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生產的Y公司生產現場管理思考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本論文對Y公司L產品生產現場管理進行了優化改進,使得整條生產線效能持續提升,給企業帶來更多收益。三是,由于筆者理論素養及學習時間有限,論文研究內容仍然有許多內容亟待進一步研究及改善,包括對Y公司其他產品生產現場的優化改進,以及將本論文精益生產管理方案應用到其他生產現場等,從而給Y公司整體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提供理論借鑒和創新思路。
1緒論
1.1研究背景
2023年以來,國際形勢變化莫測,疫情對我國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影響并未完全消除,國內生產總值較22年僅增加3%,與疫情前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國內外經濟增長乏力的現實狀況下,各種原材料價格卻不斷增長,中美貿易仍然沖突不斷,由此可見中國制造企業生產和發展壓力巨大。而我國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當下我國人口老齡化更加突出,國內有效勞動力不斷縮減。與此同時,中國制造企業存在的債務及產能過剩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以上這些因素都給中國制造業發展造成嚴重阻礙,只有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經濟增長點轉變,才能推動制造業穩定健康發展,顯著提升勞動生產效率。近年來,中國為加快制造業發展提出了“工業4.0”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期可以利用創新性專業技術及管理方式扭轉當前粗放型制造管理模式,提升中國制造業市場競爭能力,加快推進數字化生產步伐。由以上背景可以了解國家正在不斷鼓勵及推動建立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數字化、精細化及靈活性的生產管理方式[1]。
近年來精益生產方式逐漸成為各個制造企業轉型發展的方向,這種先進高效的生產模式可以準確識別并解決生產工序流程隱藏的問題,有效減少生產成本并提升產品生產效率。當前,許多企業已經引入精益生產模式,將其作為提高自身生產效率及市場競爭力的最有效策略。Y公司是一家專門研發及生產電子元件的軍工制造企業,由于L產品需求持續增加,訂單合同數量持續增多,該產品生產線產能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壓力越來越大。為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緩解產能壓力,公司必須立即對L產品的生產現場管理實施改進提升,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本文將Y公司L產品生產現場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梳理并闡述生產現場管理相關概念及理論,概括了Y公司在L產品生產現場管理隱藏的各種問題,為后期進行現場管理優化奠定良好的理論依據,從而推動公司穩定持續發展。
....................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文深入分析Y公司L產品的生產工序流程及現場布局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優化改進方案,實現L產品的精益生產管理,給Y公司生產現場管理提升提供良好的理論及實際價值。
第一,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在精益生產現場理論基礎上,對Y公司L產品生產現場進行分析概括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優化,構建了科學合理的精益生產管理模型,以達到減少成本費用、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同時,將精益生產管理理論引入制造企業管理實踐,有效解決實踐應用問題,為后期進一步研究及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具有較強實踐意義。一是顯著提升產品生產效率。優化改進Y公司L產品生產現場,節約人力資源成本,縮短搬運距離,顯著提升現代企業生產效率。二是節約制造企業成本費用。對產品生產現場的優化改進能夠重新配置人力資源和改進技術工藝,從而達到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獲得更多產能的目的。同時,生產現場實現有序管控,減少各項資源浪費。三是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對L產品生產現場管理優化,達到內部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引入創新管理理念,顯著提升工作人員工作水平,確保產品質量滿足要求且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從而使得企業生產處于整個行業先進地位,顯著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生產管理論文怎么寫
.............................
2精益生產相關理論概述
2.1精益生產重要涵義
最早精益生產概念特指日本豐田的生產管理方式[35]。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專家學者經過對日本豐田汽車生產現場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并命名為Lean Production,由中國引入后將這一概念翻譯成精益生產。自概念提出以后,許多關于精益生產的理論研究、工具被分析研究出來[36]。系統地概括精益生產指的是將消費者下訂單到企業現金回流整個環節中不產生價值增值的部分進行準確識別并剔除的生產管理體系方法。由自動化生產及持續優化,發展至張富士夫推出的精益生產屋,日本的豐田公司持續進行創新和發展,豐富和完善著精益生產管理模式并將這種生產管理方式推向全世界[37]。
究其本質可以發現精益生產是一種先進的生產管理意識及企業文化,能夠顯著縮短企業產品生產及訂單交付時間,能夠按照訂單要求及時交貨,持續提升生產效率,加快庫存周轉[38];而在產品生產質量方面,通過精益生產模式引入實現一次性合格率大幅度提升;在產品成本費用方面,不斷縮減企業生產成本[39]。因此,精益生產本質就是不斷降低企業各項資源浪費并在此基礎上滿足客戶各項需求,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以準確的生產時間、合格的生產質量,向客戶交付合格滿意的產品[40]。因此,深入分析可知精益生產主要指利用必要的生產要素,按照訂單規定周期交付滿足企業客戶對產品質量和數量的要求,并且在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不斷節約成本,杜絕資源浪費,使得企業實現良性發展,客戶滿足度持續提升[41]。
............................
