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
時間:2017-06-24 來源:www.bjboz.cn作者:lgg
第 1 章 緒 論
1.1 研究背景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加快的趨勢,科學技術創新已然成為了國家綜合實力、經濟實力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進入 21 世紀這樣的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之后,科學技術的創新成為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高新技術產業也成為了我國經濟轉型,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之一。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也使得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成果的速度不斷提升,高新技術更顯換代快、更替周期短也使得我國需要不斷加強科學技術創新的腳步以求在這輪世界經濟的發展浪潮中取得領先。關于創新(Innovation)是最早由美籍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與 1912 年在著作《經濟發展論》當中提出的,相關理論一經提出便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1]。其主要提出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創新技術是成為經濟系統克服要素報酬遞減和實現報酬遞增以及保持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和世界經濟政治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科學技術創新的競爭已經成為了新的戰場。能否讓我國的經濟保持一個健康穩定的高速增長,科學技術創新的不斷進步已經成為了關鍵。當下,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構成的“雙創”已然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這表明了我國對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培育創新型企業的決心和態度,高新技術企業由于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成為了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與關鍵,創新產業也成為了我國提升國家實力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撐和主要驅動力。 目前,世界各國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家的競爭已經從政治競爭、軍事競爭轉向了經濟競爭和創新競爭,國家的競爭優勢也不再是以往的以資源稟賦為代表的相對優勢上,而是體現在科學技術創新的差別上,特別是自主知識產權和高精尖的技術儲備上。高新技術產業是人才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綜合性產業,只有具備了優秀的人才和領先的創新技術,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和豐厚的經濟回報,企業也必須不斷的進行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和知識更新,才能保持創新的持續領先,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與進步。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創新企業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同樣也面臨著來自全球的挑戰。值得我們自豪的是,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下,我國涌現了一大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市場化程度高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不僅為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所在行業的技術更新起到了引領作用。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文旨在以我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基于現有的技術創新相關理論,通過分析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風險投資參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影響因素,探究不同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本文認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包括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以及創新產出的效率,因此本文分別探究了風險投資因素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及創新效率的影響,通過上述研究,揭示了風險投資投資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的影響,及風險投資持股行為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影響情況,并據此提出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及企業發展的微觀層次企業目標和宏觀層次的國家政策條件。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不斷的推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創新驅動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是否具有技術創新性更是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以 TMT、醫藥、生物技術、航空航天行業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企業群體中最富有創新活力和創新能力的部分,他們是是知識、人才、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依托對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現實生產力,他們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把大量的最近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不僅能夠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也能為所在企業提升經濟效益。這些企業通過多年探索得出經驗: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保持技術上的先進性,才能獲得比較競爭優勢,在競爭市場中不斷發展壯大。但由于技術創新需要較長周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同時也對資金和頂尖人人都有較大的需求量,這使得企業在做出進行技術創新這一決定時存在較大顧慮。就目前而言,一項領先的技術創新在各個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資金推動了技術從構想變為現實再轉化為產業。從企業的創新現狀來看,資金短缺一直是困擾技術創新順利發展的“天花板”。而風險投資的恰好能彌補創新型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項目時缺乏大量資金投入這一障礙,為許多創新型企業發展以及從事技術創新提供了資金保證,從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企業進行創新投入的顧慮,從而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效果,社會整體創新成果熟料也得到了提高。因此,研究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是目前學術界、理論界研究中較為新穎的課題,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意義。同時,從現狀來看,結合我國對于“雙創”的建設與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研究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為存進我國風險投資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效果與創新能力提供借鑒意義。
..........
第 2 章 相關概念的界定及基本理論
2.1 風險投資的概念及特征
風險投資是舶來詞,根據英語單詞意譯而來 ,它所對應的英文是“Venture Capital”,除被翻譯為風險投資外,還可被翻譯為“創業投資”“創業資本”等。就目前而言,國內外學術界關于風險投資的定義并沒有統一的定論。 最早的得到較為廣泛認得定義源自于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科技政策委員會于 1996 年發表的《風險投資與創新》的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風險投資是指一種向極具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或中小企業提供權益資本的投資行為。它與一般的產業投資不同之處在于,風險投資的投資周期較長,一般是三至七年;于此同時,風險投資還向投資對象提供企業戰略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咨詢與幫助,而不僅僅提供資金的幫助。投資者則從投資結束時的股權退出中獲得投資回報。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VCA)認為風險投資是由專業的金融從業者或機構投入到新興的、發展迅速的、有巨大成長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即“投資于具有創業風險的創業企業,并通過輔導風險企業創業和資本經營服務培育,并通過分享企業高增長帶來的長期資本增值獲得利潤的行為。”[31]歐洲風險投資協會(EVCA)認為“風險投資是由專業的投資公司向具有巨大潛力的初創型、成長型或重組型的中小型未上市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并輔導發展、管理參與的投資行為”[32]。 在國內學者中,最為權威當屬中國風投之父——成思危先生的觀點,他認為:“所謂風險投資,是指把資金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很高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領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商業投資行為” [33]。 綜上所述,筆者將風險投資定義主要概括為下幾點:①風險投資的投資對象為高創新性、高發展潛力的企業或行業;②風險資本除提供資金外也會參與企業管理的權益資本;③風險投資的目的是獲取高投資收益。
........
