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流動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分析
本文是一篇投資分析論文,本文深入探討了股票流動性如何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以及該影響過程中的機制,豐富了學界對股票流動性信息傳遞功能的理解,為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見解,也為監管部門、企業管理層以及投資者在政策制定、管理決策和投資策略方面提供了一定價值的指導和參考。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日益市場化、全球化,傳統的增長動力逐漸削弱,高效益和高質量的要素市場化改革成為當下經濟體制改革中新的突破點。自黨的十九大明確將要素資源配置優化問題列為我國經濟改革的重點任務以來,相關政策和改革措施陸續推出,旨在提高社會生產資源利用效益。從十九屆四中全會構建要素市場制度被正式提出,到2020年4月《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出臺后,對以勞動力為核心的五大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體系改革進一步加速,并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方向和措施,同時標志著我國在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促進市場化改革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再到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中,強調了新經濟發展格局中,高效的資源配置對于優化我國市場化競爭機制具有重大意義。這一系列改革表明一直以來,要素市場配置優化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完善市場機制以及構建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重要方向。然而,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當前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仍存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對稱以及定價低效率化等問題,導致不同地區之間要素流動存在障礙,特別是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嚴重影響了要素的平衡以及高效整合配置。
最近,黨的二十大重申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緊迫性,強調了其在推動我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地位。在各種生產要素中,勞動力要素是最具活力的,也是推動其他要素合理配置的特有要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投資分析論文怎么寫
..............................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法、邏輯研究法和實證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本文首先回顧梳理了國內外關于股票流動性與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影響的相關資料和文獻,明確了研究背景和意義。隨后,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整理和分析,概括和界定了相關概念,并確立了研究的理論框架,從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設與研究思路等。
邏輯研究法。本文基于現有文獻的理解,深入探討了我國A股上市企業的股票流動性是否能夠通過合理的邏輯作用機理影響勞動投資效率,進一步研究了其影響效應的正負向,旨在逐步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結構,從而找到潛在的改進途徑。
實證分析法。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構建了相應的分析模型,選取我國A股上市企業2012至2022年的有效數據作為樣本,運用Stata16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深入探討了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動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實際影響。首先,對各主要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隨后就構建的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顯著性和相關性的評估,并通過替換變量法、滯后變量模型檢驗、縮小樣本區間法、工具變量法和Heckman二階段檢驗等多種穩健性測試,檢驗了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接著,通過實證分析,探討我國股票流動性指標如何影響上市公司的勞動投資效率,并通過機制分析深入解剖其作用程度和作用機理;最后,通過開展異質性分析和調節效應分析進一步研究基準回歸的作用機理。
........................
2 文獻綜述
2.1 關于股票流動性的研究
2.1.1 股票流動性相關概念
流動性作為一種關鍵的經濟屬性,它是指一種資產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兌換且不給交易者蒙受損失的特性。流動性的概念在宏觀經濟學和微觀金融學等各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本文旨在探討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動性。流動性作為股票的重要屬性之一,被認定為衡量股票市場交易活躍水平和股價波動程度的最直接體現,然而由于其多層次的內涵及復雜的性質,難以用精確的計算方式或直觀的表述來界定其概念。因此,目前學術界仍未對股票流動性形成統一明確的定義。Keynes(1936)最早對股票流動性做出初步解釋,他表明股票流動性代表的是股票市場價格未來的波動性,并且可以用來衡量資產的變現能力。為了更好地理解股票流動性的復雜內涵,Bagehot(1971)提出股票流動性的雙重涵義,即一方面關注單筆交易對股價的潛在影響,另一方面則評估交易成本在總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在此基礎上,Kyle(1985)對股票流動性進行了較全面的擴展和分析,指出“流動性概念”所涵蓋的內容過于寬泛,涉及了眾多不同的交易特性以及各種維度的市場信息。Amihud(2002)則以流動性溢價理論為核心思想,將股票流動性描述為是由于賣方逆向選擇和降低庫存成本所造成的一種價格效應,即在股票進行交易的時候,賣方自愿讓利的那一部分或者是買方愿意額外支付的那一部分,將股票流動性視為投資者對期望收益的一種風險補償,這意味著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要權衡高額收益和潛在的流動性風險。
......................
