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思考——以SY縣粉塵涉爆
時間:2022-12-01 來源:www.bjboz.c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該研究既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領域,提出的一些對策建議可以為國內同類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可以助推公司的安全管理能力,對政府監督管理公司安全生產有所幫助,從而保證整體社會經濟平安健康的發展。
第一章粉塵涉爆事故特點及安全管理理論
一、粉塵涉爆事故情況及特點
(一)全國范圍粉塵涉爆事故情況及特點
根據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數據顯示,到2017年末,國內涉粉涉爆類企業已接近42000家,而粉塵作業場所人數規模達到或超過30人的公司共計有4128家,10至29人的企業11754家1。自2014年“8.2昆山中榮金屬爆炸”之后,粉塵爆炸事故逐漸被公眾所熟知,這是因為:首先,該事故共計導致97人死亡,受傷人數也達到163人,所產生的各項損失高達3.51億元,給國家及社會造成的嚴重影響和損失,其次,粉塵爆炸與其他爆炸事故相比,擁有的特征主要反映在:燃燒時間更長,釋放的能力更多,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以及出現重復爆炸的概率更高。
1、我國的粉塵爆炸事故在總體分布上有著東部沿海地區多,中西部內陸省份事故發生數少的特點,東部沿海地區的粉塵涉爆事故發生起數最多的三個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和浙江,其中江蘇和浙江粉塵類事故企業均占全國事故總數的16.67%,廣州次之,占全國粉塵類事故總數的14.29%,內陸西部省份如陜西、青海、廣西等粉塵事故起數較中部省份相比,并沒有太大差別,并且各類可燃粉塵爆炸事故的在全國范圍內分布呈現發生范圍大的現象,在2018年之前回溯至2005年的14年間,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內,有超過五分之三的省級行政區發生過粉塵爆炸類生產安全事故。
2、據統計,已發生的粉塵爆炸類生產安全事故中,可燃類金屬粉塵、木粉塵以及食品類粉塵的粉塵類事故占全部粉塵類事故的75.01%,并且在以上三中粉塵中,可燃類金屬粉塵的事故起數在所有粉塵爆炸類事故中占比最高。歸根結底,發生粉塵爆炸類事故的企業大多為人員密集型的制造加工業,此類企業大多機械程度化處于較低水平,且工藝方式多為流水線作業,這就造成了可燃性粉塵來源廣、易集聚、較難監管以及安全隱患多的特點。除此以外,由于人員密集型的制造加工業的工藝簡單、技術難度低,大多數企業的從業門檻也處于較低水平,因而此類企業的作業人員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且安全意識匱乏,一旦發生粉塵爆炸的生產安全事故,絕大多數均因人為因素所造成。
二、安全生產管理理論
(一)事故致因理論
在安全生產管理的理論體系中,事故致因理論屬于一個最為基本的理論,是在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公眾對安全生產展開的思考與總結。基于對諸多生產安全事故出現成因的分析來探討安全事故出現的模型以及機理,所得出的事故機理和模型能夠充分的體現造成事故發生因素之間的規律,從而為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預測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安全管理的完善和改進提供科學的可持續的理論支撐。
20世紀初,在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歐洲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已經逐漸規模化,在對眾多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及總結后,出現了把造成工業事故的原因歸結于工人的三大理論:其一是事故頻發傾向論,其是指是企業在進行安全生產過程中,存在部分群體會因為自身的內在傾向而極易引發各類安全事故的產生,這種理論認為工廠中事故頻發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類群體的內在具有事故頻發傾向,一旦企業內減少或者不存在具有事故頻發傾向的群體,就可以大大降低企業事故的發生率;其二是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其指出個體所作的不安全行為以及事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引發安全事故出現的重要原因,而事物的不安全狀態通常都是因為人的缺陷、錯誤等導致的,同時其指出個體的缺點是遺傳與外界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三是事故遭遇傾向論,伴隨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出現的各種不安全行為在不斷降低,對應的安全影響也在慢慢削弱,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惡果在增強1。因此事故遭遇傾向論就應運而生,這種理論認為企業中的工人在某種作業環境的促使下容易加強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與企業內的作業環境之間存在著一些相關關系。
第二章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自身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從業者安全生產意識不強
筆者在日常對企業進行監管執法中發現,SY縣大部分中小型涉粉涉爆企業都是從類似家庭小作坊發展壯大而來的,企業負責人本身即可能作為一名“員工”參與到日常生產作業中,因此雖然企業主能夠做到吃苦耐勞,將企業做強做大,但是他們對于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素質普遍較低,基本上都偏向于追求經濟效益。雖然監管部門要求或者企業員工建議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環境及管理水平、增加對企業本質安全的投入,但企業主往往以利潤薄弱,經濟效益差等多種理由推脫或者因違法成本較低而不屑一顧,最終導致發生造成財產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甚至是亡人事故。SY縣**木制品有限公司木粉塵集塵箱爆炸事故為例,根據后期事故調查,企業負責人為了節省集塵器清理費用,由規定的一月一清理更改為一季度一清理,制作虛假的月度清理臺賬來逃避監管部門的日常檢查而不顧封閉空間內粉塵累積導致的放熱自燃,最終釀成了爆炸事故,所幸無人員傷亡。
