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債務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
時間:2016-06-11 來源:www.bjboz.cn作者:lgg
第 1 章 引言
1.1 選題背景
如今,我國處于高速發展時代,其經濟發展與變革與二戰后日本的經濟發展模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甚至包括股市、房市的發展特點;另外,日本、中國同樣作為亞洲國家,兩國的國家、社會、文化特征有著相似之處,比如中日兩國居民有著高儲蓄率習慣、部分居民均有“男主外、女主內”等家庭管理思想、兩國都面臨老齡化等問題。因此,在此背景下,對于日本經濟發展脈絡及原因分析,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策略制定有著借鑒意義。而在國家各經濟部門中,家庭單元作為社會重要的一個社會部門,對于國民經濟健康運行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選取日本家庭債務與宏觀經濟關系影響的視角,擬對日本經濟作一梳理研究,努力提取出對我國有借鑒意義的信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較多的學者對美國、韓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家庭債務做了分析研究,但是鮮有對于日本家庭債務方面的研究,對于日本家庭債務及宏觀經濟關系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在這兩方面的背景下(即日本與我國發展的相似性、學術界對于該問題的研究匱乏),對于該問題的研究就非常必要。在此,先介紹下日本經濟發展、宏觀經濟演變、家庭債務演變等相關背景。首先,簡單介紹下日本在 1945 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發展情況。參考表 4.1,我們可以將二戰后的日本經濟發展分為 5 個階段:即 1945-1955 年、1955-1972 年、1973-1985 年、1986-1991 年、1991 年后,分別稱為戰后經濟恢復期、經濟高速增長期、經濟低速增長期、泡沫出現時期、長期經濟停滯期。其次,介紹日本的宏觀經濟演變。1955 年起,日本進入高速增長的時期;1955-1973 年期間,其實際 GDP 年均增長率為 8.5%;到 1970 年,日本 GDP 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僅僅低于美國,與此同時日本經濟迎來“轉折點”,由于 1973年中東戰爭的爆發,原油價格攀升,進而引起 1974 年日本國內物價暴漲,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由此開始平穩發展,1974-1991 年期間,日本實際 GDP 平均增長率為 4.22%;之后,泡沫經濟破滅,日本經濟開始衰退,1992-2012 年期間,實際 GDP 增長率才為 0.22%。
....
1.2 研究內容和方法
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將主要研究日本家庭債務的發展情況,并探析日本家庭債務與日本國家宏觀經濟指標間的相關關系及相互影響關系,納入考慮的宏觀經濟指標主要包括 GDP、家庭消費、CPI、勞動參與率。由于文章研究的數據為時間序列,將結合現實、實證分析兩種方法。首先,使用現實分析方法,利用現有資料、數據,通過描述性統計等方法,對日本經濟發展、家庭債務發展、規模、結構做出分析,通過主觀直接的判斷,得出初步結論;其次,對日本 1970-2013 年數據,使用實證分析的方法,主要通過 VAR、VECM 模型,通過格蘭杰因果、脈沖響應、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家庭債務與 GDP 等宏觀經濟指標之間的關系。
.......
第 2 章 文獻綜述
關于家庭債務與宏觀經濟的影響關系,國內外諸多學者做了較多理論及實證研究,大多針對具體某個國家的情況,分析家庭債務的成因、特征、影響,以及與宏觀經濟指標(如經濟增長、經濟衰退、經濟波動、勞動參與率、消費、利率)的相關性、因果關系。
2.1 國外文獻
Guy Debelle(2004a, 2004b)認為,家庭負債增加會提高居民對于利率、收入、資產價格的敏感性;增長的家庭負債有可能帶來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但相比之下,其他因素更可能帶來負作用,比如影響家庭收入,特別是顯著增長的失業率。Orla May 等人(2004),通過調查數據研究表明,英國不同群體之間的家庭債務呈現差異性,房屋承租人的家庭債務份額較低,但是更容易有債務問題,自有住房者家庭債務份額高,但是目前幾乎沒有人有債務問題。Carmen 等(2004)考察了西班牙 1984 第 1 季度至 2003 第 4 季度期間,家庭消費對于家庭借貸的影響關系,使用家庭借貸、家庭消費、住房財富、金融財富、勞動收入、名義利率等變量構建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結果表明:家庭借貸的背離長期來看會對消費產生顯著的影響,若借貸高于其長期水平,未來消費將會收縮,反之亦然;同時發現,當消費偏離長期水平時,消費似乎成為未來勞動收入變化的先行指標。Rochelle Belkar 等人(2007),通過研究澳大利亞家庭數據,發現在過去的十年間,家庭債務及償債義務出現顯著提高,隨著而來,勞動參與率出現上升趨勢,數據顯示家庭債務、勞動參與率兩者存在正向相關。Yun K. Kim(2011)對美國約 60 年的債務數據進行了研究,通過 VECM、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函數等步驟分析,結果表明,從長期看,家庭債務會阻礙經濟增長,脈沖響應分析表明,家庭債務可能會通過影響投資,而作用于總產出。Tullio 等人(2013)通過研究英國、美國、德國等數據,發現破產往往與較高的家庭負債有關,同時發現國家機構體系是家庭債務、違約的重要決定因素。
.........
