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準則對我國保險企業的財務影響——基于中國平
時間:2021-06-26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保險行業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重點探討了保險公司受到的短期財務影響,主要得出以下三點結論:第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條途徑,確認計量標準的變化一方面大幅提高了保險企業 FVTPL 占比,使得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和投資收益率的影響程度上升,另一方面無法通過處置FVTOCI 權益工具平滑利潤,從而提高了利潤和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性,降低可預測程度;金融資產減值模型的變化提高了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對當期利潤規模和投資收益率產生不利影響。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科技進步和資本積累,金融市場得到充分發展,金融工具不斷推陳出新,金融工具會計處理逐漸凸顯其復雜性。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機后,金融工具準則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廣泛質疑。雖然學者們普遍認為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是金融貪婪性與監管缺位,但是不可否認一方面傳統金融資產分類標準模糊不清,計量模式存在弊端,不僅無法適應金融創新發展,而且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存在不足與遲延問題,形成順周期效應和懸崖效應,在金融危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而推行一套國際公認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構筑簡潔高效的金融工具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框架成為共同的期盼。
有鑒于此,IASB 對金融工具相關準則實施了全方位的改革。自 2009 年 11月起,IASB 先后發布六份征求意見稿,積極吸納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評論意見,廣泛推進與各國準則制定者的對話,不斷敦促準則國際化趨同,并于 2014 年 7月發布最終版 IFRS 9,以此全面取代 IAS 39 號準則。該準則包括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減值、套期保值會計的要求,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強制生效,并允許提前采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快金融法律與制度建設進程。2006 年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在順應中國國情、保留中國特色的基礎上,最大限度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尤其是廣泛借鑒國際經驗,適當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更成為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積極回應 G20 峰會提議,順應會計準則協調趨同之勢,于 2010 年發布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的路線圖。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防范化解系統風險、推進經濟穩中求進成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在此背景下,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建設,推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規范金融工具會計處理,財政部積極推進金融工具準則修訂進程,通過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制訂經驗和國內理論實務界意見,最終于 2017 年 3 月發布 CAS 22,即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
........................
第二節 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選取中國平安作為案例研究對象,探究新準則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本文首先對與研究背景做了概述。其次,本文對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減值、保險資產配置、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影響等方面的文獻進行梳理,并且對新舊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進行對比,指出現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研究方向。再次,本文以中國平安為例進行案例研究。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結論和相關建議,總結不足并提出未來研究方向。按照以上思路,本文安排了四個部分共五個章節的內容:
第一部分為第一章,為全文的總覽概括。包括研究背景、意義、內容與方法。
第二部分為第二章,為本文的理論分析。本文一方面梳理了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減值、保險資產配置、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影響等方面的文獻,了解研究現狀;另一方面梳理了新舊金融工具準則在確認與計量、減值模型等方面的主要變化,為后續的案例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為第三章和第四章,為本文的案例研究。第三章為案例概況。主要說明選擇中國平安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及指標選取,提出案例研究框架。第四章為案例分析。利用中國平安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后披露的2018與2019年財務報表,通過數據處理和橫縱對比,分析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中國平安經營穩定性、盈利能力、償付能力以及資產配置的影響。
第四部分為第五章,在總結案例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為保險行業適應新金融工具準則提出建設性意見,總結不足并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文獻綜述
一、金融工具確認研究
Solomans(1995)提出會計模型選擇的七要素,其一要求所有的會計信息可以被驗證。由于管理者意圖主觀不可驗證,因此不適宜作為金融工具的分類依據。Ivancevich(1996)觀察到以管理者意圖作為金融工具的分類依據,將會導致同一權益憑證在不同企業采用不同的計量方式,進而對遞延稅項、財務比率、公司估值等產生影響。Hooper(2011)認為如果將公允價值選擇權賦予管理層,那么管理層可能通過調整金融資產的分類實現操控利潤的目標,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從而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
國內學者葉建芳(2009)運用實證研究分析指出,為了規避資本市場波動對經營成果的影響,上市公司在初始確認時更偏好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如果未來期間經營業績下滑,上市公司通常選擇在近期內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達到盈余管理和平滑利潤的目的;如果持有期間經營效益良好,管理層將繼續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將其列示為資本公積的未實現收益留待以后年度實現。徐先知(2010)通過觀察資產負債率居高的公司的金融資產分類,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并進一步指明當管理層薪酬跟公司經營業績掛鉤,同時管理層享有剩余索取權時,其做出的金融資產分類判斷才是真正有利企業長期發展的判斷。基于以上研究,劉丹(2014)從確認、計量及企業盈余管理三方面論證了 IFRS 9 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合理性。
.......................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變更
(一)金融資產確認標準的變化
在金融資產確認方面,舊金融工具準則以管理層持有意圖和能力為依據,將金融資產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賬款、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四大類,具體劃分流程如圖 2.1 所示。這種分類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缺陷:第一、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不清晰不合理,同一科目下的金融資產缺乏同質性,并且存在金融資產重合交叉的問題;第二、管理層操縱性強,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創造了空間,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等;第三、舊金融工具準則遵守規則導向,缺少對金融資產特性的本質認識,難以應對日新月異的金融創新活動。
圖 2.1 舊金融工具準則四分類流程
............................