2.2 企業技術創新的概念與特征
企業的創新分為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等、但能產生價值的主要為技術創新,本文討論的重點在于企業的技術創新。在創新的相關經濟學文獻中,并沒有對技術創新的概念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創新(Innovation)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于 1912 年提出,他在《經濟發展論》中指出:“創新就是一種生產函數的轉移,或是一種生產要素與生產條件的重新組合,其目的在于獲取潛在超額利潤。”創新的形式主要有五種體現:①生產一種新的產品或提供某種產品的新的特性。②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③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可以是全新的市場,也可以是某一制造部門不曾進入的市場。④掠取或控制獲得某種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來源。⑤實行任何一種新的工業的組織形式,比如造成一種壟斷地位。其中,①和②是對技術創新的通俗定義和基本形式。 在熊彼特對創新進行了首次闡述之后,許多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的定義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Enos(1962)首次明確的為創新下了一個定義,他從行為集合角度來定義的技術創新,在他看來“技術創新是發明的選擇、資本投入的保證、組織建立、制定計劃、招用工人和開辟市場等幾種行為綜合的結果”[34]。Mansfied(1971)認為“創新是一種首次被引進巿場或被社會所應用的新產品或工藝”[35]。森谷正規(1985)從技術創新與技術發明的區別的角度闡述技術創新的定義,他認為“技術創新是通過技術進行的革新,而不是技術發明,因為技術本身不需要發生革命性、根本性的變化”[36]。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 1993 年對技術創新下了如下的定義:“技術創新包括新產品、新工藝以及以往產品和以往工藝的顯著更新變化,即如果在生產過程中中應用了創新即為工藝創新,又或者是由于誕生了新產品二帶來的巿場創新”。
.........
第 3 章 研究假設與研究設計 ........... 24
3.1 基于機制分析的研究假設 ............... 24
3.2 變量的選取與介紹 .............. 25
3.2.1 因變量選取與介紹 .... 25
3.2.2 自變量選取與介紹 .... 26
3.2.3 控制變量選取與介紹 ............ 26
3.3 數據來源及處理 ...... 27
3.4 實證模型的構建 ...... 27
第 4 章 實證檢驗與分析 ...... 28
4.1 描述性統計 .............. 28
4.2 相關性檢驗 .............. 29
4.3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 30
4.4 穩健性檢驗 .............. 33
4.5 本章小結 ...... 34
第 5 章 政策建議與展望 ...... 35
5.1 政策建議 ...... 35
5.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36
第 5 章 政策建議與展望
5.1 政策建議
風險投資本身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而對于企業的而言,技術創新投入也是一項高風險高回報的行為。技術創新需要長期的、持續的投入才會有較高的產出。然而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仍然不夠完善,IPO 企業通常會有較長的排隊等待期,這使得很多風險投資機構選擇在上市鎖定期結束后立刻選擇退出。有研究表明,風險投資機構持有至上市的平均年限只有 2.63 年,這說明風險投資機構仍沒有樹立理性投資的理念。因此建議風險投資機構應根據自身情況及所投企業情況,在保持理性投資的前提下,選擇高成長性企業,恰當持有股份,獲得更長期的高額回報。 我國資本市場正在不斷完善,隨著新三板的擴容,創新層的提出以及注冊制的推出,使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逐步構成。其中新三板從 2014 年年有了飛速的發展,企業數量在 2015 年超趕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雖然目前新三板企業的規模較小,但大部分都是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入選了創新層,風險投資所持有的股份具有較強的流通性,這為大量的風投機構提供了流暢的退出渠道。


............
結 論
近年來我國風險投資行業不斷升溫,各種風險投資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 風險投資的退出途徑日趨增加,也使得風險投資這一新型的投融資方式更加貼近普通企業。風險投資作為金融體系的一種完善和補充,能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發展難、運營難等一系列問題。在國家大力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今天,利用好風險投資去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升級、擴大企業規模、提升創新能力,其意義非同一般。另外一方面,學術界對于風險投資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本文的以中小板企業和創業板企業為樣本,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研究風險投資背景和風險投資持股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本文的結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結論一: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回歸結果來看,風險投資的持股可以顯著的提高企業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并提高其在創新產出上的效率。這是由于風險投資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解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短缺和方向選擇問題,通過其資源的傾斜幫助企業在風險管理、公司治理、信息管理、獎懲機制等方面來達到促進其創新的目的。
結論二:風險投資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影響主要來自于持續的―監督。根據回歸結果來看,有風險投資背景的公司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上并不與沒有風險投資背景的公司有顯著差別,但有風險投資持股的公司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上有顯著的優于沒有風險投資持股的企業。這是由于風險投資在風險管理、公司治理、投資監督和創新管理上比一般企業具有更多優勢并能幫助被持股企業更好的經營。
結論三:風險投資對企業的持股時間越長,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表現越好。根據回歸結果來看,風險投資持股時間越長企業的研發投入越多,并且創新的產出越高。這是由于技術創新是具有滯后性的,在經過風險長期的―輔導‖和―監督‖后,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儲備,并能夠持續的有創新產出既專利申請。
結論四:風險投資的越有聲望、經驗越豐富,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幫助越多。根據回歸結果來看,有良好聲譽的風險投資機構持有企業的股份后,將會企業研發強度和產出效率有明顯的提升。這是由于有聲望的風險投資機構,除了有資金之外,還有過大量的風險投資經驗,并且在市場上積累了大量的人脈、信息等不可量化的資源。這些資源將會對企業的風險控制、企業治理、投資監督和創新管理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國際風險投資效率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2017-01-09
- 東道國經濟因素對中國OFDI影響的比較研究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