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機會識別管理對創業職業轉換決策的效應研究
時間:2020-02-27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創業管理論文本研究在職業轉換和創業決策的交叉領域進行了一些理論上的探索,特別關注那些從就業者變為創業者的個體,并且闡明了他們在進行創業決策時的決策機制。
1引言
在人的一生中,職業—直與個體生命發展相伴相隨。早在19世紀,就有學者對職業進行了研究和探索;直到今天,對職業的研究依然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不論是外部宏觀環境,還是個體的思維認知,都處在不停地變化與更新中。因此與職業相關的研究,也在與時倶進地變化和發展。職業既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又是個體與社會連結、與自我交流的橋梁。如何優雅地與職業相處、如何實現職業和個人價值的統一,是研究者和每一個社會人都關注的問題。
在德勤2018年發布的《全球人力資本趨勢》調查中,“構建二十一世紀職業生涯”成為第三大重要的趨勢,有47%的受訪者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二十一世紀的職業生涯?德勤在報告中將其定義為一系列的發展的歷程,每一次歷程都為人們提供獲得新技能、觀點和判斷力的機會。從發展的角度看待職業,將其當作一種與個體生命發展密不可分的生涯,也是很多研究者的共識。與之前簡單的階梯式前進的職業生涯不同,二十一世紀的職業生涯可能遵循一個向上的弧線軌跡,在不同的時期會有進步和提升。在二十—世紀的職業生涯中,個體及個體的經歷占據中心位置。所謂生涯,自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職業生涯中許多的進步和提升是通過職業轉換來實現的。隨著外部大環境的變化,職業生涯的易變性和無邊界性漸漸凸顯,人們不再固著于一份職業,而更多地嘗試在不同的職業間選擇和切換。
........................
2文獻綜述
2.1職業轉換理論
2.1.1職業轉換理論
隨著外部大環境的變化,職業生涯的易變性和無邊界性漸漸凸顯,人們不再固著于一份職業,而更多地嘗試在不同的職業間選擇和切換。職業轉換也因而成為職業發展理論的重要分支。
學界通常認為,Louis是提出職業轉換理論的標志性人。Louis將職業轉換定義為“個體改變工作角色或者改變原先工作角色導向的過程’’。在這個定義中有兩個要點,一是基于角色理論的視角看待職業轉換。角色理論從角色的觀點出發,從人的社會角色屬性(人們所處的地位或身份)解釋行為的產生、變化和結果,并關注人們的態度與行為是如何受到社會角色地位和社會角色期望的影響的。第二個要點是,Louis在定義中將職業轉換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即“角色間轉換”和“角色內轉換”。其中,“角色間轉換’’是指個體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轉變,從舊的社會角色進入新的社會角色,例如跳槽、退伍、辭職等,這類轉換通常是個體在有意識地進行;“角色內轉換”是指個人在同一個角色內發生的變化,例如攻讀MBA、額外兼職、調整職業目標、進入職業生涯新階段等,這類轉換通常發生在個體不能意識到的情況下。同樣地,從角色的角度界定職業轉換。他們將職業轉換解釋為脫離原角色,并進入新角色的過程。
..........................
2.2創業決策
2.2.1創業決策的界定
判斷和決策研究在管理學領域有著悠久的傳統,在創業研究領域,創業決策也是一個重要分支。經典的決策觀認為,決策者在做出決策之前,要經過定義問題、明確目標、制定備選方案、評估不同備選方案的風險等一系列階段。。這種觀點將決策解釋為一個理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決策者以目標驅動行為,通過收集相關信息,達到自己想要的的結果。同樣地,創業決策也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過程。潛在創業者從產生創業意向,到最后成功創辦企業,變成了真正的創業者,我們可以稱該潛在創業者進行了創業決策。不僅如此,在創業的各個階段,創業者會面臨不同的決策,如機會評估決策,創業進入決策,機會擴大決策、創業退出決策等。這便是廣義上的創業決策。廣義的創業決策主要從認知過程的角度來研究創業者的創業決策過程。
狹義的創業決策,一般指潛在創業者完成“創辦自己的企業”這一決策任務,解決的是“要不要創業”的問題。和廣義的創業決策不同,狹義的創業決策更加關注最后的決策結果,也就是是否創業,更傾向于從完成決策的時間點上去定義這個決策。而廣義的創業決策更像是一條過程線,時間跨度上也更長。狹義的創業決策包括:在面臨第一次職業選擇時,是選擇創業還是公司就業;從公司雇員變成創業者的決策;從創業者變為雇員的決策。本研究關注的是個體從原先的雇員崗位投身創業的決策過程,屬于狹義上的創業決策。
...........................
