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OL公司車身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思考
時間:2022-06-24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本文以涂裝生產線的流程再造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和定量分析法系統深入的研究了精益生產理念下的車身涂裝生產流程再造的內容和方法,使TJOL 公司的生產系統得到改善和優化,從而提了高企業在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同時為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生產流程和精益生產應用的成功案例參考,從而不斷推動汽車制造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在當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巨大挑戰下,新能源汽車肩負著人類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的巨大期望走上了歷史舞臺,它因燃燒產生清潔尾氣、改善大氣環境被各國重視,促進了汽車行業不斷技術進步和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
近 30 年來,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2009 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躍居全球首位。2010 年我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得到國家的重視,并將其放在戰略位置,2012 年頒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2012 年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將新能源汽車列入了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 2015 年國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1],2017 年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表示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發展行業,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 11 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明確五年目標,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量的 20%左右,以及“203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要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遠期目標。通過幾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迅速提升,2020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 500萬輛[2]。新能源汽車領域恰好是特殊產業鏈融入新經濟常態,開展產業鏈更新換代、推動消費低碳環保轉型發展而盛行的領域。
近年來,國內汽車自然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工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國產汽車產供銷連續二十多年不斷增長后,2018 年和 2019 年出現連續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較為穩定,各個行業都面臨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在當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巨大挑戰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緩解化石能源占比,減少尾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汽車行業不斷技術進步和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在國際國內已經形成廣泛共識。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企業質量良莠不齊,行業競爭性也在不斷加劇。企業要想成功轉型升級,技術和管理是繞不開的話題,技術方面要不斷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使產品質量和規模能力雙重提高,企業管理也必須適應新的國際競爭環境,采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縮短交貨周期,降低生產成本,以良好的差異化服務提高市場占有率。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生產車間是一個企業生產的重要產出單位。在生產車間,各工種的工人按照設計要求和標準流程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制造,出產的產品以滿足甲方使用要求的零部件為最終合格標準。工序是車間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活動。各工序在車間中按照一定的生產規則進行串聯排序,從而形成整個車間的生產工藝流程[3]。在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中,每個不同工序在生產產品時都會對工件進行特定的加工,產生不同的特征信息,這些信息在整個車間的各環節中進行這不斷的流轉和變換[4],從而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Vahdani 主要研究了企業的車輛生產計劃,他提出利潤最大化的方法就是不斷滿足市場客戶的需求,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這就要求在生產階段要加強管控,生產計劃的制定要和客戶需求和企業生產能力相匹配,合理分配生產任務,提高各工廠的生產柔性,通過調控使工廠車輛的庫存成本盡可能降低[5]。Hein 與 Almeder主要研究了在生產階段利用庫存和供應準時制兩種方式對原材料進行加工[6],從而制定了車輛的具體生產計劃。Barda 和 Nananukul 構建了產生生產的規劃模型,通過對生產中各環節的庫存研究,按照不同周期合理分配了不同的產品生產數量,降低了企業的庫存[7]。
精益生產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理念,應用到生產中是非常重要的。該理論在上世紀 90 年代得到大力推廣,直至今日這種生產方式已經深入各大制造企業的日常生產中,受到很多企業的推崇。1977 年,Sugimori 等幾位日本學者將這種實踐成果應用到理論研究領域 [8]。大野耐一的觀點是生產最大的目標是將浪費降為零[9]。
第二章 基本概念與相關理論
2.1 流程再造概念與理論
2.1.1 生產流程的概念
生產流程是指在生產加工工藝中,從原材料投入到制成品產出,根據一定的機器設備按序持續地開展生產加工的過程。也指產品從原料到制成品的制作過程中各工步的組成。生產流程作為一個詳細的過程,總體上應具有下列因素:客戶、供應商、進料、輸出、資源、績效。
生產過程是生產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從生產技術準備開始直到產品制造出來為止的全部過程,也是把生產運營資源的投入轉換成產出的過程。生產運營由場所(Plant)、人力(People)、工藝(Process)、部件(Part)以及計劃控制(Planing and Contral System)等組成,這五個詞語的英文字頭為“P”,簡稱“5P”。
2.1.2 生產流程的構成
