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鄰近性對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間合作論文產出的
本文是一篇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論文,本文以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為對象,選擇2017-2021年該學科CSSCI上來源期刊論文為數據源,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進行整理和總結、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概況進行分析、利用k-core算法將信息資源學科研究機構合作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然后利用QAP分析方法對影響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合作產出數量和產出質量的多維鄰近性指標進行分析。
1緒論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在互聯網以及通訊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單位的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越來越頻繁,科研合作已然成為當代科學研究的常態,越來越多的論文、專利都是通過合作的方式產生的①。十九大以來,我國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創新,而科研合作已經成為打破隔閡、不斷創新從而促進科研的必要方式②。美國社會學家Zuckerma③和科學計量學家Glanzel④通過研究得出,合作對于科研成果的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能夠有效推動科研創新的進步與發展。科研合作從本質上看是指科學家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采取的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協同與合作行為⑤,可以實現科研主體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促進了全球科學研究的發展。此外,學者們在科研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傳播,并且由合作撰寫的論文也獲得了更高的影響力⑥。當前,科研合作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主流模式之一,而如何提高合作效率、提升合作產出質量已經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⑦。在大科學時代,科研合作的主要形式有三種:個人、科研機構以及國家之間的合作⑧,這些范圍形式內的合作正日益融入并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之中,展現出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加快建設具備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2023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的通知,該通知指出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學科專業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⑨。
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論文怎么寫
.........................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本文主要是多維鄰近性視角下機構間科研合作對論文產出的影響因素分析,因此將對機構間科研合作和多維鄰近性視角下科研合作兩個方面的國內外研究進行文獻綜述。
1.2.1機構間科研合作研究現狀
通過合作發表學術論文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隨后,科研合作的現象越來越頻繁,于是研究合作關系也成為了科學研究的一大主題。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計量學之父Price DJ①就對科研合作的現象進行了探究,隨后Beaver DD關于科研合著的系列研究開辟了計量學界對科研合作的研究熱潮②。科研合作根據其合作對象不同,可以劃分為國家合作、機構合作、個人合作。通過梳理現有國內外關于機構間科研合作相關研究,從研究方法理論上來看,大多是建立在科學計量學理論和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從研究內容上來看,主要集中在影響機構科研合作的因素分析、機構科研合作網絡分析、機構間科研合作對科研產出的影響分析三方面內容。
(1)影響機構間科研合作的因素分析
由于研究對象和研究主體的不同,在不同的思考角度下,不同學者研究機構間科研合作的影響因素不盡相同。Fu HZ等①對核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和機構合作進行分析,發現學科綜合實力領先的機構會更多的參與到科研合作中。隨后譚春輝等②的研究也同樣證明了專業實力是影響跨機構科研合作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Chen GH等③發現,政治因素會影響到科研人員參與科研合作的積極性,而經濟因素也會影響科研人員參與機構合作的方式。Olneda-Gmez C等④分析了西班牙大學的合著情況,同樣發現政治隸屬關系會影響其合作模式,另外地域鄰近性同樣會對合作模式產生影響。Cao Zhan等⑤分析了長三角地區醫學科研合作網絡,研究發現大部分多維鄰近性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對科研合作產生正向影響,從而促進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邱均平⑥在對圖情學科機構合作的研究中發現,機構在合作中會產生“鄰近合作”現象和“強強合作”現象,同一地區的機構更傾向于與本地區或者鄰近地區的機構進行合作。
.......................
2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2.1科研機構
科研機構指有明確的研究任務和研究方向,有學術帶頭人并且有一定數量的研究人員,能夠長期進行有組織的科研活動,將科研計劃和科研活動轉化成科研成果的機構。科研機構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從機構性質上來看,科研機構可以分為盈利性科研機構和非盈利性科研機構;從所屬體系上來看,科研機構可以分為國家級科研機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究中心和民間科研機構等。科研機構是科研成果的生產主體,科研成果的類型有學術論文、專利、科研報告等,因此本文將發表學術論文的機構作為科研機構。
....................
2.2學術論文產出
學術產出是衡量學術科研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公開發表的論文、專利、著作以及各類技術報告等都屬于學術產出,其中,“學術論文”是最常見的產出形式,學術論文產出作為學術科研產出的一個重要分支對科研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發文量是衡量學術論文產出的一個直接性指標,學術論文產出的數量是最直接的判斷方式。我國當前的科研現狀是普遍重視產出的數量,對質量的追求還有待提高,真正有重大影響的成果卻不多①。學界最開始對科研成果的質量進行評價一般是通過同領域專家的評價來判斷,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引文索引的出現,通過科學引文數據庫計算的學術論文被引量成為了評價論文質量運用最廣泛的指標之一②。
因此,本文衡量學術論文產出將從“質”和“量”兩個角度考慮,將機構合作產出論文的數量作為學術論文的“量”,將機構合作產出論文的被引量作為學術論文的“質”。
.........................
3 信息資源管理學科機構間合作現狀 ............................... 23
3.1 數據采集與預處理 .................................. 23
3.1.1 數據采集 ................................... 2
3.1.2 數據預處理 ...................................... 24
4 研究設計 ................................... 30
4.1 研究假設 ................................. 30
4.1.1 地理鄰近性對機構間科研合作產出的影響 .......................... 30
4.1.2 制度鄰近性對機構間科研合作產出的影響 .......................... 30
5 實證分析 .................................... 37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 37
5.2 QAP相關分析 ............................ 37
5實證分析
5.1描述性統計分析
自變量、因變量及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見表5-1,描述性統計分析列出了9個變量的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由表可知,各變量數值均在合理范圍內,利用Stata17.0對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得到的VIF值均小于5,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即本文樣本選取合理,可以進行后續一系列的分析。
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論文參考
.........................
6總結與展望
6.1研究總結
本文以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為對象,選擇2017-2021年該學科CSSCI上來源期刊論文為數據源,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進行整理和總結、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概況進行分析、利用k-core算法將信息資源學科研究機構合作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然后利用QAP分析方法對影響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合作產出數量和產出質量的多維鄰近性指標進行分析。
經研究發現,本文提出地理鄰近性、制度鄰近性、社會鄰近性、組織鄰近性和實力鄰近性的五維鄰近性框架對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研究機構合作產出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在整體層面上,5個多維鄰近性指標分別對合作產出數量和質量存在顯著正向或者負向影響,得到6個假設成立、4個假設反向成立;在高層次合作層面上,除實力鄰近性之外,其余鄰近性指標對機構合作均產生顯著正向或負向影響,得到5個假設成立、3個假設反向成立、2個假設不成立;在中層次合作層面上,除地理鄰近對合作產出數量影響不顯著,假設不成立外,其余假設均得到成立或反向成立;在低層次合作層面上,本文提出的多維鄰近性指標均顯著正向或負向影響機構合作產出。
因此本文考慮了機構合作的層次劃分,根據研究對象合理的構建了本文的多維鄰近性研究框架,針對整體層面及分層層面影響機構合作產出的多維鄰近性指標進行研究,豐富了信息資源管理學科機構合作以及多維鄰近性相關主題的研究視角,并為促進本學科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相關對策與建議。
參考文獻(略)