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以MG公司為例
時間:2021-03-30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筆者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①控制環境方面:業務與財務相分離、人員積極性不強、離職率高;②風險評估方面: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風險應對機制薄弱;③控制活動方面:財務管理未形成閉環、業務與財務分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待完善;④信息與溝通方面:完系統更新維護不及時、跨部門溝通不暢、缺少有效的公示和反饋機制;⑤內部監督方面:缺少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督制度、跨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實施困難。
第一章 緒論
1.1 論文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一些實力雄厚的集團企業將發展步伐擴展到其他國家,大型的跨國企業開始出現。跨地區經營意味著企業需要在各個經營區域建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的不斷增加使得企業整體的組織結構更為分散。同時,企業設立一處分支機構都要同步設立財務部門,配備財務會計人員。隨著分支機構的不斷增加就造成了機構和人員的冗余,不僅增加了經營成本也不利于企業整體財務工作的協調性。另外,這種分散的組織結構也讓集團總部對下屬單位的管理和控制不易進行。長此以往,企業的業務發展也會受累于運轉效率低下的財務工作,帶來更大層面上的不利影響。跨國企業以及多地區經營的大型企業開始謀求更高效的財務管理模式以解決組織結構臃腫帶來的高運營成本、低管理效率的問題。由此,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進入了管理者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建立財務共享中心。
從本質上來說,財務共享就是將企業各子公司、分支機構中重復的、單一的、技術水平較低的財務工作集中轉入財務共享中心處理。通過對基礎財務工作進行業務流程再造使其更為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提高處理效率。同時,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后在各個下屬單位就不需要再設立基礎的財務核算崗位,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這樣一來,原先需要從事會計核算的這一部分財務人員就可以轉型為業務財務、戰略財務,從事對企業和自身來說價值更高的工作。從財務共享模式出現至今,經過眾多企業的實踐以及不斷優化改進,這一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展現出它不可替代的地位,證明了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該部分主要是闡述財務共享與內部控制兩方面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探索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重點和研究結論,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借鑒。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內部控制相關研究
(a)內部控制概念
內部控制這一概念真正出現是在 20 世紀的初期。隨著資本主義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股份制企業的規模隨之不斷擴大。在股份制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互分離,所有者并不一定參與到企業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所有者為了防止企業經營過程中,尤其是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出現重大錯誤和舞弊行為,通常會選擇聘請專業審計師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做出評價,其實也正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評估。在這之后,企業管理者也慢慢意識到這種評估對于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性,并在經營實踐中總結出一套企業內部各組織間相互制約以及檢測業務活動真實性的辦法,即內部牽制制度,這就是內部控制的雛形。
1949 年美國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發表了《內部控制、協調系統諸要素及其對管理部門和注冊會計師的必要性》專題報告,內部控制的概念也是在此報告中首次進行了權威界定:“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制定的目的在保護企業資產、保證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升管理經營效率、推進管理層所制定的各項規范政策能夠能到有效落實的一系列計劃以及配套的方法、措施。”

........................
第二章 財務共享與內部控制理論概述
2.1 財務共享理論概述
2.1.1 財務共享的概念
國內外學者對于財務共享的定義并不統一,在細微之處都有一些差異,綜合他們對于財務共享概念的理解可以將財務共享定義為:財務共享實際上是下設多個核算單位的集團公司為進行集中化管理而將分散在各單位的基礎財務活動從各單位中分離出來,通過成立的專門機構及財務共享中心實行統一、標準化管理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
2.1.2 財務共享的理論基礎
(1)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經濟是指通過所有的投入要素都以相同比例增加帶來單位成本的下降。財務共享與之類似,它將集團內部若干個單位財務部門的會計職能進行了集中、整合,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對基礎財務工作進行集中處理,擴大了核算規模和財務數據產出的同時也避免了運營成本的重復增加[41]。
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可以將各下屬單位存在重復建設、功能類似的系統進行整合,通過統一標準化的建設新系統對業務進行處理,大大降低了系統成本,也實現了各單位間的協同效應[42]。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其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是至關重要的,在投入相同的情況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現更多的產出。因此,在財務共享實施后,企業想要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就必須重點關注信息技術的應用。
........................