(二)企業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
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日常安全管理主要體現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以及作業現場的日常管理。相當一部分的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建立的規章制度還停留在只有大而寬的宏觀層面,或者是套用一般工貿企業的規章制度,并沒有建立針對粉塵涉爆行業的安全生產制度,不適用就意味著不會落實執行。而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但也僅是停留在應付行業監管部門的執法檢查,制度造假多,具體執行人員少,日常的監管臺賬記錄,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執法人員缺乏
2005年,SY縣設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彼時安監局還是勞動局的下級局,并不是縣政府組成部門之一,編制僅為5名,人員少,專業性不強是先天原因,且由于成立時間晚,行政級別不高,在履行安全監管職責時阻力較大。經過歷次部門改革后,安監局于2011年獨立為縣政府組成部門,但人員組成依舊延續老路,大多從教育系統調派,或從事業單位選調。筆者統計了SY縣安監局2011年到2020年的人員情況,如下圖(單位:人):
2019年2月,國務院啟動新一輪部門改革,在以原國家安監總局為班底,將國務院辦公廳、公安部、民政部等11個部門的13項職能整合后成立應急管理部。工貿行業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能依然是應急管理局主要職能,但根據SY縣編委辦核定的編制數,機構改革后SY縣應急管理局核定編制為41人,實際在編人數為27人,缺編14人,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縣一級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力量依舊薄弱,且專業化水平不高,“半路出家”人員占在編人員總數的2/3有余。另一方面應急管理局與縣安委辦合署辦公,縣應急管理局組長兼任縣安委辦主任,實際上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應急管理局的人也是縣安委辦的人。此外,在應急管理局缺編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每年進行的省公務員招錄也不能夠給予充足的崗位人數,且縣委部門還在不斷的從應急管理局抽調人員以充實其他單位的力量,導致安全監管部門的人員不斷的流失。
第三章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25
一、企業自身問題的原因分析.........................25
(一)從業者安全生產意識不足..........................25
(二)企業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25
第四章國內外粉塵涉爆類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及經驗借鑒...........................33
一、國內外同類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33
(一)國外同類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33
(二)國內同類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35
第五章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建議...................38
一、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38
(一)做好安全宣傳及教育培訓................................38
(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制度...........................39
第五章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
(一)做好安全宣傳及教育培訓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的不斷進步,逐漸會出現更多的新的潛在隱患,所以說企業的安全教育培訓是一項不間斷的長期工作,不可能做到“畢其功于一役”。首先企業自身需要制定并完善好安全教育培訓管理工作相關制度,令企業內部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才能確保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同時,應該同時完善好“PDCA”循環,即確定好企業自身的培訓需要、設計好企業的培訓方式、制定好安全培訓的內容、做好培訓后的考核。針對企業內部的不同作業人員,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措施,例如新員工安全培訓、轉崗安全培訓、職業危害培訓、特種作業培訓、事故安全警示培訓等。二是要使企業主和員工切身感受到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對他們的重要性,利用身邊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案例,對事故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對事故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員工相互討論類似的事故原因在他們身邊是否存在,這樣讓每一個員工都從已發事故中汲取教訓,審視自身及身邊同事,使得安全生產意識牢牢的根植于每個員工的心理。SY縣于2019年開始,一旦較大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縣應急局則組織同類型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到事故現場召開事故現場警示會,強化企業主和員工對于生產安全事故的直觀印象以及安全意識。三是要創新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呆板的講解和坐聽方式所達到的培訓效果可能并不一定盡如人意。所以企業可以根據針對不同員工的培訓內容采取現場講解、分組討論、事故分析、應急演練等培訓方法,從而激發員工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企業也可以依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采用員工容易接受并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安全培訓,或者采取一些激勵性的手段來達到培訓的目的。例如SY縣應急局與**酒廠SY基地共同打造了安全教育示范基地,通過VR實景、事故體驗、警示電影等多種從業人員樂于參與的方式轉變運功的觀念和思想,讓他們從被動的接受安全教育學到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安全知識。