第三章 案例概況...........................15
第一節 案例背景與案例選擇......................15
一、案例背景..................................15
二、案例選擇.........................................16
第四章 案例分析.........................................20
第一節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20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的影響...........................20
二、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盈利能力的影響......................2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32
第一節 研究結論..................................32
第二節 相關建議...................................32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的影響
由于壽險業務期限較長,為準確衡量經營業績,保險公司通常采用營運利潤指標——以凈利潤為基礎,剔除短期波動性較大的損益項目和不屬于日常營運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項目。根據中國平安披露的年報數據,保險業務分部 2017-2019年歸母營運利潤增速分別為 23.8%、26.1%、31.9%,經營業績呈現平穩的增長態勢;但是將短期投資波動納入考慮范圍時,其增速分別為 27.1%、-0.1%、55.9%,利潤波動性顯著上升。短期投資波動固然與資本市場低迷和回暖密切相關,但是如果按照保險業務子公司不執行新準則的財務報表數據計算,2018 年中國平安業務分部壽險及健康險、財險歸母凈利潤將分別上調 21%、7%,從而使得利潤波動趨于平穩。由此可見,新金融工具準則放大了短期投資對利潤波動性的影響,增加了利潤的不可預測性。
表 4.1 2017-2019 年中國平安保險業務分部利潤增速
...........................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保險行業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重點探討了保險公司受到的短期財務影響,主要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第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條途徑,確認計量標準的變化一方面大幅提高了保險企業 FVTPL 占比,使得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和投資收益率的影響程度上升,另一方面無法通過處置FVTOCI 權益工具平滑利潤,從而提高了利潤和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性,降低可預測程度;金融資產減值模型的變化提高了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對當期利潤規模和投資收益率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企業的核心資本、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均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此定量監管指標受到的影響也是有限的。但是新金融工具準則有助于提高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推動保險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完善全面風險管理監測指標體系和風險治理管理體系。
第三,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機構未來的資產配置產生了較大影響。投資組合將更具有穩定性和多樣性,其中債權型金融資產將更偏好低信用風險資產,股權型金融資產將更集中于低市場風險資產。總體來說,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將更加注重資產負債匹配,注重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科技進步和資本積累,金融市場得到充分發展,金融工具不斷推陳出新,金融工具會計處理逐漸凸顯其復雜性。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機后,金融工具準則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廣泛質疑。雖然學者們普遍認為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是金融貪婪性與監管缺位,但是不可否認一方面傳統金融資產分類標準模糊不清,計量模式存在弊端,不僅無法適應金融創新發展,而且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存在不足與遲延問題,形成順周期效應和懸崖效應,在金融危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而推行一套國際公認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構筑簡潔高效的金融工具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框架成為共同的期盼。
有鑒于此,IASB 對金融工具相關準則實施了全方位的改革。自 2009 年 11月起,IASB 先后發布六份征求意見稿,積極吸納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評論意見,廣泛推進與各國準則制定者的對話,不斷敦促準則國際化趨同,并于 2014 年 7月發布最終版 IFRS 9,以此全面取代 IAS 39 號準則。該準則包括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減值、套期保值會計的要求,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強制生效,并允許提前采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快金融法律與制度建設進程。2006 年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在順應中國國情、保留中國特色的基礎上,最大限度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尤其是廣泛借鑒國際經驗,適當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更成為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積極回應 G20 峰會提議,順應會計準則協調趨同之勢,于 2010 年發布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的路線圖。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防范化解系統風險、推進經濟穩中求進成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在此背景下,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建設,推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規范金融工具會計處理,財政部積極推進金融工具準則修訂進程,通過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制訂經驗和國內理論實務界意見,最終于 2017 年 3 月發布 CAS 22,即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
........................
