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數據驅動的礦石品位決策支持系統
本文是一篇決策模擬論文,本文以某鐵礦“智慧礦山”建設為背景,選擇分析采、選環節礦石品位和產量、成本的關系,重點圍繞選礦流程中礦石品位、回收率、產量、成本等運行指標的優化決策,研發基于數據驅動的信息平臺和決策支持系統。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向后工業化發展階段,制造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和創造就業的基礎,而制造業從來都離不開鋼鐵。比如一輛普通轎車,大致需要鋼800~1200Kg。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從造船業到航空航天,從小家電到大型裝備制造,從五金到服裝鞋帽等等,制造業需要大量的不同種類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鐵礦資源[1]。另外,中國式現代化還面臨著大規?;A設施建設任務,房地產、鐵路、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更是鋼鐵消耗的大戶。據統計,2022年,中國鋼材消費量約為9.2億噸(粗鋼10.1億噸),其中,國內生鐵產量約8.62億噸,需消耗品位為62%的鐵礦石約13.6億噸[2]。從我國鐵礦資源的地質儲量看,其總體特征是貧礦多、富礦少,貧礦資源占總儲量的80%,共、伴生礦多。截至2021年底,國內鐵礦石平均品位為34.50%,遠低于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也低于世界鐵礦石品位的平均水平。難利用的鐵礦多,這主要與我國的地質環境非常復雜且比較活躍有直接關系。同時,由于以鐵為代表的礦藏失去了必要的穩定、富集的沉積環境,造成了我國鐵礦資源量品位低、伴生礦含量高、雜質含量高的現狀,無疑增加了選礦、冶煉的難度。因此,提高礦石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對貧鐵礦有效開發利用成為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國務院確定的戰略性礦產普查和綠色開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綠色礦山高質量發展道路,是傳統礦山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隨著工業4.0概念的深入人心,對傳統資源型行業,如礦產資源開發企業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斷優化現有生產流程,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生產模式,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來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預測性維護和動態優化。這種數字化轉型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將推動整個行業向著更加可持續、環保的方向發展。對礦石品位進行決策不僅可以提高企業收益,也可以更好地全面鞏固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成果,高質量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研究目的
從數據獲取方面來說,缺乏標準化和標準化,現有研究數據質量參差不齊,采集到的數據往往存在準確性和一致性問題,導致數據分析的可靠性低。例如,在礦體勘探階段,地質數據的不精確會導致資源評估錯誤,進而影響后續的開采決策和經濟效益[5]。開采、選礦、冶金階段產生的數據關聯性差,不同數據源之間難以形成有效鏈接,無法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與深度分析。缺乏支持礦石品位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的大數據集成環境。數據分析技術落后?,F有的分析方法主要依靠統計分析和計量經濟分析,但在數據處理和模式識別方面存在局限性,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較少,此外,現有的分析模型關聯性低,知識面窄,很難能夠系統、全面、準確地評價和優化整個礦石開發過程的平衡狀態和趨勢。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開發了基于數據驅動的礦石品位決策支持系統,對數據進行處理轉換并存儲記錄在結構化良好的數據庫中,以便快速解析和分析。對在處理不同階段不同品位的鐵礦石產生的生產數據進行記錄存儲。在此基礎上,應用優化算法,可以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對礦石品位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并為開采、配礦、選礦和冶煉等不同階段提供定制化的決策優化方案。其功能包括數據處理與存儲、數據分析、決策支持優化。決策支持系統能夠通過高級分析為操作者提供決策建議,并對可能的結果進行模擬,系統界面應直觀易用,確保用戶能夠清晰理解數據分析結果和決策建議,從而做出更加科學和精確的操作決策。
..................................
第2章選礦工藝流程和生產運行指標決策過程簡介
2.1鐵礦資源開發利用過程及品位變化
我國鐵礦石的采冶一般經歷勘探、開采、配礦、選礦和冶煉等五個階段??碧诫A段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礦體的位置、形態、大小及其含礦量等地質參數。在這個階段,地質學家以及工程師使用多種方法,如地質測量、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學勘探等方法對礦區進行詳細的調查[31]??碧浇Y果將指導接下來的開采工作,并用于估算礦山的經濟價值。依據勘探結果,設計開采方案,包括確定露天開采或地下開采的開采方法、開采順序、礦體的開挖和廢土的處理。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高效、安全、環保地將鐵礦石從地下開采出來。不同礦石開采出來的品位不同,不能直接用于選礦階段或者冶煉階段[32]。因此,需要將不同礦點開采的礦石進行配比,使其品位可以達到選礦或冶煉的要求。礦石品位是根據礦石中有用成分與礦石重量的比率計算的,用于衡量礦石的價值[33]。配礦的目的是為了穩定進入選礦廠的礦石品位和物料組成,保證選礦階段的穩定運行。選礦就是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鐵礦石中有用的礦物與廢石分離開來的過程。這一階段包括破碎、磨礦、磁選、浮選等步驟。目的是提高鐵的品位,去除雜質,獲取更高品質的鐵精礦。一般來說,高品位的鐵礦石鐵含量可以達到60%以上,而低品位的鐵礦石鐵含量通常在20%?50%。將選礦后得到的鐵精礦送入高爐或其他冶煉設備中進行冶煉,加入焦炭、石灰石作為助熔劑,在高溫下還原成鐵。這一過程中,鐵礦石中的鐵元素與氧元素分離,生成生鐵。生鐵是制造鋼鐵產品的原料,可通過后續的煉鋼過程轉變為鋼材。鐵礦石開發過程及對應的品位如圖2.1所示。
決策模擬論文怎么寫
...............................
