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網絡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思考
本文是一篇投資分析論文,本文基于社會網絡理論,厘清了風險投資網絡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得出的研究結論可以有效的幫助風險投資機構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當下,國內的大多數行業都面臨著伴隨高質量發展而帶來的轉型挑戰,僅僅能滿足生產需求、以成本為驅動的商業模式已經步入了發展瓶頸期。創新作為經濟發展最有效的驅動手段,也是未來企業生存和延續的唯一出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存在著多方面的短板,跟隨、同質化創新的普遍,差異化、源發性創新的缺失是最大的問題。未來任何發展好的企業都會是源于其技術、產品上的創新,進而開發了新的市場、新的需求,最終帶動了產業鏈上的整體創新。然而,企業的創新行為往往需要知識、信息、技術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持,風險投資網絡的出現適時地幫助企業完成并實現了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與重組。
風險投資機構作為風險投資網絡的核心,不僅為企業的創新行為注入了大量的資金與活力,更是會通過其自身的渠道關系,給予企業各種信息增值服務來確保其穩定發展。廣義上,企業能夠借助外部的風險投資網絡以獲取創新活動所需要的各類資源,依靠外部網絡良好的知識流動性,從而更好地開展創新活動。其中,作為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代表,新能源汽車產業受到了風險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通過與其他利益共同體之間的高度鏈接而形成的網絡,可以實現其更進一步的發展,是借助外部網絡實現整體創新的典范。然而,在過去的研究當中,我們還未知曉風險投資網絡是通過何種方式來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以及嵌入在外部網絡的什么位置上最有利于創新績效的產出,這些也成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痛點。
投資分析論文怎么寫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標是:以社會網絡理論、社會嵌入理論和結構洞理論為理論依據,深入研究國內外風險投資網絡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績效現有的理論成果,并嘗試將風險投資網絡、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創新績效三者納入同一理論體系。從理論角度厘清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僅有助于探明我國風投網絡的發展狀況及階段,還可以對企業提出優化外部網絡的相關建議,解決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要瓶頸。
首先,建立風險投資網絡模型并按階段分析其網絡拓撲結構,探明其演變過程及可能的影響因素,以及各個影響因素之間可能的牽制作用。進而,基于風險投資網絡的動態模型進行測度分析,測算其對企業創新績效所帶來的改變程度,并通過實證模型檢驗風險投資網絡如何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影響的方向如何,影響的程度如何。最后,結合實證分析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對策與建議,通過本研究不僅豐富了相應的創新創業理論,還為優化風險投資網絡結構、提升企業創新績效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決策支持。
........................
第2章 文獻綜述與相關理論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最早起源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相關記錄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美國部分私營銀行通過在新興產業上的高風險投入,賺取到了與之不符的巨額利潤,從而間接催發了世界上首個風險投資機構ARD的創立。后隨著國內外學者對風險投資相關理論的持續深入探討,其概念也得到了相應的延伸,目前從國外的引申義有“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創業風險投資”等。按照美國風險投資協會(American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定義,風險投資是作為特殊的股權資本由職業操盤手進行操作,將其投入到具有高創新潛力和高發展潛力的企業,并借此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手段。到目前為止,我國學術界對于風險投資的定義尚未完全統一,主要分歧在于如何定義大量存在的非專業投資機構及個人,且這部分機構和個人還不參與企業的實際控制。從廣義上講,風險投資一般是指所有具有不合常識的高風險及高回報的投資策略,而狹義上講,風險投資應是在以技術創新為主的情況下,藉由股權資本對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實施控制,并在其管理下獲取超額回報的投資策略。在本文中,認為風險投資是在企業的發展歷程中,由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將資本定向投入具有潛在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或產品,并在管理過程中試圖促進企業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進而更好的實現相關技術或產品的產業化進程,隨后再經由退出企業販出股權獲取高額資本收益的投資過程。主要具備以下特點:投資對象廣泛,不僅包括初創企業還包括上市企業;投資附加價值高,不僅投入資金,還會以自身資源幫助企業搭建市場渠道,對其提供隱性增值服務;投資的循環性,不斷地利用企業資本增值的方式獲取資本報酬,進入退出再進入。
......................
