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思考--以A高校為例
時間:2022-08-28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創業管理論文,筆者認為創業觀是開展創業活動的基礎,它要求人們形成勇于創新和拼搏進取的思維模式,這是當前人才建設及培養的基本素質。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備受社會廣泛關注,如果創業觀的正確樹立得不到有效解決,必將成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高校
高等院校概念是:遵循國家政府的設置要求、審批流程給予創建的,利用普通高等學校、成人職業教育學院等進行全國統一招生,以普通高中畢業生為基點,創建高等教育的高校、全日制大學、獨立學院、高等??茖W校、廣播傳媒大學、開放大學、職工大學、業余大學、職工醫學院、管理干部學院、教育學院和普通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普通學院等。
(二)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的概念來源于西方,根據《牛津現代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二是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開拓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美國百森學院的蒂蒙斯(JeffryA.Timmons)教授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應該不同于社會上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目的的就業培訓,更不是一種“企業速成班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教育,應該著眼于為未來幾代人設定的創業教育體系,蒂蒙斯的這種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實質上是開發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教育創新。
有學者指出,“創業是指一個尋找機遇且進一步構建全新產品或服務、一并增強其潛在價值的繁雜過程。”14創業務必要具備時間與心血成本,擔負經濟、社會與精神風險,且獲得經濟方面的回饋、個人的愿望實現與獨立自主能力。整體來看,創業是代表著某群體尋找機遇且創建新穎產品或服務、凸顯其隱匿價值的一個繁雜歷程,也就是說屬于創業者創業觀念形成前至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
目前,人們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主要存在兩種偏差:一是創辦企業論,認為創業教育就是高等學校教會學生創辦企業或開辦公司;二是第二課堂論,認為創業教育就是開展第二課堂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包括創新、創業設計大賽,創業企業家和創業風險投資家論壇,組織學生參觀企業、創辦科技園、創業園或孵化器等。實際上創業教育的核心是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而非簡單的技能傳授。
二、A高校創業教育管理現狀
(一)問卷情況簡介
為掌握高校創業教育管理的現狀,本文以A高校大一行政管理專業、大四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為對象,重點研究其對創業的認識、創業技能的掌握路徑、創業意向、對創業教育的需求以及大學具體推行創業教育活動的實際狀況。本文通過自設的問卷調查表,通過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隨機篩選出大學的1200名研究對象,調查問卷發放、回收量、有效調查、無效問卷量各是1200、1183、1130、53份,有效率是94.16%。調查獲得的具體數據如下:
1.學生對創業的理解
對于本調查問卷來說,學生對“創業”概念的理解是本研究開展的邏輯基礎。為此,本問卷設計了如下內容:
(二)A高校創業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的問題
創業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創業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面對校門外的生活時,能夠具備更好的生存技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在實際的教育中,高校通常還只是注重對學生擇業與就業的培訓和引導,卻忽視了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校領導對創業教育戰略意義缺乏明確認識,沒有把創業教育當作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標來理解,或者只是將其視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一項內容,致使創業教育在執行的過程中呈現出功利主義的價值傾向。
首先是高校管理者的認知偏差。高校管理者作為創業教育管理的具體實施者,在當下就業率頻頻下滑的壓力下,盲目的鼓勵大學生畢業后直接創業,但在教學時對創業的前期培訓及創業相關知識點和經驗等并未系統的傳授,沒有幫助學生們梳理好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互通關系。同時高校管理者在開拓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上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辯證統一性。由于有這些認知方面的偏差,才會導致部分學校的創業教育發展緩慢。
其次是大學生自身的認知偏差。調查結果顯示,會有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有了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和資金就有了創業資本,而沒有重視高等院校在創業教育中對于其能力和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并不會過多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而一心只看重學習成績,注重學歷但是不關心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很少有人知道大學生的課程中包含創業教育這門課程。所以從某些角度說明大學生的課程里對于創業教育的普及面還不夠,高校還沒有形成濃厚的教育氛圍,這也導致了學生對創業認知存在偏差。許多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弱,成績一般無法涉足創業這一領域。他們無法意識到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創業技能,挖掘他們的創業激情,更無法意識到這是在為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打好良好的基礎。
三、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改進策略................................20
(一)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20
(二)健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21
(三)構建創業實踐平臺.................................22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24
(五)轉變創業教育管理理念......................25
結語......................30
三、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改進策略