2.2選礦工藝流程簡介
礦石儲量大但是“貧、細、雜”等特點決定了我國大部分礦石都要進行選礦處理,選礦的目的是從原礦中分離出有用礦物和無用脈石礦物,盡可能分離共存的有用礦物,將其集成到單獨的精礦中,全面回收有價元素,去除對冶金等對加工過程有害的雜質。提高選礦產品質量,合理、經濟地利用礦產資源。選礦生產流程分為破碎、磨磁、浮選、精礦生產及尾礦處理等作業流程。
礦石在原礦區經過破碎處理后,根據其粒級大小分為兩部分:粉礦(0?15mm)和塊礦(>15mm),分別用于強磁和弱磁工藝過程。塊礦經過二次篩分,再被分為更細小的級別(10?50mm)和較大粒級(>50mm),分別儲存用于豎爐焙燒過程。相較于塊礦,粉礦則直接通過皮帶傳輸系統送入強磁圓筒礦倉進行下一步處理。對于高品質原礦,即直接粉礦,無需篩分便可直接進入強磁圓筒儲礦倉。在磨礦和磁選的步驟中,礦物根據磁性分為強磁性和弱磁性兩大類。此過程包括球磨機和分級機組成的閉環系統,以及球磨機與水利旋流器組成的另一個閉環系統。無論是粉礦還是經過焙燒的礦石,都在球磨機中磨礦后由分級機進行分級。返回的返砂重新進入球磨機磨礦,而分級機的溢流物進入旋流器進行更細致的分級。旋流器的沉砂部分返回到二次球磨機進行再磨,其溢流根據磁性分別進入強磁機或弱磁機進行分選。經過分選的精礦隨后被送往濃縮脫水系統,脫水后的精礦存儲在精礦庫中,作為最終產物。至于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尾礦,則在經過濃縮處理后被安全送往尾礦壩。這一整套流程體現了礦石處理和選礦的高效與精確性,確保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環境的保護。
.....................
第3章數據獲取與預處理...................................18
3.1數據收集.....................................18
3.1.1數據來源................................18
3.1.2數據轉換..........................18
第4章數據分析與決策模型.................................29
4.1數據分析.........................................29
4.1.1數據分析概述.........................................29
4.1.2圖表生成流程....................................30
第5章礦石品位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和開發......................45
5.1需求分析..........................................45
5.1.1用戶需求.........................................45
5.1.2性能需求.........................................47
第5章礦石品位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和開發
5.1需求分析
5.1.1用戶需求
根據系統業務需求,系統的主要用戶有:
(1)系統管理員:系統管理員主要負責管理數據處理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進行日常的更新、維護、部署工作,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當系統出現異常信號或者網絡攻擊時負責問題上報;同時系統管理員也負責系統用戶的創建、系統權限管理、為不同的用戶主體分配相應的權限等操作。
(2)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將工藝指標等生產數據按照不同的數據類型填報到系統中,也可以通過數據日、月報表查看歷史數據。查看公告通知處下發的消息,是否對當前工藝控制指標參數作出調整。
(3)管理人員:系統的主要使用者,公司的管理人員通過系統查看所有的數據,生產情況、數據分析,同時可以進行系統的決策,根據結果給出具體工序的生產指標參數,現場工人根據得到結果進行調整。
通過多方需求調研,明確公司層面的需求是將各階段的礦石信息數據進行記錄;選礦流程的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展示;記錄并儲存選礦過程中各項環節的工藝指標參數;對于不同指標進行數據分析,解決數據實際利用問題,并根據案例庫、算法庫來做出相應的決策,提高礦石品位。員工方面,主要登陸系統來進行日常數據填報的工作,負責簡單的日常礦場信息的記錄匯總上報工作。為保證數據填報的正確性,系統需要操作簡單且準確,為所有填報數據提供合適的模板。管理員方面,負責系統用戶的創建、系統權限管理、為不同的用戶主體分配相應的權限等操作。
決策模擬論文參考
...............................
第6章結論與展望
6.1結論
本文以鐵礦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為研究背景,分析采、選環節礦石品位和產量、成本的關系,重點圍繞選礦流程中礦石品位、回收率、成本等運行指標,研發基于數據驅動的信息平臺和決策支持系統。本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1)面向礦石品位等生產運行指標的優化決策,對選礦流程工業數據進行了匯總與解析。依據生產流程不同階段的工藝特點和運行管控要求,面向礦石品位等關鍵指標決策,設計了相應的數據獲取和預處理方法。對不同來源的數據,設計了相應的格式轉換、預處理和存儲方式。結合品位變化的機理模型,通過數據解析,揭示了品位與成本之間的量化關系,構建了品位-成本關系模型。
(2)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為選礦過程中的弱磁精礦品位、強磁尾礦品位等運行指標提供了優化決策方案。這些基于數據驅動的模型和優化方法,能夠輔助生產管理中的礦石品位決策和其他關鍵指標決策,構成了決策支持系統模型和算法庫的主要部分。
(3)在集成相關的數據、模型和優化方法的基礎上,圍繞選礦流程,開發了基于數據驅動的品位決策支持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不僅包含了已有的模型和優化方法,還為其它的模型和算法提供了數據支撐平臺和驗證、運行平臺。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