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業投資分析
時間:2015-01-23 來源:www.bjboz.cn作者:admin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 2007 年以來我國林業產業穩步發展,生態建設成效明顯,林業投資額度屢創歷史新高,林業民生工程成果顯著,林區社會繁榮穩定,全國林業發展建設取得了一系列優異的成就。以 2012 年林業總產值為例,2012 年林業總產值約為 3.9 萬億元,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6.7%。而且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我國一直以來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積極構建完善的生態體系,截止到 2012 年全國森林覆蓋率近 24%,現有森林每年創造的生態價值上萬億元。 當前,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和生態消費需求也呈現出了急劇增長的趨勢,帶動了我國包括木材加工、生態旅游、木本糧油、沙草產業、竹藤花卉、生物質能源等在內的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并且林業年產值連續 10 年年增長率接近于20%。而投資作為國家對林業進行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對我國的林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政府對林業產業的投資。有數據顯示,2000—2012 年近 13 個年頭,隨著各個時期林業投資額的變動,林業年產值也有著明顯的變化。總的來說,全國林業總投資額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2012 年投資額達到這 13 年的最高的 0.33 萬億元,2012年的林業年產值也達到這幾年的最高的 3.9 萬億元。所以,加大并合理利用投資,將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因此,對林業投資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吉林省作為我國林業大省之一, 其林業經濟貢獻和社會公益貢獻在我國林業中一直占有主體地位。以 2012 年為例,2012 年吉林省林業總產值為 0.15 萬億元,占當年全國林業總產值的 3.1%,在全國所有 32 個林業地區中排名第 12 位。而且我國四大森工集團之一的中國吉林森工集團的施業區就坐落于吉林省長白山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木材生產基地。截止到 2012 年吉林省森林覆蓋率將近 42.5%,面積為 736.57 萬公頃,排在全國各省份的第 10 位,且吉林省森林覆蓋率和其森林面積一直呈不斷增加趨勢。
........
1.2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即使在國際方面,投資林業也是一個非常熱點的主要課題。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其自身有著較為豐富的關于財政體系構建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因此從前到后陸續出現了“歷史學派”、“凱恩斯學派”、“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公共選擇學派”,而各學派從開始討論其干預與反干預的矛盾,再到承認的前提之下再對其干預程度出現了矛盾,而政府的主要作用卻是對市場失靈進行彌補[1]。西方發達國家對林業的公益性資金來源方面產生的相關理論可以在大的方面分為以下兩種:以庇古為代表的舊福利經濟學和以科斯環境產權理論為代表的市場機制經濟學。 舊福利經濟學認為,發展森林產業并將其資源外部效應進行內部化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稅收來對其經濟投入問題進行解決。即國民經濟發展與相關活動都會由于其不能有市場交換中應有的補償而使得其外部型活動受到阻礙,國家是對這種外部型消除的唯一干預者,即利用國家使用的財政稅收來補償和投入到林業發展當中。該體制利用稅收和經濟手段補償來對其外部經濟問題進行解決就是舊福利經濟學中的代表庇古稅收。且在他們認為,還可以額外制定森林生態效益稅收來湊集資金從而解決生態效益中出現的問題并滿足發展所需。即有著較大外部型特點的生態林業的資金積累機制被財政積累和再分配制度所替換。
...........
第二章 林業投資的相關理論
2.1 投資內涵
廣義上,投資指的是用某種有價值的資產,其中包括資金、人力、知識產權等投入到某個企業、項目或經濟活動,以獲取經濟回報的商業行為或過程。投資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后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38-40]。 經濟學角度上,《經濟學詞典》(1976 年由美國埃爾斯維爾科學出版社出版)一書中曾指出:投資是一種人類進行經濟活動的基本且主要的活動形式之一,即以獲利為目的而進行的資本利用,可分為債券、股票等的購買,也可以是使用某種形態的資金進行設備的購買、廠房的建造等。 投資的形式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投資就是投資者將自身所擁有的投資成本投資到企業,進而通過企業的生產而獲取收益。對直接投資進行細分又可以分為流動資產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兩種,流動資產投資即利用投資成本來讓資產的流動性得以增加,進而進行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即投資者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資產對固定資產進行投資和建造等。間接性投資就是利用債券和股票等形式的投資。 根據投資資產來源途徑進行分類,則有公共投資、引進投資和民進投資三種。公共投資即以政府作為投資的主體,對某種經濟活動進行投資。該投資的資產主要以國家政府財政收入為主要來源,其投資方向則為對社會人民有利的公共項目。而引進投資則為外資的引進投資、國外政府或國際機構方面的投資;民間投資則分為個人投資和法人投資。民間投資的是以民間為資金的主要來源,其受到市場調節的影響較大;而法人投資又分為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投資等形式。
..........
