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和應用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的生活質量呈現持續提高趨勢,經濟不再是單一國家的經濟而是逐漸的走向全球化。社會責任的具體履行情況在我國金融企業中已經被列入評價企業的重要指標。具體來看,在政府、行業組織、社會組織、企業等的共同努力下,金融企業和組織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社會要求逐漸建立起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隨之金融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內在需求逐漸加強。近幾年來,中國國內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發布數量持續增長,但由于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起步較晚,雖然在披露數量方面相比前先年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也有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這些一系列的問題都從側面反應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并不像想象的那樣樂觀,這其中的差距就是由于我們所說的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決定的。目前,中國國內金融企業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從事主要業務為銀行業務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等銀行類企業、政策性質的銀行、證券投資公司,郵政儲蓄銀行、證券性企業(包括的對象主要有期貨公司與基金管理公司),還有以保險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多家公司和以金融業務為主要業務的區別于證券性企業的金融資產管理類型公司以及新型企業信托投資發展企業等。從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文章《上市公司行業分類》中提取的具體數據表明,到2014年6月30日,金融行業中金融企業的數量上升到44家,在這44家中,主營業務的劃分也十分明顯,數據顯示以保險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有4家,以證券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有20家。以銀行類業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為16家,剩下的4家則主要以信托為公司主要的業務。《企業公民報告》這一報告是中國平安銀行第一份關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報告,標志著中國上市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出現。我國金融企業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報告的發布者是浦發銀行,2006年6月浦發銀行的這一舉動標志著中國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發布初具端倪。
........
1.2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對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研究目的具體為:1.利用現有的社會責任信惠披露質量評估體系構建一個適合中國金融企業的評估體系,盡量全面、科學的反應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為后續相關研究做一個簡單的鋪墊。2.通過對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分析出影響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為前人的研究做后續的補充。3.通過研究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如何評價,進而對中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和政策提出建議,推動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規范化進程。
.......
1.3研究方法
本文在相關文獻的研究基礎上,針對如何評價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進行了理論剖析、歸納總結和研究分析??偟膩碚f,本文主要運用三個方面的研究方法:1、文獻比較法;2、歸納演繹法;3、案例研究分析法。在對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報告質量評價時,首先,通過文獻比較法對全球報告倡議組織、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關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的部門、金蜜蜂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內外知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評估模式進行回顧和總結。具體發現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現狀。其次,利用歸納演繹法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煉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評估體系。最后把我們構建的體系通過對中國建設銀行的案例分析來進行運用。我們沿用中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體系的理論基礎“三重底線”理論、利益相關方理論和責任層次理論,分析中國金融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分析出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應包括:必盡責任方面的信息,應盡責任方面的信息和愿盡責任方面的信息。通過具體的案例研究,分析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換露的不足,然后,結合前人的成果,為中國金融企業提出符合中國金融業實際情況的建議。
.........
第二章文獻綜述
2.1非金融企業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方面的綜述
目前,人們很流行談論企業對社會的貢獻與回饋,怎樣理解企業在日?;顒又械纳鐣熑涡畔⑴赌?外國學者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后展示給我們的成果,多數學者認為,公司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較大的企業相對于較小的企業來說,在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這一方面涉及的要多。Brammer和Pavelin(2004)認為,對于一個較大的公司,他在社會當中受到的關注程度要較大些,因為社會成員可以透過社會媒體了解這些大公司的日?;顒?,這樣以來也就督促這些較大公司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這一方面下較大的功夫,社會成員對于公司的逆向選擇往往會在很多的方面影響公司的發展,這種逆向選擇往往帶給公司的是不好的一面,而社會成員獲取公司信息的多少與公司的大小有直接的關系,獲得較大公司的訊息在某種角度上要比獲得較小公司的訊息來的更加容易。這是因為一個企業為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實用度總是會把產品推廣給大眾,這樣就讓公司的很多訊息曝露在大眾之下。在《公司社會表現三維概念模型》、書中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大致劃分為法律責任、經濟責任、倫理責任和自愿責任。學者們更是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方面進行了明確的陳述,Gary和Lavers把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劃分為社會責任在環境信息方面的具體披露和披露企業社會訊息方面。漸漸的這個理論被延伸為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內容應該囊括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三重底線理論”。在1994年的時候Epstein和Freedman把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項目做了更加具體的分析,從股東到債權人、從供應商到員工再到客戶都被納入了披露范疇。最終學術界基本確立了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為中國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中需要報告的主流方向。金融企業己然成為了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有力行業。
........