2.2 內部控制理論概述
2.2.1 內部控制的目標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證經營管理的合規性、財務報告、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性,最終促進企業達成戰略發展目標。內部控制的實施措施大多是以目標為核心,沒有控制目標,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就沒有發力點。因此,企業要想有效的實施內部控制首先要確定目標,然后對目標進行分解,將總體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子目標,只有在各個子目標得到很好完成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的總體目標。總目標可以分解為如下幾個子目標: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合規目標和資產安全目標。
(1)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是企業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標,對管理者來說它是對于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后做出選擇以及回應。戰略目標作為企業整個目標體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高地位的目標,其他目標必須以此為基礎進行實現,也必須與其保持步調一致。要制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必須對其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這也是企業達成戰略目標的基石[46]。
(2)經營目標
經營目標,也就是企業經營管理最基本的效率和效益。經營目標的實現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根本動機[47]。經營目標的達成有助于企業資本避免貶值帶來的損失,促進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實現。同時,對于戰略目標的實現來說經營目標能否達成也是關鍵點。
(3)報告目標
報告目標,顧名思義主要是關于企業財務報告披露方面的。它是指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以確保企業對外披露的各種財務報告和相關的財務信息都是真實、準確、有效的。與其他目標不同,報告目標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和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對于這部分群體來說,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對其評估企業效益或者投資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
第三章 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案例研究..............................20
3.1 MG 公司財務共享建設背景...........................20
3.1.1 總體介紹................................ 20
3.1.2 建設目標及功能架構......................21
第四章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 34
4.1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分析..................................34
4.1.1 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34
4.1.2 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35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48
5.1 研究結論.....................................48
5.2 研究不足與展望........................... 49
第四章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
4.1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分析
4.1.1 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1)業務與財務相分離
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以后,財務共享中心工作財務人員雖然擁有相關得專業技能,但是,他們做的工作只是簡單地根據各公司上傳到共享平臺的財務資料進行錄入,并且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跟其他部門接觸的機會很少,再加上 MG 公司各子公司所經營業務的重點不同,共享中心的員工對相關業務不了解的話,很難能夠真實、合規地錄入相關財務信息。在建立共享中心以前,各公司分別負責相關事項的財務人員經過多年的經驗,已經非常了解本公司的業務,所以能夠對業務準確地進行財務處理。這使得某些業務層面不熟練的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在實際核算時,偶爾會出現在錯漏情況。
(2)人員問題
MG 公司也如那些剛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一樣,在財務共享中心工作的基層人員所從事的工作都有內容單一且任務重的特點,然而 MG 公司在最初建立共享中心的時候選拔員工的標準過高,一方面,這些高素質的員工擔心長期從事這種簡單的工作,會使其所擁有的專業技能減退,喪失職業競爭力,導致大量員工離職另尋它路;另一方面,由于面臨的工作量大,這些員工在熟悉流程之后便會對工作感到倦怠,影響工作質量,導致產生差錯,進而影響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 研究結論
如今,許多跨地域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為加強集團管控、降低運營成本都開始或者計劃實施財務共享。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改變了企業原本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財務規范和制度。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取代了企業集團下屬各單位原本的基礎財務辦事機構,使得從事基礎核算的財務人員大大減少,有效的節約了人力資源和運營成本。
財務共享的實施使整個企業的財務流程圍繞高效、集中、全面的財務信息系統運行,對原本的內部控制體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內部控制的控制點設置、相關控制措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企業必須針對財務共享的特點對其帶來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針對性的完善原有的內部控制體系。
本文則是出于這個目的,選取 MG 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了解其成立財務共享中心的目標以及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成果。運用內部控制五要素,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方面對 MG 公司引入財務共享后內部控制的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①控制環境方面:業務與財務相分離、人員積極性不強、離職率高;②風險評估方面: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風險應對機制薄弱;③控制活動方面:財務管理未形成閉環、業務與財務分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待完善;④信息與溝通方面:完系統更新維護不及時、跨部門溝通不暢、缺少有效的公示和反饋機制;⑤內部監督方面:缺少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督制度、跨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實施困難。
