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改進策略思考
本文是一篇項目管理論文,本文研究還有助于為其他同類企業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借鑒,將安全管理放在項目施工的首位,引導施工企業將安全管理作為事前控制,而不是事后控制,有助于提升整體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減少建筑行業安全事故的發生。
1緒論
1.1研究背景
Z公司為某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公司現有正式員工226人。以職稱來劃分,共有1名正高級研究員,22名副高級高級職稱員工,中級職稱62人;建造師持證人員113人,一級建造師43人,二級建造師70人。Z公司有兩個壹級資質,六個貳級資質,四個叁級資質。資質范圍涵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等,承攬范圍廣范、施工經驗充足、資金實力雄厚。就施工業務,企業采取的是項目式管理結構,各項目組負自身責管轄區內的安全管理工作。但結合企業實際來看,Z公司安全事故沒有得到有效的預防,安全管理存在較大的難點,體現在容易受到施工環境影響、作業活動復雜、材料設備多、坍塌事故頻發、高空作業較多等方面。而且,企業安全管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時強調,安全生產問題關系著國計民生,必須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加大監管力度,消除潛在的重大安全隱患。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一次強調“生命重于泰山”的基本思想。黨和政府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相繼出臺各項政策。政府在所出臺的《“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中明確強調,人民的生命要放在首要位置,安全發展理念要不斷貫徹落實,要將任何潛在的事故隱患等在根源上根除。2024年1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的通知中,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系列的重要指示,旨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我國政府各部門針對于安全管理的相關問題現已出臺多項法律和政策,給予了安全生產在企業發展和和諧社會構建中高度的重視,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要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從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此,企業必須要響應國家的號召,以安全生產為發展根基,加強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
項目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研究意義
由于各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的差異,在建筑施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存在較大的差異。本研究針對Z公司,在介紹企業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安全管理評價,并識別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具有以下幾項研究意義:
一方面,通過論文的研究,能夠有效地降低Z公司項目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減小安全事故發生后對企業經濟造成的損失,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企業要發展,不能以犧牲員工的生命健康為代價,本研究有助于保障企業全體員工的生命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對員工人身造成的傷害,提高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及其對企業的歸屬感;
另一方面,本文研究還有助于為其他同類企業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借鑒,將安全管理放在項目施工的首位,引導施工企業將安全管理作為事前控制,而不是事后控制,有助于提升整體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減少建筑行業安全事故的發生。
..........................
2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核心概念
2.2.1安全管理
在企業生產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一項重要內容,其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系統性強的科學。安全管理強調的是企業管理者靈活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協調各方資源,對企業生產活動中,涉及到的所有人、物及環境的狀態進行持續、動態的管理與控制。并充分調動所有人員的積極性和內在潛力,對相關活動進行策劃、指揮及控制,從而實現安全生產之一基本目標[1]。企業可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將降低并消除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或者降低并消除安全事故發生后造成的不利影響,避免安全事故對員工人身安全、環境、財產等其他方面造成更多的損害[2]。
2.2.2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行業一直都是高風險行業,其對安全管理的要求更高。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管理者在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下,圍繞施工項目的生產目標,做好各項施工作業活動的監督與管控工作,采取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手段,降低或消除施工安全事故發生幾率及不良后果的總和[3]。也就是說,在施工過程中,組織開展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各項安全管理活動。做到控制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各個環節與過程,將施工期間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情況、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等降至最低限度,避免意外發生,特別是避免造成人員傷亡的意外事故,從而實現施工建設的原定目標和經濟收益。下面為具體的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一,將安全放在首位、預防為主要方法、綜合統籌管理的原則。“安全第一”即為在施工的過程中,將人、物的安全工作視為首要工作,不能通過犧牲人的性命、損傷人的身體健康等為代價來取得項目的推進發展和經濟效益;“預防為主”即為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把安全生產工作的著重點著眼于預防和管理層面,從源頭進行管控、預防,堅決杜絕施工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綜合治理”即為政府、社會、公司、員工、輿論監督等各個責任主體共同運用組織、法律法規、技術、管理等各項舉措來緊緊維護各項安全生產工作的進行[4]。
第二,安全的一票否決權的原則。對于施工項目管理來說,企業必須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這項工作直接影響著整個項目管理的水平。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對考核指標作出明確和量化,特別是安全指標的權重要適當的提高,安全是項目的基礎,要確保所有人員都能夠達到安全指標的基本要求。在評優創先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就是其是否達成安全指標。如果完成則優先考慮,如果沒有完成,即便是其他考核指標均已達標,而項目的整體水平也是比較差的,可見,安全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5]。
............................
