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中總α總β放射性監測項目質量管理優化思考
本文是一篇項目管理論文,本文基于云南省輻射環境監測項目實際開展情況,著手項目特點,基于項目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理論,對輻射環境監測中總α、總β監測項目全流程分析,對該項目在質量管理中涉及內容進行優化,最終提出適宜云南省水體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運行且可具操作性的質量管理方案。
第一章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項目管理論文怎么寫
核技術利用發源于20世紀之初,自1896年H.貝可勒爾在鈾鹽中發現放射性后,學者們陸陸續續發現各種放射性核素,構建出原子核的模型,逐步開發了各類核素的利用。在初期,鐘表行業利用了核素的夜晚發光性質制造出熒光鐘表,醫療行業上使用了X射線開展診療和通過鐳照射治療癌癥,在分析化學研究上也通過同位素原理開展同位素示蹤。隨后二三十年,核技術得到較快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在軍事方面有著較大突破,核素間裂變的鏈式反應在能量的爆發上有著傳統炸藥無可比擬的優勢,人類截至目前威力最大的武器原子彈走進了軍事領域。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龐大能量不僅能以光熱和沖擊波對地面進行破壞,其爆炸后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更是能持續地對生態環境造成長期、嚴重和難以修復的放射性污染。隨后發現的核聚變原理更是將這一武器威力推出新的臺階,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氫彈。核裂變不僅在軍事上對現代戰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人類的能源利用上也推進了一個新的臺階。核裂變所產生的的巨大能量能有效代替傳統火電站中的能量來源,通過核反應堆的有效控制,能以較少的核素原料產生出更為高效可觀的電能,相較過去的化石能源,核裂變發電更為清潔,對環境更為友善,時至今日,核電站的建設發展仍是各國關注的重要方面。隨著核技術利用的不斷發展,我們在各行業中都能看到核技術利用的身影。
核技術利用給人類科技進步帶來了巨大推動,但這一利用同時也存在著一定安全隱患。放射性核素所產生的輻射在人體累積到一定閾值時,將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此外,輻射所造成的影響還有另一種,就是對人體造成損傷發生的概率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對人體損傷的嚴重程度卻與劑量的大小無關,這一點在大多生物上也同樣適用,因此,核與輻射在現今劃入環境保護監管領域。目前,核技術利用單位在核技術使用上可以通過使用放射源或射線裝置劃分為兩大類。
.............................
1.2項目質量管理國內外研究現狀
項目質量管理發展至今,國內外學者都在該領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在項目質量管理理論發展觀點上,Rui Sousa等認為有必要對質量管理實施內容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主要應從對特定針對性項目的研究、通過理論支撐獲得的項目管理知識及反思審查三個方面入手[3]。Daniel L.Moody和Graeme G shank指出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地關注影響工程質量的所有因素,以持續提升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水平[4]。Saad Abdel-Karim El-Hamrawy等指出承包商的勞動力和設備能力等因素影響項目質量管理水平[5]。周福新、黃瑩等基于流程化的項目質量管理與控制方法,認為通過參建單位共同組成的聯盟對項目的質量管理進行統一規劃,有利于消除不同單位之間的質量溝通壁壘,建立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6]。Ahmet Oztas等研究發現由于建筑行業的施工性質,缺少客觀評價質量管理體系(QMS)有效性的方法。通過對土耳其的建筑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方式,構建了評價建筑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程度的質量矩陣模型[7]。廖奇云等認為對項目質量績效影響效應最大的是高層領導的支持,而對項目質量績效產生最大的直接正向影響的則是過程管理,通過對過程管理的改進和提升可以對提升項目質量績效具有顯著的直接效果[8]。Knotten V等認為建筑工程(AEC)行業生產力下降的部分原因是設計階段質量管理存在不足,設計可以將業主的需求轉換成圖紙輸出,以便施工階段進行工程實體建設,實現客戶需求,所以在AEC行業中應該重視工程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9]。張崇宏等認為通過施工質量管理工具WIR及CODE1~CODE5文件審核法則的方式,引入國內項目管理,可把檢驗發現的問題及時以書面的方式反饋給承包商,實現對施工質量的全過程跟蹤管理,直至分項工程實體質量合格和相應的WIR文件閉合[10]。Chang Y F和Ishii H從“質量計劃”、“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三個方面出發,建立了涵蓋十五個工程質量管理評價指標的指標體系,并采用模糊多目標決策的方法(FANP)對項目的質量管理進行評價,進而提出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相應建議措施[11]。
.........................