生產流程包括企業生產過程和社會生產過程。其又可分為狹義和廣義的生產流程。
(1)狹義的生產流程
商品的生產流程,是對原料開展生產加工,使之轉換為制成品的一系列生產主題活動的運行過程。
(2)廣義的生產流程
從廣義的方面定義,就是指企業生產過程和社會生產過程。企業生產流程包含基本生產(基本產品是企業用以滿足社會需要,在市場上銷售的本企業的專業產品)、生產技術準備、生產輔助過程(是生產輔助商品的基礎生產主題活動)、生產服務項目等企業范疇內各種各樣生產主題活動相互協作的運行過程。
商品生產流程由一系列生產階段所組成,一般包括生產加工制作過程、檢測過程、運送過程和停息過程。產品生產流程是企業生產過程的核心部分。
2.2 精益生產概念與理論
2.2.1 精益生產的概念
精益生產是由日本豐田公司的“準時制生產”發展而來。從觀念、環境、組織、流程到經營理念、管理目標等全新的企業制造模式、生產模式、管理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占用資源、減少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等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從過去關注生產現場的 Kaizen 轉變為生產計劃管理、庫存控制、成本管理、員工素養養成、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企業經營管理涉及的諸多層面[45]。
精益生產是通過運行方式、系統結構、人員組織和市場供求等各方面的創新,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市場更新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多余、無用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小批量”、“多品種”[46]。
2.2.2 精益生產的起源與發展
精益生產(LP)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汽車計劃署的許多權威專家對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 JIT 生產工藝的一種美譽。精益生產管理方法源自豐田汽車的生產過程。它由麻省理工學院的 17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權威專家和學者開發總結而成。
精益生產管理方法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生產和處理系統中,而且還體現在產品研發、合作協同、網絡營銷及其運營管理等各個領域。它是當今機械行業中最好的生產制造組織系統和管理方式。
第三章 TJOL 公司車身涂裝生產流程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 15
3.1 公司概況及主要產品 .............................. 15
3.1.1 公司概況 ........................... 15
3.1.2 公司主要產品 .......................... 15
第四章 TJOL 公司車身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設計及分析 ................... 23
4.1 車身涂裝生產流程改進設計 ........................... 23
4.1.1 改進目標和原則 .......................... 23
4.1.2 改進方案框架 ............................ 23
第五章 TJOL 公司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保障措施和效果分析 ............... 48
5.1 精益改進的保障措施 .............................. 48
5.1.1 加強全員培訓 ............................. 48
5.1.2 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 49
第五章 TJOL 公司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保障措施和效果分析
5.1 精益改進的保障措施
在所有車身涂裝生產中實施生產流程精益改進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必須高瞻遠矚,制定一系列保證體系措施,分步實施,協調推進。
5.1.1 加強全員培訓
優秀的人才是公司競爭優勢的不竭動力。所以經常安排全員學習培訓尤為重要,既要提高全部員工的整體素質,也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為保證 TJOL 公司涂裝生產線精益改進方案的實施,必須加強全員培訓,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
(1)車間領導培訓
①針對有關最新政治和經濟形勢、當前相關政策和高科技技術新發展趨勢的信息內容,特別是對于國家重要經濟政策的解釋和當前有關政策調整的信息內容,要不斷參加學習培訓,與時俱進并跟上公司的發展脈搏。
②開拓領導眼界,提高決策判斷水平,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國內外企業發展專題會議和政府組織的政策法規培訓會議,加強相關企業和聯盟間的交流學習,拓寬眼界,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決策能力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本文以涂裝生產線的流程再造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和定量分析法系統深入的研究了精益生產理念下的車身涂裝生產流程再造的內容和方法,使TJOL 公司的生產系統得到改善和優化,從而提了高企業在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同時為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生產流程和精益生產應用的成功案例參考,從而不斷推動汽車制造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結合 TJOL 公司涂裝生產系統的生產運營情況,以精益生產理論和 ECRS優化原則為基礎,以公司新能源汽車車身涂裝生產線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生產線流程再造的內涵和任務,系統揭示了公司目前涂裝生產系統中所存在的涂裝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環保不達標和現場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利用魚骨圖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找出來存在問題的成因。
第二,基于流程再造理論,結合 ECRS 優化原則,在現有汽車生產線的基礎上開發了機器人智能涂裝系統、綠色涂裝廢氣處理系統、生產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統,優化了車身結構和涂裝送排風系統的節能方案,通過對新能源汽車車身涂裝生產進行流程再造,達到了提高涂裝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實現了企業新能源汽車車身涂裝生產的新需求。
第三,應用精益生產理論的價值流圖分析技術和方法對其生產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從涂裝生產系統等待、運輸、過度加工、無用操作、缺陷、生產過剩、庫存等方面識別系統中的浪費,提出了在密封注膠工序、涂裝工藝、精飾作業時間和非增值工藝等方面優化改善方案,提升了系統的有效產出,提高了車身涂裝產品質量,降低了運營成本和庫存。
