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主動行為對企業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探討
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研究結果具體如下:1.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有正向作用2.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自主動機有正向作用3.員工自主動機對員工工作績效有正向作用4.員工主動型人格加強了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自主動機的促進作用5.員工自主動機在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作用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第一章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相關概念
一、主動行為的概念
隨著管理學者們對主動性行為的重視程度提高,也產生了眾多以主動性行為為主題,但視角不同的研究,所以梳理這些對主動性行為的不同定義顯得十分必要。縱覽這些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大致可以分為人格特質、行為模式、行為過程和績效特征共四個維度。
人格特質派典型代表學者Bateman和Crant認為主動性人格應是對待外部環境時表現得更為積極,更加能夠識別機會和主動行動的人格。行為模式派Frese和Fay認為主動性是個體的一種超出工作本身要求和規定的積極的行為方式的集合,Parker和 Collins認為個體主動行為是以下三類行為的集合:旨在改變組織內部環境的主動行為、旨在改變自己或使自己與組織更匹配的主動行為、旨在改變組織戰略或組織與外部環境匹配的主動行為行為過程派的Chen和Kanfer認為主動行為就是,一種實現目標的過程。Grant和Ashford提出近似觀點并進行了補充,他們認為主動行為是預期、計劃、實施三個階段構成的個體實施的對組織和自身產生影響的預期-行為過程。最后是績效特征派,Bindl和Parker認為主動行為是一種目標導向過程,包括目標設定、計劃制定、行為實施和結果反饋四個階段。Griffin認為主動性績效是個體自發性的對工作系統或角色或自身做出改變。
...........................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計劃行為理論
在計劃行為理論(TPB)提出之前,理性行為理論 (TPA)觀點為行為的態度與主觀規范決定了行為意向。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個體的行為一直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所處環境、個人經歷、心理狀態等。由此可見,行為與計劃存在著復雜關系。于是計劃行為理論應運而生,Ajzen在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個人觀點,他認為人的行為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處于控制之下,他增加了知覺行為控制因素,具體計劃行為理論模型如圖1-1。
計劃行為理論提供了一個幫助人們理解如何決定并控制行為的模型。通常情況看,積極正向的態度、主觀規范和高程度知覺行為控制都可以提升行為意圖。行為態度體現了心理傾向,它代表個體對具體行為的認知評價。也就是說態度越良好,行為意向越高。主觀規范是個體在決定是否參與某種行為之前受到的來自其他主體對這一行為評價的壓力。個體無時不受到所處的周圍環境因素的作用,從而產生壓力。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體對參與某一行為的控制能力。知覺行為控制是對客觀環境因素影響個體行為意向的補充,反映的是個體進行行為時可能面臨的因素,以便個體根據情況做出決定。最后,計劃行為理論也為眾多研究提供了全新視角,如國內學者王超在研究教師科研意愿時,將學術氛圍等環境因素加入研究。屈小蘭等學者探討了審計人員的懷疑態度對其行為決策的響。
企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二章 研究假設與數據收集
第一節 研究假設
一、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
從社會學習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的視角來分析,強調人們能夠以學習、觀察和模仿角色榜樣來做出適當行動。而在企業中,如果同事通過主動行為表現出其自身較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努力進取的工作態度以及勇于擔當的工作意愿,這樣的同事便會被當成個體學習、觀察和模仿的榜樣角色。也就是說,高主動性的員工個體通過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性、進取性等來鼓舞其他員工,引起這些員工對其產生某種崇拜心理,也就是受到其行為做法的感染,期望自己也能夠像他一樣。進而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個體便會通過做出一些改變,來讓自身適應其所處的組織競爭環境,例如提高工作績效。這如同 “鰱魚效應”,高主動性員工就像鰱魚一樣,對其他像沙丁魚一樣的員工有著明顯的刺激作用,從而引起這些員工不斷活躍,最終實現工作績效的提升。
同時,主動行為自身就附有變革的內涵。也就是說,主動行為意味著對環境條件等狀態的改變,而員工之間所處的環境往往是息息相關或相同的,這種行為有可能爭取到更好的條件,例如環境、資源等,進而引起更加正向的心理作用,如自主動機等,最終促進提升員工的工作績效。
.............................
