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經營杠桿的實證研究
時間:2017-09-10 來源:www.bjboz.cn作者:lgg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成本管理會計作為管理會計的重要部分,在企業經營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2015 年 12 月 18 日至 21 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作為中央經濟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之一,“去產能”、 “降成本”一直都是包括學術界、企業管理者、投資者等各界討論的熱點。而導致我國出現產能過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經濟體制、廠商策略等方面,但歸結起來,固定資產過度投資是產能過剩形成的直接原因[1]。根據 2016 年 1-11 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538548 億元,制造業投資占全部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最高,為 170152 億元,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約為 1/3,可見,制造業相比其他行業來說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在市場競爭中,我國很多制造業以往都依靠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實行低成本戰略,但對于固定資產的投入卻采取粗放式的經營戰略,只注重過度的投入而不注重效率與產出,通過大鋪攤子似的增加新項目的投入以達到銷售收入的增長,而忽略了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導致單位產品利潤的下降。制造業過度的固定資產投資、低效率的利用最終導致了固定資產設備的閑置,生產能力的過剩,這些固定資產的存在又會產生較大的折舊費用,這無疑又會增大了企業的固定成本,使企業的經營杠桿提高。而經營杠桿這個指標說明了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導致利潤不會伴隨著銷售額的變動而成比例變動,由于銷售額的變化會引起利潤更大幅度的變化,這不同于以往一些企業只注重單位產品價格、銷售量以及變動成本的影響,所以在經營過程中企業同樣需要注重固定成本的使用。經營杠桿可以發揮正向作用使經營利潤增加,但同樣也會產生經營風險,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定要正確的使用這把“雙刃劍”。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
1.2.1 研究方法
(1) 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在第二章進行相關文獻綜述,了解國 內和國外學者對經營杠桿的研究現狀,采用理論分析方法研究了制造業上市公司經營杠桿基本理論、經營杠桿影響因素以及經營杠桿實用價值。在第三章對制造業上市公司成本結構進行分解。首先提出營業凈收入與收入動因成本概念,構建成本結構分解模型,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成本結構分解,通過分解后得出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數據,運用經營杠桿計算公式,重新計算出企業的經營杠桿系數數據。這一部分主要采取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的方法,運用了 stata12 分析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回歸分析,運用了實證分析。第四章重點進行了經營杠桿的實證研究。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企業經營杠桿總體水平、分布情況以及最優杠桿區間的構想。對原始數據進行必要的篩選與處理之后,運用 stata12 分析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最終得出本文的研究結論。
(2)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本文在第二章系統地分析了國內外學者的文獻,運用經營杠桿基本理論,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經營杠桿的影響因素和應用價值相關理論。本文在第三章既采用了描述性統計的方法,又運用實證的方法構建了企業成本結構分解模型。第四章實證分析部分既使用了定性的描述統計方法,又使用了定量分析方法。運用定量分析方法,把上市公司的經營杠桿總體水平、分布情況做了量化,利用數學和統計學的知識,研究上市公司經營杠桿的最優區間規則。
.......