第四,利用精益生產的 5S 現場管理法對現場中的人員、機器、物料、方法、環境五大生產要素進行系統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改進措施,從加強全員培訓、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融入精益生產企業文化三個方面完善了車身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保障措施,具體分析了系統改造后的效果。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在當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巨大挑戰下,新能源汽車肩負著人類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的巨大期望走上了歷史舞臺,它因燃燒產生清潔尾氣、改善大氣環境被各國重視,促進了汽車行業不斷技術進步和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
近 30 年來,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2009 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躍居全球首位。2010 年我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得到國家的重視,并將其放在戰略位置,2012 年頒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2012 年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將新能源汽車列入了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 2015 年國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1],2017 年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表示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發展行業,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 11 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明確五年目標,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量的 20%左右,以及“203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要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遠期目標。通過幾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迅速提升,2020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 500萬輛[2]。新能源汽車領域恰好是特殊產業鏈融入新經濟常態,開展產業鏈更新換代、推動消費低碳環保轉型發展而盛行的領域。
近年來,國內汽車自然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工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國產汽車產供銷連續二十多年不斷增長后,2018 年和 2019 年出現連續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較為穩定,各個行業都面臨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在當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巨大挑戰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緩解化石能源占比,減少尾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汽車行業不斷技術進步和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在國際國內已經形成廣泛共識。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企業質量良莠不齊,行業競爭性也在不斷加劇。企業要想成功轉型升級,技術和管理是繞不開的話題,技術方面要不斷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使產品質量和規模能力雙重提高,企業管理也必須適應新的國際競爭環境,采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縮短交貨周期,降低生產成本,以良好的差異化服務提高市場占有率。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生產車間是一個企業生產的重要產出單位。在生產車間,各工種的工人按照設計要求和標準流程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制造,出產的產品以滿足甲方使用要求的零部件為最終合格標準。工序是車間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活動。各工序在車間中按照一定的生產規則進行串聯排序,從而形成整個車間的生產工藝流程[3]。在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中,每個不同工序在生產產品時都會對工件進行特定的加工,產生不同的特征信息,這些信息在整個車間的各環節中進行這不斷的流轉和變換[4],從而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Vahdani 主要研究了企業的車輛生產計劃,他提出利潤最大化的方法就是不斷滿足市場客戶的需求,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這就要求在生產階段要加強管控,生產計劃的制定要和客戶需求和企業生產能力相匹配,合理分配生產任務,提高各工廠的生產柔性,通過調控使工廠車輛的庫存成本盡可能降低[5]。Hein 與 Almeder主要研究了在生產階段利用庫存和供應準時制兩種方式對原材料進行加工[6],從而制定了車輛的具體生產計劃。Barda 和 Nananukul 構建了產生生產的規劃模型,通過對生產中各環節的庫存研究,按照不同周期合理分配了不同的產品生產數量,降低了企業的庫存[7]。
精益生產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理念,應用到生產中是非常重要的。該理論在上世紀 90 年代得到大力推廣,直至今日這種生產方式已經深入各大制造企業的日常生產中,受到很多企業的推崇。1977 年,Sugimori 等幾位日本學者將這種實踐成果應用到理論研究領域 [8]。大野耐一的觀點是生產最大的目標是將浪費降為零[9]。
第二章 基本概念與相關理論
2.1 流程再造概念與理論
2.1.1 生產流程的概念
生產流程是指在生產加工工藝中,從原材料投入到制成品產出,根據一定的機器設備按序持續地開展生產加工的過程。也指產品從原料到制成品的制作過程中各工步的組成。生產流程作為一個詳細的過程,總體上應具有下列因素:客戶、供應商、進料、輸出、資源、績效。
生產過程是生產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從生產技術準備開始直到產品制造出來為止的全部過程,也是把生產運營資源的投入轉換成產出的過程。生產運營由場所(Plant)、人力(People)、工藝(Process)、部件(Part)以及計劃控制(Planing and Contral System)等組成,這五個詞語的英文字頭為“P”,簡稱“5P”。
2.1.2 生產流程的構成
生產流程包括企業生產過程和社會生產過程。其又可分為狹義和廣義的生產流程。
(1)狹義的生產流程
商品的生產流程,是對原料開展生產加工,使之轉換為制成品的一系列生產主題活動的運行過程。
(2)廣義的生產流程
從廣義的方面定義,就是指企業生產過程和社會生產過程。企業生產流程包含基本生產(基本產品是企業用以滿足社會需要,在市場上銷售的本企業的專業產品)、生產技術準備、生產輔助過程(是生產輔助商品的基礎生產主題活動)、生產服務項目等企業范疇內各種各樣生產主題活動相互協作的運行過程。
商品生產流程由一系列生產階段所組成,一般包括生產加工制作過程、檢測過程、運送過程和停息過程。產品生產流程是企業生產過程的核心部分。
2.2 精益生產概念與理論
2.2.1 精益生產的概念
