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問題研究
時間:2021-05-06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筆者通過上述對公允價值計量和盈余管理的分析,能夠認識到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對公司盈余管理所中資產減值損失、金融資產的投資和處置產生一定影響;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也相互作用,還對投資性房地產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方面都舉足輕重,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上述幾方面也做出了嚴格、細致、謹慎的規定,盡管如此,鑒于公允價值就目前在我國經濟環境中的確定還是具有較多的人為主觀性,并且極大程度是主要依靠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因此,還是給企業管理層在實際操控企業盈余管理時提供了較大的自由空間。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會計的核心是開展會計計量,而計量屬性的選取是會計計量的關鍵。曾經,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曾經是我國會計行業中經常使用的會計計量的基本屬性。在科學技術發展進步,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的飛速進步,一方面是越來越健全完善的資本市場,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慢慢出現了問題,難以確保其客觀性、真實性和公平性,這便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以及關聯利益者提供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以及企業決策層做出正確的經營投資策略造成了局限性。2007 年,新會計準則基于這樣的背景之下再次將公允價值引入,建立新會計準則是為了滿足各方的利益訴求。但是考慮到國內市場經濟發展正進入初步發展階段,依然有某些資產進入到市場,帶動市場發展,所以與國際會計基本要求有所不同。我國在引入公允價值階段,相應計算準則特別是涉及使用條件、具體使用方法等內容,都會非常注意。盡管,公允價值自身有著良好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客觀性,然而無論何種方法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也會有著相應的缺點。公允價值計量最為明顯的缺點是對專業會計人員非常依賴,且往往容易被人為主觀經驗影響,公司決策層能夠隨意選擇有利的資產計量手段,且自行確定公允價值數值及項目等。考慮到這些無法避免的缺陷,在公允價值在進行計量時,就會有很大可能出于各種原因產生人為的估值誤差。還需要注意的事,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對利潤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企業控股股東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說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佳的損失時間,就會有很大的可能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例如:為了使公司的股票價格不出現,因此利用非貨幣資產的不平等交換或債務重組收益等,調節整個公司的營業額和盈利額,進而可以起到隱瞞公司真實財務狀況的目的,這便是盈利管理想要的最終目的,由于委托代理理論和合同理論的緣故,盈余管理的產生也無可避免。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理論界和實踐界對公允價值的使用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還有人認為,公允價值的引入使企業的利潤操縱更加簡單方便,并可以和盈余管理的理論進行比較,可以得出二者的關系。本文將作為公允價值計量方法。與保利房地產相關的財務數據結合案例分析,以達到公允價值計量模型下盈余管理研究的目的。通過分析保利地產在公允價值計量的盈余管理情況,借助公司會計財務信息進行判斷公司實際的財務狀況,以及借助在文章中構筑的公允價值計量下盈余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有效識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為如何著手規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提供思路,最后,本文最終的目的在于提出如何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使用規范及如何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并提出對策。本文希望能夠通過數據來探討公允價值和盈余管理的關系以及各種路徑,為有關部門完善和規范相關的政策與監管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強化企業內部的治理,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1.2.2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文對衡量公允價值運用的會計科目選擇上進行拓展。對于公允價值運用的衡量,前人的研究之中很多只選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一個會計科目來進行衡量,而缺乏從更多的角度選取更多的會計科目來綜合衡量。本文選擇了更多的項目進行研究,選擇了七個的會計科目來代表公允價值計量在盈余管理,從這七個不同的角度來探究公允價值計量下的盈余管理,進一步拓展這方面的研究。
