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波動對石油公司財會績效影響研究
時間:2018-01-27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第一章 緒 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震蕩劇烈。2008 年 7 月國際油價飆升至每桶 145 美元后,于年末跌至每桶 40 美元谷底,2012 年至 2014 年 9月油價在每桶 80~100 美元的區間內波動,而后相繼一路暴跌至今的約 40 美元,讓人大跌眼鏡。由于世界石油資源分布不均衡,世界石油貿易日益活躍。石油企業作為我國石油的直接開發供應者,同時又是國際石油市場的重要需求者,其生存及盈利能力直接受到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沖擊,因此分析研究國際石油價格對我國石油企業的影響勢在必行。2014 年下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產量供給增加、需求下降、美元升值以及地緣政治紛爭等多因素的影響,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跌幅超過了 50%,結束了長達 4年的高位震蕩期。油價下跌既體現了世界石油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調整,又預示著未來石油供需有可能持續寬松,低油價成為常態。油價低迷,石油公司收入銳減,盈利空間壓縮,同時也成為石油公司注重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在推動力。不同時期油價的變化顯然會對整個經濟社會、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對以石油生產開發為主的石油企業來說,其生產經營活動必然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2016 年 3 月 27 日,隨著中國海油發布 2015 年業績,三大石油集團均相繼公布了 2015年的業績。年報顯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以油氣勘探及銷售為主業的中國海油凈利潤降幅最大,2015 年中國海油實現凈利潤 171.30 億元,同比下降 79.24%;中國石油雖然凈利潤達到 578.15 億元,但同比下降仍高達 63.12%,相比之下,下游板塊業務比重較大的中國石化業績表現較好,實現凈利潤 512.95 億元,同比下 22.79%。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0 世紀 70 年代的石油危機給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打擊,對油價波動如何沖擊宏觀經濟的研究由此興起,此類研究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油價波動對經濟影響的不對稱性研究。這個研究領域主要探討油價波動的不同形式比如油價上漲或油價下跌,對宏觀經濟變量的影響。研究者大都認同油價上漲與油價下跌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不對稱的,油價高漲對石油消費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程度要大于油價下跌對其影響程度(Knut Anton Mork,1989)[1]。不難看出,這些研究只是肯定了油價波動對宏觀經濟存在影響,而并沒有對實際的影響程度進行詳盡地探討。二是經濟政策在油價波動過后的經濟蕭條中所起的作用方面的研究。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幾乎每次油價持續上漲之后,主要石油消費國都會出現經濟不景氣的狀況,對于油價上漲是否是經濟不景氣的唯一誘因這一問題,業界一直存在著激烈爭論。Harrison(1984)[2]等人認為油價波動通過影響石油這一工業必須品的供給而使得世界總產出水平下降;Gisser(1986)[3]等人則認為 20 世紀 70 年代之后的經濟不景氣現象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當油價持續高漲之后,為了避免通貨膨脹的不利影響,許多工業化國家都實行了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些緊縮的經濟政策才是經濟蕭條的真正原因。Gertler與 Watson(1997)[4]則充分肯定了經濟政策的積極作用,他們認為恰當的宏觀經濟政策可以完全消除油價波動對石油消費國造成的不利影響。關于貨幣政策在油價波動后經濟蕭條中所起的作用,雖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但是這為應對油價波動的策略研究提供了一種思路。目前金融危機形勢下,國際油價的波動對石油工業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國際油價如何影響石油工業以及影響程度如何都有待于進一步的確定。三是國際油價與石油消費國 GDP 關系的穩定性研究。1986 年之后,國際油價的波動程度與前些年相比并不遜色,個別時期甚至表現的更加劇烈。但由于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調整等多種因素的作用,發達國家抵抗油價風險的能力顯著提高,這使得 1986 年之后油價波動與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有所降低。各國學者更加注重運用統計學、數學的知識,通過建立相關模型來研究油價波動與宏觀經濟的關系,Haltiwanger(2001)[5]等人通過研究認為,油價波動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是非線性的。
..........
第二章 基礎相關理論
2.1 國際油價波動情況分析
國際石油市場上,石油價格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一般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解釋石油價格。廣義的石油價格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價格,而狹義的石油價格單指原油價格。如無特殊說明,我們常把原油和石油看成一個整體概念。在此特意指出,本文所提到的油價波動均指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總結國際油價的波動原因與影響,波動原因不同,相對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大致分為六個階段,且每個階段的表現都具有整體性特點。下圖(圖 2-1)清楚明了地標明了 1976-2015 年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幅度情況。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史,是一部產業進化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史詩,交織著政治、戰爭、發展與和平。石油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戰略儲備資源,因此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焦點。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曲曲折折,供需關系時緊時松,原油價格波動不斷(見圖 2-1)。縱觀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史當中國際油價的波動態勢,國際油價波動大致可分為六個過程。第一階段,以 1973 年為劃分界限,該階段油價處于低值狀態。上世紀 60 年代之前,國際性石油輸出國組織還未建立,全球的石油皆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中東主要產油國不能自主定價,這就使得石油一直在以 1.7 美元每桶的低價出售。直至 70 年代初,OPEC的實力才逐漸增強,在眾多談判中獲勝,對國際石油定價的決定性作用逐漸突顯,石油價格逐漸上漲,1973 年 10 月石油的每桶價格已上漲至 3 美元。第二階段,為 1974 年至 1978 年,該階段油價持續上漲,且爆發了第一次能源危機。OPEC 的各成員國在此階段合作密切,大多數成員國的石油都為國家所有,且能夠自主的設定石油的價格,1973 年年底中東爆發了第四次大范圍戰爭,國際油價此后一直處于飆升狀態,直至 1974 年單桶油價已由 3 美元漲至了 11 美元,這給石油消費大國及相關地區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能源風暴。在該階段石油價格浮動范圍圈定在 10 至 12 美元/桶之間。
..........