結論
由于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已經達到了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標,但是整體社會經濟仍處于機械化水平和自動化水平均不高的層次,大量的中小規模粉塵涉爆類企業雖然解決了一定的社會勞動力問題,但是較低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在這類企業中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加上政府的監管不力,一旦失控則將會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本文以SY縣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為研究主體,以實證分析法與案例分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SY縣的粉塵涉爆中小企業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實際情況,發現此類企業普遍存在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較差、企業的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廠房選址及設備方面存在隱患、日常安全管理不規范、安全管理人員不夠專業及沒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幾種共性問題;同時,政府監管部門也存在監管執法人員不足、監管信息化水平低、執法裝備保障不足、應急預案貫徹不嚴格、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本論文針對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一一分析,從企業來說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過于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安全管理;沒有針對企業實際制定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企業成立時沒有經過專門設計并驗收;不愿投入資金聘請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企業對其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敷衍應對以及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認識不夠,落實不嚴。而政府監管部門存在問題的原因則是執法人員招錄不足或者其他部門抽調導致人員短缺;監管系統的信息壁壘和年齡差異導致信息化不足;同級財政沒有設立專項資金導致執法裝備配合不夠;沒有統一的預案編制體系和對相應預案進行演練造成事故應對能力不足;法律法規制定階段對各方意見沒有充分征詢造成模糊地帶的存在等。筆者在借鑒國內外較好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粉塵涉爆事故特點及安全管理理論
一、粉塵涉爆事故情況及特點
(一)全國范圍粉塵涉爆事故情況及特點
根據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數據顯示,到2017年末,國內涉粉涉爆類企業已接近42000家,而粉塵作業場所人數規模達到或超過30人的公司共計有4128家,10至29人的企業11754家1。自2014年“8.2昆山中榮金屬爆炸”之后,粉塵爆炸事故逐漸被公眾所熟知,這是因為:首先,該事故共計導致97人死亡,受傷人數也達到163人,所產生的各項損失高達3.51億元,給國家及社會造成的嚴重影響和損失,其次,粉塵爆炸與其他爆炸事故相比,擁有的特征主要反映在:燃燒時間更長,釋放的能力更多,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以及出現重復爆炸的概率更高。
1、我國的粉塵爆炸事故在總體分布上有著東部沿海地區多,中西部內陸省份事故發生數少的特點,東部沿海地區的粉塵涉爆事故發生起數最多的三個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和浙江,其中江蘇和浙江粉塵類事故企業均占全國事故總數的16.67%,廣州次之,占全國粉塵類事故總數的14.29%,內陸西部省份如陜西、青海、廣西等粉塵事故起數較中部省份相比,并沒有太大差別,并且各類可燃粉塵爆炸事故的在全國范圍內分布呈現發生范圍大的現象,在2018年之前回溯至2005年的14年間,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內,有超過五分之三的省級行政區發生過粉塵爆炸類生產安全事故。
2、據統計,已發生的粉塵爆炸類生產安全事故中,可燃類金屬粉塵、木粉塵以及食品類粉塵的粉塵類事故占全部粉塵類事故的75.01%,并且在以上三中粉塵中,可燃類金屬粉塵的事故起數在所有粉塵爆炸類事故中占比最高。歸根結底,發生粉塵爆炸類事故的企業大多為人員密集型的制造加工業,此類企業大多機械程度化處于較低水平,且工藝方式多為流水線作業,這就造成了可燃性粉塵來源廣、易集聚、較難監管以及安全隱患多的特點。除此以外,由于人員密集型的制造加工業的工藝簡單、技術難度低,大多數企業的從業門檻也處于較低水平,因而此類企業的作業人員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且安全意識匱乏,一旦發生粉塵爆炸的生產安全事故,絕大多數均因人為因素所造成。

(一)事故致因理論
在安全生產管理的理論體系中,事故致因理論屬于一個最為基本的理論,是在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公眾對安全生產展開的思考與總結。基于對諸多生產安全事故出現成因的分析來探討安全事故出現的模型以及機理,所得出的事故機理和模型能夠充分的體現造成事故發生因素之間的規律,從而為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預測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安全管理的完善和改進提供科學的可持續的理論支撐。
