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問題思考—以滴滴公司為例
時間:2021-10-01 來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論文參考了許多已有的共享經濟理論和商業倫理知識研究,以滴滴為例,對我國現有的共享經濟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盡管滴滴目前是我國國內經濟體量相當大的共享經濟領域內的獨角獸,研究頗有價值,但并也只是管中窺豹,對于共享這個亙古存在的宏大課題,借用了現代企業的經濟模式作為著手點,也只能算是林中一葉。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共享經濟”是近些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熱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房屋、共享雨傘等的興起使得“共享”這一新鮮模式得以在全世界遍地開花,尤其是在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雖然仔細推論,“分享與協作”這一模式自古就有之,從遠古先民就開始普遍應用于人類社會,但明顯隨著經濟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特別是私有經濟在西方社會的高度發展,導致共享的普世邏輯被壓制在個人私有經濟利益的價值觀下,在這一經濟制度下誕生的企業倫理問題往往伴隨著私與公的兩極矛盾,企業作為市場運營的主體,作為專門的盈利性組織,往往無法解決在盈利價值觀主導下滋生的公共主體道德倫理問題,在面對社會性的企業倫理境況,企業常常選擇忽視策略,只選擇看起來讓企業獲得利潤更多、更加安全的做法。
但這些做法無法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面對的困境問題,也給企業未來發展埋下了隱患,因為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創造經濟效益,要創造經濟價值,必須通過不同的途徑服務大眾,要服務大眾,且更好的服務大眾,就必須弄清大眾的需求、滿足大眾對物質產品甚至精神產品的需求,大眾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顯性的、是可以通過銷售數據去測量、評定的,但是潛在的精神消費需求卻無法通過簡單的金錢購買行為來完成,大眾在消費產品和服務時也同時付出了精神即倫理上的消費,這種倫理上的精神消費即對產品和服務的文化認同感,或者還有潛在的安全感,如果僅僅只以消費頻次和消費總額來統計企業的優秀程度和被認可程度,那么被忽視的精神消費需求就會跳出來給企業造成難以想象的打擊。
..........................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研究共享經濟發展的根本倫理邏輯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盛和我國實際產能嚴重過剩這些共享經濟的組成要素不斷發展,共享經濟作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已在我國遍地開花,在國內創業經濟興盛時,共享經濟經在資本的催熟下經過了快速生長期,但因缺乏對“共享”倫理內里邏輯的了解,導致許多企業發展進入停滯期,甚至崩潰期。對“共享”的倫理本質研究,勢在必行。
(2)研究共享經濟企業利益相關方的價值考量、企業文化與銷售倫理等
盡管共享經濟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在實踐中,許多企業為了迎合資本、站穩市場,因操之過急的運營管理,反而給用戶帶來了重重麻煩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脅。這些共享經濟企業優先考慮的當下的經濟增長而不是社會公平和企業長期的生存能力。滴滴公司作為我國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這幾年發展迅猛,壟斷了國內網約車市場,但因經營價值觀的錯誤導致缺乏對乘客安全的敬重,屢次發生企業倫理問題,將其推到風口浪尖。通過對滴滴公司的企業文化、營銷倫理等進行研究,可以探究典型性的共享企業商業倫理狀況。
(3)研究共享經濟型企業健康發展的道路
共享經濟是建立在倫理道德基礎上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本論文以滴滴公司為例,研究問題發生的根源,探究其深存的內在哲學與倫理,研究“共享”的根本發展邏輯,可以給共享經濟型企業在面臨倫理文化與決策時指明方向,探明共享經濟型企業健康發展的道路。
........................
