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包平臺中項目接包方的績效影響因素探討
本文是一篇項目管理論文,本研究對眾包平臺中接包方的績效影響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首先,通過綜合梳理眾包和接包方的相關研究,利用信號理論和承包方能力模型作為理論框架。
1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問題
1.1.1研究背景
眾包商業實踐由來已久,但正式概念由美國記者杰夫·豪2006年提出[1],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協作和集體智慧的創新利用模式,眾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2010年國務院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的概念,在政府對數字經濟、靈活就業、創業創新的大力扶持下,互聯網驅動的共享經濟與平臺經濟共同驅動了國內第一波眾包浪潮。基于互聯網+的眾包模式,其本質是建立在項目合作雙方自由自愿的基礎上,把傳統外包給公司或者個人的項目開放式地交給大規模的網絡用戶群體來處理,主要解決單靠個體或者計算機難以解決的相互獨立的微項目集合,實現復雜問題的解決、創新思想的生成以及高效率的項目完成。如今,5G、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正推動著眾包行業進入2.0時代:隨時、隨地做到需求與滿足的雙向聚焦。眾包2.0是N to N的雙向眾包的商業模式,個人或企業都有可能成為發起眾包項目的需求發包方,同時也都可能成為承接眾包項目的接包供給方,供需雙方通過平臺完成項目執行、管理和最終結算,最終完成項目,多方受益,極大提高了眾包項目的豐富性和完成效率。
眾包任務的本質要求參與者在既定的時間框架內,依據明確的目標和質量要求,完成并提交一定的可交付成果,符合項目的定義。微觀來看,接包方在眾包平臺的接包行為符合項目的臨時性、獨特性等特點,每售賣簽約一項任務、每服務一個雇主都可以視作承接一個項目。宏觀來看,眾包是一種項目的運作模式,在解決特定項目時,眾包在成本、速度、質量、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多樣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項目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研究內容與方法
1.2.1研究內容
本文在梳理總結眾包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基于信號理論和承包方能力模型,結合眾包平臺實際情況構建了模型框架,分析影響眾包平臺中項目接包方績效的質量信號因素。在研究模型中,被解釋變量為接包方的績效(服務雇主數、項目成交量),解釋變量為接包方專業能力信號(專業深度、專業廣度)、服務能力信號(服務案例、服務保障、服務質量)、經營能力信號(資歷、聲譽、競爭力)、誠信品質信號(誠信品質),并以項目類別為調節變量,對比分析了不同類別項目(技術開發、影視與動畫、建筑裝修、設計與創意、策劃與營銷、寫作和翻譯項目)中這些因素的影響差異。
通過實證分析,首先對從豬八戒網收集的1190個有效樣本的變量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方差膨脹因子檢驗,然后對全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其次按照技術開發、影視與動畫、建筑裝修、設計與創意、策劃與營銷、寫作與翻譯六類項目,分別進行回歸分析,以進行不同場景下的對比分析;隨后對分析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確認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最后深入探討了接包方展示的各類信號對其績效的影響及各項目中的影響差異,基于研究結論,對接包方與眾包平臺提出相關有效的實踐建議,期望促進眾包的發展。
.............................
2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2.1眾包相關研究
2.1.1眾包的概念及發展
眾包現象由來已久,早在1714年英國政府便采取類似眾包的形式,發起高額懸賞鼓勵眾人幫助解決船只海上定位的難題[2]。近年來,隨著新興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和平臺經濟的巨大成功,眾包一直是實業界和學術界的關注熱點。
“眾包”一詞最早是由美國《連線》雜志的記者Jeff·Howe在討論Web2.0支持下讓大眾參與任務執行的可能性時提出的,他將眾包定義為“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1]。而中國學者劉鋒在2005年便提出了類似的“威客”概念:借助互聯網將個體的知識技能轉換成實際收益的威客模式[3]。
基于多樣化的眾包實踐,許多學者從信息技術、商業模式和知識創造等視角提出了各種眾包的定義[4]:一種在線分布式的問題解決和生產模式(Brabham)[5],一種新產品研發的資源(Zhao等;Poetz等)[6][7],一種開放式協作的學習范式(Schlagwein等)[8],一個問題解決的工具(Chiu等)[9],一種IT驅動的開放式創新形式(Kietzmann)[10],一種基于信息服務和集體智慧的共享經濟模式(Zhang等)[11]。
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眾包實踐和標準,提出了不同的眾包模式,嚴杰等將這些標準歸納為基于目的和基于過程兩大類別[12]?;谀康牡谋姲J?,強調利用眾包要實現的項目目標。比如,Saxton等人[13]基于103個眾包網站歸納出包括中介服務、公民生成媒體、協同軟件開發、數字產品交易、產品設計創新、網絡社會資金募集、用戶提交報告、科學項目合作以及建立知識庫等在內的9種眾包模式?;谶^程的眾包模式,強調具體如何開展眾包活動。例如,Afuah等人[14]和Zhao等學者[15]根據參與者之間是否協作將眾包分為競賽式眾包和協作式眾包。黃艷蓉[16]針對中國本土的威客模式做了基礎理論研究,認為威客模式屬于競爭型眾包。而后趙晨等[17]基于威客的不同參與方式將威客模式分為知識問答式知道型、投標競標式懸賞型、C2C買賣交易式點對點型、搜索引擎式威客地圖型等四類。
..........................
