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FDI對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國際貿易影響分析
時間:2018-12-02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國際貿易論文,供大家參考。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選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世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其中服務業的發展有目共睹,服務業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以及各個國家競爭的焦點。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對 GDP 貢獻率達到 80%以上,服務業在就業比重和增加值的比重方面達到 70%—80%,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也已經達到 50%,全球服務型經濟形勢日益明顯。此外,從全球 FDI 的投資產業結構上來看,服務業 FDI 也遠超其他產業,服務業占比繼續保持在 60%以上①。不管是 FDI 的發展還是服務業 FDI 的發展,抑或者是整個服務業的發展,對全球的經濟發展來說都舉足輕重。服務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服務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視,且服務業FDI 逐漸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轉移。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的發展在對外開放的推動下越來越需要國外的力量,發展的眼光也逐漸的轉向了國外,因此外商直接投資應時而生。2016 年我國服務業實際利用 FDI 為 838.91 億美元,占實際利用 FDI 總額的 66%,而加入 WTO 初期僅有 111.8億美元,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增加了近 30%,說明越來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資進入我國,進入服務業領域。但是,我國服務業細分行業的發展并不均衡,傳統服務業發展逐漸放緩,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倉儲物流、住宿和餐飲 FDI 占比仍超過 25%;而現代服務業FDI 流入的動力不足,金融、租賃和房地產等資本密集型服務業波動較大,約占服務業的 30%以上,高技術、高創新能力的現代服務業 FDI 流入較少。從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情況來看,2016 年,服務業繼續領跑三次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 51.6%,雖然服務業發展很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這也充分地說明了我國服務業大而不強的現實情況。從“十五”中央將優化服務業結構作為重要目標到“十三五”規劃的服務業創新發展,結構優化、動能轉化、方式轉變的要求更加迫切,結構優化也成為報告中的重要字眼。此外,十九大中明確指出要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并且支持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服務業結構優化問題已經關系到我國的發展戰略。
........
1.2 服務業 FDI 與服務業結構的相關文獻綜述
本文主要從兩個方向來整理相關研究。一是服務業 FDI 對服務業增長及整個經濟增長的研究方向;另一個則是服務業 FDI 與服務業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方向的文獻整理。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筆者分析服務業 FDI 促進服務業經濟增長的理論主要源于FDI 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而后者歸根結底來源于經濟增長理論。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主要由資本和勞動增長率以及邊際生產力決定的。該理論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把技術進步和勞動的有效性看成是外生變量,由于資本的邊際效率遞減,而 FDI 增加了資本積累,所以僅帶動了短期的經濟增長。于是,出現了把儲蓄率、人口增長率和技術進步作為內生變量來研究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這也標志著經濟學家對FDI 促進經濟增長的傳導變量開始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以羅默和盧卡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又掀起了新增長理論的研究熱潮,將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看作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和動力。FDI 作為知識技術、人力、資本的結合體,通過產生正的外在經濟,長期不斷積累就可以產生持續增長①。上述理論均闡述了 FDI 對經濟增長的關系,但是對這類問題的研究在較長時間內都停留在制造業的研究上。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商品的特性發生變化,傳統的 FDI 理論的核心也被認為適用于服務業,一些學者開始對服務業進行研究。Carman、Langeard(1980)和 Toot(1987)等認為,服務企業以契約和投資方式進入東道國而不能以出口方式進入,主要是由于服務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一體化。學者們開始對服務業 FDI 對經濟發展的效應進行分析,他們認為主要有技術、就業和貿易三個效應,該結論也得到之后學者的認可。Burgess(1995)、Bang 和 Goldar(2004)幾位學者都將 FDI 對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影響進行了對比研究和實證分析,發現服務業特定要素和制造業特定要素的互補性,并且 FDI 能夠同時促進二者產值的增長,進而推動東道國經濟的增長。Burgess(1995)、Eschenbach 和 Hoekman(2006)幾位學者的研究認為,服務業 FDI 的自由化更能促進東道國經濟的發展,這也為政府吸引更多的外資以及 FDI 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建議。
........
第 2 章 相關概念的界定和相關理論基礎
服務業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領域,包括的范圍廣,學術界也沒有統一的定論。本部分主要對文章中所提到的服務業的概念、具體行業的分類、服務業結構優化的衡量以及 FDI 的相關概念進行明確和劃分,在此基礎上對于服務業結構變動的相關理論和傳統 FDI 理論對于服務業的適用性進行介紹,從而為之后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1 服務業概念的界定
本文的主體字眼就是服務業,在研究之前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明確的理解,此外我們還需要對這個行業的劃分進行明確,以及本文究竟采取何種分類方法進行說明,這也關系到我們接下來研究的方向等一系列問題。要提到服務業,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究竟何為“服務”?所謂服務就是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的結合。最早使用服務業這一定義的是克拉克(1957),他用這一定義代替了“第三產業”,這也是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對第三產業的劃分就不盡相同,本文主要采用2003 年我國對三次產業最新的劃分方法,因此主要對服務業的這種劃分方法進行介紹。主要將服務業劃分為 15 個行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以及國際組織①。目前,對服務業的分類方式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學術界主要流行的分類方式有以下三種:第一,按照行業興起早晚劃分為: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第二,按照服務業功能劃分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第三,按照服務對象不同將服務業分為兩大部門和四個層次。兩大部門分別是服務和流通部門,四個層次分別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為流通服務、為提高科學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行業②。
.........