第二章 理論基礎
2.1 共享經濟的理論基礎
2.1.1 國外的共享理論研究
(1)馬丁·威茨曼的分享經濟理論
作為最早的共享經濟理論,馬丁·威茨曼提出的分享理論在西方經濟理論界十分受歡迎,被當做整治凱恩斯以后的資本主義發展進入滯脹期的良藥。
威茨曼認為, 資本主義當今主要經濟問題不是宏觀的, 而是微觀的行為、制度和政策問題。資本主義混合經濟中的以總需求不足為特征的經濟停滯, 是由一種粘性工資制度造成的。所謂“粘性”工資是指工資參數變化慢,對時間不敏感。他的“分享經濟”辦法則是一種具有自動抵御失業和通貨膨脹功能的報酬制度,也是戰勝失業和通貨膨脹的有力武器[2]。
威茨曼認為, “分享經濟”作為一種工資制度 , 雖然只是微觀經濟領域里的一種改革, 卻能夠實現充分就業, 制止經濟下降, 消除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效果。“分享經濟”不像凱恩斯的理論那樣, 把資本主義的有效需求不足歸因于心理要素,而是歸因于工人的勞動報酬支付方式。分享經濟論微觀經濟,并且把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相聯系, 提出了微觀經濟的宏觀效果這一命題,試圖分析微觀經濟到宏觀經濟效果的傳導機制。
(2)雷切爾·波茨曼和魯斯·.羅杰斯的三內型
雷切爾·波茨曼和魯斯.·羅杰斯揭示了基于資源分享和協同消費的新經濟模式,并按照分享內容的不同將分享經濟分為信息共享、二手交易和技能共享三種內型。
協同消費是技術進步對傳統市場 ( 租賃、借貸、 交換、分享、易貨、再融資) 等行為的重塑,這種模式和規模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不可能發生的。協同消費的本質是技術力量釋放了“閑置資產”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價值。
共享經濟主要建立在具有社會粘性的點對點市場上,陌生人之間相互信任。市場中資產和服務的“提供者”通常被稱為“微型企業家”。共享經濟被視作一個人們可以直接分享免費或收費的閑置資產或服務的經濟系統。
........................
2.2 企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2.2.1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 20 世紀 60 年代在西方國家逐步發展起來,進入 80 年代后影響逐漸擴大,促進企業管理方式轉變的理論。
利益相關者主張公司本質上是一種受多種市場影響影響的企業實體,而不是由股東主導的企業組織制度,因為債權人、管理者和員工等是同樣為公司貢獻出特殊資源的參與者,股東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12]。利益相關者理論來源于兩大理論基礎:一是契約理論,二是產權理論。契約論認為企業是“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一系列多邊契約”,這一組契約的主體當然包括管理員、雇員、所有者、供應商、客戶及社區多方面參與者。每一個企業參與者實際上都要保證契約的公正和公平,確保所有當事人的利益至少能夠被照顧到。而從產權論考慮,正是由于狹隘的產權定義,導致管理者只為股東利益服務。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必須從多元產權理論的角度從新定義產權概念。
而多元理論是指包括自由意志論、功利主義和社會契約論等在內的所謂多元“個體判斷”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多元的“個人判斷”的產權理論。
2.2.2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即一個企業要確定它的利益相關者群體,并且將它們的需求和價值觀整合到公司的戰略和決策過程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該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目標進行綜合考量,在對股東負責、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主動承擔起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主要涉及員工權益保護、環境保護、商業道德、社區關系、社會公益等問題。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認為,企業應該超越理論最大化的目標或至少做一些具有企業社會責任的事情來達到利潤最大化[13]。
圖 4-2 滴滴產品定價顧客滿意度評價
............................
第三章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現狀、問題及建議.......................13
3.1 我國共享經濟的企業倫理現狀..........................................13
3.2 我國共享經濟的企業倫理存在問題..................................13
3.3 共享經濟企業健康發展的建議........................................15
第四章 滴滴公司的企業倫理現狀研究....................................19
4.1 滴滴出行公司的介紹......................................19
4.1.1 滴滴出行的發展歷程...................................19
4.1.2 滴滴出行的主營業務................................19
第五章 滴滴公司的企業倫理問題分析.................................31
5.1 滴滴出行利益相關者相關分析....................................31
5.1.1 公司.......................................31
5.1.2 司機........................................31
第六章 滴滴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6.1 建立多元產權價值理念
作為一家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滴滴應該建立多元產權價值理念,即:滴滴的公司不是唯一的為滴滴的董事會所有,而是同時屬于社會公眾的。
滴滴雖然只是一家出行公司,但互聯網的發展和共享經濟的新模式都賦予了它獨特的存在價值,它不能僅僅是一家交通出行公司,也不能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在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中、人類尋求大規模的團結協作發展的大背景下誕生的企業。在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中,沒有什么不可以彼此分享,沒有什么不可以跨界合作,沒有什么可以單純的只擁有一種屬性和標簽。
