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對稀土下游產業貿易的影響思考
本文是一篇國際金融論文,本文基于稀土微觀企業層面的數據,探究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對稀土下游產業出口貿易產生的影響。
第一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稀土產業出口貿易研究
作為戰略金屬礦產資源,稀土是礦產資源貿易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對象,稀土產業貿易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可知,稀土產業出口貿易的研究涵蓋諸多方面,主要包括貿易政策及效果、供需和價格、貿易網絡等。 在貿易政策及效果方面,諸多學者將關稅、配額等措施等分類討論
在關稅措施方面,何歡浪和馮美珍(2017)將2005年取消稀土出口退稅作為沖擊,實證表明關稅措施在短期內效果顯著,有效限制了稀土出口規模,調整出口結構,但在提升行業資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則有限。在配額措施方面,Hurst(2010)和Looney(2011)等學者認為,出口配額會對國際市場價格產生助推效果。中國取消稀土出口配額后,徐斌(2015)指出,為有效維護國家的稀土貿易利益,應當實施階梯化、差異化的出口稅率,并強化審查制度。整體來看,周美靜等(2020)、蘇利平和高爽(2021)等學者指出,中國的稀土貿易政策呈現一定的滯后性和盲目性,導致出口貿易長期受到發達國家的制約。朱學紅等(2018)通過測度中國稀土國際市場勢力,發現當出口管制措施由鼓勵轉向限制時,國際市場勢力顯著增強,說明政策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張滿洋和陳洪章(2018)則表明,政府可以通過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沿岸國家的稀土貿易合作,并鼓勵構建資源、資產、資本一體化的新型企業。
........................
第二節 出口管制措施研究
隨著稀土產業的不斷發展,低附加值、低技術密集度、高耗能高污染和國際關系等問題頻發,中國為此出臺諸多出口管制措施。目前,國內外諸多學者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定、政策效果及影響等方面。
在政策制定方面,方虹和王紅霞(2014)、王媛(2021)表示,稀土產業管理應從前端的開采環節入手,控制開采總量、實行資源稅等產業政策,逐步放開配額和關稅政策,更好地統一稀土的價值和價格。Wang et al.(2016)得出相近結論后補充表明,政府可以細化稀土資源的分類,有助于政策精準實施。劉虹橋和吳西順(2018)指出,中國稀土開采成本之所以遠低于國際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未考量環境成本,政府可以采取資源稅、環境稅等措施,將環境成本內化為企業成本,促進產業向清潔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宋益等(2018)通過測算稀土開發的環境外部性成本,表明對稀土征收9.46%的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的政策可以有效替代征收20%的關稅政策。易璐和鄭明貴(2022)研究表明,稀土產業政策逐漸體系化,其聚焦點逐步由產業鏈上游轉向中下游,涉及領域包括市場調節、產業發展、市場規制和管理主體四個方面。
在政策效果及影響方面,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實施受到國際社會諸多不同的聲音,學者們也逐漸重視稀土管制措施的影響效果,觀點整體分為兩個方向。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已取得了積極成效。杜鳳蓮和董競澤(2011)、王利清和洪梅(2012)等學者指出,通過設立稀土出口配額和關稅的雙重門檻,管制措施對稀土行業出口量和國際市場價格產生了顯著影響,優化了稀土出口結構。同時,楊小娟(2014)表示,由于存在時滯性,出口管制措施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和收緊。王玉珍(2015)則針對環境方面的影響,指出稀土管制措施使得資源管理更加有序,緩解了因過度開采稀土導致的環境破壞問題。在國際影響方面,Machacek et al.(2014)指出,2010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大幅削減,極大沖擊了國際稀土市場的價格,加之供應的不確定性,諸多國家開始投產采礦項目,加強本國稀土的戰略儲備。
....................