(2)實踐意義
通過對保利地產在公允價值計量下盈余管理的研究,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如何甄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提供了積極幫助,并有助于決策者采取更加正確的投資決策,從而規避因為對財務報告的數字過度依賴而導致出現錯誤判斷,為自己的資產帶來風險。為此,應該為投資者提供真實的信息,引導投資者投資。并且,借助文中構筑的公允價值盈余管理評價指標系統進行評估,為上市企業構建盈余管理評價體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最后,提出如何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使用行為規范及如何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并提出對策,通過數據來探討公允價值和盈余管理的關系以及各種路徑,為有關部門完善和規范相關的政策與監管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強化企業內部的治理,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
第二章 盈余管理、公允價值的相關概念與理論
2.1 盈余管理相關概念與理論
2.1.1 盈余管理的定義及理論
目前不僅僅是國內外學者,同樣的在會計學界和經濟學界研究者中,對盈余管理的研究都是令大量研究學者非常感興趣的課題。但是,盡管在大量學者做了大量研究之后,在對盈余管理的界定這一問題上,國內外學者還是很難在此有一個一致的意見,在大量閱讀了國外的研究學者的研究,并對這些相關的盈余管理研究文獻整理之后,總結一下幾個較為全面并且也被大多數研究學者廣泛認可的定義:
第一個基于經濟利益的概念,并保持了學者的觀點,在 GAAP 盈余管理中最權威的 Scott(2000)中定義的 William R Scott 是一種管理許可,它基于會計政策選擇:盡管盈余管理會產生經濟后果,但是盈余管理行為不會超出會計準則的范圍[52]。
第二種觀點是來源于信息觀。這個觀點以 Katherine Shipper(1989)最有代表性。此觀點的提出說明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益,而這一手段通常被企業決策層(包括董事會成員、經理、部門負責人等)利用,在對外提供會計信息時,人為的選擇或者隱瞞部分會計項目的信息,它在向外界公布會計信息時具有很強的主觀性[54]。該定義將盈余管理的研究對象限制為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信息,以誤導財務信息使用者,以得到更多的個人權益。
第三種觀點是通過對經濟收益觀概念進行總結,且又把信息觀提到的理念加以歸納,吸收雙發的優點而提出的。常見的便是 Healy 和 Whalen,他們指出盈余管理是其余在特殊需求下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從而影響到各方關聯者根據財務報告金額設定的契約結果[55]。
...................
2.2 公允價值相關概念與理論
2.2.1 公允價值定義及理論
美國財務委員會成員對美國公允價值的理解主要是支付資產出售的價格或主要是在相互自愿交易的前提下形成的,而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更符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公允首先出現于 1844 年,當時是英國公司法的定義。
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在公允價值的定義中,交易雙方均可以接受交易金額,且交易價格相對公允。其次,公允價值的形成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第三,公允價值是一種復合型計量屬性。。
(1)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公允價值的定義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最早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在其委員會報告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對非貨幣資產和貨幣價格經評估而得的價值。自此以后 FASB 的會計準則頻繁引入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其中在第 15 號規定中明確指出:公允價值是在處理雙方實際交易過程中對負債方處置資產的科學合理評估。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公允價值重點強調理性預期,日常交易和自愿買賣雙方這三個基本特性。公允價值是否公平取決于買賣雙方。當前交易證明了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距離,合理預期則表明這里關注賣家而非買家。在 1991 年公允價值的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FASB 將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定義為“自愿參與方之間當前交易中的金融工具金額,而不是強制性或清算交易。”上述內容表明自此公允價值定義得到更深的延展。首先,志愿者參與者不僅反映了由假定的第三方估算公允價值這全新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除此之外還證明了負債公允價值。同時它超越了了考慮售價和購買價格的范疇。在公認會計準則中頻繁使用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因此在 2004 年 FASB 從公允價值含義,應用范圍和目的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闡釋,重點強調了公允價值概念下交易雙方具有對稱的信息結構。
............................