3研究構建和總體思路...............23
3.1以往研究總結和未來研究方向...............23
3.1.1以往研究取得的主要進展...............23
3.1.2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研究方向...............23
4訪談與案例研究..............29
4.1研究目的..............29
4.2研究設計..............29
5實驗研究...............37
5.1研究背景和目的.........37
5.2實驗方法.............37
6問卷研究
6.1研究背景及目的
問卷法是通過書面形式,以嚴格設計的心理測量項目或問題,向研究對象收集研究資料和數據的一種方法。和訪談法、實驗法相比,問卷法通過構造結構化量表,對待研概念進行定量分析,從量化的角度探究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擬通過問卷法,對創業轉換決策中創業機會識別的作用機制進行探討,進一步驗證構思驗證性訪談和實驗研究的結論,并最終驗證、修訂和完善論文的研究模型。


.........................
7研究結論與討論
7.1研究結論和假設驗證情況
通過驗證性構思訪談、實驗研究和問卷研究,本文驗證了創業機會識別及其子維度與創業決策存在顯著的正向線性關系,職業高原與創業機會識別的交互作用得到了部分驗證,創業機會的可行性識別與工作內容高原、中心化高原的交互作用對創業轉換決策有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調節聚焦類型中,創業機會識別對創業決策的效應也有所差別,調節聚焦類型對創業機會識別和創業轉換決策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在創業機會識別對創業轉換決策的影響機制中,個體在創業決策后擇業效能感發生顯著變化。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們大多把職業轉換的多種情形綜合分析,很少有人區別從就業到就業和從就業到創業的不同。同樣地,在創業決策研究中,學者們關注的是最終進行了創業決策的團隊或個人,卻很少有人關注他們“從哪里來”。本研究在職業轉換和創業決策的交叉領域進行了一些理論上的探索,特別關注那些從就業者變為創業者的個體,并且闡明了他們在進行創業決策時的決策機制。
在本研究中,我們將職業領域的概念和創業領域的概念進行了交叉,以職業轉換的視角看待創業決策。因而我們在研究中引入了職業高原的概念,用來描述創業轉換者在做出創業決策之前所處的狀態。至于職業高原概念的選擇,也是充分地考慮了創業者的特質——他們熱愛嘗試、敢于折騰、突破現狀。因此對于創業者來說,一份工作沒有樂趣、沒有成長是一個導致離開的重要因素。職業高原不僅描述了在層級上晉升的有限,也描述了在工作內容上失去了吸引力,以及在公司中不能得到足夠的資源和話語權。我們認為,這幾種情況較為系統地描述了創業者離職之前的處境,因此將職業高原的概念加入到模型當中。
參考文獻(略)
1引言
在人的一生中,職業—直與個體生命發展相伴相隨。早在19世紀,就有學者對職業進行了研究和探索;直到今天,對職業的研究依然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不論是外部宏觀環境,還是個體的思維認知,都處在不停地變化與更新中。因此與職業相關的研究,也在與時倶進地變化和發展。職業既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又是個體與社會連結、與自我交流的橋梁。如何優雅地與職業相處、如何實現職業和個人價值的統一,是研究者和每一個社會人都關注的問題。
在德勤2018年發布的《全球人力資本趨勢》調查中,“構建二十一世紀職業生涯”成為第三大重要的趨勢,有47%的受訪者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二十一世紀的職業生涯?德勤在報告中將其定義為一系列的發展的歷程,每一次歷程都為人們提供獲得新技能、觀點和判斷力的機會。從發展的角度看待職業,將其當作一種與個體生命發展密不可分的生涯,也是很多研究者的共識。與之前簡單的階梯式前進的職業生涯不同,二十一世紀的職業生涯可能遵循一個向上的弧線軌跡,在不同的時期會有進步和提升。在二十—世紀的職業生涯中,個體及個體的經歷占據中心位置。所謂生涯,自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職業生涯中許多的進步和提升是通過職業轉換來實現的。隨著外部大環境的變化,職業生涯的易變性和無邊界性漸漸凸顯,人們不再固著于一份職業,而更多地嘗試在不同的職業間選擇和切換。
........................
2文獻綜述
2.1職業轉換理論
2.1.1職業轉換理論
隨著外部大環境的變化,職業生涯的易變性和無邊界性漸漸凸顯,人們不再固著于一份職業,而更多地嘗試在不同的職業間選擇和切換。職業轉換也因而成為職業發展理論的重要分支。
學界通常認為,Louis是提出職業轉換理論的標志性人。Louis將職業轉換定義為“個體改變工作角色或者改變原先工作角色導向的過程’’。在這個定義中有兩個要點,一是基于角色理論的視角看待職業轉換。角色理論從角色的觀點出發,從人的社會角色屬性(人們所處的地位或身份)解釋行為的產生、變化和結果,并關注人們的態度與行為是如何受到社會角色地位和社會角色期望的影響的。第二個要點是,Louis在定義中將職業轉換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即“角色間轉換”和“角色內轉換”。其中,“角色間轉換’’是指個體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轉變,從舊的社會角色進入新的社會角色,例如跳槽、退伍、辭職等,這類轉換通常是個體在有意識地進行;“角色內轉換”是指個人在同一個角色內發生的變化,例如攻讀MBA、額外兼職、調整職業目標、進入職業生涯新階段等,這類轉換通常發生在個體不能意識到的情況下。同樣地,從角色的角度界定職業轉換。他們將職業轉換解釋為脫離原角色,并進入新角色的過程。
..........................
