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管理的K公司生產成本控制探討
本文是一篇生產管理論文,筆者認為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管理場景,精益管理的各種方法工具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立體的分析,摸索影響本企業生產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并找出最關鍵的因素,幫助企業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使成本控制工作獲得實效。
1緒論
1.1研究背景
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資源供給失衡、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制造業外遷、全球供應鏈重塑等不利因素使得國民經濟發展遭遇重大難題,“中國制造”同樣遭遇極大考驗,而制造行業是實體經濟的支柱產業、重中之重,必須全力應對。
制造業現階段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市場規模趨于飽和,增長乏力;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漲,人口紅利削減,生產成本被一再推高。而部分國營企業生產效率較低,無法適應外界的快速變化,多重壓力下帶來潛在的經營危機,即不斷走高的生產成本支出和走低的利潤收益,面對當前的痛點,如何幫助制造業提質增效、降低成本,就成為企業的核心問題。
陳舊粗放的管理模式早已不滿足新形勢下的企業發展需求,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未雨綢繆,先后提出了通過運用精益化管理來對企業進行降本增效的倡議,以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從宏觀政策上、市場經濟導向上,都越來越重視精益管理在國營企業的應用。2020年,國資委要求各中央和地方國有重點企業將推動各重點領域的精益化管理提升作為重要內容,不斷優化有利于降本增效的要素[1]。2023年,國資委要求,示范企業要將精益理念貫穿于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全流程各方面,打造卓越的管理運營體系[2]。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以降本增效為核心的精益管理可減少企業各個環節的諸多浪費,兼顧生產進度、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因素并尋找最佳平衡點,成為未來推動制造行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模式。隨著大量制造企業效仿,并在持續不斷的成本改善中收獲實效,精益管理已被充分證明其在成本控制領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之,成本控制效果可極大程度地反映企業管理水平。
生產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精益管理下的成本控制是一種以最大程度減少企業生產所占用資源,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標的成本控制方式,具備詳盡的成本改善思想與方法,通過深入挖掘精益管理的豐富內涵,穩定、標準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運用精益管理的理論來支撐企業的成本控制,實現計劃、改善、反饋、重復等一系列管理的精益求精,提高生產運營效率,關注各類費用的支出,不斷實現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企業最大效益。并準確勾勒出K公司內部生產成本控制的核心問題,針對發現的核心問題進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并通過一系列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提出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達到降低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簡而言之,論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基于精益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提高人效、產效、品效和時效,識別并減少浪費,豐富技術手段等方法,來實現生產成本控制的更優。
1.2.2研究意義
電子制造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門類,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全球電子制造行業的產業規模已突破6400億美元,同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制造業營業收入也突破14萬億元。但目前我國電子制造行業大而不強,在管理創新、盈利能力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異,而彌補差距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通過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理論和方法。電子制造企業在精益管理的指導下,可搭建起運用理論方法解決成本控制問題的路徑,為行業完善成本控制體系提供可借鑒對象,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
.......................
2文獻綜述及相關理論
2.1國內外文獻綜述
2.1.1國外研究現狀
精益管理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家詹姆斯沃麥克等教授通過對全球近百家制造企業進行調查和長期研究,認為日本豐田的生產方式最適合于現代制造業,是一種高效的組織管理模式。精益管理最初起源于日本的汽車工業,后來逐漸成為一種哲學、一種管理方式,在全世界普及,幫助各個國家的企業進行成本控制,進而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并在在全世界制造業的不斷應用,衍生出各種豐富的精益工具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在精益管理發展方面。Schonberger R(1982)提到它最初的重點是日本制造技術,如使用準時生產來創建生產過程中的需求拉動系統,持續改善和不斷同步的需求與供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降低成本[3]。Womack(1996)提到精益管理是通過生產更好的產出來減少投入以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的策略[4]。Schonberger R J(1998)提到,世界級的精益管理制造開創了持續改善的思想,并開始提出需要依靠準時制生產(JIT)、全面質量管理(TQM)、全面生產維護(TPM)、全員參與(EI)的幫助。對于準時制生產,其定義為按需求計劃生產;加速中間環節半成品流轉,將庫存降到最低的生產模式,建立了精益管理工具系統化的雛形[5]。Sanders A等(2016)認為,精益管理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面的哲學,使工人、經理、供應商甚至客戶促進流程、產品和質量改進,以降低成本,達到更高的產品質量和更高的生產率[6]。Jiju Antony(2020)等人,對精益管理在生產運營發展趨勢,研究現狀等進行了闡述,對現目前的各類企業生產現狀進行畫像,進行了改進方法的深入探討,對生產過程持續不斷的優化而降低成本,即精益管理還在不斷豐富其內涵[7]。Marcos A.M.Primo(2021)等人指出精益管理已經發展延伸到科技行業,在造船業、航天業為生產運營提供了效率收益,如生產提前時間、加工時間、周期時間、安裝時間、庫存水平、缺陷和報廢減少以及整體設備效率的改善[8]。Fabian Dillinger等(2022)指出工業4.0的技術進步,未來可能完成甚至加快精益管理的發展活動,并對其在制造業成本控制方面產生積極影響[9]。
............................
