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相互影響探討
時間:2022-07-21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本文通過空間計量研究科技創新與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關系,結果發現: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會促進進口貿易額的增加,其中科學技術人員、技術市場成交額、經費投入強度都會對進口總額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周邊地區進口總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并不顯著,只有少數幾個指標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報告中指出:“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已經從原來的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所引領的新的發展模式。堅持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模式,打造全球創新資源配置體系,推動開放創新。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從經濟發展的供給側來講,長期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帶來了嚴重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解決這一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利用科技創新找到高效率的生產方式,打造集約式發展。從五大發展理念來看,創新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其中科技創新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科技創新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共享發展和綠色發展,同時還能增加貿易附加值,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分工地位,在全球價值鏈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實現開放發展和協調發展。
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能力,發布多項政策來促進科技創新發展。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中國經濟開始走上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開始由資源導向型轉向技術導向型。但是我國在尖端科技和專利質量上還遠不如一些發達國家。根據我國《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指數、數量指數、效率指數偏低。要發展科技還需借助外力,而中國外貿事業的發展正好可以在其中穿針引線,讓中國學習到外國的尖端技術。所以我國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貿易強國。發展貿易能讓我國吸收到外國的先進技術,提升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能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而高水平外貿同時也能促進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科技創新水平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在空間上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強的集聚現象,在探究其關系時,傳統的計量分析并不能真實全面地體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空間計量模型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
1.2研究意義
1.2.1選題的學術意義
本文對完善進出口貿易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相關文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近年來,已有許多專家學者通過傳統理論來研究中國國際貿易與技術創新能力的相關問題。但是,很少有學者在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研究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相互影響關系。
本文在研究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的大方向下,注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的時代背景,具有獨特的研究視角。通過空間計量回歸模型來分析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以及科技創新能力對進出口貿易的反饋。
1.2.2選題的實踐意義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時空分布情況,了解我國貿易水平和科技創新薄弱地區,能夠對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提供現實方面的指導意見。
通過建立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指標體系,并與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地得出二者之間的相關聯動性。同時,緊跟國家創新驅動政策,對我國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現實方面的指導意見。
1.2.3研究目的
提高科技創新水平能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而經濟高質量發展會提高我國對外貿易質量和對外開放水平,而高質量高水平的貿易又會促使我國更好地引進、吸收和模仿國外的先進技術,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和相互影響機制,并對高質量發展提出具體建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2章文獻綜述
2.1國內外研究現狀
2.1.1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整體上看,我國的經濟面貌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從經濟總量來看,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從經濟結構來看,近幾年來,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需求結構改善,經濟向高端水平持續邁進。從經濟效應來看,我國科技發展迅速,專利數量提升至世界第一。
我國經濟在長期快速發展的模式下,逐漸失去了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勝利就變得更加困難。如果想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堅持高質量發展。我國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另一方面要推行貿易強國政策。貿易強國不僅要提高進出口額度,還需要在國家創新的基礎上來進行建設,一個沒有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貿易大國是極其不穩定的。要想真正地實現貿易強國需要提高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占比,推動創新戰略發展,建立創新型國家,構建高質量和高水平的貿易體系。
2.1.2科技創新能力指標測度國內外研究現狀
Fageberg和Srhollcc(2009)認為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企業獲取超額利潤。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最先提出“創新”的概念,其后“創新”理論朝著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個方向發展,用以研究制度變遷和企業的經濟效益,之后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以技術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來發展經濟。對于科技創新的測度研究,國內外學者大都針對企業技術創新進行研究。Hagedoom和Cloodt(2003)分析了多種創新測度指標之后,提出可以用新產品開發數、R&D投入額和專利申請數來衡量科技創新績效。
2.2文獻評述
綜上所述,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對一個地區的外商融資起到促進作用,帶動一個地區的商業投資,吸引周邊地區人才和資本的加入,增強其貿易水平。進口額的提高可以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和競爭效應,來提升本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
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關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實證分析上,分析影響科技創新能力的因素,并通過回歸分析得出各個指標影響因素大小。這缺乏一定的理論分析。雖然各個學者用的方法、研究的對象都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結果證實了這兩者都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且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對象多為單個區域,對于中國整體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研究分析較少,導致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會在此基礎上盡量完善。
本文會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運用空間計量模型對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加入地理矩陣和經濟地理矩陣來具體分析在不同矩陣下影響系數會有何變化,并研究進出口貿易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否會對周圍省份產生影響。
第3章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相互影響的相關理論闡述............................10