2.2理論基礎
2.2.1危險源理論
Willie Hammer曾在1980年對危險源定義進行明確,他提出危險源主要是有一定可能性會引起損害人員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或物質損壞事故的潛在不安全因素。《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GB/T28001-2001》將危險源的定義界定為對人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有可能會造成危害的形成原因、狀態、行為等。其中,形成原因即為潛藏存在的危險隱患;狀態即為危險隱患存在與形成的條件;行為即為觸發危險隱患的各種因素。顧慰慈在其著作中也對危險源的概念作出界定,他認為危險源隱藏在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之中,全部產生與釋放能量的物質,在特定條件達成后,就會出現危害人身安全、造成財產損失等單一現象或多種現象相結合狀態。造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種類繁多,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和財物損失引起的作業也大不相同。對前者相關研究中,基本上將危險源理論歸納為兩大類型:
一是兩類危險源理論。該理論提出,危險源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其中,一種類型是危險源存在于系統內,有一定幾率發生能量或其他危險物質在意料之外進行能量釋放的情況,這種危險源是以能量釋放為基礎的,作用于人體的額外能量,或是擾亂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換的物質是導致傷害的主要原因[7]。另一種危險源是指,破壞能量的平衡或者導致、誘發物體的不安全狀況、人的不安全行為等多種危險因素,因能量的意外釋放從而引起的各起傷害事故。前者可以說是直接決定了事故發生后造成傷害的程度,而后者則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說直接決定了事故發生幾率。
二是三類危險源理論,認為一共有三類危險源。第一是引發事故發生的物質性前提,即能量承載物體或具有危險性的物質,能夠對事故發生的后果嚴重程度產生影響;第二是事故發生的出發與必要條件,即為物的故障、物理性的環境因素以及人的失誤等。這兩項危險源與兩類危險源理論研究觀點大致相同;其三是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組織因素,包括組織程序、組織文化、規則、制度等由于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決策錯誤等管理。例如,組織程序不規范,導致員工在執行任務時無法按照正確的步驟操作;組織文化不重視安全,導致員工缺乏安全意識;規則和制度可能不完善,導致員工在工作中沒有明確的指導原則和標準。相比于兩類危險源理論,三類危險源理論更為全面,對管理者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相應的要求[8]。
.....................................
3 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 14
3.1 Z公司的概況 .............................. 14
3.1.1 企業簡介 ................................... 14
3.1.2 員工配置情況 ................................... 14
4 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評價與分析 ............................... 26
4.1 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的綜合評價 ......................... 26
4.1.1 模糊層次分析模型構建 ................................. 26
4.1.2 構造判斷矩陣 ....................................... 27
5 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改進對策 ................ 38
5.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 38
5.1.1 有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 38
5.1.2 建立項目施工安全檢查評分制度 ....................... 39
5 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改進對策
5.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5.1.1有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十八大上提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基本要求。企業必須要響應國家的號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落實企業、部門及崗位的安全職責,這是安全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對此,Z公司需要進一步有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切實發揮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作用,避免制度形同虛設。項目部應當積極履行自身的安全生產綜合管理的重要職責,根據各崗位、各部門的實際要求與職責內容,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內容作出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詳細的制定崗位責任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用于指導業務部門積極履行自身責任,開展各項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則要肩負起安全管理監督的重要職責。具體來說,安全生產的責任要進行層層分解,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崗位,把公司及項目組的管理人員,詳細的寫在安全生產責任書內,并簽訂責任書,讓每一個參與者均能夠正視自己所肩負的安全生產責任,也能夠進一步明確安全責任內容,同時配備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將責任書的內容作為各項評價標準的依據。
在向各級人員分解安全生產責任時,應當落實責任分解制度,在出現問題后直接追究到崗位,采用科學的安全管理系統對項目施工中的全部工作人員進行全方位和全角度的安全施工管理。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論文參考
..........................
6結論
6.1觀點
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其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安全生產不僅關系到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還關系到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關鍵問題。本研究通過對Z公司安全管理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存在諸多難點,體現在容易受到施工環境影響、作業活動復雜、材料設備多、坍塌事故頻發、高空作業較多等方面。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展,Z公司通過相關制度的建設,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等,在企業內部開展了安全管理工作。但結合訪談發現,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還存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安全組織結構不合理。現采取的是項目式組織形式,管理者側重工期與質量的追求,加上管理者素質水平差異,難以滿足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二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規章制度的內容還有待完善,過于籠統且操作性不強。同時,制度沒有凸顯企業本身施工管理的特點;三是安全意識相對較薄弱。項目部的施工人員普遍綜合素質偏低,他們沒有接受過施工方面專業、系統化的培訓,全防范意識是非常弱的,掌握的安全技能知識也比較少;四是危險源辨識有待加強。危險源辨識較為單一,且項目施工中還缺乏定期、有效的安全檢查工作,不能及時的排查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就也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發生;五是安全事故應急不到位的問題。各負責人不能及時的進行處置,企業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的實施效果不佳。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降低了企業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通過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綜合評價后得知,依據計算結果來看,安全生產組織管理制度的評分為2.445,安全生產保障措施的評分為2.545,安全文化的評分為2.259,人、物安全狀態的評分為2.430。各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51.36%、21.61%、7.35%、19.68%,最后得出Z公司項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綜合評分為2.450,低于平均值的3,反映出企業項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結合評價結果,對現有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發現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組織結構革新困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落后,缺乏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危險源辨識方法不合理,安全應急機制有待健全。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