第三章 保利地產基本情況與財務狀況..................................... 22
3.1 保利地產情況介紹 ....................... 22
3.1.1 保利地產基本情況介紹............................ 22
3.1.2 房地產行業主要特點....................... 22
第四章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分析.......................... 25
4.1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評價指標 .................................. 25
4.2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綜合評價................... 28
第五章 同業對比及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帶來的影響............................40
5.1 同行業上市企業盈余管理對比分析 ........................40
5.2 盈余管理對保利地產影響 ........................44
第五章 同業對比及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帶來的影響
5.1 同行業上市企業盈余管理對比分析
為了使研究結論更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在此我們引入兩家同行業上市公司,在對這兩家同行業上市公司分析后,與保利地產進行橫向比對,得出的結論會更具有代表性與價值。
(1)萬科 2014-2018 年披露的出來的財務數據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本文主要基于公允價值的視角,以保利地產為例研究,同時加入了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橫向對比,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現象,并對檢驗結果進行闡述與解釋。經過上述理論研究所得到的結果上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使用會對上市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形成多重性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其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因素,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被重新引入后也存在許多因素對其加以限定,雖然對盈余管理起到了控制的作用,但也因為許多上市公司無法正確、科學、合理的應用而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凡事適度而為才是最良好地應用方式,合理應用是公允價值計量不單單讓其成為一把“雙刃劍”,有更多的可能使其成為經濟環境中的“萬花筒”。
為了使會計信息質量在整個市場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大前提下得到更大的提升,新會計準則提出了公允價值計量這一概念,并將其加入,以更好地發揮會計信息的有效績效。相反,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應用好公允價值這一概念,會很大程度上降低會計信息的價值關聯性。如,我們可采用已經建立完成的評價體系研究整個企業管理狀況,基于此發現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在上市企業的應用范圍與存在的意義。從計量屬性首要視角,比較分析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以此更全面、更完整的呈現出企業整體盈利水平狀況,并可以形象地體現經營業績。企業及其管理利益相關者更容易,更及時地了解企業真實的真實信息。因此,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使其成為歷史成本的替代,在與時俱進的今天,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成為整個世界上廣泛應用的計量屬性是絕對具有必然性的。與此同時,公允價值計量也給公司的盈余管理發掘了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會計的核心是開展會計計量,而計量屬性的選取是會計計量的關鍵。曾經,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曾經是我國會計行業中經常使用的會計計量的基本屬性。在科學技術發展進步,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的飛速進步,一方面是越來越健全完善的資本市場,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慢慢出現了問題,難以確保其客觀性、真實性和公平性,這便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以及關聯利益者提供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以及企業決策層做出正確的經營投資策略造成了局限性。2007 年,新會計準則基于這樣的背景之下再次將公允價值引入,建立新會計準則是為了滿足各方的利益訴求。但是考慮到國內市場經濟發展正進入初步發展階段,依然有某些資產進入到市場,帶動市場發展,所以與國際會計基本要求有所不同。我國在引入公允價值階段,相應計算準則特別是涉及使用條件、具體使用方法等內容,都會非常注意。盡管,公允價值自身有著良好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客觀性,然而無論何種方法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也會有著相應的缺點。公允價值計量最為明顯的缺點是對專業會計人員非常依賴,且往往容易被人為主觀經驗影響,公司決策層能夠隨意選擇有利的資產計量手段,且自行確定公允價值數值及項目等。