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的決定和管理研究
時間:2017-01-16 來源:www.bjboz.cn作者:lgg
第一章 導論
本章首先闡述了選題背景及研究目標,接著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綜述,闡述了論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創新點、難點和不足,最后列示了與匯率相關的幾個概念,對論文的研究時間段進行了界定。本章的作用在于對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進行概括介紹,對研究涉及的相關概念和時間段進行界定,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礎。
第一節 選題背景及研究目標
2009 年 7 月,中國啟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工作,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式啟動。2010 年,中國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2011 年、2012 年跨境人民幣結算從地域到項目全面放開,跨境收支中人民幣結算比例不斷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 7.6 萬億元。2014 年,人民幣在我國跨境收支中的占比接近 25%,在跨境收支各幣種中居第二位,與境外 174 個國家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資本項目可兌換也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2010 年 6 月 19 日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雙向波動態勢明顯。總體看,人民幣匯率決定已經處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所帶來的新環境:資本流動規模接近經常項目交易規模且順差和逆差轉化較快,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且與境內人民幣匯率互相影響,跨境收支中人民幣比重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直接投資資本凈輸出國,境外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且結構不斷優化等。 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人民幣匯率的決定不僅取決于國際收支狀況、經常項目差額與 GDP 之比的變化、勞動生產率變化,也取決于境內外利差、對外凈債權的規模及結構、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境內外匯差)、跨境人民幣收支波動的影響。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哪些因素對人民幣匯率具有決定性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大?如何更好的管理人民幣匯率?這些已成為貨幣政策制定者在新環境下必須認真思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國內外對人民幣國際化以來匯率決定和管理的研究并不是太多,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離岸市場即期、遠期匯率與境內市場即期、遠期匯率之間關系的研究,以及對人民幣均衡匯率的測算。由于人民幣國際化伴隨著資本項目開放、匯率彈性增強、境內外套利資本流動趨于活躍等市場特征,因此,研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的決定和管理的相關文獻,可以追溯到 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對人民幣匯率的相關研究。從研究內容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研究了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境外人民幣需求、資本項目開放、利率市場化和境內外利差等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第二,匯率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主要研究了匯率穩定、匯率預期、匯率波動等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第三,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主要研究了人民幣均衡匯率的測算以及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失衡程度等,有些學者對均衡匯率測算的方法進行了評述或提出一些新的測算人民幣均衡匯率的方法。
.........
第二章 人民幣國際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分析
本章首先介紹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和進展,接著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以來匯率變化的特點,重點是對跨境人民幣凈支付對境內外匯市場供求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最后對美元、德國馬克、日元在國際化期間匯率變化的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得出一些規律性的啟示。本章的作用在于對人民幣國際化對外匯供求進而對匯率的直接影響進行分析,為第三章全面分析外匯市場供求奠定基礎。
第一節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進展
國際貨幣的概念是貨幣概念從一國范圍向國際社會范圍的自然延伸。從貨幣最基本的交易媒介職能出發,可以對國際貨幣作出如下定義:國際貨幣是在發行國之外流通,在發行國之外的居民與發行國或第三方國家居民間的交易活動中使用的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指的是讓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產品與服務貿易的結算貨幣,各主要投資機構及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更重要的是成為國際金融活動的工具貨幣。中國人民銀行 2007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2006 年末,人民幣現鈔在港澳臺地區和周邊接壤國家跨境流出入總量約為 8567 億元,其中流出 4344 億元,流入4223 億元,凈流出 121 億元,占當年現金累計凈投放的 3.98%。同時,人民幣現鈔在港澳臺地區及周邊接壤國家的存量也呈快速增長態勢,2006 年末余額為 215億元,比 1996 年增長 4.8 倍,年均增長 19.2%。人民幣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邊境貿易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從 1993 年起,中國人民銀行與越南、蒙古、老撾、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朝鮮、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等 9 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邊貿本幣結算協定,允許兩國本幣(或僅是人民幣)用于兩國邊貿結算,允許商業銀行在海關備案后跨境調運兩國本幣現鈔。
..........