2.2精益管理理論
2.2.1精益管理定義
精益管理,是麻省理工定義的;通過在“國際汽車計劃”的研究項目,經大量調查對比與研究,認為豐田公司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模式最適用于現代企業,并且由起初在生產領域管理實踐的成功,逐漸運用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中;是對一系列通過消除浪費來降低成本的原理和實踐,持續提高和改進工作效率的管理理論。
精益管理理論的理念是,一切資源都非常寶貴,都要精打細算的利用,保證各個環節的成本得到控制,從而提高效益,強調對資源的充分利用,以最大的努力來降本增效,是一種非常適合現代制造業的管理理論;主張通過發現、識別和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得到最多的收益,其核心思想為全員參與、消除浪費和持續改善;提倡減少生產過程中所有不增值的行為來改善生產流程,保證質量和提高效率,減少浪費的同時創造企業效益。
上世紀60年代,日本大野耐一發明了改善效率和品質,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經多年發展,逐漸在世界范圍內被制造行業所接納。上世紀80年代,歐美開始學習精益管理,并經歷了漫長的改革,確定了持續改善的思路。精益管理從本世紀開始逐漸進入國內各個行業,并在中國開始了本土的演化之路,目前的精益管理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牛占文等(2015)認為是精益管理是管理者運用精益思維來管理企業的各項活動[40]。孫宇等(2020)認為是是為了更好地協調人、工作和設備的聯系,從而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來創造更多的價值[41]。黃珺(2020)認為精益管理是對公司與生產環節與制造過程的信息化控制,更關注企業總體運營及相應環節的優化,涉及到全部管理細節與產品生產細節[42]。
.........................
3 K公司生產成本控制現狀分析 ............................. 14
3.1 K公司情況概述 ............................. 14
3.1.1 K公司基本情況 ............................ 14
3.1.2 K公司組織結構 ............................... 14
4 K公司生產成本控制問題原因分析 ......................... 27
4.1 全面生產維護角度分析..................................... 27
4.1.1 養護人員缺乏專業指導 ............................ 27
4.1.2 養護重點不明確 ................................... 28
5 K公司生產成本控制的改善對策與效果預測 ......................... 38
5.1 K公司生產成本控制的改善對策 .............................. 38
5.1.1 建立全面生產維護機制 ............................... 38
5.1.2 完善精益質量管理體系 ........................... 42
6 K公司精益管理下的生產成本保障措施
6.1制度保障
為完成精益管理下的生產成本目標,K公司還需要通過規章制度的剛性要求來約束員工,完健全獎懲制度等,對完成生產成本目標的團隊和個人進行表彰,對造成嚴重浪費的要進行懲罰。作為一家國營企業,制度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正面引導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參與精益改善,實現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將成本控制及精益理論融入到公司制度制定的設計過程中,并置于公司戰略層面的優先級,進而完善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能,形成良性循環。再者,鼓勵員工及時反饋精益改善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制度保障的設計符合實際情況,支持全員從自身實際業務出發來參與制度的制定,以參與者的身份改變規則,從而使企業摒棄以往慣性,進而持續改善。
生產管理論文參考
.........................
7結論與展望
7.1結論
本文基于精益視角,運用精益管理理論、工具和方法,對K公司的生產成本展開較為全面的分析與改善,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通過作用于生產運營全過程,精益管理對生產成本控制起到了正向的影響作用,不僅了減少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直接材料等生產成本,也帶來質量的提升。綜觀豐田的精益管理模式使其保持汽車行業的龍頭地位,獲取穩定利潤的同時兼顧質量。說明精益管理減少浪費、提高生產率的生產運營的模式可行有效??偠灾?,無論直接還是間接,本研究均證實精益管理對企業生產成本能夠起到改善作用,證實相關理論可轉化為實踐并取得實效。
(2)通過精益管理理論各種工具和方法的運用,對K公司生產全過程進行分解,主要包括TPM,TQM,JIT,5S等方面。證實了精益管理方案對企業生產過程能做到有效分解,從各維度來解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包括降低了設備故障率13%左右,降低養護成本43417元,提高員工對設備的養護水平。增強了員工質量意識,較好的提升了產品質量,降低物料和外協件報廢率10%左右,外協件返修率降低21%左右,預計下一年可降低總計131265.9元的生產成本。平衡了產線結構和作業量,生產效率增加,單條產線交付周期減少47.4h,并每月節約生產成本共2.5萬元。車間布局更為合理,縮短物料流動距離160多米等。
(3)以K公司各類實際信息、生產運營數據、人員交流記錄等為依托,研究可靠、準確、有效,能夠支撐公司進行精益管理改革的基礎,確保本企業后續管理的持續改善。
(4)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管理場景,精益管理的各種方法工具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立體的分析,摸索影響本企業生產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并找出最關鍵的因素,幫助企業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使成本控制工作獲得實效。
參考文獻(略)
- J公司可視化生產管理系統改進探討2023-11-07
- 鐵路技術站生產作業智能化安全管理及評價技術探討2024-01-01
-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生產數字化轉型策略思考2024-01-19
- S公司壓力傳感器產品生產裝配質量管理優化思考2024-03-20
- 東航SX分公司生產指揮員職業壓力成因及管理策略思考2024-05-15
- 建筑企業政府安全生產監管優化思考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