20世紀初,在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歐洲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已經逐漸規模化,在對眾多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及總結后,出現了把造成工業事故的原因歸結于工人的三大理論:其一是事故頻發傾向論,其是指是企業在進行安全生產過程中,存在部分群體會因為自身的內在傾向而極易引發各類安全事故的產生,這種理論認為工廠中事故頻發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類群體的內在具有事故頻發傾向,一旦企業內減少或者不存在具有事故頻發傾向的群體,就可以大大降低企業事故的發生率;其二是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其指出個體所作的不安全行為以及事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引發安全事故出現的重要原因,而事物的不安全狀態通常都是因為人的缺陷、錯誤等導致的,同時其指出個體的缺點是遺傳與外界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三是事故遭遇傾向論,伴隨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出現的各種不安全行為在不斷降低,對應的安全影響也在慢慢削弱,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惡果在增強1。因此事故遭遇傾向論就應運而生,這種理論認為企業中的工人在某種作業環境的促使下容易加強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與企業內的作業環境之間存在著一些相關關系。
第二章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自身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從業者安全生產意識不強
筆者在日常對企業進行監管執法中發現,SY縣大部分中小型涉粉涉爆企業都是從類似家庭小作坊發展壯大而來的,企業負責人本身即可能作為一名“員工”參與到日常生產作業中,因此雖然企業主能夠做到吃苦耐勞,將企業做強做大,但是他們對于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素質普遍較低,基本上都偏向于追求經濟效益。雖然監管部門要求或者企業員工建議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環境及管理水平、增加對企業本質安全的投入,但企業主往往以利潤薄弱,經濟效益差等多種理由推脫或者因違法成本較低而不屑一顧,最終導致發生造成財產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甚至是亡人事故。SY縣**木制品有限公司木粉塵集塵箱爆炸事故為例,根據后期事故調查,企業負責人為了節省集塵器清理費用,由規定的一月一清理更改為一季度一清理,制作虛假的月度清理臺賬來逃避監管部門的日常檢查而不顧封閉空間內粉塵累積導致的放熱自燃,最終釀成了爆炸事故,所幸無人員傷亡。
(二)企業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
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日常安全管理主要體現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以及作業現場的日常管理。相當一部分的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建立的規章制度還停留在只有大而寬的宏觀層面,或者是套用一般工貿企業的規章制度,并沒有建立針對粉塵涉爆行業的安全生產制度,不適用就意味著不會落實執行。而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但也僅是停留在應付行業監管部門的執法檢查,制度造假多,具體執行人員少,日常的監管臺賬記錄,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執法人員缺乏
2005年,SY縣設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彼時安監局還是勞動局的下級局,并不是縣政府組成部門之一,編制僅為5名,人員少,專業性不強是先天原因,且由于成立時間晚,行政級別不高,在履行安全監管職責時阻力較大。經過歷次部門改革后,安監局于2011年獨立為縣政府組成部門,但人員組成依舊延續老路,大多從教育系統調派,或從事業單位選調。筆者統計了SY縣安監局2011年到2020年的人員情況,如下圖(單位:人):

第三章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25
一、企業自身問題的原因分析.........................25
(一)從業者安全生產意識不足..........................25
(二)企業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25
第四章國內外粉塵涉爆類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及經驗借鑒...........................33
一、國內外同類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33
(一)國外同類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33
(二)國內同類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做法............................35
第五章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建議...................38
一、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38
(一)做好安全宣傳及教育培訓................................38
(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制度...........................39
第五章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