第二章 中國稀土產業和貿易現狀分析
第一節 稀土元素及下游產業的概念界定
一、稀土元素的概念界定
稀土元素(Rare Earth)的定義源于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副族的17個元素,包括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15個鑭系元素,以及鈧、釔2個B族元素,多存在于氟碳鈰礦和獨居石等復雜礦石中。由于分離困難,故將其統一歸為稀土元素。根據化學和物理特性的不同,稀土元素被劃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兩大類。與普通金屬不同,稀土元素屬于稀有金屬,無法直接被使用,僅在特殊的地質條件下出現,且多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故實現有利可圖且環境友好的開采開發行為并不多見。
國際金融論文怎么寫
.....................
第三章 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機制分析 ........................ 30
第一節 理論基礎 ................................... 30
一、供需理論 ........................................ 30
二、要素稟賦理論 .................................. 30
第四章 出口管制對稀土下游產業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 36
第一節 模型構建 ............................. 36
一、模型設定 ............................. 36
二、變量選擇及數據來源 ...................... 36
第五章 結論及對策建議 ................................. 5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54
第二節 對策建議 ...................................... 55
第四章 出口管制對稀土下游產業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模型構建
二、變量選擇及數據來源
(一)被解釋變量
根據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公布數據,可通過式4.2測算得到某部門的直接消耗系數表。直接消耗系數,又稱為投入系數,是指生產一個單位某種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消耗量。其中,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數;xij為j產品部門生產中消耗i部門產品的價值量;Xj表示各部門的總投入(總產出)。測算囊括稀土產業在內的基本金屬制造業的直接消耗系數表,得到排名前五位的部門包括:采礦及采石業,焦炭及精煉石油制造,電力、燃氣、蒸汽和空調供應、金融服務活動、機械和設備制造。
結合第二章對稀土產業鏈及貿易的討論可知,稀土下游產業囊括生產生活部門中的諸多行業。2022年消費需求前三大行業為永磁材料、拋光熒光和催化材料,占比分別為22%、22%、15%。玻璃陶瓷、冶金機械、農輕紡、催化材料、永磁材料、拋光熒光六大行業的需求之和約占稀土消費總需求的90%,而發熱、激光、醫療等行業的應用規模尚小,且對稀土產業鏈的影響較小(于佳欣,2020)。基于以上分析,并參考《中國稀土產業發展與政策研究(2015)》、Mancheria et al(.2019)、Chen et al.(2021)等研究,本文在實證部分主要選取玻璃陶瓷、冶金機械、催化材料、農輕紡、永磁材料、拋光熒光作為代表性下游行業,所涉及的稀土產品名稱及HS編碼見附錄A。
國際金融論文參考
............................
第五章 結論及對策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作為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稀土元素對推動科技進步具有關鍵作用,是世界各國在原材料領域關注的焦點。中國憑借豐富的稀土儲量和產量,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早年無序開采、低價出口等行為對中國稀土產業造成嚴重影響,為了維護稀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對稀土下游產業產生了一定的外溢影響。故本文基于稀土微觀企業層面的數據,探究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對稀土下游產業出口貿易產生的影響。
首先,分析全球和中國稀土產業的生產和貿易發展現狀,厘清了自改革開放時期至今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演變過程,并總結稀土產業貿易的特點,主要包括稀土產業的貿易結構逐步優化、資源大國仍缺乏國際定價權、管制政策易引起貿易爭端。其次,從理論層面出發,分析了出口管制措施通過調控企業貿易成本、引致原材料領域的貿易摩擦、倒逼企業技術創新,進而對稀土下游產業出口貿易產生的影響機制。最后,基于2000—2015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和海關企業數據庫的合并數據,實證研究了出口管制措施對稀土下游產業出口貿易的影響,并對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相關性分析、影響機制檢驗、穩健性檢驗和異質性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對稀土下游產業出口貿易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有利于規范稀土行業的出口行為、優化出口結構。在基準回歸中借鑒Burri et al.(2020)的構建方法,將出口管制措施分為關稅措施、配額和許可證措施、其他措施,對三大類指標進行量化評分后得到出口管制程度,基準回歸效果較為顯著。對模型進行內生性檢驗、滯后效應檢驗和替換解釋變量,回歸效果依然顯著,進一步證實結果的穩健性。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