第二節 人民幣國際化時期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幾個特點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在該國經濟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且經濟總量在國際上位居前列,國際收支保持較長時期順差的基礎上自發產生的,國際化時期境外對該國貨幣需求不斷增大,加之勞動生產率的相對較快提高,該國貨幣匯率因而具有長期升值的趨勢。2009 年以來,人民幣總體維持升值趨勢,也驗證了這一理論基礎。同時,由于貨幣國際化時期,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資本流動規模擴大且流出入的方向受市場影響更易于變化,導致外匯市場供求波動性增強,使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程度有所加大。從上圖可以看出,2008 年以來,境內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總體維持升值趨勢,但 2012 年年中和 2014 年上半年也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貶值走勢,說明人民幣匯率在升值中波動程度加大。人民幣國際化伴隨著人民幣升值,一是因為經濟長期持續相對較快增長產生的升值壓力;二是因為凈輸出本幣替代對外匯的凈購買,相應增大凈結匯壓力,進一步增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當人民幣可以被用于跨境收支結算時,這部分交易無需到銀行間外匯市場購買外匯進行支付或收匯后結匯成人民幣,而是通過交易主體在銀行的人民幣賬戶直接進行跨境收支交易。跨境人民幣收支結算對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兌外匯的交易產生了替代,使國際收支的變化不能完全反應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上。若跨境人民幣結算產生凈支付(支出大于收入)時,將替代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凈售匯(購匯支出大于結匯收入)需求,相應使銀行間外匯市場產生凈結匯(結匯收入大于購匯支出)壓力,增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反之,當跨境人民幣結算產生凈收入時,將替代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凈結匯需求,增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
第三章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名義匯率的決定因素分析 ......... 55
第一節 匯率決定理論及評述 .... 55
第二節 人民幣名義匯率決定的理論依據和市場框架 ........ 59
一、人民幣名義匯率決定的理論依據 .... 59
二、人民幣名義匯率決定的市場框架 .... 59
第三節 國際收支的影響分析 .... 62
第四節 跨境人民幣收支替代結售匯的影響分析 .... 72
第五節 市場主體外匯資產負債調整和央行干預的影響分析 .......... 75
第六節 外匯供求各渠道影響程度分析和匯率決定因素提煉 .......... 82
本章小結 ..... 85
第四章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名義匯率決定的計量分析 ......... 87
第一節 變量的選擇和樣本的時間區間 .... 87
第二節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決定的實證分析 ........ 90
第三節 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決定的實證分析 ...... 94
本章小結 ..... 98
第五章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失衡分析 ..... 99
第一節 均衡匯率測算方法及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的沿革 .... 99
第二節 人民幣國際化時期均衡匯率的測算 ....... 103
第三節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失調程度分析 ..... 109
本章小結 .... 114
第六章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目前,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其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浮動,發揮匯率的價格信號作用;二是根據經常項目主要是貿易平衡狀況動態調節匯率浮動幅度,發揮“有管理”的優勢;三是參考一籃子貨幣,即從一籃子貨幣的角度看匯率,不片面地關注人民幣與某個單一貨幣的雙邊匯率。該匯率制度是適合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實際的。 本章將以我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為基礎,根據前文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決定因素的計量分析結果,以及人民幣實際匯率基本處于均衡水平的現狀,借鑒主要國際貨幣國際化期間匯率變化的特點,結合人民幣匯率管理制度的內容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需要,從人民幣匯率管理的意義、目標、策略、措施等方面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的管理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
小結
本章根據前文對人民幣匯率決定因素的計量分析結果,借鑒主要國際貨幣國際化期間匯率變化的特點,結合人民幣匯率管理制度的內容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需要,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管理的意義、目標、策略、措施。 第一節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管理的意義、目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管理應促進宏觀經濟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用多個標準判斷人民幣匯率基本處于均衡水平的基礎上,提出人民幣匯率管理的目標是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占很高比重,匯率管理的操作目標只能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使得管理目標與操作目標不匹配,應通過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來實現人民幣匯率管理目標與操作目標的匹配。 第二節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管理的策略。提出應采取“分階段實施不同浮動幅度管理”的策略,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應采取保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穩定、逐步放寬匯率波動幅度的策略,人民幣國際化的高級階段應采取匯率自由浮動的策略。其中,建議人民幣國際化初級階段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年度波動幅度確定在和境內人民幣與境外美元利差基本一致的水平上,以適應跨境資本流動規模日益擴大和資本流動轉向顯著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實際。 第三節根據前文研究結果,提出了現階段應在匯率指數編制、匯率水平管理、國際收支管理、資本項目可兌換、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外匯市場建設、外部政策協調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管理策略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其中,在匯率水平管理方面,建議通過名義匯率有彈性的基本穩定和實體經濟的結構改革來共同推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動態趨近均衡匯率水平。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境內外人民幣外匯市場間聯動與定價權歸屬2016-06-27
-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2016-07-02
- 人民幣在離岸匯差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2016-11-07
- 人民幣利率互換定價問題研究2017-01-22
- 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防范研究2017-04-06
- 經濟新常態下人民幣國際金融化影響因素及測度研究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