精益生產是由日本豐田公司的“準時制生產”發展而來。從觀念、環境、組織、流程到經營理念、管理目標等全新的企業制造模式、生產模式、管理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占用資源、減少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等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從過去關注生產現場的 Kaizen 轉變為生產計劃管理、庫存控制、成本管理、員工素養養成、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企業經營管理涉及的諸多層面[45]。
精益生產是通過運行方式、系統結構、人員組織和市場供求等各方面的創新,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市場更新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多余、無用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小批量”、“多品種”[46]。
2.2.2 精益生產的起源與發展
精益生產(LP)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汽車計劃署的許多權威專家對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 JIT 生產工藝的一種美譽。精益生產管理方法源自豐田汽車的生產過程。它由麻省理工學院的 17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權威專家和學者開發總結而成。
精益生產管理方法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生產和處理系統中,而且還體現在產品研發、合作協同、網絡營銷及其運營管理等各個領域。它是當今機械行業中最好的生產制造組織系統和管理方式。

3.1 公司概況及主要產品 .............................. 15
3.1.1 公司概況 ........................... 15
3.1.2 公司主要產品 .......................... 15
第四章 TJOL 公司車身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設計及分析 ................... 23
4.1 車身涂裝生產流程改進設計 ........................... 23
4.1.1 改進目標和原則 .......................... 23
4.1.2 改進方案框架 ............................ 23
第五章 TJOL 公司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保障措施和效果分析 ............... 48
5.1 精益改進的保障措施 .............................. 48
5.1.1 加強全員培訓 ............................. 48
5.1.2 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 49
第五章 TJOL 公司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保障措施和效果分析
5.1 精益改進的保障措施
在所有車身涂裝生產中實施生產流程精益改進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必須高瞻遠矚,制定一系列保證體系措施,分步實施,協調推進。
5.1.1 加強全員培訓
優秀的人才是公司競爭優勢的不竭動力。所以經常安排全員學習培訓尤為重要,既要提高全部員工的整體素質,也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為保證 TJOL 公司涂裝生產線精益改進方案的實施,必須加強全員培訓,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
(1)車間領導培訓
①針對有關最新政治和經濟形勢、當前相關政策和高科技技術新發展趨勢的信息內容,特別是對于國家重要經濟政策的解釋和當前有關政策調整的信息內容,要不斷參加學習培訓,與時俱進并跟上公司的發展脈搏。
②開拓領導眼界,提高決策判斷水平,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國內外企業發展專題會議和政府組織的政策法規培訓會議,加強相關企業和聯盟間的交流學習,拓寬眼界,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決策能力

6.1 結論
本文以涂裝生產線的流程再造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和定量分析法系統深入的研究了精益生產理念下的車身涂裝生產流程再造的內容和方法,使TJOL 公司的生產系統得到改善和優化,從而提了高企業在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同時為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生產流程和精益生產應用的成功案例參考,從而不斷推動汽車制造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結合 TJOL 公司涂裝生產系統的生產運營情況,以精益生產理論和 ECRS優化原則為基礎,以公司新能源汽車車身涂裝生產線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生產線流程再造的內涵和任務,系統揭示了公司目前涂裝生產系統中所存在的涂裝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環保不達標和現場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利用魚骨圖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找出來存在問題的成因。
第二,基于流程再造理論,結合 ECRS 優化原則,在現有汽車生產線的基礎上開發了機器人智能涂裝系統、綠色涂裝廢氣處理系統、生產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統,優化了車身結構和涂裝送排風系統的節能方案,通過對新能源汽車車身涂裝生產進行流程再造,達到了提高涂裝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實現了企業新能源汽車車身涂裝生產的新需求。
第三,應用精益生產理論的價值流圖分析技術和方法對其生產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從涂裝生產系統等待、運輸、過度加工、無用操作、缺陷、生產過剩、庫存等方面識別系統中的浪費,提出了在密封注膠工序、涂裝工藝、精飾作業時間和非增值工藝等方面優化改善方案,提升了系統的有效產出,提高了車身涂裝產品質量,降低了運營成本和庫存。
第四,利用精益生產的 5S 現場管理法對現場中的人員、機器、物料、方法、環境五大生產要素進行系統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改進措施,從加強全員培訓、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融入精益生產企業文化三個方面完善了車身涂裝生產流程精益改進保障措施,具體分析了系統改造后的效果。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供電作業項目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系統開發及后評價研究2018-01-28
- 6S生產管理在浙江農行的應用與提升研究2018-02-01
- LY市甲醛行業安全生產多元化管理研究2018-02-13
- L公司中層生產管理人員薪酬體系優化研究2018-03-07
- DL植物工廠規模化經營生產戰略管理研究2018-03-23
- 美卓礦機機械加工件的逆向定價生產管理研究2018-04-23
- 核電數字化分布式儀控系統研制進度風險管理研究2018-05-02
- 尾砂壩加高工程和加高后安全生產管理措施的研究2018-05-15
- 武漢鐵路局漯河車站行車安全生產管理分析研究2018-05-18
- 軌道交通供電運行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