考慮到這些無法避免的缺陷,在公允價值在進行計量時,就會有很大可能出于各種原因產生人為的估值誤差。還需要注意的事,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對利潤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企業控股股東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說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佳的損失時間,就會有很大的可能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例如:為了使公司的股票價格不出現,因此利用非貨幣資產的不平等交換或債務重組收益等,調節整個公司的營業額和盈利額,進而可以起到隱瞞公司真實財務狀況的目的,這便是盈利管理想要的最終目的,由于委托代理理論和合同理論的緣故,盈余管理的產生也無可避免。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理論界和實踐界對公允價值的使用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還有人認為,公允價值的引入使企業的利潤操縱更加簡單方便,并可以和盈余管理的理論進行比較,可以得出二者的關系。本文將作為公允價值計量方法。與保利房地產相關的財務數據結合案例分析,以達到公允價值計量模型下盈余管理研究的目的。通過分析保利地產在公允價值計量的盈余管理情況,借助公司會計財務信息進行判斷公司實際的財務狀況,以及借助在文章中構筑的公允價值計量下盈余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有效識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為如何著手規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提供思路,最后,本文最終的目的在于提出如何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使用規范及如何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并提出對策。本文希望能夠通過數據來探討公允價值和盈余管理的關系以及各種路徑,為有關部門完善和規范相關的政策與監管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強化企業內部的治理,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1.2.2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文對衡量公允價值運用的會計科目選擇上進行拓展。對于公允價值運用的衡量,前人的研究之中很多只選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一個會計科目來進行衡量,而缺乏從更多的角度選取更多的會計科目來綜合衡量。本文選擇了更多的項目進行研究,選擇了七個的會計科目來代表公允價值計量在盈余管理,從這七個不同的角度來探究公允價值計量下的盈余管理,進一步拓展這方面的研究。
(2)實踐意義
通過對保利地產在公允價值計量下盈余管理的研究,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如何甄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提供了積極幫助,并有助于決策者采取更加正確的投資決策,從而規避因為對財務報告的數字過度依賴而導致出現錯誤判斷,為自己的資產帶來風險。為此,應該為投資者提供真實的信息,引導投資者投資。并且,借助文中構筑的公允價值盈余管理評價指標系統進行評估,為上市企業構建盈余管理評價體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最后,提出如何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使用行為規范及如何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并提出對策,通過數據來探討公允價值和盈余管理的關系以及各種路徑,為有關部門完善和規范相關的政策與監管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強化企業內部的治理,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
第二章 盈余管理、公允價值的相關概念與理論
2.1 盈余管理相關概念與理論
2.1.1 盈余管理的定義及理論
目前不僅僅是國內外學者,同樣的在會計學界和經濟學界研究者中,對盈余管理的研究都是令大量研究學者非常感興趣的課題。但是,盡管在大量學者做了大量研究之后,在對盈余管理的界定這一問題上,國內外學者還是很難在此有一個一致的意見,在大量閱讀了國外的研究學者的研究,并對這些相關的盈余管理研究文獻整理之后,總結一下幾個較為全面并且也被大多數研究學者廣泛認可的定義:
第一個基于經濟利益的概念,并保持了學者的觀點,在 GAAP 盈余管理中最權威的 Scott(2000)中定義的 William R Scott 是一種管理許可,它基于會計政策選擇:盡管盈余管理會產生經濟后果,但是盈余管理行為不會超出會計準則的范圍[52]。
第二種觀點是來源于信息觀。這個觀點以 Katherine Shipper(1989)最有代表性。此觀點的提出說明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益,而這一手段通常被企業決策層(包括董事會成員、經理、部門負責人等)利用,在對外提供會計信息時,人為的選擇或者隱瞞部分會計項目的信息,它在向外界公布會計信息時具有很強的主觀性[54]。該定義將盈余管理的研究對象限制為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信息,以誤導財務信息使用者,以得到更多的個人權益。
第三種觀點是通過對經濟收益觀概念進行總結,且又把信息觀提到的理念加以歸納,吸收雙發的優點而提出的。常見的便是 Healy 和 Whalen,他們指出盈余管理是其余在特殊需求下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從而影響到各方關聯者根據財務報告金額設定的契約結果[55]。
...................