第 2 章 文獻綜述和相關理論分析
2.1 國內外文獻綜述
Lord (1995) [2]指出,以往一些財務和會計教材認同的觀點,即伴隨著固定成本增加與變動成本的減少,經營杠桿必然會增加這一論斷是錯誤的,經營杠桿是與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呈正相關關系的,當固定成本增加而變動成本減少時,經營杠桿水平也是會下降的,這與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變動幅度相關。當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按固定比例變化時,經營杠桿在一定的產量水平下都會保持一樣。文中還研究了哪些因素會影響經營杠桿的變化,根據經營杠桿的計算方法可知,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以及產量,這四個因素均會引起經營杠桿的變化。 Mc Kinley 和 Βuccino (1997) [3]指出,企業的銷售能力和企業中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比例共同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杠杠。在企業銷售量呈下降趨勢時,企業為了保持其始終有正的現金流量,不被業務的萎縮影響,應該首先制定適宜的經營杠桿水平,測算出此時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減少企業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及時調整企業的資產規模。由于運輸企業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變動成本的特點,文中以運輸企業為例,說明固定成本的產生來源大多是固定資產帶來的,固定資產的處理較為困難,企業應該保持對未來經營狀況的充分了解,并協調好由于裁員或削減工資降低固定成本時可能帶來的人工效率的下降與這一舉措帶來的成本節約之間的關系。 Brigham 和 Gapenski(2004)[4]指出:企業所有資產中必然會存在資本性資產,而資本性資產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經營杠桿的來源就是固定資產,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產生了經營杠桿的放大效應。而資產僅僅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不可少的,但資產并不參與到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 Bilici 和 Dalci(2008)[5]在《Gearing multiple cost drivers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to operating leverage model for better production and profit planning decisions》中指出,以往經營杠桿的計算模型主要依據數量成本動因進行計算,但傳統的按數量成本動因把成本分解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是不科學的,與企業實際情況可能不符,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文中提出了新的方法,將數量成本動因與作業成本動因進行結合,形成新的經營杠桿模型,并在建立模型的假設基礎上進行研究,在這兩種動因結合下,成本分解更為準確,計算出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更符合實際,對于企業制定盈利決策更有幫助。
........
2.2 相關理論分析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保證持續經營,擴大生產規模,必然會購置一些資本性資產,這些資本性資產大多是企業的固定資產設備等,由于資本性資產的存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固定成本與費用,這些成本與費用由生產產品分擔,這就會引起企業銷售收入變化時利潤不隨之呈比例變化,變化幅度會大于銷售收入的變化幅度的現象,這就產生了經營杠桿。經營杠桿的存在可以使企業獲得一定的杠桿收益,但也會使企業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 按照管理會計將成本費用按照成本性態進行劃分的話,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可以劃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半變動成本或半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維持不變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性成本主要有資本性資產的折舊與攤銷、企業固定性人工成本、固定的廣告費營銷費等;變動成本一般是隨著企業產量的變化而隨之呈比例變化的成本,但單位產品變動成本保持不變。固定性成本無論企業經營生產與否,只要企業存在就會產生,屬于沉沒成本,而變動成本在企業不生產時便不會發生,屬于相關成本。企業固定性成本較高的話就會產生較高的一個經營杠桿[20]。按照成本性態劃分企業成本時,固定性成本不會伴隨著企業產銷量的變化而變化,但產銷量的變化會使單位產品承擔的固定性成本發生變化,引起單位產品利潤的變化,從而使產銷量的增長率與利潤的增長率不成比例變化,擴大利潤的變化幅度。
............
第 3 章 制造業上市公司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 ........... 12
3.1 經營杠桿系數計算應用的公式及依據...... 12
3.2 成本結構分解模型的構建 ......... 13
3.2.1 收入動因成本的界定與選擇 ....... 13
3.2.2 營業凈收入的界定與選擇 ........... 15
3.2.3 數據的獲取與模型構建 ...... 16
3.2.4 成本結構回歸結果及分析 ........... 19
3.3 制造業企業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 ..... 22
第 4 章 制造業上市公司經營杠桿實證研究 ...... 23
4.1 樣本選取與指標選擇 ......... 23
4.2 研究假設與方法設計 ......... 23
4.3 經營杠桿總體情況分析 ..... 24
4.3.1 經營杠桿總體平均水平的分析 ........... 24
4.3.2 經營杠桿分布情況的分析 ........... 25
4.4 最優經營杠桿規則的構想 ......... 27
第 5 章 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 34
5.1 研究結論 .... 34
5.2 政策建議 .... 35
5.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 35
第 4 章 制造業上市公司經營杠桿實證研究
4.1 樣本選取與指標選擇
