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驗視角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思考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2020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港建設總體方案》,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繪制了宏偉藍圖,這也意味著海南自由貿易港開始投入全面建設新階段。自 2018 年 4 月習近平主席在海南建省設經濟特區 30 周年大會上宣布全面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經經歷了探索階段(2018年-2020 年),在這一時期,海南已高質量的完成了海南自貿區試驗田任務,國際開放水平有所提高;與此同時,加快探索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建設,做好從“自貿區”向“自貿港”的銜接也是海南這一階段的任務。2020 年到 2025 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海南力求建立完善的自由港政策,提供一流的營商環境,初步完成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整體建設。2025 年至 2035 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持續深化階段,這一階段追求更為開放的經濟新體制,體現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到 2050 年,致力于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自由貿易港,使其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標桿。
海南四面環海,在 1988 年 4 月撤銷行政區,正式成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史上的試驗田,是中國重要的開放窗口。但是與世界著明自由貿易港新加坡港、迪拜港相比,海南自由貿易程度不高、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新高地,本文在探討新加坡和迪拜國際典型自由貿易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總結了值得海南自由貿易港吸納及借鑒的發展經驗,助力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自由貿易港興起于 16 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是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并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發展遍布全球,自由貿易港的輻射帶動作用促使各國加緊對自由貿易港類型、經濟效益、建設路徑的研究。因此國外研究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1)自由貿易港的類型
Jihong Chen,Zheng Wan,Fangwei Zhang(2018)認為自由貿易港口是一個特別的地區,是中國港口和陸地區域的結合體,他們基于理論模型和實證研究,建立了一個典型的自由貿易港區的發展績效評估系統,通過使用將層次分析法與灰色關聯分析相結合而構建的系統進行評估,確定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升級措施[1]。CHEN Jingwei(2020)認為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應該走一條差異化道路,找準定位,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2]。
(2)自由貿易港的經濟效益
Xiaoxi Deng,Ying Wang,Gi-Tae Yeo(2017)認為自由貿易港特有的業務功能和政策使這些區域具有獨特的經濟環境,建設自由貿易港可以吸引外國投資以發展國民經濟,是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3]。Dechun Huang,Ebenezer NicksonNeequaye,Jonathan Banahene(2018)發現雖然加納自由貿易港建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產生了巨額的經營成本,因此自由貿易港建設過程中要考慮成本控制[4]。Li Xiong,Meizhi Zhong(2018)認為建立自由貿易港是促進改革開放的措施,為了最大化集聚效應,一方面,我們需要擴大外部集聚效應,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利用內部集聚效應來降低成本[5]。Caitlin N.Benton(2016)通過分析關于美國自由貿易港的供應鏈整合,得出建設自由貿易港可以完善供應鏈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結論[6]。
第二章 自由貿易港的相關理論
2.1 自由貿易港內涵
自由貿易港是指設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境內,海關管理范圍之外的特殊區域[53]。在這個區域內,不征收關稅,允許資金、貨物、人才、數據等要素自由進出,在自由貿易港區內開展貨物的自由儲存、加工、制造、重新包裝、整理等活動不受限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 130 多個自由貿易港以及 2000 多個與自由貿易港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貿易區。新加坡、迪拜、鹿特丹、中國香港等都是發展歷史悠久、發展模式典型、享譽世界的自由貿易港。
自由貿易港是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由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而來。外國商品進入其他國家的市場前,需要經過海關的層層檢查,進入另一國國內市場需要繳納關稅。為了保護貨物入關前的安全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進出口導致的高額關稅,保稅區應運而生。在保稅區可以暫時不收關稅,等貨物入關時再補繳。外商在保稅區主要是為了暫時存儲貨物,不能生產貨物。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保稅區簡單的中轉存放功能存在局限性,對周邊經濟發展的帶動功能有限,于是保稅區開始發展為自貿區。自貿區是保稅區的進階,在自貿區,外商可以就地生產貨物,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作用,能有效帶動本地產業的發展。比自貿區更高水平的開放模式就是自由貿易港,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承載的功能不同。自由貿易港的劃定區域更廣,通常設在海港或空港城市;自由貿易港的“自由”更寬泛,包括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雇工自由、經營自由等多方面;自貿區實行優惠的進口關稅,而自由貿易港基本可實現零關稅;自貿區以在岸貿易為主,而自由貿易港配備有完善的港口設施和金融支持系統,可以支撐離岸貿易的開展[32]。相比之下自貿區存在諸多限制,而自由貿易港對標更高的開放標準。
2.2 自由貿易港特征
2.2.1 自由度高
自由貿易港的自由度高體現在貨物、資金、人員等要素自由進出方面。首先,貿易自由是自由貿易港為境外貨物進出口提供的最直接的自由。在貨物貿易方面,很多國家制定了負面清單,清單外的貨物可以實現自由進出口。在服務貿易方面:“既準入又準營”,外國服務貿易提供者進入自由貿易港可以撇開各種限制,直接進行經營管理活動。自貿港打破了服務貿易模式下存在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方面的貿易壁壘,對境外投資者給予國民待遇,吸引外來投資。
在自貿港,除了貨物進出自由以外,資金進出也不受限制。集中體現在外商投資范圍更廣,取消或放寬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等領域對投資者的資質要求,使投資范圍向服務業領域擴展。逐步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為外國企業進駐投資提供便利。此外,自由貿易港有高度開放和完善的金融體系,在金融支持方面,取消外匯管制,自由貿易港內貨幣兌換機制較為寬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融資租賃體系基本完備,這有助于為港口投資和商業活動提供資金融通保障,資金自由流動使跨境投融資更為便利,助力與貿易相關的投資和金融活動展開。