(一)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政府應直面創業必將成為大學生職業選項的客觀實際,針對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專業劃分過細、過分重視考試成績、教學方法陳舊、政治思想工作與專業教育脫節等問題,順應社會轉型和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創業浪潮及創業者群體大眾化的現實,以創業教育作為突破口推動教育改革。
首先,要明確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階段創業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納入到各級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體系當中。
其次,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以此為基礎,完善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及就業需求緊密對接。繼續深入實施“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多種形式舉辦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業人才培養。
再次,有效、有序地利用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要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創業教育的教學,資助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如,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也可以允許各部委屬高校使用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中的部分資金資助品學兼優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進行創業活動。同時,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繼續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
結語
高校是當前各國培養人才的核心場所,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為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業能力等培養,只有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能打破傳統就業觀的制約并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從而以更好心態積極主動迎接來自時代及社會的挑戰。雖然高校在轉變教育觀念過程中承擔著重要作用,但光靠一己之力來創新教育觀念并提升學生創新及創業思維是不現實的,需要政府、社會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才能使其得以實現。
創業觀是開展創業活動的基礎,它要求人們形成勇于創新和拼搏進取的思維模式,這是當前人才建設及培養的基本素質。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備受社會廣泛關注,如果創業觀的正確樹立得不到有效解決,必將成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在發揮政府導向作用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激發社會所有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人們對于就業、創業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認識,只有轉變就業觀念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當前就業難題。從我國當前就業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還是以直接就業為第一選項,只有為數不多的學生進行創業。但也有部分學生在工作一段時后,隨著其對社會及就業觀等認識的調整會重新選擇進行創業。由此可見,轉變就業及創業觀念并不只是針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它對于已經參加工作的就職人員同樣適用。
參考文獻(略)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高校
高等院校概念是:遵循國家政府的設置要求、審批流程給予創建的,利用普通高等學校、成人職業教育學院等進行全國統一招生,以普通高中畢業生為基點,創建高等教育的高校、全日制大學、獨立學院、高等??茖W校、廣播傳媒大學、開放大學、職工大學、業余大學、職工醫學院、管理干部學院、教育學院和普通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普通學院等。
(二)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的概念來源于西方,根據《牛津現代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二是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開拓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美國百森學院的蒂蒙斯(JeffryA.Timmons)教授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應該不同于社會上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目的的就業培訓,更不是一種“企業速成班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教育,應該著眼于為未來幾代人設定的創業教育體系,蒂蒙斯的這種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實質上是開發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教育創新。
有學者指出,“創業是指一個尋找機遇且進一步構建全新產品或服務、一并增強其潛在價值的繁雜過程。”14創業務必要具備時間與心血成本,擔負經濟、社會與精神風險,且獲得經濟方面的回饋、個人的愿望實現與獨立自主能力。整體來看,創業是代表著某群體尋找機遇且創建新穎產品或服務、凸顯其隱匿價值的一個繁雜歷程,也就是說屬于創業者創業觀念形成前至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
目前,人們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主要存在兩種偏差:一是創辦企業論,認為創業教育就是高等學校教會學生創辦企業或開辦公司;二是第二課堂論,認為創業教育就是開展第二課堂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包括創新、創業設計大賽,創業企業家和創業風險投資家論壇,組織學生參觀企業、創辦科技園、創業園或孵化器等。實際上創業教育的核心是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而非簡單的技能傳授。
二、A高校創業教育管理現狀
(一)問卷情況簡介
為掌握高校創業教育管理的現狀,本文以A高校大一行政管理專業、大四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為對象,重點研究其對創業的認識、創業技能的掌握路徑、創業意向、對創業教育的需求以及大學具體推行創業教育活動的實際狀況。本文通過自設的問卷調查表,通過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隨機篩選出大學的1200名研究對象,調查問卷發放、回收量、有效調查、無效問卷量各是1200、1183、1130、53份,有效率是94.16%。調查獲得的具體數據如下:
1.學生對創業的理解
對于本調查問卷來說,學生對“創業”概念的理解是本研究開展的邏輯基礎。為此,本問卷設計了如下內容:

1.創業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的問題