第二節 數據收集
一、量表選擇
本文主要使用國內外成熟量表來對同事主動性行為、自主動機、工作績效、員工主動性人格五個變量完成問卷設計。
同事主動行為:采用Michael Frese的量表,共7個題項。
自主動機:采用Gagné, M開發的工作動機量表,并根據動機劃分,選取其中的自主動機量表題項,共包含6個題項。
主動性人格:采用Seibert開發的主動性人格量表,該量表共包含10個題項。
工作績效:采用Williams編制的量表,該量表共包含共3個題項。
二、樣本描述
使用國內外成熟量表,通過在線網絡平臺軟件整合、編輯題項并開展問卷調查。具體通過親朋好友和線上軟件、線下紙質打印問卷等方式進行分發,受眾對象為滿足填寫需求的企業員工,最后再運用線上線下多渠道回收數據。問卷從2023年5月份開始搜集,截止到2023年12月,之后對數據進行篩選,在剔除答題時間不合理、隨意填寫答案的問卷后,共收集得到滿足分析條件的有效數據答卷共317份。樣本來源廣泛,但因地域等條件限制,樣本主要來源于黑龍江省,占31.91%。性別方面,男性共162人,占比51.10%,女性共155人,占比48.89%,性別比例基本平衡。年齡方面,因發放問卷工具、屬性等影響,大多樣本年齡在21~30歲之間,有127人,占40.06%;年齡在31~40歲之間的樣本有89人,占28.07%;年齡在41~50之間的樣本有64人,占20.18%;年齡大于50歲的樣本共26人,占8.20%;20歲以下的樣本有11人,占3.47%。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本科畢業生共有146人,占比為46.05%;其次為大專,共有87人,占比為27.44%;
.......................
第三章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 29
第一節 量表信度效度分析 ........................ 29
一、信度分析 ...................................... 29
二、效度分析 .............................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及管理對策 ................... 40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40
一、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 ......................... 40
二、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自主動機的影響 ........................... 40
結論 .........................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及管理對策
第一節 研究結果
一、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
根據上述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同事主動行為與員工工作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關系,即假設H1成立,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有正向作用,同事主動行為越多,員工也會產生更高水平的工作績效。
主動行為本身帶有變革性的屬性,這種變革往往會帶來改變。因此當同事進行主動行為時,其往往會實現環境變化的結果,具體可表現為工作條件等的變化。在此基礎上,該員工周圍的其他員工便會觀察到這一現象,察覺到這種主動行為的的確確會產生好的結果,有利于個人或組織的發展,進而產生積極進取的工作情緒,具體可表現為更好的工作動機,更高的工作積極性,最終實現了高水平的工作績效。另外,這些員工的主動行為讓其他員工發現了主動行為的內在價值,所以這些員工更可能產生良好的工作態度等,同樣促進高水平工作績效的實現。除此以外,員工主動行為的實現全程都是能夠被清楚認識的,也就是說,員工清楚明白這些行為會帶來什么效用,增強了員工對自身實現主動行為后的期待感,進而實現更高程度工作績效。所以,同事主動行為可以促進員工工作績效提高。
企業管理論文參考
............................
結論
本研究解釋了同事的主動行為如何促進工作績效水平提升的影響機制。具體而言,同事主動行為首先會激發員工自主動機,促進工作績效提高。同時,員工所具有的主動性人格是影響同事主動行為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對同事主動行為如何影響企業員工工作績效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為后續的相關研究起到幫助作用。
研究結果具體如下:1.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有正向作用2.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自主動機有正向作用3.員工自主動機對員工工作績效有正向作用4.員工主動型人格加強了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自主動機的促進作用5.員工自主動機在同事主動行為對員工工作績效作用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首先,可以從主動行為自身所具有的變革屬性來思考,這種具有變革性的行為或許能夠通過改變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等外部影響因素,從而進一步刺激員工產生正向的情緒、工作資源等,最終促使員工擁有更高水平的自主動機,從而實現了高水平的工作績效。類似的道理,也許可以用鰱魚效應來解釋,把進行高水平主動行為的同事比作鰱魚,而其他員工比作沙丁魚。鰱魚與沙丁魚都被裝在共同的容器之中,所以鰱魚的舉動會給其他沙丁魚帶來壓力,而倒逼沙丁魚提高它的活躍度,所以這些員工只有通過提高績效水平。此外,這些員工在察覺到同事的主動行為的的確確給他帶來了良好的工作成就、任務獎勵等后,出于現實等其他條件考慮,他必然會想要獲得同樣好的發展與成功,于是會增加自己的自主動機水平,最終也會帶來高水平工作績效的良好結果。還有從眾心理或者說是羊群效應,假如主動行為的員工持續增加,那么為了減少差異性,顯得自己“正常”,其他員工也會適當增加自己的主動行為,從而提高了工作績效水平。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