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生產的F公司車間現場管理改善探討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本文以精益生產管理理論成果為基礎,對F公司車間管理進行現場調研,總結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點,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方案。
1緒論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推進和商業需求日益多元化,眾多企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中。特別是2019年的新冠疫情暴發,對我國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考驗。企業需在保持持續盈利和競爭力的同時,打破傳統的生產和管理模式,持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是每一家想要在當今市場中立足的企業必須面臨的挑戰。
F公司,成立于2002年,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他們以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為主要業務,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和運營經驗。然而,回溯過去的發展歷程,并不能解決面臨的未來挑戰。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客戶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目標,F公司于2020年做出了決定,正式進軍車載攝像頭領域。這一決定,雖充滿挑戰,但也孕育著巨大的機遇。相比于消費類電子產品,車載攝像頭在種類選擇、功能設計、研發難度、生產周期等方面,要求更為嚴格和復雜。這將無疑對F公司的生產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高效運作各個生產環節,如何確定和優化生產流程,如何提高車載攝像頭的產品質量和性能,如何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這些都是F公司進入新領域后必須直面和解決的問題。
精益生產,最早是由豐田汽車公司實施的一種生產管理模式,被稱為“豐田生產系統”。豐田生產系統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由于豐田的巨大成功,世界其他地方開始了解并復制這種生產方式,而且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更加抽象且更易于傳播的精益生產理念。這一理念后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地接受,并被應用到各種類型的行業和環境中,包括制造業、服務業、醫療保健、軟件開發等等。精益生產模式作為一種先進的制造管理方式,是一種旨在最大化價值并最小化浪費的管理方法,特別適用于制造業和生產現場。精益管理強調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步驟、提高效率、降低庫存和提高質量來優化生產過程,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
.............................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國外精益生產研究現狀
對于精益生產的理論探究和現場管理的優化研究,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起步更早。精益生產體系(Lean Manufacturing),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福特制造體系,但是真正的精益生產理論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日本豐田公司開創的Toyota ProductionSystem(TPS),也被稱為“豐田生產體系”。
(1)精益生產認識
20世紀80年代,吉姆·沃馬克(Jim Womack),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和丹尼爾·魯斯(Daniel Roos)等人在《改變世界的機器》這本書中首次引入了“精益生產”這個概念,并將其普及到了全世界。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精益生產在全球各地如歐洲、北美和亞洲等地被大規模地推廣和實施。同時,精益生產從制造業拓展到服務業,如金融,醫療和IT等領域。
(2)精益生產應用
21世紀初至今,一些新的課題,如精益六西格瑪(Lean Six Sigma),精益創業(LeanStartup)等,也開始受到關注。精益生產依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全球范圍內的企業和學術界都在致力于發展和改進精益生產的理念、工具和實踐。
生產管理論文怎么寫
Barbara Wheat在2006年的研究中提出,整合精益生產理念和六西格瑪管理理論,并將其運用在現場管理優化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產品的良品率,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收益。同時,這種方式也能有效地降低生產管理的成本并提升企業現場管理的水平和品質。若松義人(2008)在《豐田生產力》中詳細描述了豐田如何改善現場管理的關鍵因素和推進方法,包括了5S和可視化這樣的基礎理念,以及如何培育團隊成員的精益生產意識和提升他們的工作態度,更為關鍵的是徹底消除所有現場無法增值的浪費行為。書中還介紹了如何實施現場標準化管理,以及PDCA這樣的連續改進閉環管理方式。Warwood S J(2013)TQM雜志中指出5S管理方式是TQM推行的基礎,可以為企業建立良好的現場工作氛圍,提升生產效率和員工素養,同時精益現場管理還有助于提高生產過程中質量的掌控,降低現場浪費,從而在降低生產成本和提升企業現場管理效率上發揮關鍵作用和意義。
...........................