2.2 關于勞動投資效率的研究
2.2.1 勞動投資效率相關概念
勞動投資效率是指企業所掌握的人力資源的實際配置合理程度,如果不制定科學、合理的勞動投資配置策略,導致出現低效率勞動投資行為,就會造成勞動力分配不合理和結構失調,從而使勞動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本文將低效率勞動投資分為勞動投資過度以及勞動投資不足,其中勞動投資過度會導致企業冗員,侵占更多的企業資源從而造成負面影響,而勞動投資不足則會導致企業增長動力不足,從而限制企業的成長。勞動力投資效率的最優化對企業和經濟社會都具有重大意義,包括提高生產力、優化生產流程、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社會工作滿意度以及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等,由于其經濟意義重大,有關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研究日益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Pinnuck和Lillis(2007)最先提出勞動投資效率計量模型,將人力資源的分配情況視為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然而,盡管勞動投資效率計量模型已經提出,但國外相關的研究主要是在2015年左右才開始陸續出現,相比于國外,國內關于勞動投資效率的相關文獻僅有十幾篇,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該領域的研究工作。與國外文獻研究成果類似,國內學者同樣驗證了研究企業勞動力資本的合理配置對我國A股上市公司具有正向效益作用。例如,黃燕萍等(2013)指出社會具有更高的人力資源配置能力與效率能對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卜君和孫光國(2020)也認為人力資本對企業的微觀競爭力形成與宏觀資源配置都有很大的影響。
...............................
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 21
3.1 相關理論回顧 ............................... 21
3.1.1 委托代理理論 ........................ 21
3.1.2 信息不對稱理論 ................. 22
4 研究設計 ....................................... 31
4.1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 31
4.2 變量設計 ............................... 31
5 實證結果分析 ................................. 36
5.1 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檢驗 ........................ 36
5.1.1 描述性統計 ....................... 36
5.1.2 相關性檢驗 ............................. 36
5 實證結果分析
5.1 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檢驗
5.1.1 描述性統計
本文描述性統計如表5-1所示,樣本觀測值個數為26312個。從表中可見,被解釋變量低效率勞動投資Abresid的最大值是1.411,最小值僅是0,表明樣本企業之間的低效率勞動投資存在顯著的差距。該變量的平均值是0.252,說明樣本企業間的勞動投資效率水平整體較低,標準差是0.248,說明各個上市公司的勞動投資效率存在較大差異,勞動投資低效率數據和鐘娟(2023)計算得到平均值0.251和標準差0.273較為接近,屬于合理的數值研究范圍;解釋變量股票流動性ILLIQ_Y最大值是-0.002,最小值是-0.265,說明樣本企業間的股票流動性程度差距大。該變量均值是-0.045,標準差是0.043,表明我國A股市場上市企業的股票流動性水平整體不高,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擴大100倍后的股票流動性數據與羅富碧和卞可欣(2024)計算得到平均值-4.400和標準差4.260較為接近,屬于合理的數值研究范圍。其他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與現有文獻基本一致,均處于合理的區間。
投資分析論文參考
.............................
6 結論
6.1 研究結論
本文選取2012至2022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作為研究樣本,經過整理篩選后構建了相應的模型。接著,通過多元回歸分析,探討了股票流動性是否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產生影響,并深入分析了管理層股權激勵和融資約束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最后,通過了穩健性檢驗測試,得出如下結論:
(1)本文通過雙重固定效應模型,計算出回歸系數為負,證實了在我國A股中,股票流動性與低效率勞動投資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即股票流動性越高,低效率勞動投資越少,勞動投資效率越接近于最優水平。
(2)接下來,對本文上述結論進行了穩健性檢驗。其一是采取替換變量法,更換了回歸模型中的主要變量,重新進行基準回歸;其二是滯后變量模型檢驗,將解釋變量再滯后一期重新進行基準回歸;其三是縮小樣本區間法,剔除了2015年的樣本后,重新進行基準回歸;其四是工具變量法,將股票流動性變量的滯后兩期及行業其他公司中位數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最小二乘法,接著進行Heckman二階段檢驗,回歸結果均未發生顯著改變。
(3)在機制分析中,本文發現上市企業的股票流動性能夠通過管理層股權激勵和融資約束這兩個作用機制變量來影響勞動投資效率。其一,股票流動性提升有利于通過增加管理層對持股價值的預期和股價中的信息含量等方式,增加管理層持股動機,提高其股權激勵作用,從而有助于提升管理層的治理水平,改善了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因此,管理層股權激勵可以作為作用機制變量在其影響機制下進行傳導。其二,股票流動性提升有利于吸引投資者,緩解了融資約束,從而為勞動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進而提高了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因此,融資約束也可以作為作用機制變量在其影響機制下進行傳導。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