2.2 FDI 概念的界定
2.2.1 FDI 含義
本文的另外一個重要概念就是 FDI 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引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就是 FDI 的流入,因此主要介紹的是外商直接投資。服務業 FDI 顧名思義本文主要指的就是流入服務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對于 FDI 的概念,我國統計局公布定義如下:FDI 分為外商直接投資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由于本文介紹服務業引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所以僅以外商直接投資為研究對象。FDI 外商直接投資是指,外國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包括華僑、港澳臺胞以及我國在境外注冊的企業)按我國有關政策、法規,用現匯、實物、技術等在我國境內開辦外商獨資企業,與我國境內的企業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或合作開發資源的投資(包括外商投資收益的再投資),以及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項目投資總額內企業從境外借入的資金。在眾多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和途徑選擇中,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分別是跨國創立新企業、跨國并購以及增加己有國外企業投資。
.........
第 3 章 我國服務業利用 FDI 及服務業結構現狀與問題..........15
3.1 我國服務業利用 FDI 的現狀 ...... 15
3.2 我國服務業結構發展的現狀 ...... 21
3.3 本章小結 ........ 25
第 4 章 服務業 FDI 對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機理分析..........26
4.1 資本補缺效應 .......... 26
4.2 技術溢出效應 .......... 27
4.3 收入需求效應 .......... 29
4.4 本章小結 ........ 30
第 5 章 實證分析....31
5.1 服務業 FDI 與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因果關系檢驗 ...... 31
5.2 服務業 FDI 與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實證檢驗 .... 33
5.3 服務業 FDI 與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中介效應檢驗 ...... 36
5.3.1 模型的設定 ....... 36
5.3.2 指標的選取及數據的說明 ............. 38
5.3.3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分析 ....... 39
5.4 實證小結 ....... 41
第 5 章 實證分析
通過理論的梳理、現狀以及傳導機制的分析,本章主要運用服務業 FDI 與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數據,建立計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首先,驗證服務業 FDI 與服務業結構優化的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檢驗服務業 FDI 是否能夠促進服務業結構優化;其次,通過傳導機制分析,對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技術進步三個中間變量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分析這三個主要變量效應的大小。從量的角度檢驗服務業 FDI 對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影響程度,實證檢驗主要通過 Eviews 和 SPSS 軟件完成。
5.1 服務業 FDI 與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前文的分析,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和就業占比均上升是衡量服務業 FDI 促進服務業結構的優化明顯的兩個指標。所以,本文需要從產出比重和就業比重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方面以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作為被解釋變量,記為Pv 。我國服務業 FDI 的實際利用額作為解釋變量,記為 CFDI 。另一方面,以現代服務業的就業占服務業就業人數的比重作為被解釋變量,記為Pe。我國服務業 FDI 的實際利用額作為解釋變量,記為CFDI 。對Pv和Pe與CFDI 之間的因果關系分別進行檢驗。但由于服務業 FDI 與現代服務業就業比重和增加值的比重影響關系基本相同,因此筆者主要針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與服務業 FDI 做出平穩性、協整性、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由于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的劃分在 2003 年進行了調整,對服務業添加了新的行業,并且把農、林、牧、漁服務業劃分為第一產業。所以,本文主要選取了 2003-2016年 14 年的數據進行分析。而且對變量取對數來避免時間序列中的異方差問題,記為:ln Pv , ln CFDI 。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和各年統計年鑒。


..........
結論
我國服務業 FDI 的流入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服務業 FDI 的占比超過 60%,發展勢頭良好。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行業分布呈傾斜式發展,服務部門間分布不合理。傳統服務業占比仍達到 25%左右,而且近幾年占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現代服務業出現了相反的變化趨勢。服務業 FDI 主要還是集中于房地產,批發零售等行業,傳統行業要多于現代服務業中的一些新興行業,外商投資于金融、信息傳輸、科學研究等行業的比例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另外,服務業結構存在不合理,比例不協調。傳統服務業發展仍占主導地位,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由于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經濟轉型政策的導向,整個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在逐漸增加,增加值也在逐漸增加。傳統服務業增加值占比仍在 30%以上,這與發達國家相比占比仍較高。而且傳統服務業吸收就業的能力仍較大,由于勞動者素質低使得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就業占比不高。我國服務業 FDI 呈現出行業分布傾斜式發展,服務部門間分布不合理的現象,通過分析發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消費結構的不合理以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低;此外,我國高素質人才的缺乏是我國勞動要素生產率低的根源①,再加上部分現代服務業的開放程度低,導致了我國服務業 FDI 的利用規模雖逐漸增加,但是部分現代服務業吸收FDI 水平低的尷尬局面。從服務業結構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服務業結構存在不合理且比例不協調,服務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國際貿易慣例作為法律淵源之研究2015-01-22
- 木質林商品國際貿易下碳轉移方針探析2015-01-23
- 日照市中小型外貿集團國際貿易融資研究2015-01-23
- 匯率對俄羅斯對外貿易的影響2018-01-30
- 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2018-03-09
- 京津冀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2018-03-18
- 中國農產品企業國際貿易市場進入模式選擇研究2018-03-28
- 結構突變下國際原油價格與中美股票價格的波動溢出效應2018-04-20
- 我國重化工業產業調整與轉移對區域碳排放差異貿易影響2018-05-31
- 中國出口對國內消費貿易需求的擠出效應研究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