2.2理論基礎
2.2.1信號理論
信號理論(Signaling Theory)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Spence于1973年提出,源自對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情境下市場互動的研究[81],用于解釋個體或組織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發送信號來傳達其難以直接觀察的屬性或意圖,來減少信息差距和不確定性,是信息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廣泛應用于管理(Park等)[82]、營銷(齊托托等)[83]、金融(黃曼慧等)[84]等多個學科領域。當企業或個人試圖向外界展示其隱性質量或特征時,他們會發出如專利數量、品牌形象、社會責任等各種信號。
信號理論的核心問題是減少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Spence)[85],對此Stiglitz提出了質量和意圖兩大重要信息[86]:一是當一方不完全了解另一方的特征時,關于質量的信息可以顯著減少不對稱;二是當一方關注另一方的行為或目的時,關于意圖的信息能夠降低不對稱性。在管理學領域更關注質量類的信息,主要探討了信號如何幫助各方處理潛在且難以觀察的質量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信號理論的三個關鍵要素為信號發出者、信號接收者、信號[81]。信號發出者是內部信息的知情者,他們能獲得不對外部利益相關者公開的關于個人、產品或組織等潛在質量的信息(Connelly)[87]。相對的,信號接收者是指缺乏關于個人、組織的內部質量信息而又希望獲得這些信息來識別高質量主體的外部人,在現有研究中通常將客戶作為信號接收者(Basuroy等)[88]。信號則是指關于個人或組織正面或負面的內部信息,能夠表明該主體不易直接觀察的質量屬性。內部知情者在獲取到信息后,有權決定是否將其傳遞給外部人員(唐煙金)[89]。信號理論更關注信號發出者對正面信息的傳遞,這樣可以表明組織的積極屬性。能夠實現這一功能的有效的信號必須具有兩個標準:一是信號必須是可觀察且事先已知的,信號接收者需要較為容易地觀察和感知到這些信號及背后行動,才能更好和信號發出者之間進行交流;二是信號的實現和模仿須有成本,信號發出者為了維持這些信號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或金錢等成本,只有高質量低成本的競爭者才能傳遞優勢信號,從而便于市場區分。
.............................
3研究模型與假設...............................19
3.1研究模型...................................19
3.2研究假設......................................20
4研究設計..........................................28
4.1數據收集情況...................................28
4.2變量定義和測量...............................30
5實證結果和分析........................34
5.1數據分析......................................34
5.1.1描述性統計......................................34
5.1.2相關性分析.............................36
5實證結果和分析
5.1數據分析
5.1.1描述性統計
在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之前,本研究首先通過Stata對收集到的1190個樣本數據中的各變量的描述性特征進行了統計分析。
項目管理論文參考
從表5-1分析結果可看出,在1190個樣本中,服務雇主數的最大值為3480,最小值為0,平均值為26.07;項目成交量的最大值為48872,最小值為0,平均值為350.69。整體來看,不同接包方之間的績效的差異性較為顯著,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間與價值。以下為所有樣本數據的描述性分析。
..............................
6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本研究對眾包平臺中接包方的績效影響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首先,通過綜合梳理眾包和接包方的相關研究,利用信號理論和承包方能力模型作為理論框架。其次,針對豬八戒網這一眾包平臺的特定環境,著重分析了接包方主頁上的信息特征,據此確定了本研究所關注的接包方質量信號的關鍵特征變量,并據此提出了一系列假設。隨后,本研究選擇了豬八戒網的接包方作為研究樣本,以其主頁上的客觀數據為實證分析基礎,旨在深入挖掘接包方質量信號與其績效之間的潛在聯系。最終,通過建立和驗證實證模型及對比分析,得出了如下結論。
6.1.1接包方質量信號對其績效的影響
本文從信號理論和承包方能力模型出發,參考和梳理眾包接包方績效研究相關文獻,并結合豬八戒網平臺中接包方的主頁信息,劃分為四類質量信號:專業能力信號、服務能力信號、經營能力信號、誠信品質信號,一共9個自變量(專業深度、專業廣度、服務案例、服務保障、服務質量、資歷、聲譽、競爭力、誠信品質),驗證其對接包方的服務雇主數和項目成交量兩方面績效的影響。
首先,通過實證分析了專業能力信號對接包方績效的影響,發現這種影響普遍呈現出正向且顯著的特征,接包方的專業深度和專業廣度在顯著增加其服務雇主數量和項目成交量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這表明,接包方的專業能力,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是影響發包方選擇的重要因素,進一步強調了專業能力的提升對于提高接包方整體績效的重要性。因此假設H1、H2得以驗證。
其次,根據實證結果,發現接包方的服務能力信號對其整體績效產生了顯著的正面影響。接包方所展示的服務案例、服務保障以及服務質量等信號,都顯著提高了其服務雇主數量和項目成交量。這證明了研究假設H3、H4、H5均成立,說明了接包方展示出的強大服務能力,特別是豐富的服務案例、可靠的服務保障以及高標準的服務質量,是提升其市場表現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從而幫助接包方在眾包平臺中獲得更好的績效表現。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