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對亞太價值鏈參與度的影響探討
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本文通過使用16個國家即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以及東盟十國2000年-2018年的數據,實證分析國家簽訂深層次貿易協定對國家區域價值鏈參與度的影響。
1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基本情況分析
1.1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亞太地區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步提升,隨著亞太地區國家的發展和穩定,國家合作網絡愈發成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蓬勃發展,在目前生效的354個貿易優惠協定(RTAs)中,其中亞太地區國家簽訂236個,協定中各國對外開放的積極性愈加增加,也是目前經濟一體化發展和合作最活躍的地區。自東盟十國分別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別建立貿易協議以來,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逐漸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不斷提高。目前,亞太區域合作主要由自貿協定和政府間的經濟合作機制構成主要體現為亞太經合組織、《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三種貿易組織。21世紀,TPP和RCEP的生成標志著亞太區域向“機制一體化”模式轉變(Solis and Wilson,2017),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了一個活力實力雙具備的價值鏈區域。
..........................
1.2亞太地區貿易協定發展基本情況
Gilbert等(2018)研究表明TPP能為成員國帶來正面影響,但是對非成員國的也造成了必然的負面效果,并且成員國獲得的經濟效應變小。張裕仁等(2017)比較了RCEP、TPP、CPTPP的效應發現RCEP的經濟效應比TPP大。因此2020年成功簽署RCEP打破了以往亞太地區尷尬的局面,打破中日韓自由貿區協議長期未被簽署的僵局、對地區的貿易健康發展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促進了亞太地區的繁榮和經濟增長。RCEP旨在協調建立現代的、全面的、高質量的、互惠的大型自由貿易區。協定簽署后將結束亞太地區長期的不平衡狀態,為地區經濟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與支撐。
RCEP是東亞經貿合作的里程碑,是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成功實踐,加強了中國與亞太各國的經貿聯系,有利于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和周邊外部環境,RCEP的簽訂將促進亞太地區實現更高水平制度開放,更好的參與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和一體化大市場建設。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雙邊或多邊區域貿易協定談判。RCEP的簽署只是一個起點。未來,中日韓自貿區將打造成更高標準的“RCEP+”,中國積極嘗試加入CPTPP,都將使中國朝著建設亞太經濟共同體的目標邁進。然而,由于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與FTA網絡格局,后RCEP時期亞太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也較為復雜而漫長,充滿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
2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對亞太價值鏈參與度影響機理分析
2.1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
早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國家之間合作帶來的影響主要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是指在關稅同盟建立后,成員國之間以同盟內的伙伴國的低成本的產品替代了國內生產的高成本產品,消費者剩余增加,成員國之間創造了貿易。隨后,大多數的學者對關稅同盟帶來的貿易創造持積極態度,認為成員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可以使社會福利增加、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但瓦伊納(1950)提出,關稅同盟建立的影響并不全是積極的,雖然成員國之間取消貿易壁壘實行自由貿易,但對非成員國實行貿易保護,對非成員國實行統一的壁壘歧視,導致貿易方向從原來非成員國的低成本產品的進口轉為成員國內高成本的產品進口而產生貿易轉移。因此,瓦伊納認為關稅同盟產生的效應非單純的貿易創造,而是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之間的差額。若差額為正,則才會產生積極的社會福利效應。
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的效應分析假設:1、世界分為本國、同盟國和非同盟國。2、所有國家均生產A。
國際貿易論文怎么寫
............................
