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視角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探討
本文是一篇公司治理論文,本文以2007年至2021年滬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Bakeret al.(2016)構建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實證檢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門檻效應,并基于公司治理水平視角進一步探討決策、監督和激勵三種治理方式的調節作用。
1緒論
1.1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外部沖擊頻發下中國正在經歷百年變局的重要時刻,在經濟結構調整、人口老齡化、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環境污染與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均勻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等因素疊加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大大上升。圖1-1是根據Baker et al.(2016)的文本分析方法對香港領先英文報紙《南華時報》處理得到的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月度指數。圖中的歷次波峰分別對應了中國近二十年來經歷的重大事件:2000年-2001年對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7年-2008年對應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2012年對應“十二五”規劃及中共中央領導層換屆,2015年-2017年對應“十三五”規劃,2018年-2020年對應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爆發,2022年則對應俄烏沖突。
公司治理論文怎么寫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參與者,企業健康發展是國民經濟穩定的前提,企業績效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應對當下復雜局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再次強調,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有機結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同時也強調了完善分配制度,通過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以上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企業的參與,企業績效作為企業經營的最終結果,一直以來就備受學界關注。
.........................
1.2研究框架與方法
1.2.1研究框架
本文以2007年-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究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績效的線性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門檻效應,此外還探究了公司治理中決策、監督與激勵三種路徑的調節作用,并進一步確定在投資效率、企業性質不同的企業中公司治理三種不同渠道所表現出調節作用的差異。本文共計六章,具體研究框架與對應章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該部分首先通過介紹當前中國企業發展現狀以及近二十余年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變化趨勢闡明本文研究主題及研究背景,緊接著闡述了選題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框架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文獻綜述:此部分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歸納,并總結了已有文獻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績效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結果,最后對文獻綜述進行了總結評述。
第三章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首先對本文研究內容所涉及理論分別進行簡要介紹,隨后結合理論分析探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以及公司治理中決策、監督和激勵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績效中發揮的調節作用,并在理論推導的前提下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
第四章實證研究設計:本章節首先闡述了樣本選擇、來源以及處理,并對實證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自變量、因變量、調節變量以及一應控制變量進行解釋說明。最后根據所提出的假設建立了對應的實證模型。
第五章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根據前文建立的實證模型使用計量軟件對所篩選樣本進行分析,分別得到描述性統計表、相關系數矩陣表、各模型回歸結果表,并對圖表內容進行了相應的分析說明,此外參考了相關文獻使用替換變量、工具變量法、滯后自變量、調整時間窗口等方法對回歸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最后又對公司治理三種機制的調節效應的異質性進行了進一步分析。
第六章結論與政策建議:本章節概括總結了前文得到的一系列研究結果,并根據所得研究結論分別從政府與企業的角度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
2文獻綜述
2.1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通常被認為是與利率、匯率、財稅等相關的政策發生變動而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不同的經濟主體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對變更的經濟政策做出相應的預期,并據此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以滿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經濟個體受限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無法完全保證自身預測及經濟行為的理性,因此產生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最終使宏觀經濟發生波動。早期關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相關研究更加側重宏觀領域,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外貿或某一具體行業,且使用的指標通常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官員變動。自Baker et al.(2013)采用文本分析法從新聞報紙等媒體中抓取相關關鍵詞制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后,學界逐漸轉向從微觀視角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
在宏觀方面,有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經濟波動和國際溢出效應兩方面。大多數學者認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對宏觀經濟波動產生負面沖擊。金雪軍等(2014)提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是通過影響市場預期進而影響宏觀經濟波動,且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上升會對投資、消費、匯率、出口、GDP、價格波動均帶來負面沖擊,其中對通貨膨脹和匯率的影響最為顯著。Diakonovaet al.(2023)在對俄羅斯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研究中也發現不確定性上升會使俄羅斯的GDP下降。Baker et al.(2022)得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失業率和更低的房價的結論。田磊等(2017)將總需求、總供給、貨幣政策以及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宏觀經濟波動的貢獻度進行對比,發現相較于前三者傳統結構性沖擊,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產出波動的影響較小而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大。黃寧和郭平(2015)進一步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具有地域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投資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敏感性上,這使得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受影響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地區受到的影響最小
...................
