想促進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具有事故風險預控的功能,將體系風險識別、評估和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下沉到各個電站,通過隱患排查與動態評估幫助公司提前獲取風險信息,及時查找并消除安全隱患以達到提前防控風險進而防范事故發生的目的。
4.1.2 保持高要求與完整性
對于兩個體系中相近的要求就高不就低,對應的元素條款內容不同的,相同的融合,不同的保留,確保整合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同時涵蓋兩個體系的工作要求,在公司開展體系工作時候確保能夠滿足兩個體系的要求。
4.1.3 釋放企業體系內動力
調整 NOSA 體系推行工作方式。該體系是公司按照上級公司的統一安排部署開展的一個安全管理體系,并非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強制要求實施的,目前,通過咨詢評價機構的評審,已經達到了 NOSA 四星的標準水平,現在正處于保持工作機制,穩步提升階段。為不斷促進公司積極主動的開展安全管理體系工作,將該體系由原計劃的每年參加咨詢評價機構的外部評審,改為由公司自行組織成立由咨詢評價機構專家和公司內部資深管理人員組成的體系審核組,開展公司內部評審工作,充分釋放活力、激活內動力來不斷提升企業自發開展體系工作的積極性。
...........................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5.1 結論
本文通過對云南能投集團所屬的 SPH 水電公司這些年以來推行和實施運行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及通過國家能源局云南能源主管部門認定的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的要素進行深入分析,從體系的結構、元素分類、內容要求等方面研究兩個體系之間求同存異的可行性,以及減少電站各崗位人員任務強度,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的必要性,并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作為優化體系框架結構的主體來把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中與前者相近、相同的內容糅合在一起,把不同的內容保留放進去,給出一整套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優化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模型、符合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各項工作實施條款,進而把兩個體系整理成為一個聯合的、統一的安全管理體系,將優化后的安全管理體系運用到 SPH 水電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中,并總結分析融合體系運行的效果,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將兩個安全管理體系優化形成一體化的管理體系以提升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是可行的、具有實踐意義的。發電企業安全標準化的要素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素從體系的結構、內容、運作模式等方面來看是相似的,兩個體系都運用 PDCA 戴明循環的理念、運行方式以及遵循一步步的完善改進當前安全工作的要求,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各個行業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強調安全技術和設備的本質安全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通過長期的運行以及對各項工作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比較側重于安全生產從開始到停止這個階段的管理,兩個體系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通過對兩個體系的互補融合,能夠顯著的降低因工作交叉、重復造成的企業資源的浪費,進一步增強公司集控中心以及兩條流域六個電站的安全生產工作效率,規范和完善公司整個層面自領導層、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2)通過對兩個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安全生產風險得到了全面、系統的辨識和有針對性的分級管控。通過 SPH 水電公司短短的 1 年多時間中,公司上下一起積極主動的做好體系各項工作落實,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公司的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從公司的集控中心到各個電站的設備、設施、人員行為以及大壩、廠房等生產區域的危險源進行了系統的識別,通過細化、補充 LEC 評價法的相關內容進行科學的風險評價,對照評價后的風險數值范圍分出 1、2、3、4 級安全風險,責任單位針對風險制定可行的安全措施進行分級管理,并在現場主要生產區域和醒目位置張貼風險分級四色圖,落實風險防控的各項安全措施,強化了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和企業本質化安全水平,進一步的減少了電站員工在運行過程中操作各種設備和開展其他工作的不規范的動作和行為。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供電作業項目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系統開發及后評價研究2018-01-28
- 6S生產管理在浙江農行的應用與提升研究2018-02-01
- LY市甲醛行業安全生產多元化管理研究2018-02-13
- L公司中層生產管理人員薪酬體系優化研究2018-03-07
- DL植物工廠規模化經營生產戰略管理研究2018-03-23
- 美卓礦機機械加工件的逆向定價生產管理研究2018-04-23
- 核電數字化分布式儀控系統研制進度風險管理研究2018-05-02
- 尾砂壩加高工程和加高后安全生產管理措施的研究2018-05-15
- 武漢鐵路局漯河車站行車安全生產管理分析研究2018-05-18
- 軌道交通供電運行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