2.2生產現場管理理論概述
2.2.1生產現場管理概念
(1)生產現場的涵義
產品的生產現場指的是制造企業為生產加工某產品時必須進行原料準備到加工為半成品或成品的所有過程提供相應的場所[47]。立足于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可知,生產現場是現代企業進行運營獲取收益的關鍵步驟,也是首要步驟,為后續各項運營管理活動奠定良好基礎和支撐。如果企業產品不能正常生產,那么產品銷售無從談起,更不會產生利潤。而對于制造業來說,生產現場主要是產品生產原材料及其加工過程的關鍵場所,并且一般來說企業會同時建立許多條生產線,因此在生產現場會放置許多原材料,如果不能進行科學高效的管控,那么就會導致產品生產現場十分混亂不堪。保證生產現場的干凈整潔對生產率的持續提升以及成本費用的不斷降低具有重要意義。
(2)生產現場管理的涵義
現代企業生產現場管理指的是在先進信息技術支撐下,企業采用科學的生產管理體系架構,對產品加工制造現場的各要素進行持續規劃和標準化,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源、機械設備、原材料、生產工藝、現場環境以及信息數據流等,對這些要素進行科學高效地組織、管控及有效監管,確保生產工作狀態始終優良,從而實現生產效率提升、合格率上升、能耗降低等生產加工目標[48]。產品生產現場是耗費各項資源成本,實現價值創造的首個地點,因此如何能夠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各項資源優化利用,確保生產流程高效運轉,持續降低企業能耗、減少生產成本費用,顯著提升產品生產率,才是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核心要點[49]。
.............................
3 Y公司生產現場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成因分析 ............................... 18
3.1 Y公司簡介 ..................................... 18
3.2 Y公司產品生產現場概況 .................................. 18
4 Y公司生產現場管理方案優化設計 .......... 26
4.1 總體思路 ....................................... 26
4.2 生產線平衡優化設計 .......................... 26
5 Y公司生產現場精益生產優化的保障措施 .......................... 48
5.1 制度保障 ................................... 48
5.1.1 編制SOP文件 .............................. 48
5.1.2 建立聯合檢查機制 ............................... 48
5 Y公司生產現場精益生產優化的保障措施
5.1制度保障
5.1.1編制SOP文件
在制造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標準作業指導書十分關鍵,能夠給相關作業人員的操作行為提供科學指導和詳細說明,從而確保生產作業的標準化和科學性。在標準作業書的指導下,制造企業各項生產流程能夠規范有序進行,企業整體生產運營行為將更加穩定有序,因此,在精益生產管理中,Y公司負責精益生產管理的領導委員會成員應當及時建立和完善各個生產工序的標準作業書,以達到如下效果:
(1)可以準確及時通過文字資料的形式記錄Y公司在整個運營管理發展進程中所獲取的各種實踐經驗以及掌握的各項先進技術,使得后續操作人員能夠進一步傳承。
(2)完善的標準作業書能夠給培訓時間較短的操作人員提供科學有效的工作指導,使其參照指導書能夠順利完成各項操作任務。
(3)有利于獲取客戶的信任感,提升客戶滿意度,打造精準嚴謹的品牌形象。
(4)實現生產操作工序的簡單化程序化,建立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模式。
生產管理論文參考
............................
6結論與展望
6.1結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持續深化,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精益生產作為高效的生產管理模式越來越受到制造企業青睞,在實踐應用中解決生產流程存在問題,節約成本費用,不斷提升制造企業生產效率。本文以Y公司L產品生產現場為研究對象,基于精益生產理論,深入生產線全面分析總結出企業當前生產現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利用SLP法、ECRSI等方法進行生產現場管理優化改進,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1)由于L產品生產線平衡率較低,為解決該問題需要實施的優化措施,即在人機作業及上手作業分析方法下,使AOI檢驗及包裝翻轉的節拍時間比客戶需求節拍時間小,進而生產線平衡率由原來的68.47%增加到80.38%。
(2)由于L產品生產現場布局不科學,利用SLP法將生產布局進行改進,合理調整各個作業區位置,使得相鄰工序作業區距離減小,避免物流交叉重疊,進而將產品單批次搬運距離由原來的154m減小到99m。
(3)由于L產品快速換模時間過長,通過快速換模法,持續優化切割換模工序。進而將晶圓切割換模作業時間由原來的1561s減小到894s,降低了42.73%。
(4)在企業內部實施6S管理,建立6S制度、形成6S活動習慣及營造6S管理氛圍。
(5)從制度、人力及文化三方面提出優化保障策略,促使精益生產管理優化方案有效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