第二節 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選取中國平安作為案例研究對象,探究新準則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本文首先對與研究背景做了概述。其次,本文對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減值、保險資產配置、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影響等方面的文獻進行梳理,并且對新舊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進行對比,指出現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研究方向。再次,本文以中國平安為例進行案例研究。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結論和相關建議,總結不足并提出未來研究方向。按照以上思路,本文安排了四個部分共五個章節的內容:
第一部分為第一章,為全文的總覽概括。包括研究背景、意義、內容與方法。
第二部分為第二章,為本文的理論分析。本文一方面梳理了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減值、保險資產配置、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影響等方面的文獻,了解研究現狀;另一方面梳理了新舊金融工具準則在確認與計量、減值模型等方面的主要變化,為后續的案例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為第三章和第四章,為本文的案例研究。第三章為案例概況。主要說明選擇中國平安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及指標選取,提出案例研究框架。第四章為案例分析。利用中國平安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后披露的2018與2019年財務報表,通過數據處理和橫縱對比,分析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中國平安經營穩定性、盈利能力、償付能力以及資產配置的影響。
第四部分為第五章,在總結案例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為保險行業適應新金融工具準則提出建設性意見,總結不足并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文獻綜述
一、金融工具確認研究
Solomans(1995)提出會計模型選擇的七要素,其一要求所有的會計信息可以被驗證。由于管理者意圖主觀不可驗證,因此不適宜作為金融工具的分類依據。Ivancevich(1996)觀察到以管理者意圖作為金融工具的分類依據,將會導致同一權益憑證在不同企業采用不同的計量方式,進而對遞延稅項、財務比率、公司估值等產生影響。Hooper(2011)認為如果將公允價值選擇權賦予管理層,那么管理層可能通過調整金融資產的分類實現操控利潤的目標,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從而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
國內學者葉建芳(2009)運用實證研究分析指出,為了規避資本市場波動對經營成果的影響,上市公司在初始確認時更偏好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如果未來期間經營業績下滑,上市公司通常選擇在近期內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達到盈余管理和平滑利潤的目的;如果持有期間經營效益良好,管理層將繼續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將其列示為資本公積的未實現收益留待以后年度實現。徐先知(2010)通過觀察資產負債率居高的公司的金融資產分類,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并進一步指明當管理層薪酬跟公司經營業績掛鉤,同時管理層享有剩余索取權時,其做出的金融資產分類判斷才是真正有利企業長期發展的判斷。基于以上研究,劉丹(2014)從確認、計量及企業盈余管理三方面論證了 IFRS 9 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合理性。
.......................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變更
(一)金融資產確認標準的變化
在金融資產確認方面,舊金融工具準則以管理層持有意圖和能力為依據,將金融資產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賬款、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四大類,具體劃分流程如圖 2.1 所示。這種分類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缺陷:第一、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不清晰不合理,同一科目下的金融資產缺乏同質性,并且存在金融資產重合交叉的問題;第二、管理層操縱性強,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創造了空間,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等;第三、舊金融工具準則遵守規則導向,缺少對金融資產特性的本質認識,難以應對日新月異的金融創新活動。

圖 2.1 舊金融工具準則四分類流程
第三章 案例概況...........................15
第一節 案例背景與案例選擇......................15
一、案例背景..................................15
二、案例選擇.........................................16
第四章 案例分析.........................................20
第一節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20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的影響...........................20
二、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盈利能力的影響......................2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32
第一節 研究結論..................................32
第二節 相關建議...................................32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經營穩定性的影響
由于壽險業務期限較長,為準確衡量經營業績,保險公司通常采用營運利潤指標——以凈利潤為基礎,剔除短期波動性較大的損益項目和不屬于日常營運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項目。根據中國平安披露的年報數據,保險業務分部 2017-2019年歸母營運利潤增速分別為 23.8%、26.1%、31.9%,經營業績呈現平穩的增長態勢;但是將短期投資波動納入考慮范圍時,其增速分別為 27.1%、-0.1%、55.9%,利潤波動性顯著上升。短期投資波動固然與資本市場低迷和回暖密切相關,但是如果按照保險業務子公司不執行新準則的財務報表數據計算,2018 年中國平安業務分部壽險及健康險、財險歸母凈利潤將分別上調 21%、7%,從而使得利潤波動趨于平穩。由此可見,新金融工具準則放大了短期投資對利潤波動性的影響,增加了利潤的不可預測性。

表 4.1 2017-2019 年中國平安保險業務分部利潤增速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保險行業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重點探討了保險公司受到的短期財務影響,主要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第一,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條途徑,確認計量標準的變化一方面大幅提高了保險企業 FVTPL 占比,使得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和投資收益率的影響程度上升,另一方面無法通過處置FVTOCI 權益工具平滑利潤,從而提高了利潤和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性,降低可預測程度;金融資產減值模型的變化提高了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對當期利潤規模和投資收益率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企業的核心資本、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均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此定量監管指標受到的影響也是有限的。但是新金融工具準則有助于提高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推動保險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完善全面風險管理監測指標體系和風險治理管理體系。
第三,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保險機構未來的資產配置產生了較大影響。投資組合將更具有穩定性和多樣性,其中債權型金融資產將更偏好低信用風險資產,股權型金融資產將更集中于低市場風險資產。總體來說,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將更加注重資產負債匹配,注重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