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漁港安全生產管理研究
時間:2018-08-18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生產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做到投入少 、產出多,取得最佳經濟效益。而采用生產管理軟件的目的,則是提高企業生產管理的效率,有效管理生產過程的信息,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生產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廣東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線長達 4114 公里,2016 年全省納入登記管理的海洋機動漁船 56313 艘,占全國海洋機動漁船總數的 19%;沿海傳統漁民 70 多萬人;據統計全省現有各種等級類型的漁港 130 多個,能夠為漁船提供安全避風的容量達到 1.5 萬艘左右[1]。自 1994 年起連續 10 年實施了省人大《關于加強漁港建設的議案》,2008 年和 2012 年相繼出臺《關于促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決定》和《關于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伴隨著《廣東省漁港和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沿海漁港布局框架初步形成,通過漁港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加強,漁港的防災抗災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全指數進一步提高,增加了漁民收入,促進了漁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主義新漁村建設。但是,在漁港的使用和建設發展過程中安全管理問題突顯,主要體現在漁港權責不清、科學規劃不夠、建設資金不足、管理滯后、安全管理人員偏少等方面。特別是在當前新形勢下,漁港被賦予更多的職能,引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第一層次,漁港為漁船漁民提供避風、避險的安全需求;第二層次,漁港為捕撈漁業提供后勤保障服務的生產需求;第三層次,漁港為漁業提供貿易平臺的貿易需求;第四層次,漁港為廣大民眾提供一個旅游度假的休閑需求。現在漁港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問題。因此,提出漁港安全管理研究是及時的、必要的。為保障海洋漁業生產安全,促進漁民增收、漁業增效,提高漁業綜合能力,保障海洋漁業穩定、健康、持續發展,推動漁區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漁港安全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
..........
1.2 研究意義
本文旨在從漁港安全管理角度考慮漁港與漁業關系,漁港與漁區關系,漁港與漁民關系,探索漁港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提升漁港安全管理水平,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漁港功能從單一的避風卸貨向多功能漁港轉變,不僅滿足最基本的漁船避風減災、漁業生產功能,保護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具有較強的服務配套能力,進而推動現代化漁港建設,通過漁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全方面提升漁業生產工作,促進漁業經濟發展。廣東是我國海洋大省之一,海域面積 42 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 4114 公里,居全國首位。2016 年,全省納入登記管理的海洋機動漁船 56313 艘,占全國海洋機動漁船總數的 19%;海洋漁業村(鎮)692 個;沿海傳統漁民 71 萬人;海水產品產量 442.4 萬噸,占全國海水產品總產量的 14.1%。漁業、漁民、漁村是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漁港建設對于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廣東省漁港歷經十余年的穩步建設,初步形成覆蓋重點經濟區域、重要漁區的漁港布局。但由于漁港基礎薄弱、布局密度低、防災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仍與當前的現代化漁港建設要求有較大差距。
........
第二章 廣東省漁港管理現狀
漁港是漁民群眾進行擴大漁業再生產活動的重要場所,承載著著漁需物資及生活補給、裝卸漁貨、漁船、停靠、錨泊、避風等功能,漁民的生存、就業、增收都依賴于它。作為漁業經濟管理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漁港對漁業經濟繁榮的促進、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都起到重要作用,漁民的切身利益與之休戚相關[1][2]。
2.1 廣東省漁港建設及權責現狀
漁港屬于公益性建設項目,目前,廣東省漁港建設的主體都是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委托當地海洋漁業部門,漁港的所有權歸屬國有。漁港建設的法人有的是漁港建設中心負責人,有的地方政府負責人,有的是市縣漁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有的是漁港投資公司負責人。責任主體不明確。漁港的所有權、建設權和經營權“三權”不清,漁港建設、經營、監管、維護主體模糊,漁港建設缺少各部門聯動,漁業主管部門獨木難支。漁港項目工程的報建和質量監督等業務未明確法定的受理部門,建設、水利、交通、消防等行業主管部門不予受理;漁港管理機構、人員、經費不落實,“不建不管、只建不管、只用不養”等矛盾尤為突出;漁港經營缺少流程規范,投資者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企業對投資環境缺少信心。近年省級財政為漁港建設預留了 7.9 億元建設資金,但由于受工程建設超時、超預算、地方配套能力弱、財政撥付制度的限制,實際投用只有 2.1 億元。
.......
2.2 廣東省漁港漁業安全生產現狀
廣東省是漁業大省,根據 2015 中國漁業年鑒統計,全省共有漁業戶 525885戶,漁業人口 2350775 人(詳見表 2-1,表 2-2),其中專業從業人員 837113 人,占比 35.61%;專業從業人員中從事捕撈業的人員有 259147 人,占比 30.96%。“三無漁船”是指無船名船號、無漁船證書、無船籍港的漁船。由于漁港監管部門很難對這些漁船實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因此這些“三無漁船”很容易造成漁港秩序混亂,對漁港及海上生產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三無船舶”有近 5600 艘,主要以小型外籍漁船、艇、筏為主,且主要分布在粵北沿海等地區(詳見表 2-6)。
........