出入境自由和停留居住便利也是自由貿易港的一大吸引力和競爭力所在。大部分自由貿易港實行寬松的簽證政策,給予區內企業員工和來訪商務人士出入境一定期限的往返便利;對于各類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住給予政策支持[32]。

第三章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 SWOT 分析.........................12
3.1 優勢............................................12
3.1.1 區位優勢......................................12
3.1.2 政策優勢...............................................12
第四章 新加坡、迪拜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經驗................................26
4.1 新加坡、迪拜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現狀.......................................26
4.1.1 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發展現狀.................................26
4.1.2 迪拜自由貿易港現狀....................................27
第五章 借鑒國際經驗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31
5.1 依據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功能定位,形成比較優勢.................................31
5.2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31
第五章 借鑒國際經驗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5.1 依據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功能定位,形成比較優勢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整體功能應區別于其他自由貿易港,與新加坡、迪拜相比,海南自貿港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對外開放,還要考慮與中國內地市場的聯系,它需要發揮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溝通“橋梁”的作用。中國目前有 20 個自由貿易區,與海南相比,其他自貿區沒有得到中央的高度授權,導致自貿區開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海南有中央充分的授權,只要對自貿港的基本功能定位準確,完全可以建設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因此,對于海南來說,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就是確立對自貿港的正確認知。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對海南來說是難得的歷史機遇,自貿港對海南的意義是賦能,自貿港對中國的意義是以開放促改革,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2]。
基于以上的認識,全面系統的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與各個領域,海南自貿港建設有以下發展目標,第一,無論是綜合型自由貿易港模式下的新加坡港,還是“1+N”工貿結合型模式下的迪拜港,兩者各有所長,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多種經驗借鑒。集兩種模式的長處,海南要著力打造“港-產-城”聯動發展的自由貿易港,通過港口的發展帶動產業升級,進而帶動城市發展,實現全域高水平開放。第二,打造面向全球的國際服務貿易中心、國際著名休閑度假旅游中心、國際性購物中心、國際健康醫療旅行中心、數字服務貿易中心、創新人才集聚中心。第三,海南自貿港必須充分利用中央授權,通過全面體制改革,創造“政策比較優勢”,通過制度優勢把海南、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向新的發展階段,使服務貿易、貨物貿易、投資、金融、人員流動、信息數據都實現高度自由,高度便利,將海南自貿港建設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75]。

第六章 結論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新時代下海南的新機遇。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不僅可以為海南迎來一個經濟新增長點,而且,海南自由貿易港作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先行試驗區,將形成一個新的參與橋梁,將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肩負新時期深層次對外開放的重大歷史使命。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存在先天優勢:獨特的地理位置、廣闊的地理空間、天然的離島優勢,便于在海南發展離岸貿易和離岸金融。海南擁有優越的后天優勢:經濟特區的定位、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博鰲亞洲論壇的永久會址,這些政策功能定位賦予海南國際名片。
盡管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有一定的先天后天優勢,但是,由于海南位于中國南部邊陲,建國以來,由于跨海交通不便,海南經濟的發展明顯落后。目前海南存在營商環境不佳、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發展不均衡,農業占比大、城市化進程慢,無法對資金、技術、人才形成虹吸效應等問題,對建設現代化自由貿易港形成一定阻礙。區域性貿易集團逆全球化苗頭興起造成的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帶來強大的外部挑戰和壓力,制約著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進程。
海南自由貿易港尚且處于探索階段,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仍任重道遠。本文分析了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盡管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尚且處于幼年時期,但是,縱覽全世界,存在相對成熟的自由貿易港可供海南自由貿易港參考借鑒。根據海南自身的特點以及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的現狀,選取了新加坡和迪拜這兩個典型的自由貿易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同于綜合型自由貿易港模式下的新加坡港,也不同于“1+N”工貿結合型模式下的迪拜港,海南自貿港要根據中國國情、海南省情,繼續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既總結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形成“港-產-城”聯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海南特色的自由貿易港。
參考文獻(略)
- 匯率對俄羅斯對外貿易的影響2018-01-30
- 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2018-03-09
- 京津冀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2018-03-18
- 中國農產品企業國際貿易市場進入模式選擇研究2018-03-28
- 結構突變下國際原油價格與中美股票價格的波動溢出效應2018-04-20
- 我國重化工業產業調整與轉移對區域碳排放差異貿易影響2018-05-31
- 中國出口對國內消費貿易需求的擠出效應研究2018-06-25
- 中國對西亞四國出口貿易的驅動效應及其影響因素2018-07-14
- 碳補貼政策下供應鏈企業一體化國際貿易策略選擇2018-07-29
- 碳配額不同分配機制下供應鏈碳減排策略及國際貿易...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