2.2創業決策
2.2.1創業決策的界定
判斷和決策研究在管理學領域有著悠久的傳統,在創業研究領域,創業決策也是一個重要分支。經典的決策觀認為,決策者在做出決策之前,要經過定義問題、明確目標、制定備選方案、評估不同備選方案的風險等一系列階段。。這種觀點將決策解釋為一個理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決策者以目標驅動行為,通過收集相關信息,達到自己想要的的結果。同樣地,創業決策也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過程。潛在創業者從產生創業意向,到最后成功創辦企業,變成了真正的創業者,我們可以稱該潛在創業者進行了創業決策。不僅如此,在創業的各個階段,創業者會面臨不同的決策,如機會評估決策,創業進入決策,機會擴大決策、創業退出決策等。這便是廣義上的創業決策。廣義的創業決策主要從認知過程的角度來研究創業者的創業決策過程。
狹義的創業決策,一般指潛在創業者完成“創辦自己的企業”這一決策任務,解決的是“要不要創業”的問題。和廣義的創業決策不同,狹義的創業決策更加關注最后的決策結果,也就是是否創業,更傾向于從完成決策的時間點上去定義這個決策。而廣義的創業決策更像是一條過程線,時間跨度上也更長。狹義的創業決策包括:在面臨第一次職業選擇時,是選擇創業還是公司就業;從公司雇員變成創業者的決策;從創業者變為雇員的決策。本研究關注的是個體從原先的雇員崗位投身創業的決策過程,屬于狹義上的創業決策。
...........................
3研究構建和總體思路...............23
3.1以往研究總結和未來研究方向...............23
3.1.1以往研究取得的主要進展...............23
3.1.2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研究方向...............23
4訪談與案例研究..............29
4.1研究目的..............29
4.2研究設計..............29
5實驗研究...............37
5.1研究背景和目的.........37
5.2實驗方法.............37
6問卷研究
6.1研究背景及目的
問卷法是通過書面形式,以嚴格設計的心理測量項目或問題,向研究對象收集研究資料和數據的一種方法。和訪談法、實驗法相比,問卷法通過構造結構化量表,對待研概念進行定量分析,從量化的角度探究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擬通過問卷法,對創業轉換決策中創業機會識別的作用機制進行探討,進一步驗證構思驗證性訪談和實驗研究的結論,并最終驗證、修訂和完善論文的研究模型。


.........................
7研究結論與討論
7.1研究結論和假設驗證情況
通過驗證性構思訪談、實驗研究和問卷研究,本文驗證了創業機會識別及其子維度與創業決策存在顯著的正向線性關系,職業高原與創業機會識別的交互作用得到了部分驗證,創業機會的可行性識別與工作內容高原、中心化高原的交互作用對創業轉換決策有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調節聚焦類型中,創業機會識別對創業決策的效應也有所差別,調節聚焦類型對創業機會識別和創業轉換決策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在創業機會識別對創業轉換決策的影響機制中,個體在創業決策后擇業效能感發生顯著變化。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們大多把職業轉換的多種情形綜合分析,很少有人區別從就業到就業和從就業到創業的不同。同樣地,在創業決策研究中,學者們關注的是最終進行了創業決策的團隊或個人,卻很少有人關注他們“從哪里來”。本研究在職業轉換和創業決策的交叉領域進行了一些理論上的探索,特別關注那些從就業者變為創業者的個體,并且闡明了他們在進行創業決策時的決策機制。
在本研究中,我們將職業領域的概念和創業領域的概念進行了交叉,以職業轉換的視角看待創業決策。因而我們在研究中引入了職業高原的概念,用來描述創業轉換者在做出創業決策之前所處的狀態。至于職業高原概念的選擇,也是充分地考慮了創業者的特質——他們熱愛嘗試、敢于折騰、突破現狀。因此對于創業者來說,一份工作沒有樂趣、沒有成長是一個導致離開的重要因素。職業高原不僅描述了在層級上晉升的有限,也描述了在工作內容上失去了吸引力,以及在公司中不能得到足夠的資源和話語權。我們認為,這幾種情況較為系統地描述了創業者離職之前的處境,因此將職業高原的概念加入到模型當中。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