2車間管理和精益生產的相關理論
2.1車間管理基本概念
車間管理是指對制造工廠或生產車間進行組織、計劃、協調和控制的過程。車間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生產過程的高效、穩定、高質量地運作,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1.1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一種重要的,關于制造和生產的綜合管理活動。它包括安排、協調和控制所有在生產過程中涉及的資源,如人員、材料、機器和時間等,以實現生產目標。其主要目標是增進生產效能,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生產成本,同時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此外,還通過有效地預測、計劃、組織和控制,確保生產過程順利進行。這涉及對人員、設備、原材料、信息和時間等資源的合理調配和利用,以確保生產活動高效、經濟、質量穩定并符合組織的戰略目標。具體來說,生產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生產計劃:制定一個合理的生產計劃,以確定生產的數量和時間安排,以滿足市場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資源。
(2)排程:安排和組織生產活動的時間表,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生產滯后和浪費。
(3)庫存管理:確保適當的原材料和成品庫存水平,以保持供應鏈的平衡,避免庫存積壓或短缺。
(4)質量控制:質量控制的有效實施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減少質量問題和客戶投訴,提升品牌聲譽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它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
2.2精益生產管理理論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這個概念源于豐田的生產體系,其核心理念即“準時生產”,它所追求的是創造出最少浪費的生產流程。這是一種旨在通過降低全程的浪費,以此減短產品從制造到交付給客戶的時間的生產哲學。在過去的數十年中,豐田汽車公司已經逐漸完善和優化了這套理論體系。它的目標是減少生產成本,加強生產流程的協調性,全面根除企業的浪費,從而提升生產效果,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確保交貨時間,從而為企業贏取更多的收益。該精益生產理論不僅適用于車輛制造業,對于其他行業的應用也同樣行之有效。
二戰結束后,日本面臨著龐大的經濟挑戰。資源匱乏,市場需求有限,企業需要尋找一種更加高效、靈活的生產方式。豐田汽車公司創始人之一豐田喜一郎深刻理解到傳統的生產方法存在許多浪費和低效的問題。他對于效率和生產管理有獨到見解,著手開發一種新的生產理念,即豐田生產體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簡稱TPS)。TPS的核心是引入了流水線生產和拉動生產的概念。流水線生產使得產品可以在連續的流水線上生產,而拉動生產則是根據市場需求實施生產,避免了過度生產和庫存積壓。TPS強調持續改進,鼓勵員工不斷尋找提高效率和質量的機會。這體現在Kaizen(改善)活動中,鼓勵小步驟地改進和學習。為了更好地控制庫存和生產,TPS引入了Kanban系統,這是一種可視化管理工具,通過卡片或信號表明生產需要的物料數量,幫助維持生產和供應鏈的平衡。TPS強調尊重人的原則,包括鼓勵員工參與決策、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以及關注員工的福利。這有助于建立積極的組織文化。通過TPS的實施,豐田汽車公司取得了卓越的生產效率、高質量產品和靈活性,成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TPS的成功吸引了全球范圍內其他制造業的關注。后來,TPS的核心理念被引入到其他行業,并形成了精益生產的概念,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管理模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在研究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準時生產后,將其總結為Lean Production,中文我們翻譯為精益生產。這個理念強調在生產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浪費,以實現更高效、經濟和靈活的生產方式。
..............................
3 F公司車間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19
3.1 F公司概況.......................................19
3.1.1公司介紹........................................19
3.1.2生產流程簡介............................20
4 F公司車間精益生產管理優化..............................35
4.1 F公司車間現場管理優化建議....................................35
4.2 F公司車間現場管理優化目標.............................35
4.3 F公司車間現場管理優化.......................................36
5 F公司車間精益生產管理優化的保障措施..............................42
5.1建立完善的現場管理考核體系..................................42
5.2提高現場管理干部素質.............................43
5.3執行員工激勵措施................................45
5 F公司車間精益生產管理優化的保障措施
5.1建立完善的現場管理考核體系
在精益生產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一個有效的考核體系能夠促使組織達到更高的績效水平,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質量標準得以執行。通過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員工有明確的激勵,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績效。考核體系可以監控員工對精益原則的執行情況,確保標準操作程序(SOP)和持續改進活動得到有效實施。考核體系能夠追蹤生產效率和利用率,幫助發現潛在的浪費和瓶頸,從而優化生產流程。通過設定質量指標,考核體系能夠監控產品質量,確保產品符合質量標準,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場。考核體系可以幫助員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現,為其提供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機會。通過考核體系,可以迅速識別問題和瓶頸,促使團隊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實現持續改進。在實際管理中,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建立考核:
(1)確定清晰的業績評價指標:我們需要確保團隊和個人都有明確的業績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應該與整個組織的戰略目標相符合。無論團隊成員的角色如何,我們都需要為他們設定明確的業績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應該描述他們的工作職責,工作完成的質量和速度,以及他們對團隊和整個組織的總體貢獻。
(2)量化主要的業績評價指標:將關鍵業績評價指標具體化,以便直觀、客觀地評估員工和團隊的表現。
(3)制定精準的業績指標:確定精益生產的具體標準,如遵守度、生產完成率、生產效率、良品率、設備使用率等,以便更有效地衡量業績。
(4)設立定期評估機制:建立定期的業績評估和考核機制,每月進行一次。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實施必要的糾正措施。
生產管理論文參考
............................
6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F公司生產車間由天津轉到南昌后,人員、設備、物料、環境各方面都在布置整理,同時伴隨著訂單量的急劇增加。為了做好現場管理,改善制造過程中存在的生產效率低下,設備故障率高,標準遵守度低等問題,綜合運用了精益生產的相關理論,采用新的管理方式進行改善,使得F車間月生產量穩定在300萬以上,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車間管理是指對生產車間的人員、設備、物料、工藝標準、環境等進行組織、計劃、協調和控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復雜多變的,伴隨著各種不確定的情況。車間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生產過程的高效、穩定、高質量地運作,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精益管理的基礎是在企業的每一個運營環節中都遵循“精益思維”。關鍵在于用最有限的資源(包括人力、設備、資金、原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最大的價值,以支持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和即時服務的打造。
(3)精益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優化流程、提升質量、增加價值、持續改良以及降低成本,使得企業能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滿足并超越客戶期待。F公司生產的車載鏡頭產品,機種多,單機種需求量少,不同于手機鏡頭的大批量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運用精益生產管理方法降低各種浪費,提升效率、良率。
(4)在對F公司進行現場調研后,針對生產效率低下,設備故障率高,標準遵守度低等問題,在5S管理,設備管理,生產計劃物料管理,文件標準管理,人員培訓及素質提升方面進行了優化研究和方案設計。
(5)為了保障方案能夠有效實施,從提升管理干部和員工素質能力出發,建立一個以精益生產為主導的企業文化,使得精益思維在整個公司中得以深化和普及,使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到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浪費的過程中。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