第二章項目管理理論及輻射環境概況
2.1項目管理理論
2.1.1項目管理理論發展歷程
項目管理理論最早發源于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前,隨著規模日益激增的工程項目和軍事項目,與之發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也開始孕育而生,比如1917年Henry L.Gantt所發明的甘特圖,項目逐漸開始脫離傳統的經驗式管理。經歷了數十年的管理模式探索,在二戰期間,項目管理也被認為是二戰的副產品,使得無序的戰爭之中,誕生出了有序的項目管理理論。在1940年美國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就首次應用了項目管理理論來進行項目的計劃和協調管理。在二戰之后,具有代表性的項目管理技術,比如關鍵路徑法(CPM)和計劃評審技術(PERT)以及甘特圖開始較為完備地運用到了項目上。比如在1957年,美國的杜邦公司就通過運用關鍵路徑法(CPM),對化工工廠的維護項目進行日程安排,使化工工廠的維修停工時間由125小時銳減為78小時。在1958年,美國海軍在北極星導彈項目通過運用計劃評審技術(PERT),將計劃8年完成的將北極星項目工期縮短了2年。同世紀60年代,我國結合國內實情,將引進的網絡計劃技術、工作任務分解和規劃計劃預算系統等技術,運用于最初的戰略導彈研制過程中,并摸索出了一套自主的組織管理理論。在1965年至1969年,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和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相繼在歐洲的瑞士和美國的賓州成立。在這段時期,不僅發明了大量的項目管理工具和方法,還成立了項目管理的專業組織,項目管理也是從此開始,逐步發展成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學科。自1980年之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先后開始在大學設立正式的項目管理學位課程,項目管理開始逐步規范和系統化。項目管理理論也自此邁入現代項目管理階段。比如說80年代PMI相繼推出的PMP項目管理資質認證、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的第1版草稿,我國第一個運用現代項目管理方法進行管理的大型項目——魯布革水電站。以及90年代PMI發布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第1版,ISO以PMBOK為框架頒布為ISO 10006項目管理質量標準和IPMA正式推出ICB《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標準》。均標志著現代項目管理理論的蓬勃發展。
............................
2.2輻射環境監測概況
2.2.1輻射環境相關概念
輻射是輻射源發出的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后不再返回場源的現象。其所發出的能量常以電磁波(如X射線、γ射線)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的形式向外擴散。在輻射監測中所提到的輻射常分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本研究中涉及的輻射屬于電離輻射,即能夠通過初級過程或次級過程引起電離事件的帶電粒子或(和)不帶電粒子,在電離輻射防護領域中,電離輻射也簡稱輻射[26]。環境中的放射性來源于天然輻射和人為活動。天然輻射主要有三個來源,分別是宇宙射線、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線與宇生放射性核素中的涉及輻射貢獻主要來源于地球外太空。前者為外太空輻射直接接觸地球高層大氣,其中大部分被高層大氣所吸收,另一部分與高層大氣產生作用,能到達于地面。后者為外太空輻射同大氣與地表中核素作用產生。原生放射性核素則是自地球誕生以來,一直存在于地球內部的核素;來自于地球本身,分布于生態環境中的各個角落,包括人類體內。自地球誕生人類至今,短半衰期核素幾乎已衰變完畢,僅較長半衰期核素直至今日仍在衰變;這一長短是相較于地球壽命而言,若是以人類壽命來看,在人的一生中,由自然環境變化導致的生態環境中放射性水平變化是很難的。人類活動是導致環境中放射性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由人類活動導致天然放射性水平變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改變了自然環境原有狀況,簡單來說,就是由于人類活動導致放射性核素分布發生改變,主要發生于采礦和石油天然氣開采等活動,即在對地球原始資源進行開發采集時改變了地殼原有放射性核素位置。另一類就是對放射性核素開發利用或是在其他礦物在開發中混入伴生放射性礦物導致放射性核素濃集,主要發生于冶煉、化工和核試驗等直接或間接產生高活度放射性物質或較高水平放射性物質并流入環境的行為。由于人類運動,也可能導致人類自身所受輻射水平增加或減少,如乘坐飛機、輪船和汽車等。[27]放射性物質對人類的影響來源于外照射與內照射,外照射為外部射線和粒子等由外部對人體照成影響的輻射;內照射為人類吸食入放射性物質由人體內部產生射線和粒子等對人體照成影響的輻射。人類皮膚本身對輻射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如對α粒子進行較好地防護,可較好抵御α放射性核素產生的外照射;但α放射性核素一旦進入到人體內產生內照射,將會對人體產生較大傷害。人體攝入一定活度濃度的β核素所產生的內照射傷害同樣大于遠高于此活度濃度外照射傷害。故在涉及到可能攝入人體內的水體中,總α、總β活度濃度成為了判斷水質的一重要指標。
..............................