2.2貿易協定通過增強合作意愿促進價值鏈合作
阻礙全球貿易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單方面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所帶來的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的實行,如增加關稅、限制進口等。對比以往的條款,當前協定所涉及的領域從貨物貿易逐漸發展到服務貿易以及與服務貿易相關的領域,具體表現為協定所涉及的內容不僅局限于工業品自由化、農產品自由化,還包括投資措施的便利化、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準入條件放寬、產業相互合作等領域。不僅順應了服務貿易不斷蓬勃發展的趨勢,還為貿易的自由化提供積極推進作用。
從實際上來看,區域貿易協定簽訂對國家之間實現貿易的自由化屬于雙向影響。需求偏好相似理論認為(Staffan B.Linder,1961)⑨兩國之間的需求重疊越大時,則其需求結構越接近,兩國之間開展貿易的可能性則就越大。同理,一般來說,貿易關系越緊密、國家合作越成熟的地區建立深層次的貿易協定的可能性就越大,反過來看,貿易協定深度的提升又進一步的促進了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的深入;并且,協定涉及的條款來自于成員國之間共同達成的意愿,因此也受到多方成員意志因素的共同制約,屬于主動性的參與價值鏈合作的行為。因此,各國參與價值鏈合作的意愿屬于主動行為,并且該意愿隨著條款實施后貿易自由的開展將會逐漸增加。并且國家參與價值鏈的意愿與該區域的經濟環境密不可分。貿易協定深度的拓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國際市場的交易環境,優化企業參與國際合作的營商環境,減少生產和營銷成本,從而獲得出口比較優勢(柒江藝、許和連,2012),促進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積極展開,并推動貿易的自由化。
.............................
3亞太區域貿易協定深度指標測算.........................23
3.1區域貿易協定指標的構建......................23
3.2區域貿易協定深度指標測算........................25
4亞太價值鏈參與度指標測算...........................32
4.1亞太價值鏈參與度指標的構建........................32
4.2亞太價值鏈參與度指標測算...................................33
5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對亞太價值鏈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35
5.1模型構建............................35
5.2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35
5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對亞太價值鏈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
5.2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根據OECD投入產出表(Inter-Country Input-Output(ICIO)Tables,2021 edition)、對外經貿大學全球價值鏈數據庫、世界銀行數據庫、UNCTAD數據庫、WTO數據庫等網站提供的相關內容,選取2000-2018年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以及東盟十國家共16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價值鏈研究分析。各變量的具體含義、預期符號以及數據來源見表5-1。
國際貿易論文參考
...........................
6基本結論及政策建議
6.1基本結論
本文對亞太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對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數的影響機制進行了具體分析。構建貿易協定條款“條款覆蓋率”、“法律約束力”指標以及區域價值鏈前向、后向、總參與度指數,對區域貿易協定深度以及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數進行測算。并在測算后,本文通過使用16個國家即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以及東盟十國2000年-2018年的數據,實證分析國家簽訂深層次貿易協定對國家區域價值鏈參與度的影響。結論如下:
第一,對于貿易協定深度指標而言,若將東盟視為一個整體,區域內貿易協定的合作形式則主要是以南北合作為主。
第二,區域內貿易協定“WTO+”條款覆蓋率高于“WTO-X”條款,這說明該區域內貿易協定主要圍繞“WTO+”項目進行合作,而對于“WTO-X”議題的合作較少。
第三,對于國家價值鏈參與度指標而言,價值鏈參與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發達國家以及東盟強國,一國的發展水平越高,價值鏈的參與度越高。發達國家的價值鏈參與度整體高于發展中國家。并且大部分發達國家和東盟強國的前向參與度高于后向參與度,發展中國家反之。
實證結果表明,簽訂深層次區域貿易協定將有助提高國家的價值鏈參與度??偵疃戎笜撕涂偵疃确芍笜藢r值鏈參與度的影響程度分別為0.787和0.684,即總深度法律指標對價值鏈參與度的影響較低于總深度指標,主要是因為該區域的貿易協定涉及法律約束的條款較少,并不能較大程度的直接影響價值鏈分工參與。當文章將核心解釋變量進行替換后,結果仍穩健可信。并且回歸發現區域內所簽訂的貿易協定中,傳統貿易政策對提高價值鏈參與度的促進作用更強。同時,簽訂深層次貿易協定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且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進一步說明了傳統貿易政策條款的促進作用大于新一代貿易政策條款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略)
- 全球價值鏈嵌入對貿易隱含碳的影響探討2023-11-05
- 中國與南亞農產品貿易影響因素探討2024-01-10
- 多中心空間結構對我國企業出口績效的影響思考2024-01-28
- 服務業數字化投入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探討——...2024-02-06
- 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探討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