滴滴公司當然也不能純粹的定義為一家打車服務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它的誕生是為了服務社會公眾對愈加多元的社會的種種社會需求,這些需求打破了固定的單一供求。滴滴在這種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下建立的企業同時也在打破單一的產權觀念 ,因為多元合作使得更多人彼此連接,分享和承擔共有責任,且滴滴的共享經濟模式更是需要在社會更深層次的大規模合作,這種合作使得產權不再明晰,滴滴不能證明其分享的出行資源為其自有,也沒必要自有,大家通過分享與協作轉移財物的暫時使用權。滴滴公司不僅為董事會所有,也是社會公眾為了分享合作建立的企業組織。當滴滴有了多元產權價值觀后,將不再局限于自買自建來購置資源,也不再局限于只做自己利益的決策[33]。
多元產權價值觀是所有共享經濟模式企業應該考慮的企業文化,因為多元化產權價值觀順應了共享經濟打破傳統產權觀念界限的倫理價值,符合共享經濟的內里發展邏輯,這種思想觀念上的突破將帶來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巨大突破[34]。
圖 4-3 滴滴乘客對“浮動定價”的看法
..........................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與不足之處
7.1.1 研究結論
理解共享邏輯是共享經濟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符合多元產權價值觀的企業文化,積極承擔協作與分享的社會責任,可以幫助共享經濟企業正確對待對待自己的社會功能定位、找到自己更加積極的社會存在價值,打造安全可信的產品有助于打通互信、共享的產品分享和使用鏈,用更節約的成本、更綠色環保的途徑構建新型經濟模式,這種無與倫比的嶄新創造需要每一個共享經濟模式企業破除陳舊思維,摒棄一切資本為上的發展價值觀,用更廣博的分享價值觀來對待一切利益相關者,用協作精神認真對待每一件產品、服務。只有共享經濟中的公司通過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共享經濟才會有更精彩的未來。
研究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是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事,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其實說到底是整個經濟社會的共享倫理,在整個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發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彼此合作與分享就成了無論哪個社會領域都趨向做的事,經濟的誕生根本來說是為了服務公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共享倫理更是對服務性的雙重強調,守住倫理道德底線,讓道德倫理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臂膀,而不是掣肘。共享倫理,分享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甚至包括大自然一切未曾開發、未曾創造的生產資料,包括一切物質與精神財富,分享的是一切智慧的、美好的存在,但這些都需要開拓思維,所有共享經濟分享節點上的企業和人能夠建立互信機制,大膽創造,這樣才能使得共享經濟真正釋放它的可能性,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無法想象的變化。
參考文獻(略)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共享經濟”是近些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熱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房屋、共享雨傘等的興起使得“共享”這一新鮮模式得以在全世界遍地開花,尤其是在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雖然仔細推論,“分享與協作”這一模式自古就有之,從遠古先民就開始普遍應用于人類社會,但明顯隨著經濟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特別是私有經濟在西方社會的高度發展,導致共享的普世邏輯被壓制在個人私有經濟利益的價值觀下,在這一經濟制度下誕生的企業倫理問題往往伴隨著私與公的兩極矛盾,企業作為市場運營的主體,作為專門的盈利性組織,往往無法解決在盈利價值觀主導下滋生的公共主體道德倫理問題,在面對社會性的企業倫理境況,企業常常選擇忽視策略,只選擇看起來讓企業獲得利潤更多、更加安全的做法。
但這些做法無法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面對的困境問題,也給企業未來發展埋下了隱患,因為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創造經濟效益,要創造經濟價值,必須通過不同的途徑服務大眾,要服務大眾,且更好的服務大眾,就必須弄清大眾的需求、滿足大眾對物質產品甚至精神產品的需求,大眾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顯性的、是可以通過銷售數據去測量、評定的,但是潛在的精神消費需求卻無法通過簡單的金錢購買行為來完成,大眾在消費產品和服務時也同時付出了精神即倫理上的消費,這種倫理上的精神消費即對產品和服務的文化認同感,或者還有潛在的安全感,如果僅僅只以消費頻次和消費總額來統計企業的優秀程度和被認可程度,那么被忽視的精神消費需求就會跳出來給企業造成難以想象的打擊。
..........................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研究共享經濟發展的根本倫理邏輯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盛和我國實際產能嚴重過剩這些共享經濟的組成要素不斷發展,共享經濟作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已在我國遍地開花,在國內創業經濟興盛時,共享經濟經在資本的催熟下經過了快速生長期,但因缺乏對“共享”倫理內里邏輯的了解,導致許多企業發展進入停滯期,甚至崩潰期。對“共享”的倫理本質研究,勢在必行。
(2)研究共享經濟企業利益相關方的價值考量、企業文化與銷售倫理等
盡管共享經濟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在實踐中,許多企業為了迎合資本、站穩市場,因操之過急的運營管理,反而給用戶帶來了重重麻煩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脅。這些共享經濟企業優先考慮的當下的經濟增長而不是社會公平和企業長期的生存能力。滴滴公司作為我國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這幾年發展迅猛,壟斷了國內網約車市場,但因經營價值觀的錯誤導致缺乏對乘客安全的敬重,屢次發生企業倫理問題,將其推到風口浪尖。通過對滴滴公司的企業文化、營銷倫理等進行研究,可以探究典型性的共享企業商業倫理狀況。
(3)研究共享經濟型企業健康發展的道路
共享經濟是建立在倫理道德基礎上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本論文以滴滴公司為例,研究問題發生的根源,探究其深存的內在哲學與倫理,研究“共享”的根本發展邏輯,可以給共享經濟型企業在面臨倫理文化與決策時指明方向,探明共享經濟型企業健康發展的道路。
........................