2.2企業績效
企業績效是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結果,這種結果通常具體體現在財務績效、銷售和市場績效、運營績效、人力資源績效以及社會責任績效這幾個方面,學界通常使用財務指標來衡量評價企業績效。研究企業績效有助于企業根據當前企業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及時制定或調整戰略,還可以通過對指標監測發現問題和改進空間。研究影響企業績效因素的現有文獻可以分為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兩類,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微觀視角即企業自身角度進行分析討論。
研究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績效影響的文獻相對較少,絕大多數已有文獻是從企業所處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展開論述。中國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政治環境。政府可以通過使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財政投資等財政政策以及擴張性、收縮性貨幣政策影響企業投融資、創新投入、資本結構調整等一系列經濟行為進而影響企業績效(段小存等,2018;楊曄等,2015)。除了財政貨幣政策,魯明媚(2022)提出產業政策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力度,這同樣會最終反映到企業績效上。政府所做出的一些與經濟沒有直接聯系的行為同樣有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績效。吳超鵬和唐菂(2016)發現政府加強知識產權相關的執法力度與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原因可能在于政府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提高了企業創新動力。除了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是另一大重要外部影響因素。Belghitar et al.(2021)以英國企業為樣本研究發現匯率波動對企業績效具有負面影響且中小企業相較于大型企業更易受影響。杜敏哲和陳穎琪(2022)實證發現地方數字經濟發展與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并且地方經濟越發達企業銷售凈利率越高,發展數字經濟帶來的效益就越明顯。
................................
3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14
3.1理論基礎............................................14
3.1.1信息不對稱理論.............................14
3.1.2實物期權理論................................15
4實證研究設計................................21
4.1樣本選擇與來源.............................21
4.2變量選取與說明...............................21
5實證結果分析....................................25
5.1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25
5.1.1描述性統計........................................25
5.1.2相關性分析.....................................25
5實證結果分析
5.1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5.1.1描述性統計
表5-1為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其中ROA、ROE作為公司績效指標,均值分別為0.03、0.06,標準差分別為0.05、0.13,可見不同企業間績效差異明顯。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PU)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別為3.9與0.5,說明不同年份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有較大差異,在本文所選取的時間段內經濟政策經歷過密集調整。
公司治理論文參考
......................
6結論與政策建議
6.1主要結論
本文以2007年至2021年滬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Bakeret al.(2016)構建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實證檢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門檻效應,并基于公司治理水平視角進一步探討決策、監督和激勵三種治理方式的調節作用。除此之外,本文還根據投資效率和企業產權性質對樣本進行分類,進一步探討了調節效用的異質性。在經過實證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有顯著的負面影響,這與前文假設一致。隨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企業面臨更大的外部風險,基于實物期權理論企業會采取等待期權、收縮期權甚至放棄期權。具體表現為當經濟政策頻繁發生較大變動,企業會因為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而對投資、籌資等計劃持觀望狀態,希望在外部環境風險降低后再施行。如果企業預期經濟政策變動將會帶來極大負面影響,企業則會延緩或放棄原先的經營計劃,這顯然不利于企業經營績效的增長。這一結論在使用替換解釋變量、調整時間窗口、工具變量法等一系列方法后結果依然穩健。
第二,本文在對門檻值存在性進行驗證后使用單一門檻模型進一步探究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門檻效應,具體表現為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到一定水平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的負作用變弱。根據門檻值前后相關系數的變化可以得出,在到達拐點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下降了約53%。這可能是由于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到某一程度時才會引起企業的重視,企業會做出相應改變,但無論是戰略的調整還是企業行為的改變都不足以完全抵消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只能夠使企業績效的下降程度變小。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