2.2 文獻綜述
2.2.1 風險投資網絡研究現狀
國外學術界關于風險投資網絡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認為風險投資網絡是風險投資機構間經由聯合風險投資行為而確定的投資行為網絡;另一種則認為風險投資網絡是包括風險投資機構、被投企業、政府、銀行、高校及科研機構、會計及律師事務所等所有利益相關者并由上述各類機構共同聯結而成的復雜混合網絡。William D(1988)[1]最先通過對美國風險投資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網絡研究各個風險投資機構間可能存在的派系關系,研究結果發現排名靠前的風險投資機構合作異常緊密,甚至會排除其他風險投資機構在首輪投資之外,頂尖的風險投資機構在整個合作網絡中享有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Colin M. Mason & Richard T. Harrison(1997)[2]則研究了包括私人風險投資者(天使投資人)在內的商業投資網絡,通過建立天使投資人與被投企業高管之間的關系網絡,探求了該商業投資網絡與初創企業間可能存在的聯系,研究結果發現由商業網絡向企業輸送的資金量普遍較少且存在著明顯的地域性差距,風險投資者更傾向于投資其所在地的企業。Ju-Kimberly Zheng(2004)[3]以1126個風險投資項目建立了包含企業在內的風險投資網絡,并通過研究證實了風險投資網絡可以為風險投資機構提供更多的資源,而通過風險投資機構與企業間社會資本的不斷傳遞,風險投資網絡內的其余資源也得到了不斷地利用,研究主要從突出性、范圍性、中介性和凝聚子群來解釋了出現共同投資行為的可能因素。V-HOCHBERG(2007)[4]開創性的以社會網絡理論為基礎研究了風險投資網絡對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績效可能產生的后果,研究結果發現擁有更完善的網絡屬性的風險投資機構其投資績效表現的越好且風險投資機構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指標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同時還認為擁有更好的網絡屬性指標的風險投資機構其所投資的企業在后續也更可能會通過融資或其他方式安全退出。Abell Peter等(2007)[5]則更進一步研究了風險投資網絡的各種網絡效應,研究發現被投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間的穩定合作關系可以為其帶來更多的信息及其他資源并提升了其原本不具備的知識、技術及能力,而風險投資機構在網絡內更高水平的參與度不僅提升了其自身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并且還會更好的轉化為針對被投企業的建議和支持,這也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投資的總體收益。
..............................
第3章 網絡分析與研究假設 ......................... 17
3.1 整體網絡分析 ................................... 17
3.1.1 網絡規模與密度 ................................. 17
3.1.2 網絡社群分析 .................................. 18
第4章 研究設計 ........................................ 31
4.1 樣本選擇與數據收集 ................................. 31
4.2 風險投資網絡的構建 .................................. 32
第5章 實證分析與假設檢驗 .............................. 40
5.1 變量描述統計分析與相關性分析 ............................... 40
5.1.1 描述性統計分析 ............................ 40
5.1.2 相關性分析 ............................ 41
第5章 實證分析與假設檢驗
5.1 變量描述統計分析與相關性分析
5.1.1 描述性統計分析
首先,對已收集的樣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5-1所示。從描述性統計分析的結果來看: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參差不齊,最小值為0,而最大值達到8.202,均值為1.881。這說明大部分被投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數據值偏小,僅有少部分被投企業的數據值偏大,反映出被投企業的規模以及創新績效水平整體存在較大差異。同樣,非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的情況有類似差異,表明被投企業無論在創造型創新,亦或是應用型創新上,均會有著大幅度的波動態勢。因此本文在剔除部分異常值后,最終得到涉及企業創新績效水平的回歸樣本共2379個。
在風險投資機構這邊,程度中心度最小值為1,最大值達到了174,均值為11.76,同樣反映出我國風投機構間的差異性較大。大多數的風投機構之間存在較少聯系,僅有少數風投機構以中間人的形式聯結了大多數的風投機構。特征向量中心度也存在著類似差異,少數大型的風險投資機構占據了網絡中的重要位置,而多數小型的風險投資機構受限于自身規模和資金,只能占據風投網絡中的邊緣位置[55]。而從風險投資網絡的網絡密度、網絡集聚系數來看,近年來風險投資行業雖有著迅速的發展活力,但依舊存在明顯的“抱團”現象,少數大型風投機構抱團取暖,使得網絡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現象。
投資分析論文參考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研究總結
本文從社會網絡理論的視角出發,選取了2008年至2020年內隸屬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且具有聯合風投背景的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探究了風險投資網絡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績效水平之間可能存在的內在邏輯聯系,研究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1)風險投資機構的程度中心度或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則其所投資企業的創新績效水平越高。具體來講,當風險投資機構對外直接聯系的其它風投機構數量較多時,其就有更多的途徑和渠道獲取信息及技術資源,而這些資源對于企業的創新活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由此,風險投資機構通過與網絡內的其他風投機構進行頻繁的資源互換,進而達到了優先幫助其所投資企業提升創新績效水平的目的。同樣,當與風險投資機構相聯系的其他風投機構質量較高時,其在網絡內進行的資源互換也就更具效率且可以得到更多的優質信息及資源。而這對企業來講,不僅降低了其創新活動所需的成本,還為其提高創新績效提供了資源保障。
(2)嵌入在高封閉性網絡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其網絡位置屬性對被投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效果會得到減弱。一般而言,在網絡內占據重要位置的風險投資機構掌握的信息及資源會越優質,其所投資企業的創新績效水平也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然而高封閉性的網絡往往意味著網絡內低水平的知識流動性,在替代了原有的網絡結構后,網絡上原本良好的資源組合及匹配機制便無法發揮作用,從而導致各個節點從網絡中獲取資源的能力有所下降,進而影響到與風投機構緊密聯系的被投企業。在失去了風險投資網絡上的多元化的信息及資源優勢后,風險投資機構難以在自身領域范圍之外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進而導致企業的創新績效水平受到限制。
參考文獻(略)
- SX銀行債券投資風險管理優化探討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