第二章 理論基礎
2.1 共享經濟的理論基礎
2.1.1 國外的共享理論研究
(1)馬丁·威茨曼的分享經濟理論
作為最早的共享經濟理論,馬丁·威茨曼提出的分享理論在西方經濟理論界十分受歡迎,被當做整治凱恩斯以后的資本主義發展進入滯脹期的良藥。
威茨曼認為, 資本主義當今主要經濟問題不是宏觀的, 而是微觀的行為、制度和政策問題。資本主義混合經濟中的以總需求不足為特征的經濟停滯, 是由一種粘性工資制度造成的。所謂“粘性”工資是指工資參數變化慢,對時間不敏感。他的“分享經濟”辦法則是一種具有自動抵御失業和通貨膨脹功能的報酬制度,也是戰勝失業和通貨膨脹的有力武器[2]。
威茨曼認為, “分享經濟”作為一種工資制度 , 雖然只是微觀經濟領域里的一種改革, 卻能夠實現充分就業, 制止經濟下降, 消除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效果。“分享經濟”不像凱恩斯的理論那樣, 把資本主義的有效需求不足歸因于心理要素,而是歸因于工人的勞動報酬支付方式。分享經濟論微觀經濟,并且把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相聯系, 提出了微觀經濟的宏觀效果這一命題,試圖分析微觀經濟到宏觀經濟效果的傳導機制。
(2)雷切爾·波茨曼和魯斯·.羅杰斯的三內型
雷切爾·波茨曼和魯斯.·羅杰斯揭示了基于資源分享和協同消費的新經濟模式,并按照分享內容的不同將分享經濟分為信息共享、二手交易和技能共享三種內型。
協同消費是技術進步對傳統市場 ( 租賃、借貸、 交換、分享、易貨、再融資) 等行為的重塑,這種模式和規模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不可能發生的。協同消費的本質是技術力量釋放了“閑置資產”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價值。
共享經濟主要建立在具有社會粘性的點對點市場上,陌生人之間相互信任。市場中資產和服務的“提供者”通常被稱為“微型企業家”。共享經濟被視作一個人們可以直接分享免費或收費的閑置資產或服務的經濟系統。
........................
2.2 企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2.2.1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 20 世紀 60 年代在西方國家逐步發展起來,進入 80 年代后影響逐漸擴大,促進企業管理方式轉變的理論。
利益相關者主張公司本質上是一種受多種市場影響影響的企業實體,而不是由股東主導的企業組織制度,因為債權人、管理者和員工等是同樣為公司貢獻出特殊資源的參與者,股東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12]。利益相關者理論來源于兩大理論基礎:一是契約理論,二是產權理論。契約論認為企業是“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一系列多邊契約”,這一組契約的主體當然包括管理員、雇員、所有者、供應商、客戶及社區多方面參與者。每一個企業參與者實際上都要保證契約的公正和公平,確保所有當事人的利益至少能夠被照顧到。而從產權論考慮,正是由于狹隘的產權定義,導致管理者只為股東利益服務。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必須從多元產權理論的角度從新定義產權概念。
而多元理論是指包括自由意志論、功利主義和社會契約論等在內的所謂多元“個體判斷”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多元的“個人判斷”的產權理論。
2.2.2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即一個企業要確定它的利益相關者群體,并且將它們的需求和價值觀整合到公司的戰略和決策過程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該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目標進行綜合考量,在對股東負責、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主動承擔起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主要涉及員工權益保護、環境保護、商業道德、社區關系、社會公益等問題。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認為,企業應該超越理論最大化的目標或至少做一些具有企業社會責任的事情來達到利潤最大化[13]。

圖 4-2 滴滴產品定價顧客滿意度評價
第三章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現狀、問題及建議.......................13
3.1 我國共享經濟的企業倫理現狀..........................................13
3.2 我國共享經濟的企業倫理存在問題..................................13
3.3 共享經濟企業健康發展的建議........................................15
第四章 滴滴公司的企業倫理現狀研究....................................19
4.1 滴滴出行公司的介紹......................................19
4.1.1 滴滴出行的發展歷程...................................19
4.1.2 滴滴出行的主營業務................................19
第五章 滴滴公司的企業倫理問題分析.................................31
