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優化探討——以X財務公
本文是一篇財會管理論文,本文選擇X財務公司作為案例企業,在委托代理理論、全面風險管理理論以及COSO內部控制框架等理論基礎上,以COSO內部控制五要素為主線,首先梳理了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的相關概念。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越來越多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企業選擇采用聯合生產、聯合經營的方式對資源進行優化組合,以實現更大利潤。由此,企業集團化發展的步調加快,企業集團同時也面臨資金管理難度加大、管理成本增加等問題,設立能夠對資金進行集中化管理、提高資金集約化水平的財務公司成為企業集團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自1987年成立首家財務公司以來,歷經三十余年的發展,財務公司所在的企業集團已經占據我國經濟總量的1/3,覆蓋了關系國計民生的各個重要領域。
然而,隨著財務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多,我國對其內外部風險的監管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財務公司作為向企業集團內部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具有依附性、內部性以及綜合性的行業特點,導致其外部信息透明度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外部監管盲點。在財務公司作為金融基礎平臺的眾多業務中,結算業務是財務公司對集團各成員單位進行資金集中管理、賬戶集中服務的重要支柱。結算部門對內需服務各成員單位,保證成員單位進行資金交易的流程安全高效;對外需對接外部商業銀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面臨對內對外的雙重風險,若出現操作或系統失誤,對內可能阻礙企業集團資金活動進程,對外可能出現較大的金融風險。同時,我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最新頒布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2022.10)在原辦法的基礎上新增“財務公司應當建立涵蓋各項業務、全公司范圍的風險管理體系,采用科學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充分識別和評估經營中面臨的各類風險,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進行持續的監控。”可見監管部門對財務公司的風險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日常結算業務正是直接面臨著如上風險。因此,如何在新的監管政策背景下優化完善現有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幫助企業集團提高核心競爭力,是財務公司亟待思考的問題。
財會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文獻綜述
1.2.1有關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及評價的研究
內部控制理論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由內部牽制理論萌芽以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1988年首次以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被提出,即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合理保證企業特定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政策。然而,直至20世紀90年代,內部控制研究進入成熟期,美國COSO委員會發布《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內部控制理論才被各大金融機構所廣泛應用。
國外對內部控制的理論及實踐研究歷史更為悠久、內容更為完善。自COSO框架將內部控制理論及實踐進行完整集合后,后續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做出了進一步細化及推廣,并已取得顯著成果。
首先,在理論框架建立后,企業需建設符合自身戰略特點的內部控制流程。Altamuro和Beatty(2009)通過研究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財務報告的影響,發現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提升企業運營發展的穩健性[1]。Imoniana等人(2011)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內部控制不僅是對企業組織活動的內部監督,也是管理層對企業運營的控制,能夠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2]。當然,所有流程的建設始終離不開企業的內在動力,即自身重視程度。Cassar和Gerakos(2017)認為企業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重要一環,企業內部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知識儲備及風險管理能力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動力[3]。
其次,企業在內部控制流程建立后,需要對其運行有效性進行合理評估。Kaur等人(2016)研究發現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全面考慮企業價值、發展戰略以及員工激勵的影響等多種因素[4]。最后,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幫助企業提升盈利能力。正如Al-Thuneibat等人(2015)通過對沙特控股公司盈利指標及內部控制制度遵守情況調查研究發現,每股盈利、資產回報率、凈資產報酬率和利潤率四個指標都與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成正相關[5]。
..........................
第2章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相關概念
2.1.1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定義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為實現集團資金集中高效管理而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貸款、投融資、票據貼現、內外部結算等業務。其中,結算業務是為成員單位提供資金管理服務的基礎核心業務,是集團穩步發展的有力保障。
財務公司結算業務指財務公司為集團成員單位對內及對外發生的商品交易、勞務服務和資金往來等經濟事項、不同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以及為財務公司所開展的資產、負債及中間類業務所辦理的資金轉移的行為與過程。一般來說,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結算業務模式為代理支付結算,指集團成員單位在財務公司開立內部賬戶后,財務公司再在商業銀行開展對應頭寸賬戶,搭建起成員單位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橋梁,通過銀企直聯的方式為成員單位提供資金收付服務。
財務公司結算業務通常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賬戶管理、資金歸集、對外支付及網上銀行,網上銀行包含內部轉賬及客戶收款等通過核心系統完成的業務。其中,賬戶管理業務指財務公司為成員單位開立內部賬戶,搭建起內部賬戶與外部銀行賬戶之間的直聯渠道,以及辦理后續賬戶變更、賬戶銷戶等業務;資金歸集指財務公司以多家銀行銀企直聯為渠道,將成員單位在相應銀行賬戶的資金按約定歸集策略,歸集至其在財務公司開立的結算賬戶的過程;對外支付指成員單位從財務公司內部賬戶將資金轉入收款方銀行賬戶的過程,同時可進行代發工資業務;網上銀行指成員單位通過互聯網接入財務公司網上銀行系統,完成部分收款、支付及內部轉賬等業務,是財務公司為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電子化平臺。結算業務除以上主要業務外,還包括異常業務處理、票據托管業務等,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逐步更新與發展。
.........................