2.2金融企業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綜述
國外的學者主要從金融企業所具有的獨特性角度來對金融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進行研究。從得到的結論中我們發現,對于金融企業來說,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是多數行業中比例較高者,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上有所欠缺。來自新加坡的研究者Tarna針對數家金融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這些企業主要披露的是關于股東、客戶等主體的社會責任信息。具體來說比如有企業項目投資和股東有利于生態的舉措。Quintas則提出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四個方向,包括公司治理、社會重視的經濟金融活動、企業在社會與環境方面的貢獻。很多的研究者在研究期間不約而同的選擇自己的國家或者是某個的國家針對某事項的探討,我們在披露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借鑒外國研究人員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相對外國的學者而言,中國學者的研究方向更側重于對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和對其評價,并且多基于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報告,這方面的文獻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比如說姜子葉和余征提出的主動發布本金融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明顯優于應規章制度發布的企業。發布的信息中多以正面社會責任信息為主線,對金融企業負面的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寥寥無幾。戴欣苗在對2010年前一兩年我國四大國有銀行信息責任報告披露內容分析后,發現了銀行業這個特殊的金融企業對社會責任披露的方面局限于國家、股東、企業、政府,對其他相關利益的披露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報告的對比性較差,披露的信息沒有可對比性蕭松華、楊秋林在指數分析法的奠基下,利用利益相關者相關的內容分析,創建除了披露金融業社會責任信息的評價架構。除了這些以外,楊照紅從金融企業基本信息責任和金融業主要責任及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責任等進行對企業社會責任內容的探討,加強了金融企業披露力度,這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
第三章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現狀.........12
3.1披露結構不合理,披露水平參差不齊........12
3.2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披露不足........14
3.3定量描述少,定性描述多........15
3.4金融企業特征信息披露不足........16
第四章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17
4.1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創建目標與原則........17
4.2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創建依據........17
4.3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創建........18
第五章中國建設銀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案例分析........23
5.1中國建設銀行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基本情況........23
5.2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評價體系的應用........26
第六章提高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措施
金融機構中的銀行業既是中國社會組織責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經濟運行體系的核心參與者,中國金融企業承擔著對股東、員工、金融服務消費者、社區以及社會的責任,同時中國金融企業也承擔著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和公平競爭市場的義務以及可持續發展環境的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截止2014年12月31日,本文通過對收集到的33份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整體質量進行比較、分析,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建設銀行作為重點分析對象,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已經有一部分金融企業初步的構建了適用于本企業的社會責任披露框架,在整個報告的過程中已經有很多的企業看到了無形的經濟利益,這樣以來也就推動了金融企業對這一方面的重視,然而,還有很多的金融企業至今未認識到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他們所有披露行為都是在監管機制下不得己而為之的,所以這些企業的披露狀況并不全面,針對這種現象,我國還需要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制,來約束少數被動披露企業。我們嘗試在了解我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特點的基礎上從企業層面、監管層面和研究層面等主要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6.1從企業自身角度分析
企業要端正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動機。金融行業披露社會責任的動機是由企業報告中信息質量的真實性于發布報告的主動性決定的,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作為主體的金融行業,我國的金融行業首要的就是端正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動機。企業首先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把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作為公關手段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企業公布的社會責任績效不單單是遵循了相關立法和相關監督機制的要求,更是為了與此同時提高本企業的社會形象甚至是社會商譽。企業應該樹立正確的企業公民觀,轉變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的經營觀念,誠實的公布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正確的對待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管,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
........
結論
2013年中國的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相比以前年度有了一定的提高,通過我們的40多家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發現不少金融公司已經逐步在構建符合自身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戰略,以持續性發展眼光來審視這個問題的企業可以看出已經體會到了其中的重要性。然而,研究中也發現,很多金融企業把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當成歌功頌德的平臺,在整個披露的過程中大多的篇幅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企業本身未履行的責住在報告中涵蓋很少,造成了不完全不完整報告。還有一部分金融企業對這一方面的認識不夠深入,不愿意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這方面耗費精力,這些一系列的現狀直接導致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存在不平衡的現象本文通過對中國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和已有的理論基礎的研究,結合國內外主流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體系構建出一套兼具金融i業一般特征和特有特征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進行深入的具體分析,發現中國金融企業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第一,披露結構不合理,行業間的披露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可比性。第二,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足。第三,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定性描述較多,定量描述較少。第四,金融企業社會責任特征信息披露不足。對于以上現狀,我們認為金融企業應該從企業自身、監管機構、社會層面以及學術研究等四個方面著手來提高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平衡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從企業層面考慮,第一,金融企業要端正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動機。第二,把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管理納入企業實踐的重要方面。第三,金融企業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公司治理水平。從監管層面考慮,第一,監管機構建立統一的披露平臺。第二,監管機構應該建立審計制度,完善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衡量系統。第三,明確金融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要求和制定激勵措施。從社會層面考慮,第一,提高公眾對金融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相關知識的認知。第二,在金融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方面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引導作用,提高媒體對相關信息的關注。
............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