3.1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影響的相關理論闡述.....................................10
3.1.1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影響的理論基礎..................................10
3.1.2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機制..........................................10
第4章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的現狀分析....................17
4.1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水平度量與時空演變特征.....................17
4.1.1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分析.................................17
4.1.2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測度分析.........................................19
第5章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相互影響的實證研究............................30
5.1計量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30
5.1.1模型選擇.........................................30
5.1.2變量選擇........................................30
第5章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相互影響的實證研究
5.1計量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5.1.1變量選擇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一共有三個,即進口額度、出口額度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綜合得分。
(2)解釋變量
在上文的科技創新能力指標中選取7個核心指標作為進口額與出口額的解釋變量。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lnRDdf)這個指標主要是各地R&D經費投入金額與各地實際GDP的比值,其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水平強度的主要指標之一。政府資金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lnRDie)代表這一地區政府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每一百人高等學校在校人數(lnRDp),學校是知識的源泉。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lnbr)代表這一個地區科技創新的產出。技術市場成交額(lnndp)代表這一地區科技創新轉化為經濟能力的強度。各地區高技術產業的投資(lntra)代表一個地區科技創新的投入。最后一個變量是商標注冊申請與注冊數(lntit),這個指標將科技創新能力與市場掛鉤。科技創新能力綜合得分的解釋變量為出口貿易總量(lneq)地區整體出口額、和進口貿易總量(lnip)地區整體進口額。
第6章結論與政策分析
6.1主要結論
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產出、科技創新投入三個維度選取10個指標,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水平進行測量得出結果,運用Moran’I指數進行空間自相關分析,最后發現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呈現東高西低的情況,其中沿海地區借助區位因素科技發展迅速,但是并沒有對中部地區產生影響,中部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是處于中度水平,并沒有向沿海地區一樣發展為高水平。我國各地區科技創新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其中中部地區科技創新水平提高速度最快,而其他地區尤其是青海、寧夏等科技創新能力低,發展速度過于緩慢。最后,通過空間計量研究科技創新與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關系,結果發現: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會促進進口貿易額的增加,其中科學技術人員、技術市場成交額、經費投入強度都會對進口總額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周邊地區進口總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并不顯著,只有少數幾個指標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會促進其進口貿易的增加,其中R&D經費投入強度出口額的促進作用最大,但是對于周圍地區出口額度的增加并不明顯;進口額對于科技創新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會促進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但是出口額的提高并不會對科技創新產生太大影響。
參考文獻(略)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報告中指出:“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已經從原來的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所引領的新的發展模式。堅持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模式,打造全球創新資源配置體系,推動開放創新。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從經濟發展的供給側來講,長期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帶來了嚴重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解決這一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利用科技創新找到高效率的生產方式,打造集約式發展。從五大發展理念來看,創新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其中科技創新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科技創新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共享發展和綠色發展,同時還能增加貿易附加值,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分工地位,在全球價值鏈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實現開放發展和協調發展。
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能力,發布多項政策來促進科技創新發展。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中國經濟開始走上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開始由資源導向型轉向技術導向型。但是我國在尖端科技和專利質量上還遠不如一些發達國家。根據我國《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指數、數量指數、效率指數偏低。要發展科技還需借助外力,而中國外貿事業的發展正好可以在其中穿針引線,讓中國學習到外國的尖端技術。所以我國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貿易強國。發展貿易能讓我國吸收到外國的先進技術,提升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能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而高水平外貿同時也能促進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科技創新水平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在空間上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強的集聚現象,在探究其關系時,傳統的計量分析并不能真實全面地體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空間計量模型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
1.2研究意義
1.2.1選題的學術意義
本文對完善進出口貿易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相關文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近年來,已有許多專家學者通過傳統理論來研究中國國際貿易與技術創新能力的相關問題。但是,很少有學者在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研究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相互影響關系。
本文在研究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的大方向下,注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的時代背景,具有獨特的研究視角。通過空間計量回歸模型來分析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以及科技創新能力對進出口貿易的反饋。
1.2.2選題的實踐意義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時空分布情況,了解我國貿易水平和科技創新薄弱地區,能夠對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提供現實方面的指導意見。
通過建立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指標體系,并與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地得出二者之間的相關聯動性。同時,緊跟國家創新驅動政策,對我國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現實方面的指導意見。
1.2.3研究目的
提高科技創新水平能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而經濟高質量發展會提高我國對外貿易質量和對外開放水平,而高質量高水平的貿易又會促使我國更好地引進、吸收和模仿國外的先進技術,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和相互影響機制,并對高質量發展提出具體建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2章文獻綜述