針對 MG 公司財務共享中心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結合行業特點、內部控制和財務共享的建設目標對其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建議:①控制環境方面:促進業財融合、關注員工發展、建設企業文化;②風險評估方面:針對性的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完善風險防控措施以及處罰機制;③控制活動方面:優化報賬流程、簡化報賬手續、加強公司間聯合、形成財務閉環、推動會計檔案電子化、構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④信息與溝通方面:縮短系統更新周期、注重系統日常維護、增加交流機制、拓寬溝通渠道;⑤內部監督方面:建立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細化內部控制監督方式。另外,結合公司自身的特色資源和能力給出研發移動端財務專屬應用的建議,借助移動 APP 隨時隨地使用的便利性為內部控制的實施創造更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 論文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一些實力雄厚的集團企業將發展步伐擴展到其他國家,大型的跨國企業開始出現。跨地區經營意味著企業需要在各個經營區域建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的不斷增加使得企業整體的組織結構更為分散。同時,企業設立一處分支機構都要同步設立財務部門,配備財務會計人員。隨著分支機構的不斷增加就造成了機構和人員的冗余,不僅增加了經營成本也不利于企業整體財務工作的協調性。另外,這種分散的組織結構也讓集團總部對下屬單位的管理和控制不易進行。長此以往,企業的業務發展也會受累于運轉效率低下的財務工作,帶來更大層面上的不利影響。跨國企業以及多地區經營的大型企業開始謀求更高效的財務管理模式以解決組織結構臃腫帶來的高運營成本、低管理效率的問題。由此,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進入了管理者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建立財務共享中心。
從本質上來說,財務共享就是將企業各子公司、分支機構中重復的、單一的、技術水平較低的財務工作集中轉入財務共享中心處理。通過對基礎財務工作進行業務流程再造使其更為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提高處理效率。同時,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后在各個下屬單位就不需要再設立基礎的財務核算崗位,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這樣一來,原先需要從事會計核算的這一部分財務人員就可以轉型為業務財務、戰略財務,從事對企業和自身來說價值更高的工作。從財務共享模式出現至今,經過眾多企業的實踐以及不斷優化改進,這一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展現出它不可替代的地位,證明了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該部分主要是闡述財務共享與內部控制兩方面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探索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重點和研究結論,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借鑒。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內部控制相關研究
(a)內部控制概念
內部控制這一概念真正出現是在 20 世紀的初期。隨著資本主義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股份制企業的規模隨之不斷擴大。在股份制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互分離,所有者并不一定參與到企業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所有者為了防止企業經營過程中,尤其是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出現重大錯誤和舞弊行為,通常會選擇聘請專業審計師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做出評價,其實也正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評估。在這之后,企業管理者也慢慢意識到這種評估對于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性,并在經營實踐中總結出一套企業內部各組織間相互制約以及檢測業務活動真實性的辦法,即內部牽制制度,這就是內部控制的雛形。
1949 年美國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發表了《內部控制、協調系統諸要素及其對管理部門和注冊會計師的必要性》專題報告,內部控制的概念也是在此報告中首次進行了權威界定:“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制定的目的在保護企業資產、保證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升管理經營效率、推進管理層所制定的各項規范政策能夠能到有效落實的一系列計劃以及配套的方法、措施。”

........................
第二章 財務共享與內部控制理論概述
2.1 財務共享理論概述
2.1.1 財務共享的概念
國內外學者對于財務共享的定義并不統一,在細微之處都有一些差異,綜合他們對于財務共享概念的理解可以將財務共享定義為:財務共享實際上是下設多個核算單位的集團公司為進行集中化管理而將分散在各單位的基礎財務活動從各單位中分離出來,通過成立的專門機構及財務共享中心實行統一、標準化管理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
2.1.2 財務共享的理論基礎
(1)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經濟是指通過所有的投入要素都以相同比例增加帶來單位成本的下降。財務共享與之類似,它將集團內部若干個單位財務部門的會計職能進行了集中、整合,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對基礎財務工作進行集中處理,擴大了核算規模和財務數據產出的同時也避免了運營成本的重復增加[41]。
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可以將各下屬單位存在重復建設、功能類似的系統進行整合,通過統一標準化的建設新系統對業務進行處理,大大降低了系統成本,也實現了各單位間的協同效應[42]。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其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是至關重要的,在投入相同的情況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現更多的產出。因此,在財務共享實施后,企業想要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就必須重點關注信息技術的應用。
........................