(一)做好安全宣傳及教育培訓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的不斷進步,逐漸會出現更多的新的潛在隱患,所以說企業的安全教育培訓是一項不間斷的長期工作,不可能做到“畢其功于一役”。首先企業自身需要制定并完善好安全教育培訓管理工作相關制度,令企業內部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才能確保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同時,應該同時完善好“PDCA”循環,即確定好企業自身的培訓需要、設計好企業的培訓方式、制定好安全培訓的內容、做好培訓后的考核。針對企業內部的不同作業人員,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措施,例如新員工安全培訓、轉崗安全培訓、職業危害培訓、特種作業培訓、事故安全警示培訓等。二是要使企業主和員工切身感受到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對他們的重要性,利用身邊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案例,對事故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對事故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員工相互討論類似的事故原因在他們身邊是否存在,這樣讓每一個員工都從已發事故中汲取教訓,審視自身及身邊同事,使得安全生產意識牢牢的根植于每個員工的心理。SY縣于2019年開始,一旦較大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縣應急局則組織同類型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到事故現場召開事故現場警示會,強化企業主和員工對于生產安全事故的直觀印象以及安全意識。三是要創新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呆板的講解和坐聽方式所達到的培訓效果可能并不一定盡如人意。所以企業可以根據針對不同員工的培訓內容采取現場講解、分組討論、事故分析、應急演練等培訓方法,從而激發員工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企業也可以依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采用員工容易接受并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安全培訓,或者采取一些激勵性的手段來達到培訓的目的。例如SY縣應急局與**酒廠SY基地共同打造了安全教育示范基地,通過VR實景、事故體驗、警示電影等多種從業人員樂于參與的方式轉變運功的觀念和思想,讓他們從被動的接受安全教育學到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安全知識。
結論
由于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已經達到了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標,但是整體社會經濟仍處于機械化水平和自動化水平均不高的層次,大量的中小規模粉塵涉爆類企業雖然解決了一定的社會勞動力問題,但是較低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在這類企業中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加上政府的監管不力,一旦失控則將會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本文以SY縣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為研究主體,以實證分析法與案例分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SY縣的粉塵涉爆中小企業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實際情況,發現此類企業普遍存在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較差、企業的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廠房選址及設備方面存在隱患、日常安全管理不規范、安全管理人員不夠專業及沒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幾種共性問題;同時,政府監管部門也存在監管執法人員不足、監管信息化水平低、執法裝備保障不足、應急預案貫徹不嚴格、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本論文針對粉塵涉爆類中小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一一分析,從企業來說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過于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安全管理;沒有針對企業實際制定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企業成立時沒有經過專門設計并驗收;不愿投入資金聘請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企業對其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敷衍應對以及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認識不夠,落實不嚴。而政府監管部門存在問題的原因則是執法人員招錄不足或者其他部門抽調導致人員短缺;監管系統的信息壁壘和年齡差異導致信息化不足;同級財政沒有設立專項資金導致執法裝備配合不夠;沒有統一的預案編制體系和對相應預案進行演練造成事故應對能力不足;法律法規制定階段對各方意見沒有充分征詢造成模糊地帶的存在等。筆者在借鑒國內外較好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供電作業項目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系統開發及后評價研究2018-01-28
- 6S生產管理在浙江農行的應用與提升研究2018-02-01
- LY市甲醛行業安全生產多元化管理研究2018-02-13
- L公司中層生產管理人員薪酬體系優化研究2018-03-07
- DL植物工廠規模化經營生產戰略管理研究2018-03-23
- 美卓礦機機械加工件的逆向定價生產管理研究2018-04-23
- 核電數字化分布式儀控系統研制進度風險管理研究2018-05-02
- 尾砂壩加高工程和加高后安全生產管理措施的研究2018-05-15
- 武漢鐵路局漯河車站行車安全生產管理分析研究2018-05-18
- 軌道交通供電運行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