本文經營杠桿實證分析的樣本選取為上文計算得出的經營杠桿系數的樣本公司,即選取 2010-2015 年樣本公司,其中 2010 年共有 545 家樣本公司,2011 年共有 626 家樣本公司,2012 年共有 716 家樣本公司,2013 年共有 731 家樣本公司,2014 年共有 767家樣本公司,2015 年共有 876 家樣本公司。 在選定指標進行分析時,主要選取報表中的財務指標,但并未選取市盈率以及每股收益率等指標,考慮到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健全,存在一些不規范操作,可能導致企業股票的市價并不能夠真實的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本文在選取財務指標時,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首先要充分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只有保證所需數據是可以取得的,能夠據此建立健全的指標體系才能完成研究的目的。同時還要保證建立指標體系時選取評價指標的全面性,能系統的反映問題,各指標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其次指標的選取要保證橫向與縱向都要具有可比性。評價同一指標在不同時期的表現時要能夠縱向可比,評價同一時期的不同指標的表現時要能夠橫向可比。最后,還要保證所選指標可以科學合理的進行指標體系的評價。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我們主要選取了經營杠桿總體水平分析指標以及企業財務狀況分析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經營杠桿總體水平分析指標選取經營杠桿系數、凈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凈利率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可以對企業進行經營效益以及獲利能力分析,它具有普遍適用性,在企業盈利綜合評價中被廣泛采用。凈資產收益率體現了企業獲得效益的能力,如果一個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高,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企業的獲利能力較強。銷售凈利率表示企業獲得的凈利潤與獲得的銷售收入之比,該指標越高,同樣可以說明該企業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建立財務狀況分析指標體系時,主要選取盈利能力指標,用總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衡量;償債能力指標,用流動比率和產權比率衡量;發展能力指標,用總資產增長率衡量;營運能力指標,用應收賬款周轉率衡量[35]。


.........
結論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經營杠桿的研究文獻較少,單獨對制造業企業的研究更是稀缺。本文首先對經營杠桿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介紹企業經營杠桿效應的理論基礎與經營杠桿影響因素的相關理論,然后對現有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完善,利用成本結構分解模型分解得出企業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數據,從而計算得出企業的經營杠桿系數,方便了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通過財務報表數據獲取企業管理會計數據。其次,分析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經營杠桿總體水平以及經營杠桿分布情況。最后建立最優經營杠桿系數區間規則,以所選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杠桿系數作為研究對象,建立財務狀況與經營杠桿系數水平的對應關系,對制造業上市公司樣本以 2010-2015 年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研究與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第一、運用成本結構分解方法計算得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通過對企業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我們很容易看出:不同的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杠桿系數有較大的差別,在我們所選的研究樣本中,經營杠桿系數最小值為 1.006,而最大值為 74.319,說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杠桿有較大差距,可能與各個企業本身的各個方面的經營能力和經營過程中所采取的經營風險大小有較大關系。并且,制造業經營杠桿系數從 2010 年開始到 2015 年處于波動中下降趨勢,在 2015 年平均值達到 3.973,還是需要企業加強管理,控制企業經營杠桿水平從而控制企業經營風險。
第二、從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杠桿數據總體分布情況來看,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杠桿系數分布在[1,2.5]區間的較多?在選擇的六年制造業上市公司樣本中經營杠桿系數在這一區間的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凈利率都處于較高水平,隨著經營杠桿系數的增大,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凈利率呈現下降趨勢。當經營杠桿系數維持在[1,2.5]區間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凈利率最高,此時企業的效益也最好。我們都知道經營杠杠是一個適度指標,并不是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經營杠桿是衡量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指標,對于企業績效來說具有雙面性,企業過高的經營杠桿勢必會產生較高的經營風險,而在企業銷售收入下降時,就會產生負的杠桿效應,會嚴重影響一個公司的績效水平。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我國ST上市公司會計盈余質量實證分析2015-01-24
- 政府審計對央企上市公司績效影響的研究2015-10-28
- 無實際控制人上市公司的績效研究2015-11-05
- 我國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研究2015-11-09
- 我國上市公司綜合收益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2015-11-20
- 上市公司經營戰略與盈余質量相關性研究2016-02-26
-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研究2016-04-13
- 我國建筑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研究2016-05-20
- 高管政治聯系對民營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研究2016-12-06
-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應研究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