2.2 企業績效的界定及相關理論方法
企業績效是一個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營運水平和盈利水平的綜合體現,主要包含企業經營效率和經營者業績兩項指標。企業的資產能否償還公司的債務、在一定期間內是否產生利潤以及未來是否可以作為成長型企業繼續發展都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效率。為使得以上三種情況都能達到良好狀態的,企業經營者需要做出的努力,最終取得的成果即為經營者業績。企業績效作為其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內容,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員工在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下,不僅增強了工作熱情,而且端正了工作態度,同時企業的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查閱公司績效,清晰明了地掌握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發展水平,并及時制定最優發展方案,使得公司實現產業最優、利潤最大的目標。另一方面,一個企業的績效水平也是決定其行業地位和行業優勢的關鍵因素,其中財務管理體系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流暢的財務會計工作對于現實良好的績效評估和企業發展影響重大。企業的業績作為評估一個公司發展水平的指標,其受到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的雙重影響,從微觀因素來說,企業經營者的專業素質、工作態度和員工的工作熱情會改變企業的業績,而從宏觀角度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行業需求也同樣會影響公司業績。由于宏觀因素對企業的業績水平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同行業業績對比時,首要考慮企業的平均業績。只有這樣,企業的業績對比才會存在實際價值。同時我們也應該在不斷對比的過程中,尋找到能夠更好地評估企業業績的方法。
........
第三章 油價波動對石油企業績效影響的理論及描述性統計分析...........20
3.1 油價波動對石油企業績效影響的理論分析 .............20
3.2 油價波動對石油企業績效影響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27
3.3 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石油企業績效影響整體描述性統計............... 33
第四章 油價波動對石油公司綜合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35
4.1 石油公司綜合財務績效的測算 ....... 35
4.1.1 樣本的選取....... 35
4.1.2 指標的選取...... 36
4.1.3 統計方法與計量模型概述........ 38
4.2 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9
4.2.1 數據預處理和描述性統計........ 39
4.2.2 綜合財務績效評價....... 42
4.3 國際油價波動與石油公司績效的回歸分析............. 53
第五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61
5.1 研究結論.... 61
5.2 研究建議.... 61
第四章 油價波動對石油公司綜合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
4.1 石油公司綜合財務績效的測算
本文以12家國內外石油上市公司為樣本,在油價波動的情況下對其各時期的財務報告以及相關指標進行深入研究,從實證角度分析國際石油價格的變動對上下游行業所產生的影響差異。之所以選取上市公司為主要研究對象,是因為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會經過一定程序的審查,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本文所需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使實證研究的依據真實可靠。本文研究的油價波動時間為2007年到2015年,之所以選定這一時間段主要是因為:第一,在2006年以后我國原油定價與國際接軌;第二,此時間軸內包含了08年和14年兩次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震蕩的期間;第三,基于油價波動對石油公司長期經營績效的影響,本文將研究的期限確定為在國際油價進行波動后的若干年,第四,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樣本公司中個別國外石油公司2006年及以前年度的財務數據難以獲得,且至論文截稿時間2016年國內石油公司年度財務報告尚未報出,故將樣本績效值測算區間定為2007年至2015年。本文的研究客體是在2007年到2015年間12家國內外石油公司的經營狀況,研究對象是這些公司的績效變動數據。本文基于這些石油公司進行研究,主要對以下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一是上市公司評價的方法,二是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石油公司的績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結論
(1)國內石油公司較國外石油公司,盈利能力顯著較弱。其中僅中海油表現良好。
(2)油價與上游行業公司績效呈正相關,油價與下游行業公司績效呈負相關,油價波動對上下游產業績效表現影響顯著。
(3)國際油價波動的背景下,綜合性產煉銷一體化石油公司各年度績效值波動較為平穩,業務板塊單一的石油公司績效值隨油價波動相對較大。尤其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下游利潤增長對油價下跌導致的上游利潤壓縮有彌補作用。而主要依靠勘探和開采業務的上游板塊石油公司下游彌補能力缺失,導致公司績效表現受油價影響較為顯著。
(4)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背景下,大型石油企業生存能力更強,尤其是上游板塊石油公司的資產規模與公司績效值呈正相關,大型石油公司對抵御油價波動風險呈規模有效狀態。
(5)控制變量職工人數和收入/資本支出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即勞動力投入、資本支出的縮減對企業績效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國際油價下跌的背景下,石油企業上游盈利空間嚴重壓縮,此時勞動力的投入、資本支出的縮減是提高企業績效抵御油價波動風險的有效途徑。
(6)控制變量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呈反比,即股權過度集中對生產效率不利,其中國內四家石油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超過 50%,由國家控股,而國外八家石油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超過 10%,屬于非國有公司,充分的市場競爭以及分散化的股權結構更有利于石油公司績效的提高。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