2.2 公允價值相關概念與理論
2.2.1 公允價值定義及理論
美國財務委員會成員對美國公允價值的理解主要是支付資產出售的價格或主要是在相互自愿交易的前提下形成的,而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更符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公允首先出現于 1844 年,當時是英國公司法的定義。
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在公允價值的定義中,交易雙方均可以接受交易金額,且交易價格相對公允。其次,公允價值的形成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第三,公允價值是一種復合型計量屬性。。
(1)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公允價值的定義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最早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在其委員會報告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對非貨幣資產和貨幣價格經評估而得的價值。自此以后 FASB 的會計準則頻繁引入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其中在第 15 號規定中明確指出:公允價值是在處理雙方實際交易過程中對負債方處置資產的科學合理評估。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公允價值重點強調理性預期,日常交易和自愿買賣雙方這三個基本特性。公允價值是否公平取決于買賣雙方。當前交易證明了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距離,合理預期則表明這里關注賣家而非買家。在 1991 年公允價值的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FASB 將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定義為“自愿參與方之間當前交易中的金融工具金額,而不是強制性或清算交易。”上述內容表明自此公允價值定義得到更深的延展。首先,志愿者參與者不僅反映了由假定的第三方估算公允價值這全新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除此之外還證明了負債公允價值。同時它超越了了考慮售價和購買價格的范疇。在公認會計準則中頻繁使用公允價值這一概念,因此在 2004 年 FASB 從公允價值含義,應用范圍和目的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闡釋,重點強調了公允價值概念下交易雙方具有對稱的信息結構。

第三章 保利地產基本情況與財務狀況..................................... 22
3.1 保利地產情況介紹 ....................... 22
3.1.1 保利地產基本情況介紹............................ 22
3.1.2 房地產行業主要特點....................... 22
第四章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分析.......................... 25
4.1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評價指標 .................................. 25
4.2 公允價值計量下保利地產盈余管理綜合評價................... 28
第五章 同業對比及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帶來的影響............................40
5.1 同行業上市企業盈余管理對比分析 ........................40
5.2 盈余管理對保利地產影響 ........................44
第五章 同業對比及保利地產盈余管理帶來的影響
5.1 同行業上市企業盈余管理對比分析
為了使研究結論更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在此我們引入兩家同行業上市公司,在對這兩家同行業上市公司分析后,與保利地產進行橫向比對,得出的結論會更具有代表性與價值。
(1)萬科 2014-2018 年披露的出來的財務數據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本文主要基于公允價值的視角,以保利地產為例研究,同時加入了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橫向對比,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現象,并對檢驗結果進行闡述與解釋。經過上述理論研究所得到的結果上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使用會對上市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形成多重性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其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因素,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被重新引入后也存在許多因素對其加以限定,雖然對盈余管理起到了控制的作用,但也因為許多上市公司無法正確、科學、合理的應用而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凡事適度而為才是最良好地應用方式,合理應用是公允價值計量不單單讓其成為一把“雙刃劍”,有更多的可能使其成為經濟環境中的“萬花筒”。
為了使會計信息質量在整個市場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大前提下得到更大的提升,新會計準則提出了公允價值計量這一概念,并將其加入,以更好地發揮會計信息的有效績效。相反,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應用好公允價值這一概念,會很大程度上降低會計信息的價值關聯性。如,我們可采用已經建立完成的評價體系研究整個企業管理狀況,基于此發現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在上市企業的應用范圍與存在的意義。從計量屬性首要視角,比較分析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以此更全面、更完整的呈現出企業整體盈利水平狀況,并可以形象地體現經營業績。企業及其管理利益相關者更容易,更及時地了解企業真實的真實信息。因此,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使其成為歷史成本的替代,在與時俱進的今天,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成為整個世界上廣泛應用的計量屬性是絕對具有必然性的。與此同時,公允價值計量也給公司的盈余管理發掘了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資本多元化對河北省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驅動作用研究2017-09-26
- 云南白藥輕資產運營模式及財會管理研究2020-02-27
- 新三板上市公司財會規范化管理問題研究--以XX軟件...2020-03-07
- W商管集團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優化研究2020-05-15
- PPP項目社會資本方財務風險識別、評估及控制研究:...2020-06-28
-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CS紡織公司成本核算研究2020-08-24
- 互聯網企業創新績效評價研究2020-11-26
- 我國林業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2020-12-15
- 快遞企業借殼上市財務績效分析2021-01-03
- 持續創新與企業財務績效研究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