2.2 林業可持續經營理論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期間,由于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遭到過度的開發和利用,全世界許多地區片面追求 GDP 的高速增長而帶來了諸多的環境問題,大量的森林資源遭到破壞。與此同時聯合國成立了 WCEO(環境發展委員會),進而專門探討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協調關系問題。《我們的共同未來》(1987 年與挪威前首相格洛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主持)的報告,對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定義。即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還不對后代造成需求的影響;不能只顧經濟而忽略環境保護,二者必須同時進行。該理論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并為聯合國開展的“環境與發展大會”中所指定的五大條件提供了理論基礎。 上世紀 90 年代,聯合國組織并開展了“環境與發展大會”,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詳細的闡述。至今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各地區國家發展所持有的共同指導思想。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理論中,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占有很大比例。 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主要是指在保持整個森林生態系統、遺傳多樣性和再生能力等的持續發展能力下,對林業的產業和生態建設進行適當的投資,協調林業產業快速發展與生態系統穩定,使得森林資源能夠達到豐富的狀態,以保證當代對其資源需求和環境穩定的同時也能滿足后代需求的經營方式[41-43]。森林資源經營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新世紀發展林業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林業的投資有指導意義。 我國是在上世紀的 90 年代才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該思想的產生來源為當時我國所擬寫的《中國 21 世紀議程》中所要完成的戰略發展目標。目標中提到,首先要對自身的發展狀況認識充分,即當前我國還處于一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重目標待完成的狀態,要想讓自身國家得到發展,就必須要把經濟搞上去,另外我國還是一個人口基數大、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科技不發達、經濟落后的狀態,在這個大的前提下來搞經濟,實質上就是對自身脆弱的環境的更大破壞,所以如何讓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是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隨后我國林業部總局還制定了《中國新世紀林業規劃》、《林業技術的加速發展研究》以及《完善林業發展制度》,提出了科教興林的新發展方針。同時還對黃河中游、珠江、淮河以及遼河等興建林業保護工程,還有國家級天然林和重點國有林保護工程也開始投入實施,使得我國的林業發展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直到上世紀末,我國針對國內林業發展理論和經濟改革進行研究,制定了符合我國林業發展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相關理論,對我國林業的建造與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
第三章 吉林省林業發展狀況 .......... 14
3.1 吉林省林業現狀 ....... 14
3.2 吉林省林業產業發展分析 ............. 14
3.3 吉林省生態建設發展狀況 ............. 16
第四章 吉林省林業現狀及分析 ...... 14
4.1 吉林省林業投資現狀 .......... 20
4.2 吉林省林業投資資金的來源分析 ............ 20
4.3 吉林省林業投資資金的用途分析 ............ 22
第五章 吉林省林業投資存在的問題 ......... 14
5.1 吉林省林業投資資金結構仍有待改善 .... 24
5.2 吉林省林業投資的主體不夠多元化 ........ 24
5.3 吉林省林業投資形式單一 ............. 25
5.4 吉林省沒有完善的林業投資保險制度 .... 25
第六章 政策建議
6.1 吉林省林業投資結構的合理化
林業的投資結構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資金的投入來源和使用去處上。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吉林省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尤為突出,其在國家經濟,生態,社會等方面更是做出了不可小覷的貢獻。從資金來源上看,吉林省過去在林業方面一直都是吉林省財政廳撥款來建設。建議可以由吉林省財政廳牽頭指定宏觀的規劃,在投資的過程中,多給外資,港澳臺商的資本創造有利條件,給民間資本開出綠燈,讓更廣泛的資本形式加入,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緩解政府的財政負擔。 從資金的使用來看,林業的投資在過去多用于造林,建議由吉林省政府出面,站在宏觀調控的高度上,引導一部分資本在造林上,也要引導一部分資本在幼林的保護與災害的防護上,還有森林環境的保護等等都需要相應的資金。讓沒有造成的林迅速造成,已經造成的幼林要實現保護,已經存在的森林環境省政府應該注重去維護,把視線放在災害防護的關注上。吉林省林業投資的產業化轉型是一個發展趨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個行業都應該發揮市場的活力,相對來講我國的林業產業對市場資本的相容性相對滯后。近年來,吉林省林業產業逐漸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新興產業開始逐漸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在逐漸擴大,主要林業產品的生產能力也在日益快速發展,對吉林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進一步推進吉林省產業轉型升級,是保障吉林省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戰略決策。


.........
結論
吉林省林業投資的保險制度不健全,國家對于整個林業的保險仍然沒有獨立建立完善的體系,從投資的主客體關系上來看,林業的保障制度太缺乏了,而且我國的林業保障制度是在種植業的保障里的一個分支。 對于市場上的自由資本,是以短期、規避風險、獲得最大利益為目的的存在,所以,我們在引資投資的同時,務必建立相應的資本保障制度,在林業這個行業,天然的災害與病蟲害非常嚴重,林業產業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太過敏感,所以我們應該建立完善的林業保障體制,從政府的政策性金融出發,建立對在林業中由于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非認為損失進行合理補貼,細化到林業的種植,維護和發展的各個環節。在采伐過程中,政府應該采用保障體制對其限制,如果一個資本的采伐量超過了環境效益的限制,那么就可以自動將保障標準降低,這種通過附加福利的政策干預既能吸引足夠的資本來到林業,也能對采伐量產生積極的制約,可謂兩全其美。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