第三章 當前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22
3.1 廣東省漁港建設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22
3.2 廣東省漁港中漁船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4
3.3 廣東省漁港中漁民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5
3.4 廣東省漁港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5
3.5 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30
第四章 完善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的對策...........31
4.1 高標準建設漁港.... 31
4.2 完善漁港安全管理設施......... 36
4.3 加強在港漁船的規范化管理..... 38
4.4 不斷提升漁港區漁民綜合素質.............. 39
4.5 加強漁港漁業安全生產管理..... 40
4.6 加強漁港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41
4.7 完善漁港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設.............. 42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44
第四章 完善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的對策
通過漁港安全管理現狀的分析,理順漁港安全管理中各要素間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的對策及措施,加快廣東省現代漁港的建設,提高漁港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高漁港防災減災的能力,保障漁民財產生命安全,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和漁區經濟社會繁榮穩定。
4.1 高標準建設漁港
地方政府已積極組織開展現代漁港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各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指導地方開展現代漁港規劃建設工作;廣東省沿海多港灣,建港自然條件優越;省內擁有較強的現代漁港規劃和建設的基礎。漁港建設對專業化管理及資金的投入需要較大,公私合作關系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可較好的解決漁港的建設及投資方面問題,以促進漁港的建設與發展。(1)引進民間資本。單靠政府支持,難以滿足漁港基建資金投入收益慢、風險高及資金需求量大的問題。通過 PPP 管理方式,將政府及各類組織將民間資本通過多途徑引入到基建項目,不僅能滿足項目的建設,更能減少政府資金壓力,促進漁港基建完善并保障經濟發展。(2)引人現代管理經驗。漁港建設作為半公開項目,一直以政府壟斷資本作為直接項目經營,缺少市場競爭,更無相應激勵機制促進項目推進。應引入 PPP管理模式,打破項目施工及后期項目管理中政府的主體地位,以合同規定港權,以契約精神規定政府的權限,以公開招標實現基建項目的公平與質量,最終實現港口的優質化建設與管理,形成港口當局的無形資產,增大對民間資本的吸引力,促進港口經濟、基建與民營資本的雙贏。


.........
結論
本文從廣東省漁港建設及權責、漁港漁業安全生產、漁港安全管理模式、漁港安全管理隊伍等方面,分析了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現狀,并對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存在的建設使用、港區內漁船安全管理、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漁港安全管理隊伍等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剖析,提出了廣東省漁港安全管理的對策。科學規劃,加快漁港建設。突破傳統廣東漁港建設模式,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漁港,將廣東漁港建設規劃與漁業、城鎮、旅游和環保等規劃相銜接,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港章、港權、港域,預留漁港的發展空間。構建現代漁港新體系,形成“一個中心、三個港區”的空間布局結構,基本滿足漁船就近安全避風的需要,逐漸實現漁港功能多元化。因地制宜,加強漁港安全管理。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是提升漁港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二是不斷規范漁港附屬設施的管理;三是加強漁港航道、航標和錨地等交通管理;四是加強漁港水域環境管理。加強在港漁船的規范化管理。不斷規范漁船基礎管理工作,推進本港漁船升級改造的監管,加強漁船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漁港區漁民綜合素質,提高漁港區漁民的安全意識和技術素質,建立健全漁業船員培訓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增強漁民的海洋防污染觀念,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和生態觀,保障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漁港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做好漁港企業漁業生產安全管理,加強漁港加冰、加水和加油企業管理,加強漁貨交易管理和加工企業管理等;加快漁港管理信息化進程。完善漁港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有效應對各方風險;制定漁港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有效應對風、浪、消防和環境污染等漁港安全隱患;明確權責,加強預案演練,提高防范風險能力。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供電作業項目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系統開發及后評價研究2018-01-28
- 6S生產管理在浙江農行的應用與提升研究2018-02-01
- LY市甲醛行業安全生產多元化管理研究2018-02-13
- L公司中層生產管理人員薪酬體系優化研究2018-03-07
- DL植物工廠規模化經營生產戰略管理研究2018-03-23
- 美卓礦機機械加工件的逆向定價生產管理研究2018-04-23
- 核電數字化分布式儀控系統研制進度風險管理研究2018-05-02
- 尾砂壩加高工程和加高后安全生產管理措施的研究2018-05-15
- 武漢鐵路局漯河車站行車安全生產管理分析研究2018-05-18
- 軌道交通供電運行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