創業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創業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面對校門外的生活時,能夠具備更好的生存技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在實際的教育中,高校通常還只是注重對學生擇業與就業的培訓和引導,卻忽視了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校領導對創業教育戰略意義缺乏明確認識,沒有把創業教育當作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標來理解,或者只是將其視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一項內容,致使創業教育在執行的過程中呈現出功利主義的價值傾向。
首先是高校管理者的認知偏差。高校管理者作為創業教育管理的具體實施者,在當下就業率頻頻下滑的壓力下,盲目的鼓勵大學生畢業后直接創業,但在教學時對創業的前期培訓及創業相關知識點和經驗等并未系統的傳授,沒有幫助學生們梳理好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互通關系。同時高校管理者在開拓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上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辯證統一性。由于有這些認知方面的偏差,才會導致部分學校的創業教育發展緩慢。
其次是大學生自身的認知偏差。調查結果顯示,會有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有了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和資金就有了創業資本,而沒有重視高等院校在創業教育中對于其能力和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并不會過多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而一心只看重學習成績,注重學歷但是不關心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很少有人知道大學生的課程中包含創業教育這門課程。所以從某些角度說明大學生的課程里對于創業教育的普及面還不夠,高校還沒有形成濃厚的教育氛圍,這也導致了學生對創業認知存在偏差。許多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弱,成績一般無法涉足創業這一領域。他們無法意識到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創業技能,挖掘他們的創業激情,更無法意識到這是在為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打好良好的基礎。
三、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改進策略................................20
(一)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20
(二)健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21
(三)構建創業實踐平臺.................................22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24
(五)轉變創業教育管理理念......................25
結語......................30
三、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改進策略
(一)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政府應直面創業必將成為大學生職業選項的客觀實際,針對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專業劃分過細、過分重視考試成績、教學方法陳舊、政治思想工作與專業教育脫節等問題,順應社會轉型和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創業浪潮及創業者群體大眾化的現實,以創業教育作為突破口推動教育改革。
首先,要明確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階段創業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納入到各級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體系當中。
其次,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以此為基礎,完善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及就業需求緊密對接。繼續深入實施“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多種形式舉辦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業人才培養。

結語
高校是當前各國培養人才的核心場所,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為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業能力等培養,只有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能打破傳統就業觀的制約并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從而以更好心態積極主動迎接來自時代及社會的挑戰。雖然高校在轉變教育觀念過程中承擔著重要作用,但光靠一己之力來創新教育觀念并提升學生創新及創業思維是不現實的,需要政府、社會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才能使其得以實現。
創業觀是開展創業活動的基礎,它要求人們形成勇于創新和拼搏進取的思維模式,這是當前人才建設及培養的基本素質。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備受社會廣泛關注,如果創業觀的正確樹立得不到有效解決,必將成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在發揮政府導向作用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激發社會所有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人們對于就業、創業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認識,只有轉變就業觀念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當前就業難題。從我國當前就業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還是以直接就業為第一選項,只有為數不多的學生進行創業。但也有部分學生在工作一段時后,隨著其對社會及就業觀等認識的調整會重新選擇進行創業。由此可見,轉變就業及創業觀念并不只是針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它對于已經參加工作的就職人員同樣適用。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創業管理論文:金輪科創油淬火鋼絲項目商業計劃書2015-09-14
- 高校畢業生擇業信息源對于擇業意向的影響研究2015-10-12
- 鑫和投資的運營創業管理與發展策略研究2018-02-01
- 農行景德鎮分行信貨風險管理研究2018-02-13
- 創業機會識別管理對創業職業轉換決策的效應研究2020-02-27
- 基于政府管理視角下的孝感市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管...2020-03-15
- 創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要求多少字?要求3萬...2020-04-09
- 民辦高校創業基地管理研究--以鄭州科技學院為例2020-04-20
- 創業成長型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管理研究2020-05-01
- 福州CA免漆家具有限公司創業計劃管理研究20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