2.2理論基礎
2.2.1委托代理理論
在經濟發展與企業架構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企業所有者兼經營者的管理模式逐漸顯現出極大的經營風險。由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有者選擇委托經營者對企業進行管理,以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股東、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雙重代理矛盾逐漸產生。美國經濟學家伯利和米恩斯在發現這一缺陷后,于上世紀30年代提出“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目標不一致,分別站在自己的角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如代理人往往追求短期個人收入,而忽略長遠利益[45]。為了協調二者的利益關系,委托人通常采用監督及激勵兩種手段,如財務監督、聘請外部審計、股權激勵等,但這幾種方式并非完全有效,且會產生委托代理成本。
因此,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企業需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來實現各崗位之間的相互制衡,以提升財務數據準確度和經營效率。本文所研究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同樣如此,集團各成員單位委托財務公司對資金進行統一管理,二者之間存在委托代理沖突,因此各業務流程及崗位之間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第3章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現狀分析.............15
3.1 X財務公司概況...............................15
3.1.1 X財務公司簡介.............................15
3.1.2 X財務公司組織架構.........................15
第4章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評價..........................34
4.1評價指標的設立......................................34
4.1.1評價指標設立原則.................................34
4.1.2評價指標設立內容...........................35
第5章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缺陷及原因.......................45
5.1結算業務控制環境問題分析及原因.......................45
5.1.1內部控制文化建設存在不足..........................45
5.1.2員工管理較弱,選拔機制落后.........................46
第6章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優化建議
6.1優化目標、原則及思路
6.1.1優化目標
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優化設計的總體目標是提升“合規、安全、效率”水平,實現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質效的顯著提高。通過建立健全的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促使X財務公司在實現“保底線、爭高線”的經營目標的同時,從上至下達成“有效防范風險”的思想共識。能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合規操作,始終堅持服務于集團資金歸集、資金結算的基本職能,確保有效實現集團資金集中化管理目標。
6.1.2優化原則
(1)全面性原則。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應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對各項業務流程關鍵風險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建議措施,并將權利、職責及義務落實到各個部門,暢通各部門信息報送及溝通機制。
(2)制衡性原則。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應在權責分配、組織架構、機構設置等方面形成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的局面,切實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3)適應性原則。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應與財務公司業務規模、經營狀況及風險水平等相適應,應契合實際情況分階段落實內部控制優化目標,進行持續跟蹤評價,確保在形勢變化時能夠及時做出調整。
(4)成本效益原則。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前期應對預期成本及效益進行評估,以適當的成本達成內部控制優化目標。
財會管理論文參考
........................
第7章結論與展望
7.1研究結論
本文以X財務公司為案例企業,對其結算業務內部控制體系進行研究。本研究通過實地調研、穿行測試、訪談等方式對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現狀進行定性分析,再采用層次分析法及模糊綜合評價法從多維度、多層級對該板塊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定量評價,由此發現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優化建議。本文得出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論、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及COSO內部控制框架的理論基礎上提出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的內涵及目標、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的特殊性,并對X財務公司賬戶管理、資金歸集、對外支付、內部轉賬及客戶收款五大主營業務的操作流程、關鍵風險點進行總結。通過針對關鍵風險點進行實地查驗、抽樣檢測等,本文得出X財務公司針對結算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多數能夠有效執行,但仍存在缺陷。
第二,本文通過對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現狀的定性及定量評價,得出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內部控制在五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再進一步剖析產生問題的具體原因:X財務公司結算業務在控制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源于內部控制文化建設存在不足、員工管理較弱且選拔機制落后;在風險評估方面存在的問題源于結算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三道防線”未完全獨立分離;在控制活動方面存在的問題源于前期審查流于形式、流程執行效率較低、后期管理不受重視;在信息與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源于信息系統流程設置繁瑣重復、系統難進行個性化調整且部分子系統不兼容;在內部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源于監督范圍較局限、監督機制不健全。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