5.1 滴滴出行利益相關者相關分析....................................31
5.1.1 公司.......................................31
5.1.2 司機........................................31
第六章 滴滴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6.1 建立多元產權價值理念
作為一家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滴滴應該建立多元產權價值理念,即:滴滴的公司不是唯一的為滴滴的董事會所有,而是同時屬于社會公眾的。
滴滴雖然只是一家出行公司,但互聯網的發展和共享經濟的新模式都賦予了它獨特的存在價值,它不能僅僅是一家交通出行公司,也不能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在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中、人類尋求大規模的團結協作發展的大背景下誕生的企業。在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中,沒有什么不可以彼此分享,沒有什么不可以跨界合作,沒有什么可以單純的只擁有一種屬性和標簽。
滴滴公司當然也不能純粹的定義為一家打車服務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它的誕生是為了服務社會公眾對愈加多元的社會的種種社會需求,這些需求打破了固定的單一供求。滴滴在這種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下建立的企業同時也在打破單一的產權觀念 ,因為多元合作使得更多人彼此連接,分享和承擔共有責任,且滴滴的共享經濟模式更是需要在社會更深層次的大規模合作,這種合作使得產權不再明晰,滴滴不能證明其分享的出行資源為其自有,也沒必要自有,大家通過分享與協作轉移財物的暫時使用權。滴滴公司不僅為董事會所有,也是社會公眾為了分享合作建立的企業組織。當滴滴有了多元產權價值觀后,將不再局限于自買自建來購置資源,也不再局限于只做自己利益的決策[33]。
多元產權價值觀是所有共享經濟模式企業應該考慮的企業文化,因為多元化產權價值觀順應了共享經濟打破傳統產權觀念界限的倫理價值,符合共享經濟的內里發展邏輯,這種思想觀念上的突破將帶來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巨大突破[34]。

圖 4-3 滴滴乘客對“浮動定價”的看法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與不足之處
7.1.1 研究結論
理解共享邏輯是共享經濟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符合多元產權價值觀的企業文化,積極承擔協作與分享的社會責任,可以幫助共享經濟企業正確對待對待自己的社會功能定位、找到自己更加積極的社會存在價值,打造安全可信的產品有助于打通互信、共享的產品分享和使用鏈,用更節約的成本、更綠色環保的途徑構建新型經濟模式,這種無與倫比的嶄新創造需要每一個共享經濟模式企業破除陳舊思維,摒棄一切資本為上的發展價值觀,用更廣博的分享價值觀來對待一切利益相關者,用協作精神認真對待每一件產品、服務。只有共享經濟中的公司通過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共享經濟才會有更精彩的未來。
研究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是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事,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倫理其實說到底是整個經濟社會的共享倫理,在整個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發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彼此合作與分享就成了無論哪個社會領域都趨向做的事,經濟的誕生根本來說是為了服務公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共享倫理更是對服務性的雙重強調,守住倫理道德底線,讓道德倫理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臂膀,而不是掣肘。共享倫理,分享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甚至包括大自然一切未曾開發、未曾創造的生產資料,包括一切物質與精神財富,分享的是一切智慧的、美好的存在,但這些都需要開拓思維,所有共享經濟分享節點上的企業和人能夠建立互信機制,大膽創造,這樣才能使得共享經濟真正釋放它的可能性,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無法想象的變化。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企業組織倫理氛圍的營造機制探討2021-10-01
- 企業社會資本的倫理內涵及培育機制探討2021-10-01
- 倫理型領導對員工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探討2021-11-18
- 基于現代儒商精神的中國企業倫理建設研究2021-11-26
- 企業組織倫理氛圍的營造機制思考2021-12-27
- 基于企業使命視角的微信倫理問題及策略探討2022-02-26
- 倫理學視域下互聯網平臺企業社會責任思考2023-11-18
- Z生物公司破解倫理困境案例探討2023-12-13
- 人工智能背景下YWG公司的倫理困境及策略思考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