2.2 內部控制理論概述
2.2.1 內部控制的目標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證經營管理的合規性、財務報告、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性,最終促進企業達成戰略發展目標。內部控制的實施措施大多是以目標為核心,沒有控制目標,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就沒有發力點。因此,企業要想有效的實施內部控制首先要確定目標,然后對目標進行分解,將總體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子目標,只有在各個子目標得到很好完成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的總體目標。總目標可以分解為如下幾個子目標: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合規目標和資產安全目標。
(1)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是企業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標,對管理者來說它是對于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后做出選擇以及回應。戰略目標作為企業整個目標體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高地位的目標,其他目標必須以此為基礎進行實現,也必須與其保持步調一致。要制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必須對其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這也是企業達成戰略目標的基石[46]。
(2)經營目標
經營目標,也就是企業經營管理最基本的效率和效益。經營目標的實現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根本動機[47]。經營目標的達成有助于企業資本避免貶值帶來的損失,促進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實現。同時,對于戰略目標的實現來說經營目標能否達成也是關鍵點。
(3)報告目標
報告目標,顧名思義主要是關于企業財務報告披露方面的。它是指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以確保企業對外披露的各種財務報告和相關的財務信息都是真實、準確、有效的。與其他目標不同,報告目標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和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對于這部分群體來說,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對其評估企業效益或者投資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
第三章 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案例研究..............................20
3.1 MG 公司財務共享建設背景...........................20
3.1.1 總體介紹................................ 20
3.1.2 建設目標及功能架構......................21
第四章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 34
4.1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分析..................................34
4.1.1 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34
4.1.2 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35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48
5.1 研究結論.....................................48
5.2 研究不足與展望........................... 49
第四章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
4.1 MG 公司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分析
4.1.1 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1)業務與財務相分離
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以后,財務共享中心工作財務人員雖然擁有相關得專業技能,但是,他們做的工作只是簡單地根據各公司上傳到共享平臺的財務資料進行錄入,并且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跟其他部門接觸的機會很少,再加上 MG 公司各子公司所經營業務的重點不同,共享中心的員工對相關業務不了解的話,很難能夠真實、合規地錄入相關財務信息。在建立共享中心以前,各公司分別負責相關事項的財務人員經過多年的經驗,已經非常了解本公司的業務,所以能夠對業務準確地進行財務處理。這使得某些業務層面不熟練的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在實際核算時,偶爾會出現在錯漏情況。
(2)人員問題
MG 公司也如那些剛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一樣,在財務共享中心工作的基層人員所從事的工作都有內容單一且任務重的特點,然而 MG 公司在最初建立共享中心的時候選拔員工的標準過高,一方面,這些高素質的員工擔心長期從事這種簡單的工作,會使其所擁有的專業技能減退,喪失職業競爭力,導致大量員工離職另尋它路;另一方面,由于面臨的工作量大,這些員工在熟悉流程之后便會對工作感到倦怠,影響工作質量,導致產生差錯,進而影響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 研究結論
如今,許多跨地域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為加強集團管控、降低運營成本都開始或者計劃實施財務共享。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改變了企業原本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財務規范和制度。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取代了企業集團下屬各單位原本的基礎財務辦事機構,使得從事基礎核算的財務人員大大減少,有效的節約了人力資源和運營成本。
財務共享的實施使整個企業的財務流程圍繞高效、集中、全面的財務信息系統運行,對原本的內部控制體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內部控制的控制點設置、相關控制措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企業必須針對財務共享的特點對其帶來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針對性的完善原有的內部控制體系。
本文則是出于這個目的,選取 MG 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了解其成立財務共享中心的目標以及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成果。運用內部控制五要素,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方面對 MG 公司引入財務共享后內部控制的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①控制環境方面:業務與財務相分離、人員積極性不強、離職率高;②風險評估方面: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風險應對機制薄弱;③控制活動方面:財務管理未形成閉環、業務與財務分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待完善;④信息與溝通方面:完系統更新維護不及時、跨部門溝通不暢、缺少有效的公示和反饋機制;⑤內部監督方面:缺少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督制度、跨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實施困難。
針對 MG 公司財務共享中心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結合行業特點、內部控制和財務共享的建設目標對其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建議:①控制環境方面:促進業財融合、關注員工發展、建設企業文化;②風險評估方面:針對性的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完善風險防控措施以及處罰機制;③控制活動方面:優化報賬流程、簡化報賬手續、加強公司間聯合、形成財務閉環、推動會計檔案電子化、構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④信息與溝通方面:縮短系統更新周期、注重系統日常維護、增加交流機制、拓寬溝通渠道;⑤內部監督方面:建立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細化內部控制監督方式。另外,結合公司自身的特色資源和能力給出研發移動端財務專屬應用的建議,借助移動 APP 隨時隨地使用的便利性為內部控制的實施創造更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資本多元化對河北省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驅動作用研究2017-09-26
- 云南白藥輕資產運營模式及財會管理研究2020-02-27
- 新三板上市公司財會規范化管理問題研究--以XX軟件...2020-03-07
- W商管集團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優化研究2020-05-15
- PPP項目社會資本方財務風險識別、評估及控制研究:...2020-06-28
-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CS紡織公司成本核算研究2020-08-24
- 互聯網企業創新績效評價研究2020-11-26
- 我國林業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2020-12-15
- 快遞企業借殼上市財務績效分析2021-01-03
- 持續創新與企業財務績效研究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