2.2 國內文獻
有關家庭債務與宏觀經濟的關系,國內諸多學者也做了深入的探討研究。吳曉瑩(2008)認為家庭債務通過一些相關因素的作用影響到宏觀經濟,文章從家庭的收入、利率水平、住房價格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家庭收入會通過影響消費、失業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利率影響家庭債務償付水平,進而影響消費,最后傳導至宏觀經濟;住房價格升跌會影響家庭債務,反過來家庭債務在不同房屋價格水平、價格走勢下會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陳明珍(2009)認為家庭債務會對社會和經濟穩定產生重要的影響,家庭債務過高,首先影響家庭內部資產安全,其次會影響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甚至會導致金融風險。郭新華(2010),對中國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家庭債務、家庭消費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也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三者存在一定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郭新華(2011)認為家庭債務、勞動參與率與宏觀的經濟三者之間存在著影響關系,該影響的傳播機制為,1)家庭債務通過先影響勞動參與率,進而對收入、消費產生影響,最后作用于宏觀經濟,2)宏觀經濟方面,首先是對家庭資產產生作用,然后對家庭債務產生影響,最后作用于勞動參與率。文章對中國1997-2009 年期間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知家庭債務每增加 1 個單位,會使勞動參與率對應減少一定數量的單位。郭新華等(2011)對美國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美國家庭債務上升對于美國經濟穩定有著顯著影響”。宋玉華(2012)通過對美國數據研究,結果表明美國家庭債務與消費存在同步關系,但是呈現出經濟周期差異的特點,即在經濟繁榮、衰退時為不一樣的同步特征,結果表明,以滯后 2 季度的家庭債務增長率和 GDP 增長率的有關情況,可以用于判斷債務與消費的同步性是否發生變化。唐文進(2013)通過對中國數據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長期來看,房價、家庭債務對于消費為正向影響,長期存在平衡關系,短期背離時,三者會以一定的彈性值回到平衡;并通過格蘭杰檢驗表明,消費與房價存在雙向關系,債務與房價無因果關系,消費是債務的格蘭杰原因,債務不是消費的格蘭杰原因。
...........
第 3 章 理論闡述...........7
3.1 家庭債務對于宏觀經濟的影響...... 7
3.1.1 “債務-通脹緊縮”理論(debt-Deflation Theory)........7
3.1.2 金融加速器理論........ 7
3.1.3 金融不穩定假說........ 8
3.1.4 其他研究結論.... 8
3.2 宏觀經濟對于家庭債務的影響概述...... 8
第 4 章 現實分析.........10
4.1 日本經濟情況概述........10
4.1.1 日本經濟發展階段.......... 10
4.1.2 日本宏觀經濟演變.......... 11
4.1.3 日本經濟的其他相關背景......15
4.2 日本家庭債務分析........19
4.3 小結........25
第 5 章 實證分析.........26
5.1 模型建立........26
5.2 所選變量、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的方法....27
5.3 實證分析........30
第 5 章 實證分析
本章在第 4 章的基礎上,主要針對以上數據,通過模型搭建(即建立回歸,一個或多個模型)、參數解釋、模型檢驗等步驟完成實證分析,考察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滯后影響,最后對于模型結論從方程意義做出解釋,以及從定量角度對日本家庭負債對于宏觀經濟的影響做出解釋。
5.1 模型建立
Yun K. Kim(2011)對美國約 60 年的債務數據進行了研究,將 GDP、家庭債務、凈資產和居民消費等 4 個變量納入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家庭債務和產出水平的長期關系,同時構建了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研究了短期內家庭債務和產出水平的互動關系,得出的結論為:家庭債務在短期內與 GDP為正相關關系,在長期中與 GDP 為負相關關系。從脈沖響應分析看,家庭債務可能會通過影響投資,而作用于總產出。首先,這里闡述下本文實證部分各變量的選取依據。為了避免人口因素的影響,這里變量選取的是人均值指標。本文討論的是家庭債務與宏觀經濟之間的影響關系,1)對于家庭債務指標,這里選取的是家庭債務每人平均值;2)對于宏觀經濟指標的選取,由于宏觀經濟主要關心包括經濟持續均衡增長、物價穩定、就業充分,所以這里選取人均 GDP、CPI、勞動參與率,分別可以反映出一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物價的水平、國民就業情況;3)另外考慮到,家庭消費作為家庭債務影響宏觀經濟的重要傳導途徑之一,也將家庭消費納入到模型中選取的是家庭消費每人平均值。各變量不同來源的樣本參差不齊,本文經過對各來源數據認真比較,最后實證部分選取 OECD 數據庫、日本統計局的數據,樣本覆蓋 1970-2013 年,共包含44 個自然年度。以下是各變量的介紹。
..........
結論
本文以日本家庭債務及其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理論分析、描述性分析、實證研究的方法,對日本家庭債務發展、家庭債務與宏觀經濟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主要結論包括:
(1) 根據主要的理論分析得知,合理的家庭債務能夠幫助家庭平滑消費,提高效用,同時擴大了國家內需,促使經濟增長;但是家庭負債過重,會給家庭帶來償還壓力,導致家庭風險,給宏觀經濟帶來不穩定的影響。
(2) 從現實分析得出,1959-2013 年,日本家庭債務經歷了三個階段,1959-1970 年為穩定增長階段,1970-1999 年為快速增長階段,1999 年后為縮減階段;1994-2013 年間,無論是家庭債務與收入比例、還是家庭債務與資產比例指標,均說明這段期間,日本家庭債務比例較穩定,家庭的償債能力有一些提高;從債務結構來看,日本家庭債務中,約有 80%是貸款,小于 20%是其他應付款;從債務用途來看,根據日本調查數據日本兩人及以上家庭中,債務有 88%的部分用于購置房產、地產;一人家庭中,債務中大約有 75%的部分用于購置房產、地產;家庭債務、GDP、家庭消費、CPI、失業率都呈現出“同步運動”的特點,變化趨勢有一致性;勞動參與率與家庭債務的變化趨勢表現不一致,呈現出相反的特征。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國際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波動性影響的實證研究2017-09-01
- G20國家與中國之間CPI波動金融關系的實證研究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