第三章云南省水體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現狀及項目開展情況....19
3.1云南省水體概況.............................19
3.2數據來源及質量保證................................20
3.3數據分析與討論...................................20
第四章基于PDCA循環理論的云南省水體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運用分析.........................38
4.1云南省水體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問卷分析.................38
4.1.1調查問卷設計...................................38
4.1.2調查問卷分析.....................................38
第五章云南省水體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質量管理................51
5.1項目準備階段質量管理.............................51
5.1.1組織人員.....................................51
5.1.2儀器器具..................................53
第五章云南省水體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質量管理
5.1項目準備階段質量管理
項目管理論文參考
云南省水中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以云南省法定輻射監測機構作為項目質量管理主體。圍繞著監測項目目標對項目整體開展一整套的質量管理工作。在項目運行前,應針對項目各環節中所涉及的流程和資源進行準備,以保證項目能滿足于質量要求達成監測目標。在項目準備中主要從組織人員、儀器器具和質量計劃三個方面的質量管理進行闡述。
5.1.1組織人員
云南省水中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質量控制涉及現場監測室、分析測試室、綜合管理室及質量控制室四個科室,其中:
現場分析室負責:①按方案要求負責全省樣品采集、運輸過程的質量控制工作。②按工作職責按時向質控室上報本部門的質控報表。③向分管領導和質量負責人提出本部門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書面意見和建議。④負責對本部門項目分包單位,提供檢定/校準服務方、耗材供應商進行資料收集與合格評估,對本室負責的分包項目、外檢樣品實施質量控制。⑤本部門儀器采購、驗收過程中的質量保證。⑥負責本室儀器(包括:計量儀器和輔助設備)的質量控制管理。
分析測試室:①按方案要求組織實施本部門質量控制工作。②按工作職責按時向質量負責人上報本部門的質控報表。③按要求按時進行本室儀器量值溯源、人員樣品考核,密碼樣分析,并及時進行數據整理,寫出相關報告。④每半年填寫“監測分析質量統計表”報質量控制室,向分管領導和質量負責人提出本部門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書面意見和建議。⑤負責對本部門項目分包單位,提供檢定/校準服務方、耗材供應商進行資料收集與合格評估,對本室負責的外檢項目,外檢樣品實施質量控制,并將外檢結果報質量負責人。⑥負責本部門儀器采購、驗收過程中的質量保證。⑦負責本室儀器(包括:計量儀器和輔助設備)的質量控制管理。
...........................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
6.1主要工作與結論
云南省水中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是為評判環境中總α、總β放射性水平的優劣程度,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到監測區域內環境中總α、總β放射性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獲取區域內總α、總β放射性背景水平、積累監測區域內環境中總α、總β放射性質量歷史監測數據從而掌握區域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從而判斷環境中總α、總β放射性污染情況及其來源、報告環境中總α、總β放射性水平質量狀況,而定期開展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本項目依托于云南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運行,來源于國、省控項目,是提取兩者在云南省總α、總β監測項目共性的分支,項目運行和組織構架與總體保持一致性。為更準確、及時、全面客觀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目標,對項目開展全流程質量管理尤為重要。在項目中較好地落實質量管理工作,能夠有效保證每年數據的連續性和可靠性,從而讓歷年數據匯聚成一個連續可靠的歷史數據庫,進而分析歷年來監測區域中總α、總β放射性水平數據的質量狀況,為未來區域中總α、總β放射性變化趨勢做出判斷。研究證明,PDCA循環理論能很好地適用于云南省水中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開展,在項目運行中所存在的組織建設、監測控制、反饋改進、以及如何保證數據的可追溯性和可對比性方面都能通過將PDCA循環理論貫穿于整個項目全流程中得以解決,對項目質量管理優化提升起到較為不錯的效果。本文在現有項目運行和成果上,通過PDCA循環理論,在項目準備、項目運行到項目結尾,分別對項目涉及的組織人員、儀器器具、質量計劃、采樣管理、檢測管理、數據管理和核查反饋等幾個方面對項目的質量管理進行了詳細、可操作性的優化闡述。通過將項目質量管理理論體系與輻射環境監測類項目融合,拓寬了輻射環境監測領域內質量管理的發展,為日后云南省水中總α、總β輻射環境監測項目改進提升提供依據與支持。對相關輻射監測類機構在質量管理提供較為詳盡的質量管理參考,為同行同類型機構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或完善上提供較為全面有價值的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略)
- 千島港項目風險管理探討2023-11-01
- J市老城片區更新改造質量評價探討——基于生育潛能...2023-12-26
- 聊城XA燃氣數字化生產系統建設項目規劃與進度控制探討2024-01-07
- X工程機械公司智能制造能力評價及提升策略思考2024-01-25
- X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風險管控思考2024-02-03
- 基于AHP-FCE模型的老撾東昌酒店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探討2024-03-03
- 城鎮污水處理廠PPP項目中期評估思考2024-03-15
- 建筑整體平移項目施工方案技術經濟分析2024-04-07
- PPP模式下地鐵項目風險管理思考——以哈爾濱地鐵2...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