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優化探討
本文是一篇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本文緊密結合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展開調查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內在原因進行分析,分析改進策略,設計出一個適合Y公司當下實際的優化方案,希望能夠為同行業企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績效考核不僅是評價員工工作表現的一種手段,更是推動組織目標實現、促進員工個人發展以及優化組織管理流程的關鍵工具。企業開展的員工績效考核,具有評估工作表現、衡量目標完成情況、明確目標導向、優化人才配置、提升組織效能、促進組織變革等重要作用。績效考核的結果能夠為公司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為員工個人成長提供方向,激勵員工進一步提升個人績效,進而提升企業整體績效。中高層管理人員在公司穩定運營和轉型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承擔著推進公司戰略實施、維系業務運營、完善團隊管理、進行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等方面的職責。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對于公司戰略目標實現、團隊有效協作、風險分析與合規性管理、持續創新與改進優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Y公司是一家金融領域從事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公司。近年來金融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國家監管政策的推行實施,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發展,同時也給證券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帶來諸多新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Y公司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業務模式、合規要求等發生了變化,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管理職能、任務范圍等也隨之變化。但在目前績效考核體系下,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積極性不足,且存在流失率升高的風險。基于此,本文針對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分析背后原因,并提出優化方案。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現狀
(1)關于績效考核的研究19世紀初羅伯特·歐文首次提出“績效評估”并在工廠內應用。此后,泰勒(1911)、彼得·德魯克(1954)、比爾(1976)、加里·德斯勒教授(1978)等學者相繼對績效、績效管理的定義進行界定,認為績效是指工作的結果,績效管理是對員工績效的考核、評價和管理的過程[1-5]。20世紀初,伯納丁、墨菲、布魯姆·布拉什等諸多學者對績效的定義進行拓展,認為績效應包括行為和結果兩個部分,行為本身也是結果,能與結果分開進行判斷[3-9]。此后,Costello(1994)、Schneier和Beatty(2000)、Pamente(2014)、Michael Armsrany(2016)、Kalgin(2018)等諸多學者從績效管理的過程出發,對績效、績效管理的概念進行了研究和整理[10-17]。國外績效考核的研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績效考核定義的研究。弗利波(2004)提出,績效考核應該是定期地對組織中的個人進行有組織的、客觀地評價。二是對績效考核內容的研究。Sorensen等(2007)學者圍繞績效指標進行研究。Sherrian(2009)、Robert、Kaplan等(2010)提出單純利用財務指標評價績效結果是片面的,企業需要構建一種新型的績效考核系統[18-19]。綜上,早期對績效、績效管理的概念研究,重點在于對績效內容的界定,從而幫助相關研究者明確績效管理的范圍、尋找有效的績效考核辦法。而績效考核應以體系的方式整體發揮作用,績效考核體系應包括績效標準、科學的績效考核方法、有效的績效考核指標、戰略性的績效目標等相關內容。
(2)關于績效考核工具的研究德魯克(1954)在《管理的實踐》中提出了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概念。之后很多學者不斷從不同的視角開發了各種績效考核工具[2]。20世紀90年代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績效考核方法被提出,CarolynStringer(2007)提出運用平衡計分卡開展績效考核更能有效評估員工績效水平,有助于后續績效溝通與改進工作的展開,能夠降低績效管理的局限性降低[20]。丹尼爾(2017)通過層次分析法對影響企業績效水平的關鍵績效指標進行研究,并提出績效考核指標不能只停留在企業層面,而是要將部門指標、個人指標都納入進來[21]。關于OKR的研究,David P(2009)、Lawrence S Kleman(2010)等提出OKR能夠篩選出最重要的、最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以OKR為基礎對量化的關鍵成果指標進行衡量,能夠獲得更優秀的業績成果[21]。
................................
第2章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概念界定
2.1.1績效、績效考核、績效考核體系
(1)績效績效是指組織中個人或群體在特定時間內完成的可描述的工作行為和可衡量的工作結果。在企業中,績效包括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兩個方面,個人績效主要定位員工工作內容,用于衡量個人工作對企業的價值;組織績效主要指部門或企業整體在一定時間內所達成的發展目標,用于衡量公司的發展情況。從具體內容來看,績效既反映了個人或部門、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成果,也體現了在這個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工作效率、工作態度、個人品行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2)績效考核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過程中的一個核心環節。績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員工工作情況,對員工的工作能力、個人潛力、工作態度等進行評價,并根據考核結果來作出相應的決策,比如獎懲、晉升、培訓等。績效考核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評分過程,而是包括溝通、改進在內的系統性工作和持續性工作。通過定期的績效考核,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員工的貢獻,并據此做出合理的決策,確保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
(3)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體系是指企業內用于評估員工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工作表現和個人潛能等的系統方法和相應制度。績效考核體系的核心目標在于提高員工績效水平,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同時得出績效考核結果,為薪酬調整、崗位調整提供依據。企業績效考核體系一般遵循公平、公正原則,通過設定定量與定性指標,采用合適的績效考核辦法完成考核。績效考核體系同時關注員工績效的持續改進,通過反饋和指導幫助員工成長,優化管理體系,以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發展。
..................