2.1國內外研究現狀
2.1.1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整體上看,我國的經濟面貌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從經濟總量來看,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從經濟結構來看,近幾年來,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需求結構改善,經濟向高端水平持續邁進。從經濟效應來看,我國科技發展迅速,專利數量提升至世界第一。
我國經濟在長期快速發展的模式下,逐漸失去了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勝利就變得更加困難。如果想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堅持高質量發展。我國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另一方面要推行貿易強國政策。貿易強國不僅要提高進出口額度,還需要在國家創新的基礎上來進行建設,一個沒有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貿易大國是極其不穩定的。要想真正地實現貿易強國需要提高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占比,推動創新戰略發展,建立創新型國家,構建高質量和高水平的貿易體系。
2.1.2科技創新能力指標測度國內外研究現狀
Fageberg和Srhollcc(2009)認為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企業獲取超額利潤。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最先提出“創新”的概念,其后“創新”理論朝著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個方向發展,用以研究制度變遷和企業的經濟效益,之后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以技術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來發展經濟。對于科技創新的測度研究,國內外學者大都針對企業技術創新進行研究。Hagedoom和Cloodt(2003)分析了多種創新測度指標之后,提出可以用新產品開發數、R&D投入額和專利申請數來衡量科技創新績效。
2.2文獻評述
綜上所述,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對一個地區的外商融資起到促進作用,帶動一個地區的商業投資,吸引周邊地區人才和資本的加入,增強其貿易水平。進口額的提高可以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和競爭效應,來提升本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
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關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實證分析上,分析影響科技創新能力的因素,并通過回歸分析得出各個指標影響因素大小。這缺乏一定的理論分析。雖然各個學者用的方法、研究的對象都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結果證實了這兩者都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且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對象多為單個區域,對于中國整體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研究分析較少,導致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會在此基礎上盡量完善。
本文會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運用空間計量模型對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加入地理矩陣和經濟地理矩陣來具體分析在不同矩陣下影響系數會有何變化,并研究進出口貿易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否會對周圍省份產生影響。

3.1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影響的相關理論闡述.....................................10
3.1.1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影響的理論基礎..................................10
3.1.2進出口貿易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機制..........................................10
第4章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與進出口貿易的現狀分析....................17
4.1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水平度量與時空演變特征.....................17
4.1.1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分析.................................17
4.1.2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測度分析.........................................19
第5章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相互影響的實證研究............................30
5.1計量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30
5.1.1模型選擇.........................................30
5.1.2變量選擇........................................30
第5章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科技創新能力相互影響的實證研究
5.1計量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5.1.1變量選擇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一共有三個,即進口額度、出口額度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綜合得分。
(2)解釋變量
在上文的科技創新能力指標中選取7個核心指標作為進口額與出口額的解釋變量。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lnRDdf)這個指標主要是各地R&D經費投入金額與各地實際GDP的比值,其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水平強度的主要指標之一。政府資金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lnRDie)代表這一地區政府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每一百人高等學校在校人數(lnRDp),學校是知識的源泉。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lnbr)代表這一個地區科技創新的產出。技術市場成交額(lnndp)代表這一地區科技創新轉化為經濟能力的強度。各地區高技術產業的投資(lntra)代表一個地區科技創新的投入。最后一個變量是商標注冊申請與注冊數(lntit),這個指標將科技創新能力與市場掛鉤。科技創新能力綜合得分的解釋變量為出口貿易總量(lneq)地區整體出口額、和進口貿易總量(lnip)地區整體進口額。

6.1主要結論
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產出、科技創新投入三個維度選取10個指標,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水平進行測量得出結果,運用Moran’I指數進行空間自相關分析,最后發現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呈現東高西低的情況,其中沿海地區借助區位因素科技發展迅速,但是并沒有對中部地區產生影響,中部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是處于中度水平,并沒有向沿海地區一樣發展為高水平。我國各地區科技創新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其中中部地區科技創新水平提高速度最快,而其他地區尤其是青海、寧夏等科技創新能力低,發展速度過于緩慢。最后,通過空間計量研究科技創新與進出口貿易的相互影響關系,結果發現: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會促進進口貿易額的增加,其中科學技術人員、技術市場成交額、經費投入強度都會對進口總額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周邊地區進口總額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并不顯著,只有少數幾個指標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會促進其進口貿易的增加,其中R&D經費投入強度出口額的促進作用最大,但是對于周圍地區出口額度的增加并不明顯;進口額對于科技創新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會促進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但是出口額的提高并不會對科技創新產生太大影響。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匯率對俄羅斯對外貿易的影響2018-01-30
- 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2018-03-09
- 京津冀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2018-03-18
- 中國農產品企業國際貿易市場進入模式選擇研究2018-03-28
- 結構突變下國際原油價格與中美股票價格的波動溢出效應2018-04-20
- 我國重化工業產業調整與轉移對區域碳排放差異貿易影響2018-05-31
- 中國出口對國內消費貿易需求的擠出效應研究2018-06-25
- 中國對西亞四國出口貿易的驅動效應及其影響因素2018-07-14
- 碳補貼政策下供應鏈企業一體化國際貿易策略選擇2018-07-29
- 碳配額不同分配機制下供應鏈碳減排策略及國際貿易...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