2.2相關理論
2.2.1目標理論
目標理論由Locke和Latham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該理論認為設定明確、挑戰性和可衡量的目標可以有效地激發個體的動機,促使其努力工作并取得更好的績效。根據目標理論,設定具體的目標可以幫助員工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期望,從而增強其動機和意愿[59]。挑戰性的目標能夠激發員工的成就欲望,促使其不斷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表現。企業可以通過合理設定和管理目標,促使戰略目標更快實現。總的來說,目標理論為組織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員工的動機和努力,從而提高其績效和工作成果。
2.2.2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Victor Vroom于1964年提出的[60]。根據期望理論,個體的動機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因素來解釋:一是期望,個體對于采取特定行為是否能夠實現特定目標的信念程度。如果個體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夠產生預期的結果,那么他們就會更有動機去采取這種行為。這里的關鍵是個體對于自己能否完成任務的信心。二是工具性價值,個體相信達到特定結果是否會帶來相應的獎勵或后果。三是價值觀,個體對于特定獎勵或結果的偏好程度。即使個體認為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預期結果,并且這些結果也會帶來相應的獎勵,但如果個體并不看重這些獎勵,那么他們就會缺乏動機去追求這種績效[61]。期望理論強調了個體對于行為和結果之間關系的主觀認知,以及個體對于結果的偏好程度對于動機的影響。因此,企業應綜合考慮個體的期望、工具性價值和價值觀,來設定考核標準。
..........................
第3章 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現狀 ............................ 11
3.1 公司簡介 ............................... 11
3.1.1 發展歷程與主營業務 ................... 11
3.1.2 Y公司組織架構與中高層管理人員情況 ................................ 12
第4章 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調查及問題分析 ........ 19
4.1 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調查 ....................... 19
4.1.1 調查問卷設計與發放 ....................... 19
4.1.2 問卷發放與回收 ........................ 20
第5章 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優化方案及實施保障.................31
5.1 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管理問題優化思路 .................. 31
5.1.1 優化目標 ............................... 31
5.1.2 優化思路 ......................... 31
第5章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優化方案及實施保障
5.1 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管理問題優化思路
5.1.1優化目標
針對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確定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的優化目標。一是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作用,在公司內部實現企業戰略、組織目標的有效傳導,激發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內在動機,促進中高層管理人員與公司的共同發展;二是提高中高層管理人員在績效考核中的參與程度,由從上至下分解績效目標和指標轉變為由中高層管理人員自己設計績效目標和指標,由績效與薪酬管理委員會進行審核確認后生效,以此激發中高層管理人員在績效考核過程中的主動性;三是提高績效考核流程的規范性,從流程、周期、實施、溝通等多個方面提高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有效性,提升績效考核效能。
5.1.2優化思路
Y公司目前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采用的是KPI法,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的設計、績效考核的組織與實施、績效結果的核定與應用等都是基于KPI法進行設計的。KPI法是一種結果導向型績效考核方法,強調通過設定明確的績效標準和量化、具體、可衡量的績效指標來評估工作成果。KPI法的優勢在于確保公司內部績效目標的一致性,促使中高層管理人員更關注關鍵任務和工作目標,有效提高績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但KPI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導致中高層管理人員過于強調量化指標、忽視非量化但重要的工作任務;缺乏全局思維和創新意識等。目前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暴露出的績效考核指標與中高層管理人員能力匹配性較差、績效考核實施過程公正性與客觀性不足、中高層管理人員對績效考核過程的參與性不足、績效考核結果與中高層管理人員職業發展關聯性不夠密切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KPI法的局限性有關。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參考
............................
結論
在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人才短缺的情況下,企業開始采用不同的績效考核方案來實現人才的管理,以此來達到提高組織績效目標、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目的。本文緊密結合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展開調查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內在原因進行分析,分析改進策略,設計出一個適合Y公司當下實際的優化方案,希望能夠為同行業企業提供借鑒和參考。本文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當前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績效考核指標設置不當;績效考核過程不夠公正客觀,存在主觀因素影響;中高層管理人員對公司戰略目標和績效考核聯系的認識不足;績效考核結果應用不足,與中高層管理人員職業發展關聯性不夠密切,激勵作用不足。分析原因主要包括績效考核指標設置不當、績效考核流程設計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溝通機制等。
第二,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從優化績效目標與考核指標設計、優化績效考核周期與實施過程、完善績效溝通機制、加強中高層管理人員績效結果應用四個方面對優化方案進行詳細闡釋。通過將KPI和OKR方法相結合,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更適用于Y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從而更全面地反映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能力和貢獻;優化績效考核周期和流程,提高考核的效率和公正性;完善績效溝通機制,加強中高層管理人員與上級領導、薪酬與績效管理委員會之間的溝通,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建立緊密關聯機制等。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